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章从空间维度总结了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影响因素、成本测算与分担机制的研究现状,从时间维度梳理相关热点问题的历史演变过程,较为清晰地呈现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的研究脉络。结果表明: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框架已逐步搭建完成,但市民化成本边界尚未界定清晰,导致现有的成本测算模型计算结果差异较大,而成本分担机制的构建定性研究居多,今后应进一步结合定量方法完善相应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是新型城镇化推进的主要障碍,其中住房成本占有较大的份额。工业园区是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集聚区,现有的保障性住房供给体系并未将农民工全面纳入,尚未充分考虑农业转移人口的临时性居住问题。东北某市运用成本分担机制谋划的"廉租家户式公寓"项目,实现了农业转移人口短期居住的"优区位、高品质、全配套、低租金",形成了政府、企业、个人三方积极参与、合作共赢的格局。该模式的核心要义在于政府的克己惠民,或将成为工业园区周边配套住房供给的可推广模式。  相似文献   

3.
政府层级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行政体制改革而且牵动财政体制改革。只有在进行改革之前找到政府层级改革的根本原因(逻辑起点),才能保证这一系统工程沿着正确的道路推进。文章从公共产品供给的角度出发,认为政府层级改革的逻辑起点在于供给公共产品,实现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政府分级才是合理的政府分级,并针对我国政府分级供给公共产品产生的问题,提出了减少政府层级,扩大下级政府的财政“发言权”,明确界定各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要存在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效率低下和不平衡问题。这种状况的形成,从表面上看是投入不足的问题,但实质上是体制和机制问题。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是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先天因素",在经济转型时期这个矛盾集中暴露。新形势下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宏观政策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但要从长远、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必须健全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宏观运行机制,进一步改善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拓宽投入渠道、转变投入方式,同时,要注意探索建立民主科学的农村公共产品需求表达和供给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新生代农民工是一个有着独特特征的流动群体,其特征也导致了他们最具有市民化意愿和亟待成为市民化群体.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在市民化进程中并非一帆风顺,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就其现状来看,也存在一些困境和问题,其中既有社会方面的原因,也有其自身的原因.这些原因也导致了这个特殊群体的社会化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政府、社会和新生代农民工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6.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现状、形成机理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和障碍,笔者试从公共物品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首先,对农村公共物品及其属性进行了分析;其次,论述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现状及瓶颈效应;最后,从财政投入不足,公共物品供给体制,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供给主体混乱及权限不清,供给渠道单一与公共物品需求多样性之间的矛盾等方面,探讨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论公共产品的市场化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理论认为,公共产品不能由市场有效提供.但是政府供给公共产品过程中滋生的诸多问题,以及技术的进步、制度的健全,使得公共产品的市场供给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阐述了公共产品市场化供给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具体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城乡统筹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而市民化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有效途径.文章在界定农民工市民化内涵的基础上,指出了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农民工就业岗位有限,工资水平较低;农民工的住房条件拥挤,购房困难重重;农民工子女受重视程度高,教育现状不能令人满意;农民工参与社会保障比例不断提高,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农民工工作强度大,业余精神生活匮乏.针对上述问题,文章认为户籍制度、二元城乡结构、不健全的城镇公共设施与农民工的主观意愿是影响市民化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建立全国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培养农民工的市民意识.  相似文献   

