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砷化镓太阳电池技术的进展与前景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介绍了砷化镓(GaAs)太阳电池的特点,并比较了液相外延(LPE)和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两种外延生长技术。叙述了国外单结、双结与三结GaAs太阳电池的结构、性能、研制及生产情况,分析了GaAs太阳电池的发展方向。最后根据国内GaAs太阳电池的研制进展和空间试用情况,提出了发展我国GaAs太阳电池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帆  郭静  郭小红  黄晓峰 《上海航天》2021,38(6):118-123
长期受粒子辐照、紫外辐照等因素的影响,地球同步卫星的太阳电池阵输出功率会出现较为明显的衰减。这里选取某地球同步卫星使用的背表面反射(BSR)硅太阳电池阵为研究对象,采用光强因子和温度因子修正太阳电池阵的输出功率,使用局部加权回归散点平滑法(LOWESS)分析了其在设计寿命期间的输出功率衰减规律;同时基于LOWESS建立了预测模型,用于硅太阳电池阵超寿运行期间的功率预测。实测数据表明:本文构建的预测模型可以满足超寿地球同步卫星在轨管理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3.
据悉 ,2 0 0 0年 9月 1日成功发射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及由其送入预定轨道的“资源二号”卫星的电源系统 ,都是由航天科技集团第八研究院第 81 1研究所研制的。其中 ,箭上电源系统由ZK70 - 3、ZK71 - 3、8TLD1 - 84等 9种 1 0台人工激活锌银蓄电池组组成 ;星上电源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 ,它们是 :由 2 876 0片2cm× 4cm高效硅太阳电池构成的左右两翼 2 7m2 太阳电池阵、由 72只大容量 5 0Ah全密封镉镍蓄电池构成的左右两组 36GNF1 5 0化学蓄电池组和由两台充放电调节器和两台分流器构成的左右两翼控制电路装置。到 9月…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国内首台通过在轨飞行测试的20cm离子推力器栅极系统束流离子运行特性和推力器性能,针对该推力器栅极系统建立了束流引出二维数值仿真计算模型,利用PIC/MCC数值仿真计算方法,模拟束流引出过程中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的加速、聚焦与引出、带电粒子与中性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电场和等离子体流场之间的相互耦合等过程。数值计算结果显示,屏栅截获的离子电流约为1.71×10 -4 A,加速栅截获的电流和CEX离子电流分别为0 A和9.11×10 -7 A,因此,加速栅电流的主要来源是冲击到其表面的CEX离子,证明了加速栅电流的主要来源是冲击到其表面的CEX离子,计算的加速栅截获电流与束流电流之比约为0.114%。试验测得推力器运行4000h期间,电子反流极限电压始终为75~90〖KG*9〗V,其变化幅度很小,这意味着中和器发射的电子在栅极系统中的反流不会导致其发生失效。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测试值相比,误差约为1.08%。〖JP〗  相似文献   

5.
适用于30cm离子推力器的5kW电源处理单元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满足更大范围的卫星应用需求,我国正在研制30cm离子推力器。30cm离子推力器瞄准全电推进卫星平台、近深空探测器对推进任务的需求,对提高卫星平台先进性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配合30cm离子推力器的研制,同时设计了输出功率达到5kW的电源处理单元。该设计实现了一种输出功率为1kW的模块,通过串联组合可以达到输出5kW功率要求,提出了一种"最佳"的平顶变换及软开关的全桥电路拓扑,达到了95%的转换效率,同时还能容易实现屏栅电源的N+1冗余设计。并且通过高压组件的完全灌封,有效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现在每年平均约有100颗以上的通信、对地观测、科学、行星探测等各种不同类型的人造卫星和航天器发射至宇宙空间,用作电源的太阳电池在这些卫星上是必不可少的。当前空间用太阳电池正朝着小型、重量轻、高性能、高可靠性、对空间环境的适应性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采用 SIP算法 ,对高 H =2 0 0 km的在轨航天器折叠状太阳电池阵的三维不稳定温度分布做了数值分析。计算时仔细考虑了不同时刻电池阵不同的热输入。计算网格 N =N1 × N2 × N3=14× 2 2× 2 2 =6776,初始温度T0 =2 78K。获得了抛罩 -展开Δ t=3 2 5 4 s间隔内 4块折叠状太阳电池阵三维不稳定温度场响应特点。比较了考虑和不考虑地球入射辐射对电池阵温度分布的影响。本文分析对航天器发射进而对折叠状太阳电池阵展开时刻的认定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Su 2 7SM飞机已于 2 0 0 2年 11月首飞 ,现准备作性能试验。改进内容包括座舱和火控系统 ,以及改善武器射程。改进后的飞机不仅可进行空对空作战 ,而且可在白天执行空对地攻击和全天候对敌防空压制 ,还可对海上作战提供战术空中支援。Su 2 7SM的座舱装有两个MFI 10型约 15cm× 2 0cm并配有一个MFI 9型约 10cm× 13cm的多功能彩色显示器 ,以及一改进的SILS 2 7M机前显示器 (HUD)。火控系统对雷达的改进使该机能探测地面及海上目标。装备R 77主动雷达中程导弹后 ,空对空作战能力也得到加强。红外搜索和跟踪 (IRST)系统由原来…  相似文献   

