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探究数字贸易影响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理论机制,并利用2013—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贸易显著地提高了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在这一过程中,贸易成本、研发投入和资源配置效率起到中介作用;从区域异质性看,数字贸易对内陆地区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效果更大;从行业异质性看,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更容易受益于数字贸易进而增强其出口竞争力。基于此,分别从国家、地区、行业和企业四个维度提出发展数字贸易并推动制造业高质量走出去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国际产业转移,发达国家加快了对外投资步伐,中国也抓住这一机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吸引地。经过三十多年来的发展,如今中国企业也开始了"走出去"的脚步。对外投资对于一国的贸易有何影响,学界对此有很多研究。文章对1984~2012年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双边直接投资和贸易进行检验,利用协整模型进行计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会增加中国对美国的进口,美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则会增加中国对美国的出口。  相似文献   

3.
《国际航空》2006,(2):1
过去的2005年是中国加入WTO世界自由贸易体系的第五年,也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德的世界第三贸易大国,其中中国的新舟60飞机也实现了国产涡桨支线飞机出口零的突破,签订了17架出口合同,交付3架,呈现多国批量出口趋势.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建立了从总体上评价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竞争力高低的质量竞争力指数,利用QCIO(t)和QCII(t)指数,对1997~2003年间8种出口产品的总体质量竞争力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对继承了前苏联大批军工企业的俄罗斯而言,军工产品就如同天然资源一样丰厚,是其为数不多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出口产品,也是俄罗斯获得推动经济改革所需大量外汇的主要来源.同时,军品(特别是军用飞机)出口,已成为俄罗斯国防工业的一条至关重要的生命线.近5年来,俄罗斯的军火出口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但在2005年,军火出口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其主要原因是军机出口的减少.  相似文献   

6.
“双顺差”下中国经济隐含的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国际收支正处于“双顺差”阶段,一些学者认为“双顺差”是中国经济迅速腾飞的必经阶段,而另一些学者提出“双顺差”正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福利损失。文章对“双顺差”的成因进行分析,指出“双顺差”使中国经济孕育的风险增加,环境污染加剧,资源和能源耗竭速度加快,企业遭遇贸易争端的风险增加,政府储备机构承受的风险越来越高。要控制和缓解“双顺差”带来的危机,可采取以下对策: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外商投资的门槛;优化和提升出口产品结构,禁止战略性资源出口;扩大内需,降低中国经济的对外贸易依存度;适当放松资本管制,但要抑制非法资本的流入;制定鼓励进口的政策,扩大进口贸易。  相似文献   

