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日本天文-H卫星升空后不久失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项目背景 日本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就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下属的宇宙科学研究所(ISAS,原文部省宇宙科学研究所)为核心开始研发和应用以X射线天文卫星为主的天文卫星.1976-2005年,日本共发射了7颗X射线天文卫星,其中5颗发射成功,按预定计划执行了一系列观测任务,取得了不斐的成绩.如:利用天文-D于1993年4月5日成功捕获到了刚发现的M81银河系的超新星SN1993放射出的X射线;利用2005年发射的天文-E2卫星配备的软X射线望远镜(SXT)所进行的一系列观测活动,不仅大幅拓展了观测范围(从原来的软X射线拓展到软γ射线),而且发现了距地球较近(8000万光年)处的黑洞,对人类了解宇宙结构、掌握宇宙全貌、厘清宇宙进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冬晨 《国际太空》1997,(3):18-19
据1996年12月2日到8日的美国《空间新闻》透露,美国航宇局(NASA)计划的轻型雷达卫星项目可能将与另一公司的项目合并,或与美国国防部合作进行该项目,以此来筹集必须的经费。NASA官员透露,作为NASA为争取轻型合成孔径雷达预研项目而准备工业投标,只有上述两种可能性可行。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空间微电子技术中心主任卡尔·库科恩认为,该预研项目将有助于NASA在1997年春天正式决定是否寻求资金以在1998年继续进行该项目的开发。目前,尽管可能会失去南达科他州共和党人拉里·普雷斯勒这个最大财团提供的资金,但该项目目前仍在…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SMM卫星的X射线资料,以及云南天文台的光学观测资料,分析了1980年7月14日的3B级耀斑.求得X射线耀斑能谱随时间的变化;计算了耀斑爆发时加速的电子总数和电子的平均能量;并测量和比较了Hα耀斑和X射线爆源的位置.结果表明:(1)硬X射线爆由高能非热电子束引起;(2)软X射线爆基本上由高温等离子体的热韧致辐射所产生,但必须考虑非热电子轫致辐射的贡献;(3)确定X射线爆源的高度,有赖于耀斑模型及活动区磁场位形.所得结果支持耀斑过程的新浮磁流模型(EMF模型).  相似文献   

4.
三种类型的质子耀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SMM卫星观测资料,分析了GRL,PE和GRL/PE三种类型质子耀斑在硬X射线辐射特征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存在的差异与粒子加速区(或作用区)分别处于不同的日面高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247个类星体的X射线性质进行了统计分析,这些X射线资料是由爱因斯坦卫星在0.5—4.5keV的能带内观测到的。主要结果是:在各种视亮度和红移(或距离)的已知1619个类星体中,都有百分比相近的部分为X射线源。Ⅰ型Seyferc星系的发射线Hβ与[OⅢ]的等值宽度比REW同X射线光度Lx强相关,这可作为Ⅰ型Seyfert星系的X射线光度的一个新指标。光学辐射以及2.5GHz以上的高频射电辐射都同X射线辐射相关,说明这三种辐射的区域依次相邻而且机制也相似。色指数U-B和B-V都同X射线辐射不相关,但U-B同B-V弱相关。   相似文献   

6.
太阳耀斑硬X射线高能时延和辐射展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耀斑高能电子束流与太阳大气相互作用产生硬X射线辐射的基本事实出发,根据观测资料,提出了一个流量与能谱同步变化的注入源函数模型,研究太阳大气(靶物质)密度对耀斑硬X射线时间响应.理论计算与观测事实基本一致.主要计算结果如下:高能时延与辐射展宽是耀斑硬X射线轫致辐射时间特征的二种表现,硬X射线发射区的太阳大气密度越低,高能时延与辐射展宽效应越明显,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太阳质子耀斑X射线辐射特征及质子事件警报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太阳质子耀斑X射线辐射特征的研究, 为太阳质子事件的警报提供一个重要的途径和方法。本文分析了第21周太阳活动峰年(1977—1986)期间质子耀斑和相应的GOES和SMM卫星观测的X射线辐射资料, 结果表明:大部分质子耀斑的硬X射线峰值流量FHX≥104s/c;积分流量F0≥106counts;硬X射线辐射到达峰值时间TR≥100s;持续时间TD≥103s;X光子最高能量Ex≥300keV;平均能谱指数√r≤3.5;高能时延TL≥10s。利用这些X射线暴的特征参数, 对第21周峰年大质子事件作警报检验, 结果是:报准率为94%, 虚报率为40%。   相似文献   

