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陆军激光反卫星试验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陆军激光反卫星试验及初步分析章雅平1997年10月,美陆军在新墨西哥州白沙导弹靶场进行了首次激光反卫星试验,并获得圆满成功。试验使用了高功率中红外先进化学激光器(MIRACL)和低功率化学激光器(LPCL)。其中低功率激光试验出乎预料地成功,这极...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内部局域网进行分析和调查,结合国际流行的因特网(Internet)理论,针对本所的实际应用,提出了Intranet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晓岚 《上海航天》2005,22(4):18-18
据报道,2005年7月雷锡恩公司的增程导弹(ERGM)在美白沙导弹靶场进行了发射试验,所发射两枚导弹中的第一枚在飞行过程中,因未能收到遥控信号致使鸭翼没有展开,并与第二枚导弹相撞。试验失败可能是由于电源系统出现了故障,这类故障是第一次出现。本次试验是该导弹去年初试验失败后的首次发射飞行试验。前次试验时,因软件故障而使导弹未能截获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信号。  相似文献   

4.
要闻     
《航天》2012,(1):52-52
中程扩展防空系统首次试验获得成功 2011年11月17日,在新墨西哥白沙导弹靶场,中程扩展防空系统(MEADS)成功完成首次飞行试验。试验中使用了爱国者·3MSE型导弹,  相似文献   

5.
《航天器工程》2009,18(3):65-6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2009年4月9日报道,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与三菱重工公司于4月2日在日本种子岛航天中心2号发射台完成了对H-2B火箭的首次系留点火试验。目的是验证两台发动机同时点火的安全性,确认火箭系统与地面设施的接口及发射前倒计时程序。点火进行了10秒钟,JAxA称,试验顺利,初步结果表明发动机工作正常。H2B的下一次试验主要演练倒计时程序,将持续点火150s,以获取更多的一级点火阶段火箭振动数据。日本官方已经初定于9月初进行首次发射,首个H-2转移飞行器(HTV)已在筑波航天中心进行最后阶段的测试,并计划于4月底转运至种子岛航天中心进入发射程序。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天》2000,(11):40-41
按照弹道导弹防御局的计划,NMD将进行5次大气层外的飞行试验,试验费用约5亿美元。而在外层空间识别真假弹头,是NMD的关键技术之一。 1997年以来,NMD系统进行了一系列试验。拦截弹上的动能杀伤飞行器(EKV)的关键设备红外探测器已成功进行了2次验证飞行试验,演示了其对模拟目标的探测、跟踪和识别能力。1997年5月,在美军进行和平卫士(即MX)洲际弹道导弹试验期间,为给NMD中的BM/C3I系统扩展信息,考核其关键技术,对NMD系统的指挥控制设备进行了首次作战效果评估。当时携带9个再入弹头的MX导弹从加利福尼亚州的范登堡空…  相似文献   

7.
因特网密钥交互协议第二版(IKEv2)正在成为新一代互联网密钥交互标准。与因特网密钥交互协议第一版(IKEv1)相比,IKEv2协议具有更可靠、更安全等优势。空间信息网络对密钥交互协议具有严格效率要求和安全性要求,文章在对空间信息网络安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空间信息网络的特点,设计了一种适用于空间信息网络的密钥交互协...  相似文献   

8.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介绍长征二号系列(一)邸乃庸朱维增吴瑞华概述长征二号系列运载火箭是中国研制的近地轨道运载器,研制起始时间是1970年。目前,长征二号系列由长征二号(1974年首次发射)、长征二号C(1982年首次发射)、长征二号E(1990年首次发射...  相似文献   

9.
王欣欣 《上海航天》2007,24(6):19-19
据报道,美导弹防御局(MDA)宣称其同时拦截两枚弹道导弹靶弹的直接杀伤拦截飞行试验获得成功。此次试验首次拦截两枚连在一起的未分离靶弹,是宙斯盾弹道导弹防御计划进行的13次飞行试验中的第10次和第11次成功拦截。此次拦截利用了直接杀伤技术,即当导弹直接碰撞目标时不使用炸药摧毁弹头。  相似文献   

10.
论文介绍了网络拥塞的相关知识,着重分析了网络拥塞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结合实际提出了避免网络拥塞的策略,(1)合理设计网络拓朴结构;(2)合理设计路由器的缓冲区;(3)增加资源能力;(4)均衡链路负载。由此可以看到,网络拥塞控制必须协调数据源和网络中间节点,乃至客户机一起协调工作。  相似文献   

11.
靳力  瞭望 《航天器工程》2007,16(1):17-17
2006年12月8日在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发射中心,由阿里安-5火箭成功将因特网卫星狂蓝-1(Wild Blue-1)和电视转播卫星AMC-18送入地球静止轨道。  相似文献   

