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选用环氧树脂等几种粘接剂,对阻尼印制板采用粘接工艺,使得计算机的整体结构紧凑,减震效果显著。针对粘接工艺的研究及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对几种材料和粘接剂分别进行了剥离、剪切强度试验。  相似文献   

2.
工装在方舱大板粘接中的作用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天信 《方舱技术》2002,9(1):27-28
本文对大板粘接工艺及粘接用胶粘剂的性能和特点作了介绍,对加压工装及加热工装在大板粘接过程中的作用作了分析,提出了工装设计的依据和要求,并指出加压工装和加热工装是保证大板粘接质量和提高生产率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国内外方舱大板成型工艺,对浇注成型和粘接成型工艺进行了系统分析比较,指出粘接成型是大板成型工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方舱大板成型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方舱大板成型的工艺,对浇注成型和粘接成型工艺进行了系统分析比较,指出粘接成型是大板成型工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聚氨酯等胶粘剂的粘接机理,对影响胶粘剂粘接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针对大型异型舱体结构特点,经试验验证了所选舱体粘接接头型式及所选聚氨酯胶粘剂的性能特点,着重阐述了舱体粘接前的表面处理、胶粘活性荆底涂的控制、粘接的流动性及浸润(标准术语为“浸润”,下同)性等施工方面的重点控制环节,摸索出了一整套大型异型舱体粘接工艺。  相似文献   

6.
界面粘接性能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从绝热层,衬层,推进剂,工艺等四个方面讨论了影响绝热层/衬层/推进推进剂量面粘接性能的因素,并提出了改善界面粘接性能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某推进剂药柱界面粘接的可靠性,对粘接工艺进行了优化:调整工艺流程,改变JX胶粘剂的固化条件,使用表面处理剂,测试了界面粘接强度,完成了发动机的工艺试验。对粘接好的产品进行了振动、冲击、离心等环境试验及火箭撬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工艺后,可以获得良好的粘接强度和工艺性能,能够满足使用条件苛刻的带NBR绝热套推进剂药柱与发动机壳体之间的粘接,达到总体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8.
提高硅橡胶撕裂强度和粘接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贾宝新 《火箭推进》2005,31(5):43-46
在借鉴成熟硅橡胶配方的基础上,以甲基乙烯基硅橡胶为主体,通过调整配方和工艺,来进行提高硅橡胶撕裂强度和粘接强度的配方设计和工艺研究,经分析试验,有效地提高了硅橡胶的撕裂强度和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9.
王维明 《上海航天》1993,10(3):11-17
介绍固体火箭发动机金属壳体、绝热层、胶粘剂表面特征,并对其各界面粘接问题进行分析。阐明绝热层配方设计与界面粘接关系。确定胶粘剂研制、选用原则,分析界面脱粘类型及原因。控制工艺要点、降低界面缺陷,提高粘接性能,以满足发动机装药结构完整性和使用可靠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诸毓武  詹国柱  黄洪勇 《上海航天》2012,29(2):31-35,54
综述了固体火箭发动机衬层粘接技术。介绍了衬层材料选择原则,分析了刷涂、喷涂、抛涂、离心和拉涂等成型工艺,讨论了界面粘接及其影响因素与改善途径,给出了前人的研究方法,阐述了衬层关键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技术在卫星总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介绍了当前国外数字化装配技术的现状,并从建立卫星数字化装配协调体系、面向装配的并行数字化技术、建立包含数字化装配的仿真过程、数字化装配仿真与协调、装配生产线的工装设计制造技术、装配现场的数字化应用技术和数字化质量控制技术等方面较全面地阐述了卫星数字化装配技术的研究内容和实施方案,指出了卫星装配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将使卫星集成技术能力实现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发展载人航天工程对于增强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充分利用空间环境资源、明显降低空间飞行器的成本和风险、促进科技进步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还论述了飞船研制返回再入升力控制技术、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技术、仪表与照明技术、人工运动控制技术、着陆缓冲技术、应急救生技术、回收着陆技术、再入防热技术取得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3.
Projecting technology performance evolution has been improving over the years. Reliable quantitative forecasting methods have been developed that project the growth, diffusion, and performance of technology in time, including projecting technology substitutions, saturation levels, and performance improvements. These forecasts can be applied at the early stages of space technology planning to better predict available future technology performance, assure the successful selection of technology, and improve technology systems management strategy.Often what is published as a technology forecast is simply scenario planning, usually made by extrapolating current trends into the future, with perhaps some subjective insight added. Typically, the accuracy of such predictions falls rapidly with distance in time. Quantitative technology forecasting (QTF), on the other hand, includes the study of historic data to identify one of or a combination of several recognized universal technology diffusion or substitution patterns. In the same manner that quantitative models of physical phenomena provide excellent predictions of system behavior, so do QTF models provide reliable technological performance trajectories.In practice, a quantitative technology forecast is completed to ascertain with confidence when the projected performance of a technology or system of technologies will occur. Such projections provide reliable time-referenced information when considering cost and performance trade-offs in maintaining, replacing, or migrating a technology, component, or system.This paper introduces various quantitative technology forecasting techniques and illustrates their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space technology and technology systems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4.
空间技术实验是空间技术发展的需要,是空间技术发展的先驱和阶梯。本文以美国、苏联、印度、巴西为例说明空间技术实验在过去和未来对空间技术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文中研究了90年代世界空间技术实验的发展趋势和具体项目,探讨了我国空间技术实验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基于网格的分布式仿真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耿浩  蒋志文 《航天控制》2004,22(6):46-48
介绍了网格技术及其国内外研究情况、基于网格的分布式仿真的关键技术 ,包括 :体系结构、自适应网格动态变化技术、负载平衡技术、通信质量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6.
国外卫星推进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20年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形势下航天技术的发展对推进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在技术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如15年以上静止轨道卫星和8年以上低轨道卫星对高性能长寿命推进系统的要求、电推进技术的应用、微小卫星轨道保持的应用和深空探测对先进推进技术的依赖等。本文从先进化学推进技术、电推进技术、微推进技术和新概念推进技术4个方面分析了国外卫星推进技术的发展状况,总结了未来20年卫星推进技术的发展趋势,给出了对我国今后技术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充气展开式新型空间回收技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可充气展开技术的概念及其发展情况 ,对基于此技术回收系统的设计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在新型热防护材料基础上 ,将充气展开技术和展开控制等方法相结合 ,应用到回收系统中去的新思路 ,并就未来 10到 2 0年间充气展开技术在回收技术中的应用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8.
黏弹阻尼技术在航天器上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黏弹阻尼技术作为一种被动振动控制技术,可有效改善航天器的载荷环境.文章对黏弹阻尼技术在航天领域的应用(包括航天器发射段和在轨段)进行了综述,指出了航天黏弹阻尼技术发展的薄弱环节,提出了有针对性的4项建议,涵盖了建模、空间环境试验、优化技术和试验验证方面的内容,并对未来技术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自动目标识别(ATR)技术的发展现状、自动目标识别技术采用的算法技术、实现算法的硬件技术和模板匹配技术;分析了自动目标识别系统的各种关键技术,提出了应用自动目标识别技术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倾斜转弯(BTT)控制技术的综合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倾斜转弯(Bank—to—Turn简称BTT)技术是一门新的控制技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国外已开始深入的研究。本文简要地介绍了BTT控制技术的发展史,目前研制的状况以及发展前景。同时评述了BTT控制技术的优缺点,主要的关键技术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就我国开展BTT技术应用的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