9.
德国 IABG(工业设备管理公司)空间试验中心研制成功了新的红外模拟设备,用于航天器太阳电池板在热真空容器内的热循环试验。该设备由两个独立的红外辐射场组成,可以同时进行两块尺寸为3.2m×2.2m 的太阳电池板的试验。在高真空条件下,红外灯的辐照度分布、灯的放气性能和经济性都是初步设计阶段的研究内容。SAX 项目的六块太阳电池板在该设备中成功地进了试验。文章介绍了红外模拟设备的设计、研制和第一次试验。  相似文献   

10.
太阳电池阵枪式微型电阻焊接系统,采用电阻点焊的方法,辅以自动化操作,控制系统设有机器视觉监控可实时监控焊接情况。焊后对焊点进行金相分析,焊点界面结合紧密,无局部未焊合或虚焊、微裂纹、孔洞等明显缺陷,焊点综合性能佳。该焊接系统的研制对实现太阳电池阵的高效自动化组装和焊接,提高太阳电池阵焊点的承载能力、极端温度下的力学性能、可靠性、导电性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卫星在地面试验中以及在轨运行中出现多次太阳电池阵相关的异常问题,通过对地面试验和在轨数据的分析,确认属于频繁高发的同一类型质量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由于新技术、工艺条件发生变化,而相关的太阳电池阵设计标准、地面试验验证手段没有适应该变化,导致出现异常。本文针对卫星太阳电池阵研制标准体系建设开展研究,对国外ECSS (欧洲空间标准化合作组织)卫星太阳电池阵研制标准进行对标分析。重点研究标准体系在太阳电池阵、结构机构、太阳电池电路以及太阳电池片的设计、生产、装配、测试、验收标准的制定和应用;对太阳电池板研制标准体系进行分析研究,为后续太阳电池阵的研制过程及试验提供参考,对确保卫星安全可靠供电,圆满完成飞行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孙明明  耿海  王亮  郑艺 《宇航学报》2019,40(11):1375-1382
采用有限元仿真(FEM)与地面热平衡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并模拟了30 cm离子推力器处于在轨环境时,有、无主动热控对三栅极相对位移变化造成的影响,并对目前离子推力器设置的工作启动流程可能造成的打火风险进行了预估。结果显示:三栅极组件的热形变方向均为法向方向,且栅极中心区域的间距最小;在 -269 ℃ 在轨极限环境温度下,推力器在5 kW工作模式下温度平衡后的屏栅与加速栅最大热态间距为0.14 mm,加速栅和减速栅则已发生贴合;在受太阳辐照以及卫星帆板恒温边界的影响下,栅面最低初始温度为-102 ℃;当推力器主动热控保证温控点为20 ℃时,栅面最低启动温度为-25 ℃,且推力器工作8000 s后,屏栅与加速栅、加速栅与减速栅的最小间距分别稳定在0.25 mm和0.20 mm;当推力器主动热控保证温控点为50 ℃时,推力器工作9000 s后,屏栅与加速栅、加速栅和减速栅最小间距分别稳定在0.31 mm和0.30 mm,能够满足0.25 mm的栅极安全打火间距要求。  相似文献   

