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航安徽分公司飞机维修工程部是民航总局批准的二级维修单位,现有6个科室、5个车间、214人,可以完成运七飞机D检以下的各级维修工作和68项机载设备的排故修理。自1985年7月开始执管运七飞机至1993年4月止,已安全飞行47 163.5小时/42 127起落。1990年9月1日,经民航局适航司批准,我单位开始对执管的6架运七飞机陆续实行以《运七飞机维修大纲》为依据的维修工作,  相似文献   

2.
3月1日,在阎良机场,一架银灰色机身的新型飞机展翅起飞,按试飞大纲要求,完成了最后一个验证试飞项目。试飞表明,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运七长航程飞机成为运七家族的又一个新成员。 运七飞机是我国民用飞机的成熟机型,由于原机型的航程较短等因素,制约了其应用范围和市场空间。为了充分发挥这一机型的作用,西飞集团公司在研制新型飞机的同时,不断地对运七飞机进行改进改型,开发新的功能,形成系列化。运七长航程飞机是继运七公务机、运七货运机、运七改型机之后又一次重大的改型。据总设计师孟祥凯介绍,运七长航程飞机…  相似文献   

3.
运七、运十二系列飞机是我国生产的涡轮螺旋桨支线飞机,它们代表着新中国民机工业所走过的从仿制到自行研制到自成体系的道路。尤其是运七飞机,曾经一度是中国民航的最大机群,为我国民用航空运输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了进一步了解国产支线飞机的生产、使用情况及今后的发展动向,本刊记者走访了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民用飞机系统工程局(民机局),民机局副局长秦德馨、总工迟文浚、原副局长郑作像向记者详细介绍了我国民用支线飞机,特别是运七的发展情况,我国生产的支线飞机主要有两种——运七和运十二,其中运七是民机产品中的主要品…  相似文献   

4.
20 0 1年 6月 2 0日上午 11时 ,在披红挂彩的首架运七客改货飞机前 ,民航西北管理局党委书记岳文通向长安航空公司总经理杜小平颁发了运七客改货飞机适航证书 ,西飞集团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盛英海与长安航空公司总经理杜小平在飞机交接证书上签了字。这标志着西飞集团公司与长安航空公司携手合作的运七客机改货机取得了圆满成功 ,为拓展西飞飞机维修、改装领域 ,满足日益增长的飞机货运需求奠定了基础。2 0 0 1年 4月 ,西飞集团公司飞机维修工程分公司与长安航空公司签订了 3架运七客机改货机合同。在短短 2个月时间里 ,经过飞机维修工程分公司…  相似文献   

5.
运七飞机作为我们国家投入航线的第一个自行研制的民用航空机种,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运七飞机的成长、运七飞机的壮大处处反映了我国航空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那就是要以渐改的方式,对国家巳定型的机种进行改进改型设计,以较低的科研费用、较短的研制周期,以更加完善的技术状态,不断满足并适应我国军用、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6.
运七飞机是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以苏制安-24飞机为原准机从1966年开始设计,并由西安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的。1989年西飞发展部成立后,运七改型工作进一步加速进行。现在运七已发展成为具有客机型、货机型、基本型、选装型、-100型和-200型等多种型号的系列化的支线运输机。 基本型的研制 曾先后设计了货运型、客运型和客货两  相似文献   

7.
运七飞机是西安飞机工业公司研制并发展的我国第一代50座级的涡轮螺桨支线运输机。1966年开始研制,1970年首飞,1982年设计定型,1986年4月正式投入民航营运。当年被誉为“英俊少年”的运七飞机,目前已发展成为具有客机型、货机型;基本型、迭装型;-100型、-200型等多种型号、成熟的系列化支线运输机。到1991年底,共向20多个用户交付了75架,投入航线63架,约占我国民航机队总数的三分之一,1991年8月出口的运七飞机转场老挝,实现了外销为零的突破。现已开辟了178条国内航线和北京-平壤的国际航班,联接着国内60多个城市,占民航国内航线总数的40%。在我国民航客机中,运七飞机已成为最大的机群。  相似文献   

8.
运七200A飞机     
运七200A是中国首架按照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中国民航CCAR-25部条例要求而研制的新一代支线飞机,完全可以与国外同类飞机媲美。 从总体结构上看,新机重新设计了发动机短舱和前机身;机头下沉,使飞机的气动性能得到改善;机身长度较运七100型加长1m,使客舱座位增至56至60个,提高了飞机的运输量和乘座的舒适性。全新设计的天窗骨架改善了驾驶员前方视界。  相似文献   

