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基于国际空间站日本实验舱早期总体定义阶段的活动研究成果,概述了日本实验舱信息系统的结构、通信链路环境、系统基本组成要素,并详细介绍了信息系统的需求、功能、子系统、硬件架构、软件结构以及与美国舱信息接口等关键点。最后总结分析了日本实验舱信息系统的典型特点,包括通信链路备份、核心网络与有效栽荷网络相互独立、数据传输线路优化、分层控制体系、光技术应用、CCSDS标准应用、软件分层模块化设计等。  相似文献   

2.
为改善在空间站长期值守的航天员的业务生活,提出建立空间站网吧,为航天员提供因特网服务的构想。为此分析研究空间站空间因特网服务系统及其关键技术,提出空间站空间因特网服务系统构建方案。结合这一系统构建方案,一是研究解决了支持复杂异构网络运行的空间因特网网络协议设计技术,空间站空间因特网直接采用TCP/IP协议,并通过系统设计,较好地克服了TCP/IP协议不能适应空间通信链路的难题,支持采用基于TCP/IP协议的商用货架(COTS)软、硬件产品,可明显降低空间站空间因特网服务系统建设与维护成本;二是研究解决了涉及空间站测控通信网运行安全和空间信息安全的空间通信链路设计技术,空间站在同一条空间通信链路同时传输空间因特网数据和空间站测控通信数据,空间通信链路采用CCSDS的AOS协议,并通过建立虚拟的物理信道,解决了空间因特网数据和空间站测控通信数据的安全隔离问题,能满足空间站测控通信网运行安全和空间信息安全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国际空间站是目前在轨运行的最大空间平台,具有系统体积庞大、构型复杂、接口众多、载荷种类不确定等特点。因此,系统级力学试验、热试验以及组件环境试验对空间站的设计和工艺验证非常重要。文章调研了国际空间站各舱段的系统级力学试验、热试验以及组件环境试验情况,以期为我国空间站的地面试验系统设计、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引言CMS(control and monitor system)为雷达维护使用者提供了用户良好的人机操作界面。它由1部专用PC组成,内部安装有专用硬件和厂方提供的专用软件,并通过通讯板与询问机连接。用户可以通过CMS进行查看系统信息、各部件运行状况、修改系统参数、系统周期性维护等重要工作。通讯板故障,  相似文献   

5.
中国空间站的建立为国产先进制程芯片提供了真实的在轨飞行验证条件。为实现不同种类、不同型号国产先进制程电子元器件在空间辐射环境中的验证,设计了一种通用的在轨飞行验证系统。系统采用“主控单元+试验单元”的平台架构,运用在轨可更换模块和可重构的系统设计,支持航天员定期在轨更换试验模块以完成验证任务的在轨升级。文中给出系统的硬件设计、软件数据管理机制以及在轨飞行验证结果。结果表明,该系统设计有效,成功完成了16 nm FinFET、28 nm亿门级FPGA、高速DAC等10类20余款国产先进制程芯片的在轨工作监测,可为国产先进制程芯片空间适用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RS-232串口在医用虚拟仪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虚拟仪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虚拟仪器主要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其硬件部分由信号采集调理部件的不同分为五类,本文介绍了各自不同的功能和特点。虚拟仪器的软件可分为三个层次,介绍了各自实现的方法。本文重点介绍了虚拟仪器技术在医用心电监护系统中的应用,该系统可实现心电、呼吸和无创血压的监护,每个测量模块独立存在,用户可以方便地对其进行维护、功能扩展和升级,具有很高的灵活性。本文给出了该系统的硬件框图,说明了软件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可进行双向通信的双环结构 ,研究设计了测试发控系统进行远程通信的硬件接口方式 ,解决了RS 2 32接口不能进行远距离通信的问题。软件设计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思想 ,利用软件跟踪技术对软件进行优化处理和软件潜在陷阱的清除 ,实现了复杂系统之间命令和数据的可靠传输。  相似文献   

