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DSP常需要与多个外设之间进行通信。而TMS320LF2407只有一个SCI串口通信模块,因此需要扩展多路RS232串口通信。选用了由TI公司生产的异步通信芯片TL16C554A,来实现主控制器与与其它模块的RS232通信。通过硬件电路和软件设计,成功的扩展了4路串行通信,满足了DSP与外设通信的要求,并通过将程序下载到DSP调试运行,充分证实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论文介绍了LabVIEW8.5的串口通信控件及编程的流程图,实现了基于LabVIEW的移动式水质监测系统与MSP430的串口通信。该系统的前端模块化仪器,选用MSP430F149作为平台,采集水温、pH值、电导率等数据,通过RS--232串口与PC机通信。实验结果表明串口通信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论文介绍了LabVIEW 8.5的串口通信控件及编程的流程图,实现了基于LabVIEW的移动式水质监测系统与MSP430的串口通信。该系统的前端模块化仪器,选用MSP430F149作为平台,采集水温、pH值、电导率等数据,通过RS-232串口与PC机通信。实验结果表明串口通信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文章提出了一种适合我国的低成本全球卫星通信系统构想,给出了卫星星座、地面站配置等系统组成及通信方法。采用3颗中轨道卫星和3个地面站,并结合固定星间链路、信令天线与业务天线通信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全球卫星系统面临的设计技术难点。通过仿真分析,该系统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境外用户与国内实时通信需求,且相对传统全球卫星通信系统,投资少、技术复杂度低,是目前解决我国全球实时通信手段缺乏问题的一种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5.
火星探测进入、下降、着陆过程通信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器工程》2015,(4):94-101
基于火星探测任务进入、下降、着陆过程(Entry,Descent and Landing,EDL)的特点,从信号微弱、高多普勒动态和黑障通信等3方面提出了该过程中通信的主要技术难点;简述了国外成功完成火星表面软着陆探测任务——海盗号、"火星探路者"、"火星探测巡视器"、凤凰号、"火星科学实验室"EDL过程采用的通信方案,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归纳总结;详细介绍了EDL过程所采用的直接对地通信、中继通信方案组成、通信能力和关键单机等;论述了中继通信、信号调制、信道编码以及黑障分析、防护与减轻等通信关键技术及其工程现状。最后给出了对我国火星探测EDL过程通信技术方案设计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权  刘清波  王悦  熊越  袁丽 《航天器工程》2019,28(2):126-133
针对国家智慧海洋各类信息通信传输的需求和通信能力现状,综合考虑高轨和低轨通信卫星的通信能力,提出高轨+低轨天基通信系统架构,并对相控阵天线、终端网络架构和波束切换等关键技术,以及海上宽带接入、应急通信和航海监视等九大应用服务模式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统筹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工程示范与商业应用相结合等通过天基通信系统后续发展智慧海洋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流星突发通信特性分析及其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星突发通信是一种新颖的通信方式。它是利用流星与大气剧烈摩擦所形成的短暂电离余迹(尾巴),对无线电波产生反射或散射作用进行的远距离通信。文章分析了流星余迹的形成及其电气特性;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利用流星余迹进行突发通信的可能性及实现方法,并分析了流星突发通信的优点与不足;最后介绍了流星突发通信在商业和军事上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与射频通信相比,空间激光通信具有传输速率高、保密性能强、终端功耗低等优点,目前已成为当前通信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同时,空间激光通信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技术挑战,如大气湍流导致空间激光通信的信道情况十分复杂,复杂的信道会引发信号光强度起伏剧烈,信标光跟踪与瞄准困难,接收端的信号光场波前畸变严重等。为了提升空间激光通信在复杂信道环境中的性能,学者们将深度学习技术引入到空间激光通信系统中。多项研究表明,深度学习在空间激光通信的诸多方面表现出了优越的信息处理能力。对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在空间激光通信信号处理与检测,信标光捕获与跟踪以及波前畸变探测与校正等方面的应用做一全面梳理,并对用于空间激光通信的深度学习技术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新闻     
香港与内地航空通信专家组成立10周年纪念活动在港召开为庆祝香港回归及香港与内地航空通信专家组成立10周年,民航总局空管局与香港民航处于11月29日在香港联合举行了庆祝香港回归及香港与内地航空通信专家组成立10周年特别纪念活动。内地航空通信专家组成员单位民航总局空管局、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广东省信息产业厅、深圳市无委办、全军频管办、空军频管办、广州军区频管办,以及香港航空通信专家组成员单位香港民航处、香港电讯管理局的领导及专家参加了此次活动。  相似文献   