8.
<正>核分光望远镜阵(Nu STAR)可以看到其他望远镜无法看见的高能X射线,为研究最古老黑洞和最年轻超新星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千百年来,天文学家仅用自己的眼睛来审视我们的宇宙。虽然对我们来说相当有用,但肉眼只能探测到一种类型的电磁辐射——可见光。人类花了很长时间,才把目光移到了这个有限的波长范围之外。1800年,生于德国的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发现了红外辐射;次年,德国物理学家约翰·威廉·里特发现了紫外线。在这之后,微波(1864年)、射电波(1887年)、X射线(1895年)和γ射线(1900年)  相似文献   

9.
1986年2月太阳的高活动I活动区4711的演化和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使用太阳黑子、磁场、Hα色球、10.7cm射电及软X射线流量等观测资料,对太阳活动谷期的高活动区4711(SESC编号)从光球、色球和日冕三个方面做了综述.指出该活动区演化过程的特征是:(1)黑子群在主要发展阶段呈一个紧密的结构复杂的强磁区;(2)两次大的太阳爆发均发生在黑子群面积衰减阶段的初期;(3)黑子群的转动可能是活动区日冕加热和耀斑活动的主要供能机制;(4)色球暗条的频繁活动是爆发的先兆;(5) 10.7cm射电辐射和软X射线辐射的逐日流量有彼此不重合的双峰.   相似文献   

10.
X射线脉冲星脉冲到达航天器时间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X射线脉冲星脉冲到达时间(TOA)的空间测量是航天器自主导航和用脉冲星钟作航天器时间标准的基础.在简要介绍地面射电观测TOA测量方法基础上,重点研究了X射线脉冲星脉冲到达时间的空间测量方法和算法.讨论了利用X射线脉冲星辐射光子到达时间观测,建立X射线脉冲轮廓的方法;给出了通过观测得到的X射线脉冲轮廓与标准脉冲轮廓比较,精确确定TOA的测量方法和实用算法.讨论了削弱多普勒效应对TOA测量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太阳耀斑显著的热和非热事件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GOES卫星和SMM卫星软、硬X射线耀斑观测资料,分析耀斑中软、硬X射线辐射流量的分布,发现太阳耀斑存在着显著的热事件(PT事件)和显著的非热事件(PNT事件),它们主要特征是:(1)PT事件为缓变型耀斑,PNT事件为脉冲型耀斑;(2)PT事件的硬X射线谱较软,PNT事件能谱较硬;(3)PNT事件非热能量释放速率比PT事件快3—10倍;(4)耀斑发展趋缓慢,PT事件中软X射线峰值流量越大;(5)耀斑中PNT事件约占60%,PT事件约占40%.最后定性讨论了产生PT和PNT事件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的太阳质子事件警报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分析了第21太阳活动周后半期的太阳质子耀斑硬X射线辐射资料, 发现它们的峰值流量、积分流量、上升沿斜率、X光子的最高能量和持续时间等物理参数之间有着不同于非质子耀斑的相关性。据此, 本文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法, 对21太阳活动周期间(1980.2—1986.2)的质子事件进行预报试验。其报准率为88.5%, 虚报率为53.1%, 漏报率为11.5%。本文提供了基于X射线辐射特征的太阳质子事件警报的新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12月8日凌晨,由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深空中心”)组织、重庆大学牵头设计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项目搭乘“嫦娥四号”的便车,展开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旅行。时隔一个月,该生物科普载荷试验发布了一系列照片,公布了试验搭载的棉花种子从发出胚根到长出嫩芽的过程。这是在经历月球低重力、强辐射、高温差等严峻环境考验后,月球上长出的第一株植物嫩芽,也是月球表面的第一抹“生命绿色”。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3月2日,增强型X射线时变与偏振(eXTP)空间天文台正式启动空间科学先导专项背景型号项目研究。作为继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之后的X射线探测器,eXTP有望成为2025-2035年该领域国际领先的X射线空间天文台。eXTP的主要科学目标可以概括为"一奇二星三  相似文献   