8.
国际空间站舱内空气温湿度控制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非载人航天器不同的是,载人航天器有环控生保系统,而舱内空气温湿度控制又是环控生保系统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跟踪和介绍了国际空间站各舱内的温湿度控制方案,包括设计指标、硬件组成及所采用的技术;重点评述了国际空间站舱内温湿度控制系统的关键设备——冷凝干燥器组件及其降温除湿原理;最后结合NASA近年来研究的多孔渗水冷凝干燥器,指出未来冷凝干燥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气体复用技术回收利用了气闸舱出舱活动泄压的大部分气体,对空间站的长期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调研了"国际空间站"气体复用技术,包括美国联合气闸舱及日本实验舱气闸室。重点介绍联合气闸舱气体复用系统组成、硬件设计及性能,并阐述了泄压方式的冗余设计。初探了我国空间站气闸舱气体复用技术,经论证,我国空间站气闸舱气体复用技术拟采用转移抽送的技术原理,与"国际空间站"气闸舱气体复用技术方案有不同特点。探讨了气体复用技术的地面试验方法,对试验条件的影响性进行简要分析总结。文章的技术方案简便可行,可应用于我国空间站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基于USB接口的智能密码钥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设计一种基于 USB接口的智能钥匙的实现方案 ,介绍其总体结构、硬件、软件性能指标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presents a revolutionary architecture of the end-to-end ground system to reduce overall mission support costs. The present ground system of the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JPL) is costly to operate, maintain, deploy, reproduce, and document. In the present climate of shrinking NASA budgets, this proposed architecture takes on added importance as it should dramatically reduce all of the above costs. Currently, the ground support functions (i.e., receiver, tracking, ranging, telemetry, command, monitor and control) are distributed among several subsystems that are housed in individual rack-mounted chassis. These subsystems can be integrated into one portable laptop system using established Multi Chip Module (MCM) packaging technology and object-based software libraries. The large scale integration of subsystems into a small portable system connected to the World Wide Web (WWW) will greatly reduce operations, maintenance and reproduction costs. Several of the subsystems can be implemented using Commercial Off-The-Shelf (COTS) products further decreasing non-recurring engineering costs. The inherent portability of the system will open up new ways for using the ground system at the “point-of-use” site as opposed to maintaining several large centralized stations. This eliminates the propagation delay of the data to the Principal Investigator (PI), enabling the capture of data in real-time and performing multiple tasks concurrently from any location in the world. Sample applications are to use the portable ground system in remote areas or mobile vessels for real-time correlation of satellite data with earth-bound instruments; thus, allowing near real-time feedback and control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This end-to-end portable ground system will undoubtedly create opportunities for better scientific observation and data acquisition.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传统卫星载荷测试系统通用性、兼容性差,测试覆盖性不足以及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开放式硬件和软件设计的通用化自动测试系统.该系统构建了通用的硬件平台以适应不同的数据接口,同时提供了模块化、开放式、可配置的软件平台,可满足不同卫星型号载荷的测试需求.并行测试的结果表明,该系统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能大...  相似文献   

