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89年2月22日,日本文部省宇宙科学研究所在鹿儿岛宇宙空间观测站用M-3SⅡ火箭发射了EXOS-D科学卫星。这颗被命名为曙光的卫星的任务是探明极光发生的机制。曙光卫星是世界上唯一的正在运行的极光观测卫星。该卫星载有8个与加拿大共同研制的世界上最先进的观测装置。  相似文献   

2.
技术试验卫星I——“菊花”科学卫星5号——“极光”科学卫星6号——“磁层”试验卫星4号——“淡青4号”科学卫星4号——“天鹅”科学卫星7号——“火鸟”科学卫星8号——“天马”科学卫星9号——“太空”彗星探测器——“先驱”日本的几种卫星  相似文献   

3.
使用多时空尺度的多卫星数据研究磁尾高速流,已经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文章介绍了一次持续时间大约为3天的强磁暴期间的地磁台站和多卫星联合观测。IMAGE卫星的极光观测表明有14个孤立亚暴发生。运行在靠近磁尾的CLUSTER星簇(C1、C3卫星)和运行在靠近地球的DSP-1卫星均观测到了多次地向和尾向高速整体流。多卫星联合观测给出了不同位置处地向和尾向高速整体流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4.
弗利亚(FREJA)卫星为瑞典和德国共有,由瑞典空间公司设计、制造和操作管理。星上部分仪器设备来自美国、丹麦、中国和法国。弗利亚卫星主要用于研究极光,星上装有的多种设备用于进行电场、磁场、粒子、等离子等方面的试验。 弗利亚卫星是一个指向太阳的旋转体(10转/分钟),卫星主体呈圆盘状,直径2.2米,质量为259千克。 弗利亚卫星与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分离后进入初始轨道,轨道倾角为63°,近地点为210公里,远地点为329公里。为使卫星在太空运行较长的时间,以完成预期的科  相似文献   

5.
吴明雨  陈洋军  王宇  黄延实 《宇航学报》2023,(12):1958-1961
2023年12月1日在我国北方地区观测到的绚烂极光,是一次强地磁暴的伴生现象。我们结合卫星在轨探测的实时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首先对本次地磁暴事件的触发原因和演化过程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然后对其的潜在影响进行初步评估,最后对我国即将发射的空间探测卫星“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针对地磁扰动期间大气密度变化造成的低轨目标较大的轨道预报误差,提出一种根据POES卫星观测的极光能量注入数据改进短期轨道预报的方法。分析表明CHAMP卫星的沿迹大气密度及轨道衰减与极光能量注入具有较好的相关性。通过线性回归方法,建立轨道半长轴衰减及阻力调制系数的修正公式,并使用修正后的阻力调制系数取代两行元(TLE)中的该系数带入SGP4模型进行位置预报。该方案考虑了外推过程中地磁扰动引起的大气密度响应,能更准确地反映外推过程中大气阻力对轨道的影响。将其应用到2008年CHAMP卫星和国际空间站的轨道预报中,结果表明,半长轴和位置的预报误差可分别降低50%和30%左右。进一步对不同年份、不同轨道高度的目标进行了预报误差修正的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7.
科技信息     
《航天器工程》2006,15(4):77-79
中国科学家破解极光之谜最近,中国空间学家曹晋滨等人借助4颗卫星的观测数据,首次揭开了极光来源之谜,欧洲航天局网站首页以"CLUSTER 星座计划揭开地球极光之谜"为题,全面介绍了这项重要成果。由于科学知识的贫乏,在很长的时间里,人们对极光性质的解释不  相似文献   

8.
木星系粒子辐射环境效应及防护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星系辐射环境包括高能电子和质子、重离子、等离子体、极光粒子等。另外,Galileo卫星的辐射环境也是木星探测任务的关注重点。文章基于木星特殊的高辐射、低光照、超低温环境特点,分析了包括总电离剂量、内带电、单粒子、位移损伤等辐射效应,识别出了木星辐射环境效应中的研究重点,并针对总剂量效应讨论了木星系探测器屏蔽材料的选择和屏蔽结构的设计。  相似文献   

9.
《航天》2010,(4):51-51
极光是地球南北极地区的自然奇观。当太阳带电粒子(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空会出现灿烂美丽的光辉,这就是极光。在南极称为南极光,在北极称为北极光。  相似文献   