9.
政府规模是我国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简政放权进程中值得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文章以"利维坦假说"和"瓦格纳法则"为理论基础,利用河南省1990~2012年的地市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从一个更微观的视角考察了地方政府规模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财政分权推动了地方政府规模的扩大,"利维坦假说"并不成立;而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率与地方政府规模也呈正相关关系,即"瓦格纳法则"是成立的;此外,我们还发现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和开放程度也是影响地方政府规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公共财政支出的比较静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与社会活动的中心,公共财政支出是为这一中心地位提供支撑的保障。依据对公共产品需求、供给以及提供公共产品资金筹集的分析,建立了城市公共支出静态均衡分析,设定人口为变量,应用比较静态分析方法,提出了公共支出的比较静态均衡及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1.
基于皖北六个地级市343户农民实际调研数据,以Logistic回归模型为工具,对主体特征、组织因素、政策环境等影响农民合作意愿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合作意愿受主体、组织、政策环境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农户的家庭特征、合作社运行机制、合作社服务体系、对合作社认知、土地流转变量对农户的合作意愿影响显著。基于上述结果,文章从政府引导与宣传教育、完善合作社为农服务体系、健全合作社运行机制、促进土地流转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十八大”报告提出未来我国农业发展要走新型农业现代化之路。农业现代化将带来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即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以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和产业化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将催生包括全面风险保障、金融、技术与信息服务在内的多样化的农业保险需求。而现行的农业保险不能有效满足新的保险需求,这就要求农业保险创新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即未来农业保险要向农业综合服务转变,为促成这一转变,需要针对现行农业保险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从六个方面来完善农业保险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3.
电子政务与客户关系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是管理的本质,服务行政已成为全球化的趋势。为了更好地为公众提供服务,顾客导向成为政府工作管理模式。电子政务是政府与民众建立良性互动关系的手段,把客户关系管理引进电子政务系统可以增进政府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构建新的、更好的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促使政府根据用户的意向需求而不是部门职能设立组织机构,更好地适应公众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分析现代激励理论在研究地方政府行为中的作用,并运用现代激励理论提出了规范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开始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已经在全国全面铺开,自此,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性经费第一次真正地被纳入公共财政的框架。而在这次改革中,财政专项投资发挥了非同寻常的作用,成为财政投入的主体形式。从义务教育财政专项投资的概念、现状和特点出发,解析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条件下财政专项投资的资金安排、运营、支付和监管等若干问题,并对专项投资的功效和创新做出理论性的初探。  相似文献   

16.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概念一经提出,迅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学者主要从宏观社会政策、社会公正、公共财政等视角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供给问题、供给内容与途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完善社会政策、注重社会公正、合理重构公共财政体制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要途径。目前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协调机制尤其是激励机制的研究亟待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大部制改革研究有待推进和深化。  相似文献   

17.
政府公共支出涉及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公共支出的效益到底如何,受到越来越多社会公众的关注,这将成为各级政府财政预算管理的重点。从公共支出效益评价的目标、范围、方法及指标设计上进行积极探索,提出公共支出效益评价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非营利组织是政府和企业之外的第三部门,其使命在于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使得社会效益最大化。在探讨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治理概念基础上,比较分析了财务治理、内部控制与组织目标的关系,通过分析非营利组织的特征,展开财务治理问题的逻辑推演,然后对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治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从内部控制的视角提出相应的财务治理对策。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治理不应仅仅从控制的角度来考虑,更应从引导的角度出发。  相似文献   

19.
《Air & Space Europe》1999,1(1):29-32
The financing of satellites, as of most tele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generally, used to be a simple thing: governments would dip into the treasury, while the few private groups which owned satellites also had the cash to rely on pure equity financing. Banks became involved to provide simple bridge loans when corporate treasurers preferred to leave the cash untouched; the European Investment Bank would occasionally finance Eutelsat, as is proper between governments.Commercial financing was briefly of interest to the satellite community in the late 1980s. Then the aerospace and satellite markets hit one of their cyclical downturns; that, and the failure of satellite ventures launched by IBM Corp., Federal Express and Rupert Murdoch, scared the bankers away - and besides, interest rates were rising. Even Intelsat, with an impeccable credit rating, did not approach the money market until its first Eurobond issue of 1992.  相似文献   

20.
中国各地产业结构的促同化趋势有强化之势,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各地政府争资源、要政策是形成这个局面的主要因素。政府职能定位偏差与区域经济发展内涵混乱是造成这个局面的直接原因。重新强调政府职能转变、廓清区域经济发展的内涵在十二五期间仍是主要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