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将于2002年10月在安徽召开,会议研讨的主要内容;神舟号飞船;小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海洋卫星研制及其探测成果;科学卫星前期研究;科学气球、火箭探测;星载探测仪器;地面接收与处理;遥控遥测系统及GPS技术在空间飞行器和空间探测中的应用.空间探测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拟定于2020年8月下旬至9月初在新疆库尔勒市召开第三十三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研讨会。本届研讨会旨在通过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推动我国空间探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会议将以特邀报告、专题报告、壁报张贴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3.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09,35(2):F0003-F0003
空间智能控制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第三届学术研讨会将于2009年7月召开,地点待定,主题为“深空探测航天器自主控制技术”。研讨会由空间智能控制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编辑部共同主办。  相似文献   

4.
<正>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承办的第二十八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9月10日-11日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本届学术研讨会旨在通过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推动我国空间探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会议以特邀报告与专题报告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学术交流。该会议的特邀报告有: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肖国青的"重离子加速器在空间科学中的应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的"空间超长波射电天文望远镜计划",探月三期工程探测器系统副总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引力波的基本概念,叙述了引力波产生的原因;调研了国内外地面和空间引力波探测的典型任务,并分析指出了地面与空间引力波探测任务的区别;分析了空间引力波探测任务的相关关键技术,阐释了空间引力波探测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指出引力波探测任务的实施,对惯性导航、地球科学、高精度卫星平台建设等应用领域也将发挥积极的作用,对提升我国空间科学和深空探测的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长征 《国际太空》2011,(11):53-53
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承办,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协办的第24届中国空间探测技术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11月10—12日在古城西安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各院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北京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单位的110余位参会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于2002年9月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召开了实践五号卫星空间探测与实验成果学术研讨会,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参加指挥、设计和研制卫星应用系统和有效载荷的科技工作者及领导,到会55人,收到论文34篇.实践五号科学探测卫星的主要任务是:(1)进行空间单粒子事件及对策研究试验并进行空间高能带电粒子和剂量测量.(2)进行未来复杂航天器有效载荷系统与波段高速数传发射机、大容量固态存储器及有效载荷数据管理系统的先期在轨技术实验.(3)进行空间流体科学实验.实践五号科学探测卫星在轨运行期间获得了大量科学数据,顺利地完成了各项实验任务.  相似文献   

8.
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简称双星计划)是我国首次以自己提出的空间科学探测计划开展的国际合作项目.为了更好地利用Cluster数据开展科学研究,并为双星计划科学研究打好基础,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与有关学会和部门合作,拟决定于2002年9月2日举行学术研讨会,会议地点:山东省潍坊市潍坊学院.其主要目的是:介绍 Cluster Ⅱ的数据  相似文献   

9.
<正>印度政府在相关预算文件中首次正式提到了两项新的行星探测任务。按照文件,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的总体预算将增加23%。预算中包括了启动第二项火星探测任务和首项金星探测任务的经费。第二项火星探测任务暂定2021-2022年发射,可能将包括在火星表面上部署漫游车。首项金星探测任务很可能将是一项规模不大的轨道器  相似文献   

10.
3.2 载人火星探测 就人类的空间探测而言,20世纪的壮举是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21世纪则将是载人火星探测.但要实现载人火星探测,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是目的和意义;其二是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1.
<正>空间物理研究开始于地基监测,人类很早从极光、气晖、天电、潮汐等现象开始了地面的观测研究,随后利用气球、火箭进行了临近空间的探测,空间物理学的发展随着航天技术和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了。自20世纪中期的半个世纪以来,人类发射了数百颗航天器用于空间物理探测。4我国空间物理探测最新进展我国第一个空间科学探测计划—"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简称"双星计划")的成功实施,开  相似文献   