10.
《航天器工程》2011,20(6):49-49
据英国航天局网站2011年10月18日报道,英国航天局投入160万英镑用于支持探索火星的多个项目,并使英国在欧洲航天局“极光”项目(欧洲机器人及载人探索太阳系的长期规划)中处于主要位置。  相似文献   

11.
杨迅 《航天员》2008,(1):72-73
极光这种宏伟壮观的自然景象,颇具神秘色彩。其运动变化,就好像是自然界这个魔术大师,以天空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话剧,上下纵横成百上千千米,甚至还存在近万千米长的极光带。  相似文献   

12.
木星为太阳系内少有的强磁场行星,其等离子体环境十分恶劣,可对木星探测器造成严重的表面充电效应。文章采用有限元方法,借助COMSOL仿真软件,对航天器表面充电现象进行三维仿真,结合NASCAP-2k以及SPIS软件对比验证了GEO表面充电效应的模拟结果,证明了该仿真方法的有效性。对航天器在木星极光等离子体环境下的表面充电现象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木星背景等离子体环境中15RJ处,航天器表面充电电位较低,仅为平均-80 V左右;而在木星极光等离子体中,航天器表面充电电位最高可以达到-36.7 k V,CERS等材料表面充电电位差最大可以达到-16 k V,具有较高的放电风险。  相似文献   

13.
反卫星卫星几乎是跟卫星同步发展起来的,俄罗斯既是最早发展卫星技术的国家,也是最早发展反卫星卫星技术的国家。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小卫星的出现而发展起来了小卫星编队。小卫星编队的目的是用编队分布式概念来实现通信、侦察和导航等任务,进而用若干个小卫星虚拟一个大卫星。小卫星编队和反卫星卫星产生于不同时代和不同目的,本来是不相干的问题,却出现了巧合。笔者认为,反卫星卫星是小卫星编队的一种特殊应用,小卫星编队的关键技术是反卫星卫星技术的基础,可以说,掌握小卫星编队技术的国家,就具备了反卫星卫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过去的5年半期间,美国防部向地球轨道发射了大量的军用卫星。其中有光学成像卫星、雷达成像卫星、海洋监视卫星、信号情报收集卫星、早期预警卫星,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等,本文仅就前三类卫星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5.
正2020年6月11日,"海洋"一号D卫星搭乘"长征"二号C运载火箭,由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随后,卫星太阳翼顺利展开,卫星在轨运行稳定,状态良好,标志着卫星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海洋"一号D卫星是我国海洋水色系列卫星的第4颗卫星,属于我国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规划海洋业务卫星。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卫星采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CAST2000小卫星平台,设计寿命5年。卫星采用太阳同步轨道,星上配置5个载荷,  相似文献   

16.
遥感卫星主要由民用遥感卫星和军用遥感卫星两大类组成, 目前民用遥感卫星主要有:气象卫星、海洋卫星、地球观测卫星、环境与灾害监测卫星等;军用遥感卫星主要有:成像侦察卫星、导弹预警卫星、军事气象及海洋环境卫星等。  相似文献   

17.
小卫星技术发展和应用前景——兼谈卫星设计思想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卫星问世至今已有20年。文章简要总结了小卫星技术的历史发展概况,论述小卫星各种分类方法和小卫星所具有的优势,以及由于小卫星出现,引起卫星设计思想的演变。最后讨论小卫星应用的三大领域。  相似文献   

18.
《卫星应用》2010,(3):8-8
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卫星”)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上市公司,是专业从事小卫星及微小卫星研制、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级设备制造和卫星运营服务的航天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卫星在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及设备制造方面,拥有地面站系统集成、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遥感、信息传输与图像处理五大领域多类产品;在卫星运营服务方面,具备提供广播电视高清信号传输、移动位置服务、数据采集等多项运营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9.
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控制系统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综述了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的控制系统技术。文章介绍了美国第一代中继卫星TDRS-A~G、美国第二代中继卫星TDRS-H~J、欧洲试验中继卫星ARTEMIS、日本的试验卫星ETS-VI、试验中继卫星COMETS以及实用中继卫星DRTS等卫星的特点及关键控制技术,同时描述了部分中继卫星的控制方法,对我国中继卫星控制系统方案的确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卫星运营业是卫星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卫星产业链中影响和制约产业整体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在分析卫星产业构成、肯定卫星运营业重要作用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固定卫星运营业的市场结构及变化趋势,通过对行业集中度的定量计算,指出了行业整合是固定卫星运营业的发展趋势。适应全球卫星运营业的发展和变化,推进卫星运营业的整合,是我国卫星运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历史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