15.
X射线望远镜简介 X射线在光谱的紫外线以外,波长10纳米到0.01纳米,具有很高的辐射能量。只有温度不超过100万℃的天体才辐射X射线。超新星遗迹、脉冲星和黑洞周围的气体,以及星系中的星团周围的气体,温度高达1亿℃,是强大的X射线源。类星体中心及其喷流也辐射X射线.太阳和类似太阳的其它恒星,只在其大气层中辐射微弱的X射线。它们构成X射线宇宙,需要用X射线望远镜进行探测。  相似文献   

16.
正伦琴X射线天文台1990年6月1日,以发现X射线的德国物理学家威廉·伦琴命名的伦琴X射线天文台(ROSAT)(下左图)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这是一颗由德国领导、英国与美国合作的X射线天文卫星项目。ROSAT携带的设备可提供高分辨率、低噪音的软X射线成像观测,除了X射线波段,它还可以在极紫外波段进行工作。卫星设计寿命18个月,实际运行超过8年时间。任务最终公布的X射线巡天  相似文献   

17.
1989年5月中旬,欧洲空间局与“赫尔墨斯”航天飞机的主承包商法国宇航公司、达索公司以及约200家其它公司签订了价值4.17亿欧洲货币单位(4.5亿美元)的预研阶段(predevelopment phase)合同。这个阶段预定1990年底结束,总经费(包括欧空局内部的费用)为5.3亿欧洲货币单位。预研阶段的任务是:(1)证明“赫尔墨斯”航天飞机计划是否能  相似文献   

18.
由爱因斯坦天文台最近观测到的273个类星体、Ⅰ型Seyfeft星系的软X射线光度(Lx为0.5—4.5keV)资料,与它们的红移z值构成一个连续序列(图1)。利用球对称吸积模型计算得到:高红移的类星体,由于其较大的吸积率,在这个序列上停留的时间较短(~106年);而低红移类星体及Ⅰ型Seyfert星系停留的时间较长(~108年)。利用现有的107个类星体的射电单色光度lr,光学单色光度lo以及X射线单色光度lx的资料,讨论了类星体大尺度谱的硬度,发现类星体的光学光度有两个不同的演化阶段;文中还定性地讨论了类星体射电辐射机制不同于光学和射电辐射的机制之处。   相似文献   

19.
4日苏联回收了一颗军事侦察卫星宇宙2077。 7日中国在四川省西昌发射中心建成了一座大型运载火箭发射设施。这一工程是为适应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为国际空间技术服务需要而建造的。 11日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在种子岛航天中心进行了H-2运载火箭第一级LE-7低温发动机的静态点火试验,结果失败。苏联从拜克努尔航天中心用“联盟”号运载火箭发射了一颗伽玛射线天文观测卫星。它载有两台望远镜:Disk-M望远镜(研究低能辐射);Pulsar X2望远镜(观测X射线)。科学数据将由法国设计的星上Spec-trum-2计算机处理。  相似文献   

20.
<正>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以下简称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旨在加深对宇宙和地球的理解,通过自主和国际合作科学卫星计划,寻找空间科学领域新发现,并取得新突破。在"十二五"期间,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部署了以下项目:"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量子科学实验卫星"(QUESS)、"暗物质粒子探测"(DAMPE)卫星、实践-10(SJ-10)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夸父"(KUAFU)计划、空间科学背景型号项目和空间科学预先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