12.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7,16(3):59-59
2007年4月12日,思科全球防卫、太空和安全部门的太空计划负责人劳埃德·伍德(Lloyd Wood)称,美国国防部推出名为“太空互联网路由”(IRIS)项目旨在通过安装在卫星上的路由器来为军事通信提供便利,该项目也有望惠及民用宽带卫星通信,它能够实现互联网协议(IP)在太空中卫星之间的路由,方法基本上和信息包在地面的传输一样,可以减少信息发送的延迟时间、节省容量并提高网络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3.
《航天电子对抗》2007,23(4):24-24
据报道,日本海上自卫队(JMSDF)将在2007年年底试验雷锡恩公司研制的SM-3 Block 1A拦截弹。试验中,JMSDF的金刚级导弹驱逐舰将采用SM-3 Block 1A拦截弹拦截中程弹道导弹的分离弹头。这次试验将是首次采用日本驱逐舰发射拦截弹的美日海上联合发射试验。美日第2次联合海基拦截试验将在2008年进行。  相似文献   

14.
蔡芸 《空载雷达》2007,(1):65-66
两种由莫斯科法扎特隆和-NIIR设计局开发的新型直升机雷达已于2004年上半年开始空中试验。第一种雷达名为Alba(或称“标枪”A),是为直升机卡-27M(中期改进型)设计的。该雷达已于2004年1月在卡-27LL试验直升机上进行首次空中试验。此型雷达是批量生产的战斗机“标枪”雷达(用于米格-21bis战斗机的改进型)的改型,仍然工作在I/J波段(X-波段),并具有360。的监视范围,对战斗机目标的探测距离大于70km;对潜艇的潜望镜的探测距离大于30km;对船只的探测距离大于130km;对大型舰船的探测距离可以到达地平极限。  相似文献   

15.
资源一号卫星X波段IR—MSS数传天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种北射双线螺旋天线在中巴合作研制的地球资源卫星上首次用作x波段IR-MSS(红外遥感)数传天线,替代了国际上惯用的赋形反射面天线。飞行试验表明,天线在轨工作正常,具有与赋形反射面天线相当的性能与功能。本文简要地介绍了该天线的设计和性能。  相似文献   

16.
J-1火箭首飞成功,有效载荷沉入大海日本的小型全固体运载火箭J-1于今年2月12日从种子岛航天中心的大峡发射场进行了它的首次发射,成功地把高超音速飞行试验件(HYFLEX)送入预定的亚轨道,但遗憾的是该试验件未及回收就因系缆断裂而沉入海底。J-1是一...  相似文献   

17.
大篷车首次发射受阻美国EER系统公司的大篷车运载火箭8月13日在准备进行首次发射时因火箭喷管摆动用的液压装置失压而中止,当时倒计时已进行到离起飞只差98秒。这次发射的有效载荷是EER公司自己出资研制的地球轨道多试验件搭载卫星(METEOR),星上带有...  相似文献   

18.
袁俊 《中国航天》2009,(4):41-43
一、NMD系统进行第13次拦截试验 美国东部时间2008年12月5日下午3时29分(北京时间12月6日凌晨4时29分),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进行了第13次导弹拦截试验。美国防部发言人在30分钟后宣布.一次“接近于实战”的远程洲际弹道导弹拦截试验在太平洋海域获得成功。这是美国NMD系统在奥巴马新政府上台之前进行的首次远程导弹拦截试验,因此备受国际社会瞩目。  相似文献   

19.
“九五”计划期间,是我国面对挑战、排除困难、开拓进取、阔步前进的5年,也是我国航天技术战线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创造辉煌、迎接新挑战的5年。 从表1和表2可见,与以往各五年计划期间的情况相比,“九五”计划期间中国在航天器方面取得的进展具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1)发射的航天器类型数、品种数以及首次发射的航天器类型数、品种数和航天器首次发射成功的品种数,均居首席。 (2)发射成功率达到100%,在气象卫星、资源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小型卫星和微小型卫星、试验飞船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3)发射的卫星性能好,寿命长…  相似文献   

20.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7,16(3):73-73
法国阿里安公司称,今年8月将用阿里安-5火箭把美国休斯网络系统公司的太空之路-3卫星(Spaceway-3)送入地球静止转移轨道,卫星发射质量高达6oookg。有效载荷全部为Ka频段转发器,将为整个北美提供因特网多媒体和高清电视业务。Spaceway-3卫星采用了独特的设计方式,整合了在轨交换和点波束技术,使得卫星能够提供按需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