7.
由中美巨额贸易顺差引起的人民币对美元汇价的争议,成为中美双边贸易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而敏感的话题.通过建立中美双边进出口需求的存量调整模型,分别估算了中美贸易商品的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美贸易商品的进、出口需求的短期价格弹性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意味着短期内人民币升值可以缓解中美贸易顺差.但同时发现,无论是在短期或长期内,中国对美国出口的收入弹性均大于中国从美国进口的收入弹性,说明受中美两国收入水平的影响,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产生有其客观必然性.因此,仅仅依靠人民币升值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8.
由中关巨额贸易顺差引起的人民币对美元汇价的争议,成为中关双边贸易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而敏感的话题。通过建立中美双边进出口需求的存量调整模型,分别估算了中关贸易商品的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关贸易商品的进、出口需求的短期价格弹性满足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意味着短期内人民币升值可以缓解中关贸易顺差。但同时发现,无论是在短期或长期内,中国对美国出口的收入弹性均大于中国从美国进口的收入弹性,说明受中关两国收入水平的影响,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产生有其客观必然性。因此,仅仅依靠人民币升值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关贸易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述市场取向下外贸公司确定出口市场目标所应考虑的出口产品背景、出口产品销售与利润预测、营销策略及发展、年度经营计划与控制等四个要素;并阐明出口营销计划策略的出口产品定位、营销费用、营销组合和目标市场的营销调配等四方面的内容;同时强调了公司内部关系的协调是决定经营计划成败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汇率对贸易的影响和中国出口增长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内外的一些实证研究表明,汇率对出口没有长期的显著影响,对中国出口数据所做的经济计量分析也证明了这一结论.这是因为沉淀成本的存在使得进出口对汇率的变动不敏感.中国出口的大幅度增加应归之于我国出口主体和出口产品结构的变化.我国应通过创新来保持已有的竞争优势,并不断获取新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与中部四省对外贸易发展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外贸易规模、结构及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是衡量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比较河南省与湖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的对外贸易发展状况后可以发现。河南省对外贸易规模在中部五省中位居前列,且具备较快的增长速度;河南对外贸易结构中,初级产品出口比例偏高,且工业制成品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和比例与湖北、安徽的差距明显;河南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较高,且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2.
采用将进口量和需求量挂钩来预测铁矿石需求量,摒弃了原有的与粗钢挂钩的预测原则。对我国铁矿石需求量采用灰色预测模型来预测,得出2017年我国铁矿石需求量为21亿吨左右,并指出我国铁矿石需求增长的趋势短期内是难以扭转的。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国际贸易一直被视为创新能力扩散和转移的重要渠道,文章选取我国进出口总额和国内专利授权数作为衡量国际贸易和国家创新能力的指标,利用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国际贸易和国家创新能力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国际贸易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原因,但不是国家创新能力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作为一个贸易大国,我国创新能力对国际贸易影响不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将文化产业发展成国家的支柱性产业,而文化产品是文化产业的终端,文化产品品牌的培育则能促进文化产品的发展.文章分析了文化产品品牌培育的必要性以及文化产品品牌的内涵,认为政府的政策制度、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文化产品的创新性是影响当前文化产品品牌培育的因素.基于此得出文化产品品牌培育的对策:政府制定政策法规对文化产品品牌进行扶植,培育文化产品消费群体以及推进文化产品内容创新.  相似文献   

15.
对供应商管理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供应商管理是项目研制,尤其是“主制造商-供应商”研制机制下保障项目成功的基本要素,也是当前民机项目研制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结合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实际和国外发展趋势,从分析和研究民用飞机项目国内外供应商管理的模式出发,对供应商管理机理和要素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讨,从“市场观、客户观”、“主制造商-供应商”机制和主制造商供应商管理的建立等方面,对供应商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对形成科学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推动和规范民机事业的发展,指导我国民用航空工业科学发展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6.
对北京市的消费者对日本大米的认知程度、接受程度和购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女性消费者、购买食品时对价格较为关注的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日本大米;消费者的学历、收入、家庭人口数、受教育程度、时间压力、对食品质量安全的关心程度、对日本大米的了解程度与是否购买日本大米、购买日本大米量的多少呈正相关关系;而消费者年龄、价格在影响消费者购买日本大米的行为上并不显著.最后,依据上述结论,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体育现代化就是"一个服务,一个实现",体育现代化是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的必然产物。通过对体育现代化的时代意义,面临的考验的研究,得出结论: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府部门的服务功能;建立、健全我国体育赛事法律体系;以时代特征为前提,找准定位、满足需求;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推进农村体育赛事的建设;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传统文化与舶来文化的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8.
两税合并及其影响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两税合并的出台,经历了十余年的酝酿,这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公平竞争的必要手段。内外税负“双轨制”的存在虽然能在改革开放初期吸引外资,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其合理性,但从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来看,“双轨制”不应当,也不可能长期存在。更何况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市场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已从单纯地吸引外资数量发展为全面考虑外资质地,因此“两税合并”不仅不会影响招商引资,相反会促进外资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对国内企业而言,“两税合并”有利于减轻税负,提高竞争力,减少“返程投资”。因此,两税合并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高校协同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是基于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基础上,我国启动的“2011计划”过程中,伴随着我国协同创新问题的研究而出现的,它在协同创新领域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地位.主要在分析了高校协同创新型人才的特点的基础上,提炼出高校协同创新型人才培养要素,根据各要素的作用,最终总结了构建高校协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