13.
美国波音航空空间公司生产的薄膜太阳电池片取得了新的突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成功地研制出一种硒化铜铟/硫化镉(CuInSe_2/CdS)薄膜电池,其能量转换效率从6.7%提高到9.4%。薄膜太阳电池片因其成本比硅电池片低而被选择为当前的研究项目。目前效率为15肠的硅电池片,其成本约每瓦10美元;而采用效率为10肠的薄膜太阳电池,预料在1990年之前,每瓦的成本还不  相似文献   

14.
太阳电池在平流层中的工作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临近空间受到广泛关注,多种平流层飞行器被提出,它们大多以太阳电池为 主要的能源获取装置。研究平流层的太阳电池的性能,对平流层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建立了平流层中太阳电池的热环境模型,并结合硅太阳电池的电学模型,得到了 平流层中硅太阳电池的热电耦合分析模型,进而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太阳能电池的热学、电学 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平流层热环境的变化对太阳能电池的温度、输出功 率以及电效率都有影响。讨论了风速对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风速的增 加,太阳电池温度降低、内部温差先增加后减小、发电效率和输出功率都增加。
  相似文献   

15.
从3个方面分析空间柔性太阳电池阵的发展现状,包括折叠式、卷绕式柔性太阳电池阵总体构型的发展历程;铰接桁架式、折纸式、充气式、形状记忆材料、薄壁管状及圆周展开机构6种伸展机构的特点及应用情况;硅电池片、砷化镓电池片、柔性薄膜电池片及聚光太阳电池片等常用电池片材料性能的发展现状。指出面对未来空间柔性太阳电池阵大尺寸、高功率、模块化的发展需求,采用薄壁管状伸展臂及多结砷化镓薄膜电池片的卷绕式柔性太阳电池阵在质量、功率、收拢体积及成本上达成了较好的平衡,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空间柔性太阳电池阵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红蓝光敏探测器空间环境效应探测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红蓝光敏太阳电池空间环境效应探测器利用镓铟磷和三结砷化镓太阳电池来探测空间污染、原子氧和辐射环境及效应,搭载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制的“新技术验证一号”卫星上。文章通过分析红蓝光敏探测器在轨1年时间的探测数据,得到如下结论:红蓝光敏探测器污染电池板功率下降2.7%,等效污染累积增加量2.23×10^-5 g/cm^2,日均6×10^-8 g/cm^2;原子氧探测器在轨道高度499.226 km运行11个月,原子氧积分通量探测数据为9.7×10^20 AO/cm^2;辐射效应探测器(三结砷化镓太阳电池)在轨1年后累计接受辐射剂量(等效1 MeV电子注量)5.49×10^11 e/cm^2。  相似文献   

17.
H8是阿里安运载火箭的第三级,其结构如图1所示。H8分系统和组件的鉴定从1976年底一直延续到1979年底。时间拖得较长是由于研制过程中进行了很多改进。它的研究计划如图2所示。  相似文献   

18.
通过MEO卫星在轨遥测数据的统计,从太阳电池阵输出总功率、输出总电流,太阳电池的短路电流、开路电压等方面,对我国发射入轨的第一颗MEO卫星的硅太阳电池阵在轨衰降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输出总功率、总电流与短路电流在第一个周期衰降率较大,开路电压衰降呈线性趋势。文章的分析结果可为后续MEO卫星太阳电池阵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航天器工程》2017,(2):38-44
某遥感卫星在轨长期工作时姿态处于斜飞状态,受总体构型布局约束,卫星双翼太阳电池阵相对星体倾斜安装;为降低对姿态稳定度的影响,太阳电池阵在轨采用匀速对日定向驱动的工作方式。针对上述特点,提出了一种太阳电池阵入射角的计算方法,考虑了卫星姿态斜飞、偏航导引、地球J_2项摄动、地影影响等因素,采用坐标变换方法,将太阳矢量和太阳电池阵法线矢量转换到同一坐标系下,计算两者方向余弦,进而得到太阳电池阵入射角。选取一年4个典型时间点给出了算例,计算结果与安装在卫星太阳翼上的模拟式太阳敏感器在轨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上海航天器电源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李国欣 《上海航天》2002,19(3):42-48
较为系统地介绍了作为航天器电源的锌银电池组和硅太阳电池阵/镉镍蓄电池组联合供电系统的组成、主要性能参数及其技术特点。阐述了近半个世纪以来,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在航天器电源研制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及其在国内卫星、飞船和国外卫星领域的应用情况。指出了航天器电源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