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航讯》1983年6月21日报导:6月20日一名美军发言人公布,最近一次试射马丁·玛丽埃塔公司研制的“潘兴”Ⅱ导弹没有达到要求的命中精度。美国陆军于6月19日在白沙靶场进行了最新一代战术核武器的第13次发射试验。和过去在卡纳维拉尔角进行的一些全弹发射试验不一样,这次试射只包括导弹的第二级和再入器,并计划试验导弹的末制导系统。导弹发射和主动段飞行均属正常,但再入段却  相似文献   

2.
3月29日,休斯敦空间服务公司(SSI)发射了第一枚私营民用火箭,进行空间微重力试验.SSI公司的两级固体“星火”火箭是从白沙导弹靶场发射作正轨道发射的,将有效载荷送至400km高空、下靶场距离80km,飞行时间14分11秒.有效载荷重285kg,试验项目有6项,包括微重力对电镀、分子色散、聚合物泡沫生产和聚合物分离的影响.此次试验在接近  相似文献   

3.
正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5月23日成功地进行了其可复用运载器项目下的首次亚轨道试飞。该项目的最终目标是研制一种两级入轨的有翼可重复使用运载器。ISRO为此制订了包括4项飞行的试飞程序,以期逐步考核该运载器的各项飞行特性以及最终要使用的超音速燃烧冲压喷气发动机技术。这4项试飞分别称为"高超音速飞行实验"(HEX)、  相似文献   

4.
据《航空周刊》1991年12月9日报道,1992年美国航天飞机将执行9次飞行任务,其中包括运载加拿人、日本、意大利和欧空局的宇航员。这9次发射是: 1.1月22日发射发现号航天飞机,机上载有国际微重力实验室空间舱,加拿大和欧空局的  相似文献   

5.
张莹 《中国航天》2012,(2):56-60
2011年9月24日下午14时28分,印度从昌迪普尔综合试验场3号综合发射设施成功试射了一枚“萨尤尔亚”导弹。在这次试验中,奥里萨邦东部沿岸的所有雷达、遥测和电子设备对导弹整个飞行过程进行监测,其数据表明“萨尤尔亚”导弹完全按照预定轨迹飞行,最大飞行高度达40公里,飞行速度为7.5马赫,  相似文献   

6.
在成功地进行了发动机试验后.巴西希望在2011年从本土对其“卫星运载器”(VLS)1运载火箭进行一次亚轨道试射。巴西航天局10月20日成功进行了VLS-1火箭第二级发动机的试车  相似文献   

7.
广 《中国航天》2006,(7):20-20
根据4月19日在美国航宇局(NASA)工业日上公布的研制时间表,该局“机组运载器”(CLV)的上面级将在2011年第二季度开始进行飞行试验。该上面级将用于把乘坐4人或6人的“机组探测飞行器”(CEV)飞船从亚轨道弹道送入低地轨道。CEV/CLV第一级与上面级组合体高94米,总起飞重量909吨,低地轨道运载能力为25吨。飞行试验将贯穿2011和2012年。在CLV火箭10分钟的飞行中,第一级将在起飞后131秒在约60公里的高空分离,上面级发动机将在起飞后133秒点火工作463秒。在这段时间内,CEV飞船的发射逃逸系统将被抛掉。直径5.5米的铝-锂合金上面级将由从…  相似文献   

8.
<正>欧空局旨在试验未来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再入技术的"过渡性实验飞行器"(IXV)2月11日由阿里安航天公司的"维加"火箭从法属圭亚那库鲁发射,成功完成了其试飞任务。火箭把验证机送入一条亚轨道飞行路线。验证机在320千米的高空同火箭分离,飞到了413千米的最大高度,随后再入,并利用降落伞在太平洋中部溅  相似文献   

9.
《航天飞行》1992年1月报道; 欧空局的尤里卡(Eureca)航天器已于1991年11月4日运抵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为在7月份用航天飞机发射作最后准备。尤里卡是一个重4.5吨的可回收的自由飞行平台,其上将安装15种微重力试验件。这个平台将在轨道上飞10个月后由航天飞机回收。  相似文献   

10.
简讯     
美海军增程导弹试射失败据报道,2005年7月雷锡恩公司的增程导弹(ERGM)在美白沙导弹靶场进行了发射试验,所发射两枚导弹中的第一枚在飞行过程中,因未能收到遥控信号致使鸭翼没有展开,并与第二枚导弹相撞。试验失败可能是由于电源系统出现了故障,这类故障是第一次出现。本次试验是该导弹去年初试验失败后的首次发射飞行试验。前次试验时,因软件故障而使导弹未能截获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信号。(张晓岚)杜邦·美国航天员中国之旅(上海站)2005年7月31日~8月3日,三位美国前航天员参加了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上海…  相似文献   

11.
<正>印度"静地卫星运载器"(GSLV)3型运载火箭6月5日在斯里哈里科塔岛的萨迪什·达万航天中心成功进行了首次轨道发射,将"静地星"19实验性通信卫星送入静地转移轨道,使印航天运载能力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GSLV-3型火箭此前已在2014年12月进行了一次亚轨道试飞,当时携带了可能用于印未来载人航天项目的一个乘员舱,以考核其再入特性。不过,由于该型火箭要用的  相似文献   