12.
空间环境天基探测现状与需求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天基空间环境探测是了解空间环境状态及变化规律的重要手段, 同时也是保障人类空间活动安全的空间环境预报业务的重要数据来源. 为了促进中国空间环境天基探测的发展和合理布局, 本文分析总结了空间环境天基探测的现状、特点以及能够服务于空间天气预报的业务监测能力情况, 从空间环境业务保障角度分析了空间环境天基探测的需求, 并对中国天基空间环境探测的发展思路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3.
太空新航线     
《太空探索》2003,(10):12-13
中国有望于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刘振兴院士透露,目前该中心正在制定火星探测规划,预计到2020年中国有望发射自己的火星探测器,环绕火星进行探测。正在制定中的空间科学研究中长期规划包括空间物理、空间天文、行星探测研究和空间生命科学等多项内容,其中火星探测规划被列为“行星探测研究”的主要内容。预计不久后,包括火星探测计划在内的空间科学研究中长期规划将上报国家有关部门。刘振兴院士说,中国应从现在开始进行火星探测计划的预研。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已将“地球空间环境与火星空间环境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1 引言□□空间探测的历史 ,经历了地面无线电探测、探空火箭探测、卫星和飞船探测几个阶段。进入空间时代后 ,空间探测已经是一种分工非常精细、内容非常广泛的高技术领域 ,并且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 ,人类将从认识和探索空间环境 ,转而进入开发和利用空间环境及资源。应用卫星的大规模发展和载人航天技术的突破 ,使得空间探测已成为探索宇宙奥秘、开发宇宙资源、探索人类新的活动疆域、解决人类社会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等全世界共同涉及的社会经济问题的重要途径。空间探测已成为美国、俄罗斯、欧洲和日本等拥有空间技术实力的国家在 2 1世…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太空探索活动的逐年增多,人类对空间碎片的探测显得越发重要。文章首先介绍了探测空间碎片的意义及其常规的光电探测方法,并分析了探测空间碎片的主要难点;在此基础上,结合空间碎片的具体特征,提出一种对空间碎片进行探测与识别的新方法,即将成像、光谱、偏振三个光学基本量同时使用,通过多元特征融合等识别技术,实现对空间暗、弱、小碎片的高效探测,并对新方法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解和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临近空间科学探测数据的共享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促进鸿鹄专项临近空间科学探测数据资源的有效应用,为国家科学数据资源增加新的数据成员,开展临近空间科学探测数据共享相关技术研究.依据相关元数据国家标准与规范,借鉴参考多个领域科学数据元数据的构建方法,通过分析临近空间科学探测数据的数据特征,研究设计了符合临近空间科学探测数据共享需求的核心元数据模型,从不同角度描述了临近空间科学探测数据的数据特征和用户访问数据时所关心信息,并基于该模型实现了临近空间科学探测数据资源目录服务,设计了临近空间科学探测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实现了临近空间科学探测数据的归档管理和共享分发,为使用鸿鹄专项数据开展科学研究和有效应用提供了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航天     
<正>中荷国家元首见证两国航天交流合作迈向深入10月26日,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的见证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08所与荷兰应用科学研究组织(简称TNO)空间载荷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了《中荷空间光学仪器联合实验室项目合作意向书》。根据《合作意向书》,双方将在地球环境大气探测、深空探测领域开展项目合作,这标志着中荷空间光学仪器联合实验室建设  相似文献   

18.
学术动态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会今年是中国空间科学学会成立20周年,届时将举办隆重的纪念及庆祝活动.时间定于10月,地点为北京,规模150-200人.第九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由空间物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九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将于今年10月在山东曲阜召开,涉及内容有:空间物理各分支学科的科研成果,空间物理发展动向,空间天气和空间环境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发展我国空间物理的措施和发展方向的建议,有关空间探测方案、仪器设计、探测方法和原理的概念研究.空间探测第十三次学术会议由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空…  相似文献   

19.
《空间科学学报》2000,20(2):192
由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空间探测第十三次学术会议将于今年9月或10月在四川成都召开,规模约60人,主要交流内容为:(1)“神舟”飞船及其有效载荷,探测仪器. (2) 地面接收与处理. (3)“实践五号”探测卫星及其成果. (4) 气球、火箭探测. (5) 21世纪我国及世界空间探测展望等.  相似文献   

20.
焦维新 《国际太空》2010,(12):14-23
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太阳活动变化对空间的天气影响巨大,并经常对人类社会尤其是运行中的航天器造成威胁。所以,目前对空间天气的研究正日益受到重视。从2010年起,太阳活动进入第24个峰年,因此在2010-2014年期间,是探测和研究太阳高能粒子事件、日冕物质抛射和太阳风,及它们对空间环境影响的最佳时期。我国也很重视对空间天气预报的研究。2010年7月27日-8月2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空间天气学委员会在上海召开了第七次全国空间天气学研讨会。此次学术研讨会的规模是历次会议最大的,与会代表240多人,共提交论文近200篇,这反映出我国空间天气学事业正呈现蓬勃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