10.
国防科工委洛阳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专门从事于航天飞行器跟踪与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它是中国航天测控网规划和总体设计单位,也是中国专门开展航天测控通信体制、方法研究和专题研究的科研单位。本文介绍了该所的概况及其所承担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载人航天空空通信子系统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云墀 《上海航天》2011,28(6):38-42
介绍了实现神舟运输飞船与天宫目标飞行器间数据通信和传输的空空通信子系统的构成,以及空空通信机的功能及其主要性能指标。空空通信子系统采用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优的直接序列扩频通信技术。分析了其中的核心中频解扩解调中的伪码同步和载波同步等关键技术,应用数字解调方案降低了子系统调试难度,提高了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YH-1火星探测器设计及研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中国首颗YH-1火星探测器的任务功能、组成和主要技术指标。给出了探测器设计中的火星探测超低温适应、深空探测自主姿态确定与控制、超远距离通信、休眠唤醒和剩磁控制等关键技术,以及相应的解决途径。试验和验证结果表明:YH-1火星探测器的设计满足火星探测特殊环境的任务要求。其设计和试验技术可直接用于我国其他深空探测项目,为后续深空探测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3.
嫦娥工程是我国发展深空探测走出的关键一步,意义重大。为和平应用空间资源,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在嫦娥工程中较完整地采用了CCSDS标准数据结构。文中介绍嫦娥工程数据接收分系统的主要功能、指标、组成以及目前的进展状态。  相似文献   

14.
一种用于空间机械臂的 微重力模拟悬吊配重试验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空间机械臂工作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中,广泛用于太空中的舱段对接、在轨维修等操作,因此需要在地面模拟微重力环境以满足空间机械臂研制试验要求。文章基于国内外模拟微重力环境领域技术现状,依据型号研制试验要求,提出了一种用于大型空间机械臂性能和可靠性验证的微重力环境模拟悬吊配重试验系统,并给出了悬挂机构子系统、二维随动子系统、恒拉力子系统、位姿测定子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5.
音频、视频及静态图像通信 (简称 A/ V/ SI)是空间任务 (包括无人的及载人的航天任务 )中的重要业务。对 CCSDS关于 A/ V/ SI通信业务建议进行了分析研究 ,指出 CCSDS建议的音频、视频及静态图像的质量标准、编码方法和编码参数等与 ITU - T的有关建议是相互兼容的 ,对CCSDS的 A/ V/ SI通信建议在空间任务中的应用提出了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6.
胡文宽  何兵哲 《上海航天》2005,22(Z1):42-47
介绍了风云二号(FY-2)气象卫星数传与云图广播转发器分系统的功能、组成,以及频率配置、传输信号特性和增益与功率等主要技术指标.给出了C星分系统转发器的技术改进.阐明了采用的收发多工器、射电天文保护滤波器、固体功率放大器(SSPA)和功能转换开关等关键技术.测试结果和在轨运行状况表明,C星数传与云图广播转发器的性能符合设计任务书要求,在轨运行正常稳定.  相似文献   

17.
小行星俘获(ACR)任务是美国Keck空间研究中心发起的一项深空探测任务。该任务计划选定一颗近地小行星,通过口袋式抓捕系统对其实施抓捕,并于2025年左右将其带回近月空间。文章介绍了ACR任务的内容和系统设计,具体包括:航天器总体构型、抓捕分系统、探测识别分系统和控制与推进分系统;对小行星抓捕的目标探测与识别、旋转匹配、抓捕、消旋、轨道转移等核心操作。基于ACR任务,提出了空间目标俘获技术的需求与应用、抓捕航天器系统设计的启示;基于我国目前的技术研究情况,总结分析了发展空间目标俘获任务所需的关键技术,如大功率柔性太阳翼、长时间大范围轨道机动、目标探测与识别、快速机动、目标抓捕与消旋。  相似文献   

18.
单板双机嵌入式486容错子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空间辐射环境中比较容易发生的单粒子翻转事件 ,提出一种低成本的商用器件解决方案———单板双机嵌入式容错子系统。该子系统把两个相对独立的嵌入式 4 86单机通过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FPGA)耦合起来 ,双机通信和数据比对都通过FPGA来完成 ,同时通过数据比对发现和消除单粒子翻转 (SEU)所引起的错误。由于系统中应用了较多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系统非常紧凑 ,用单板就实现了一个容错子系统  相似文献   

19.
空间环境对航天器热设计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空间环境对航天器热设计技术、热控材料的选择、热设计的试验验证等都带来了重要的影响,在满足总体要求的情况下,必须考虑空间环境的影响因素。同时,发展对空间环境有较强适应能力的设计技术和热控材料的研究是今后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国外载人航天器热控技术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对国外载人航天器热控技术的发展进行了调研,介绍了国外典型载人航天器的主动热控系统组成,特别是国际空间站美国实验舱的主动热控系统,并对热控技术的发展进行了评述,旨在为我国空间站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