12.
<正>印度"静地卫星运载器"(GSLV)3型火箭2014年12月18日在斯里哈里科塔岛的萨迪什·达万航天中心进行了首次亚轨道试飞。这是继年初采用国产低温上面级的GSLV-2型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和该国首个火星探测器9月份成功抵达火星后印度2014年在航天领域取得的又一项重要成就。本次飞行主要任务是对火箭上升飞行过程中的气动特性和安定性进行试验。箭上携带  相似文献   

13.
《飞行》杂志1985年9月14日报道:美国宇航公司动力部最近在威尔士沿海的 Aberporth 对垂直发射的舰载海狼面空导弹成功地作了试射。该具有助推器和第二级发动机的完整的两级导弹是从生产型标准发射容器发射的,试射的目的是验证助推级的分离。导弹靠助推级先后完成垂直发射和转向工作。这次试验时,导弹在离开发射管后,助推器安全、及时地  相似文献   

14.
空天瞭望     
美亚轨道火箭发射失败美阿联特技术系统公司(ATK)的"ATK运载器"(ALV)X1亚轨道火箭8月22日在NASA沃洛普斯飞行设施发射该局两个高超音速飞行试验装置时于起飞后不久因偏离飞行路线而自毁。火箭有害残骸大部分落到海上,少部分落到地面上。公司官员称,火箭起飞正常,随后偏离了路线,迫使靶场官员于起飞后27秒发出自毁指令。自毁时,火箭飞到了约3300~3600米的高度。按计划,火箭应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航天》2005,(1):43-43
波音一次性运载系统公司的德尔它4H/4050H重型运载火箭2004年12月21日在卡纳维拉尔进行了首次鉴定飞行。但由于火箭第一级推进系统过早关机.重5993公斤的“验证星”模拟有效载荷(又称“重型运载器实用发射业务验证有效载荷”,即HLVOLSDP)以及由新墨西哥州立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和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共同研制的各重15公斤的技术试验卫星“三角星”(3CSat)1和2都未能进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16.
20 0 2年 12月 30日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F火箭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四次飞行试验。我国于 1999年 11月 2 0日首次成功发射“神舟”号飞船。按照研制计划 ,要发射若干艘无人飞船 ,然后实施载人飞行。这次发射的“神舟”四号飞船是整个研制计划中一次重要的飞行试验。飞船将在太空完成预定试验任务后返回地面。飞船在太空自主飞行和留轨飞行期间将进行多模态微波遥感器对地探测、综合精密定轨试验、生物大分子和细胞的空间分离纯化实验、微重力流体物理实验等…  相似文献   

17.
苏联于1981年12月27和28两日向太平洋试射了弹道导弹。靶区一住中途岛东北600英里处;一在威克岛东南600英里处。在试射的导弹型号中,除去SS-N-18潜射弹道导弹改进型以外,还有新型潜射弹道导弹SS-NX-20(另一代号为NE-04)。SS-NX-20导弹的试射计划开始于1980年1月28日。头四次试射皆告失败。1981年1月进行第五次和第六次试射(第六次试射是在该年1月22日)。发射地点是在白海附近;靶区  相似文献   

18.
广 《中国航天》2006,(5):26-26
美国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官员4月4日说,该公司正在研制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不载人航天运载器,可在接到发射请求后48小时内将美国空军的卫星或专用有效载荷发射出去。与中型“渐进一次性运载器”(EELV)相比,称为“混合运载器”(HLV)的这种新方案还可使发射成本降低约2/3。HLV项目经理波罗斯称,该方案为美国防部提供了在接到支援请求后快速把标准化战术卫星送入轨道的一条相对便捷而经济的途径。之所以称为“混合运载器”并具备上述使用优势,是因为该方案把类似于飞机的可复用第一级与一次性使用上面级融合在一起。它采取垂直发射方式,带翼…  相似文献   

19.
美国防部首次利用俄罗斯卫星进行试验,这一前所未有的举动表明美国和前苏联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美国的这项军事试验设备装在8月19日由SL—4运载器发射的俄罗斯资源(Resurs)F1胶卷返回式卫星上。美国空军的空间试验计划部(STP)和海军  相似文献   

20.
阿丽安5型火箭的第二次和第三次鉴定飞行试验的成功是欧洲未来太空运输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新型运载器和它的演变型将在后十年的航天发射市场占据领导角色.进一步的改进需要有突破性的设计概念变革;只有以部分或全部可重复使用性为基础,才可能降低成本:可以预计在2015年左右阿丽安5的后继型必定可重复使用.相应地,所需的几项新技术主要涉及气动热力学、先进结构和材料、可重复使用动力系统,健康诊断系统等.为此,ESA 已建议未来运载器技术计划(FLTP)的目标是:确认运载器可重复使用性的优势;鉴别、开发和评估新一代低成本运载器研制所需的技术;精心编制地面和飞行试验与验证大纲,要求在运载器研制阶段和进一步进行验证试验之前可达到足够的置信度;通过分析候选的运载器方案及技术研究项目的综合。为拟于2007年启动的下一代运载器的欧洲研究计划的项目决策提供依据.FLTP 的目的在于借助于三项中心工作解决以上问题:系统概念研究技术开发地面及飞行验证试验技术要求在对未来任何欧洲主要新型运载器研制作决定之前,第一阶段持续三年时间的一项两阶段研究计划将会获得对未来运载器系统构型、可行性和总体优势的清晰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