9.
1993年2月23日,运七飞机模拟器演示汇报会在125厂召开。总参、空军、海军、科工委等军兵种的领导和部领导及有关司局、北航、125厂的领导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王昂副部长主持,朱育理副部长讲了话。中国航空机载设备总公司杨燕生总经理、北京航空模拟器技术联合开发公司游祟林经理分别汇报了运七飞机模拟器的研制情况。运七飞机模拟器的研制,充分利用了军用仿真和民机预研成果,以民航引进的模拟器为参考,采用了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使用国产“运七”飞机进行客运,应选择多长航距为最佳营运距离进行了探讨,这对正确认识国产“运七”飞机性能和取得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
图片消息     
3月1日,运七长航程型飞机完成了验证试飞项目,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设计要求,成为运七系列的新成员。它是继运七公务机、运七货运机、运七改型机之后又一次重大的改型。 该机采用“飞豹”、运七货机、水轰五、“新舟”60等飞机研制中的成熟技术。在气动外形上,加装了剪切翼梢,以减小诱阻,提高升阻比,使起飞限重、单发升限、航程有较大的提高。在机翼下可加挂两个800升或1400升副油箱,载油量由4.7吨增加到7.5吨。另外,采用降油耗、长寿命的WJ5E发动机和提高效率及降低噪声的J16AG10A螺旋桨,飞机最大续航…  相似文献   

12.
1998年5月18日,民航总局适航司司长吴湘如代表民航总局向新一代支线客机运匕ZOOA颁发了型号合格证,这是国产民用客机首次严格按照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中国民用航空规章CCAR-25的规定验证合格的飞机,标志着运七200A获得了市场通行证,即将进入市场营运。中航总副总经理张彦仲在颁证仪式的讲话巾指出,运七200A获得适航证是我国飞机制造史上的一件大事,是民用飞机制造业取得的重大成果。运七200A飞机是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满足未来10年我国支线客机市场需求而研制的新一代支线客机,在继承原运七飞机安全性同时,进行了…  相似文献   

13.
运七型飞机(特别是早批的运七基本型和100选装型)机载电子设备落后,已不能满足当今适航标准和空管要求。如何提高飞机的运输正点率和利用率,降低飞机的起降气象标准,减轻驾驶员负荷,达到最新适航要求,近年来已成为运七机群的一个难题。在这方面国航内蒙古分公司进行了大胆,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最新研制成功的支 线客机“新舟”60飞机,于3月12日在北京南苑机场向国家领导人飞行进行汇报表演,展示了其优异的性能。“新舟”60飞机的研制成功是我国航空工业取得的又一巨大成就,标志着我国民用客机制造进入了新阶段。我国支线飞机的发展历史由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国产运七客机,于1986年4月29日正式进入客运市场,从而结束了中国民航青一色使用外国飞机的历史。 运七作为国产的第一代支线飞机,随着现代航空技术的日益发展,其不足之处逐渐显露出来。为了保持运七的生命力,西飞公司进行了不间…  相似文献   

15.
国产新一代支线飞机——新舟60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BriefofMA-60一、背景1986年4月29日,由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国产运七客机正式投放市场。早期的运七客机毕竟是国产的第一代支线飞机,随着现代科技的日益发展,其不足之处逐渐显露出来。为了使国产飞机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西飞公司进行了不间断的技术改进工作,形成了Y7-100型、选装型、领航轰炸教练机、公务机和货运型等多种型号的运七系列飞机。但是起步较晚的中国民用航空工业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着较大差距。为此,国家计委、原中航总、民航总局于1988年适时地批准了Y7-200A型飞机立项。Y7-200A型飞机…  相似文献   

16.
1997年,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新机多、难题多、人手少、时间紧的情况下,完成了干线飞机内装饰及复合材料制造、运七阻燃材料工艺技术、某新机背鳍垂直天线随炉试板电性能、A320后缘壁板零件工艺成形等七项科研攻关课题,其中运七阻燃材料工艺技术首次利用酚醛预浸料制造  相似文献   

17.
腐蚀是飞机的大敌。飞机结构腐蚀,降低结构强度,影响飞机寿命,危及飞行安全。我国航空工业起步较晚,在解决飞机防腐抗腐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比较大。西安飞机工业公司为了提高运七飞机的抗腐蚀能力,对飞机所使用的材料及其表面处理工艺,封闭隔离方法,防腐涂层等方面都曾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一定成效。运七飞机交付使用,投入客运飞行后,工厂又根据用户反馈的信息,签发了一些有关防止飞机腐蚀的服务通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在运七系列飞机上贯彻10项通用基础标准的具体做法和体会,说明领导的决心和认真组织是搞好贯标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进行了主动噪声控制技术在运七飞机上的应用研究。在大量前期实验和算法分析的基础上,以实验方法进行了源声场及次级声场性能的分析;系统稳定性分析;分析了频率漂移对系统的影响,及收敛因子与系统的优化。最后进行了飞行状态下的噪声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飞机机翼结构载荷测量试验力学模型与数据处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运七飞机为例,探讨了大型飞机机翼结构部件载荷测量试验力学模型,应变桥路设计和标定加载试验过程,通过对试验数据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飞机机翼、尾翼结构部件载荷输入与应变输出关系方程,以此来获得飞机机翼、尾翼测量截面在实际飞行过程中的载荷-时间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