13.
面对商业航天新业态的迅猛发展,围绕高可靠、高效率、高效益的航天发展目标,针对卫星有效载荷的载荷核心——星载信号处理载荷部分,参考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空间无线电通信体制设计思路,以硬件平台化、功能软件化、软件构件化为特征基础,通过对软硬件体系、载荷时频、重构方式、资源共享等多元化的设计,构建了一种灵活、通用、易扩展、需求适应强的全数字化星载信号处理载荷架构。相比于传统星载信号处理载荷,采用该架构设计的星载信号处理载荷可以广泛适应各类星载信号处理的需求,极大地提升有效载荷的信号处理能力及可靠性,降低载荷的研制周期与成本,为未来卫星有效载荷的软件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升卫星综合电子系统的标准化、通用化设计能力以及智能化、网络化应用水平,本文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开放式模块化星载综合电子系统,通过了工程型号的实际应用验证。该综合电子系统以层次化的总线体系结构以及通用化的硬件模块、软件构件为基础构建形成一套标准服务功能包,能够根据不同的任务场景按需选装所需的功能单元,显著提升综合电子系统的货架式集成组装研制能力,同时借助统一的信息通信服务网络和软硬件基础组件,为综合电子系统的模块化升级扩展、设备级的功能重构与重组、系统级的故障容忍和恢复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实现航天器整体的高质量、高效率、效益研制与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一种通用小型弹载图像遥测设备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弹载遥测设备是导弹研制阶段的重要参数测量设备,中小型导弹通常给遥测设备可使用空间比较狭小。目前,国内某小型导弹遥测设备指标提出了10 Mbps码率、能支持红外图像传输以及支持波道表在线可编程的要求,传统遥测产品的设计方案无法解决遥测设备体积小和功能全的突出矛盾。利用软件无线电的设计思想,采用AD9361和FPGA的硬件架构,使用了软件在线可编程技术、GMSK先进调制技术、基于FPGA的JPEG2000图像压缩技术和对称赋形天线技术,实现了一款集成度高、可靠性好、通用经济的先进弹载图像遥测设备。通过测试试验表明,弹载遥测设备简化了以往复杂的硬件设计,有效降低了弹载遥测设备的体积、重量和功耗,高集成度提高了产品可靠性,而且具备可重构能力,提高了弹载遥测设备的通用性和试验效率,有利于降低研发成本。  相似文献   

16.
真空热试验测控软件系统架构设计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随着航天器真空热试验的不断增多,对真空热试验热流模拟、温度测量与控制系统的热流模拟精度、速度、模式、测控通道数、系统功能等要求也越来越高。为进一步增强整个测控试验流程的可靠性、安全性、易用性、可扩展性,缩短试验准备时间,文章基于现有硬件系统与测控系统任务要求,提出了一套测控软件系统架构设计,即采用自顶向下逐步细化的分层设计将整个系统软件分层,再根据功能进行模块划分,保证了上层软件的设备无关性与各模块间的独立性,能够作为代码并行开发的基础,为代码开发人员提供指导和限制。  相似文献   

17.
阎梅芝  李立  章雷  方博 《航天器工程》2010,19(2):113-120
描述了环境减灾-1A、1B卫星供配电测试系统的设计与构建方法,系统采用一套设备完成了双星的测试任务,具有集成度、可靠性高等特点。文章首先介绍了HJ-1A、1B双星供配电测试系统的硬件架构,主要包括数字量采集与控制集成化措施,基于星地隔离与卫星安全的内部功能模块设计方法,以及作为自动化测试对测试设备统筹管理的远程控制功能实现方法;其次介绍了控制与采集软件的结构与功能设计,以及软件设计过程中所采取的抗干扰措施;最后提出了供配电测试系统的设计原则,可为后续测试设备的设计提供理论与工程基础。  相似文献   

18.
基于DSP的微型捷联惯导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瑞华 《航天控制》2005,23(4):24-26
主要讨论微小型惯性导航系统的工程设计问题。以微机电惯性测量元件(MEMS-IMU)为惯性传感器,以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核心作为导航计算机,设计构造了一种微小型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给出了系统的硬件结构框图和程序设计流程图,并讨论了DSP软件设计和调试中的一些问题。利用本方案,对于实现军事和工程领域中导航系统微小型化、降低系统成本和体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运输过程中航天器的环境状态,确保过程受控,研制了一套运输环境监测系统,以NI cDAQ和LabVIEW为软硬件平台,设计软硬件架构与软件工作流程,能实现加速度、温湿度、车速多种类型信号的协同监测、实时超差警示与数据回放;并可利用北斗定位实现车速测量,针对高频采集的加速度信号,实现全程低速存储与触发高速存储。在实际运输道路上进行测试验证的结果表明,该监测系统功能完善,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以CC2430/CC2431芯片为核心硬件,采用RSSI定位引擎,设计了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的电子导游定位系统,实现对游客的追踪定位功能。阐述了系统的结构和硬件电路设计,重点分析了定位引擎的工作原理及其软件操作,并针对定位引擎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提出了两点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