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进技术》2008,29(1):97-97
《推进技术》是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主管、该公司第三研究院第31研究所主办的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于1980年创刊,现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各类导弹、运载器和航天器动力装置在理论研究、设计、试验、生产和使用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科技动态以及该技术在民用中的推广和应用等文章。旨在促进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向商品的转化。《推进技术》的服务对象是从事导弹、运载器和航天器动力装置研制的科学技术人员、高等院校师生及有关的科技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推进技术》在上级部门及编委会的指导下,以其高质量于1991年~1998年连续4次荣获航天系统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1991年荣获首届国防科工委系统优秀科技  相似文献   

2.
《推进技术》2008,29(5):642-642
《推进技术》是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主管、该公司第三研究院第31研究所主办的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于1980年创刊,现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各类导弹、运载器和航天器动力装置在理论研究、设计、试验、生产和使用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科技动态以及该技术在民用中的推广和应用等文章。旨在促进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向商品的转化。《推进技术》的服务对象是从事导弹、运载器和航天器动力装置研制的科学技术人员、高等院校师生及有关的科技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推进技术》在上级部门及编委会的指导下,以其高质量于1991年~1998年连续4次荣获航天系统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1991年荣获首届国防科工委系统优秀科技  相似文献   

3.
先进结构是支撑航天运载器研制及航天任务实施的基础,而先进材料与工艺技术则是先进航天运载器结构研制的重要基石。本文在简要论述航天运载器结构特点及我国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综述了我国航天运载器结构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和智能材料的应用与发展需求,最后从超大型结构制造、整体高精高性能制造、复合材料结构制造、增材制造和绿色制造五个方面综述了航天结构先进工艺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并对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空间微生物控制技术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飞  袁辉  赵辉 《载人航天》2014,(5):465-473
空间微生物是长期载人航天面临的一个重大安全性问题,严重威胁航天员的生命健康和航天器的长期安全运行。载人航天器内微生物滋生会污染环境,导致航天员感染或生病,腐蚀材料,导致设备故障,在空间发生变异的微生物如被带回地球,还会威胁地球生态安全。空间微生物来源途径多样,种类复杂,且种群在航天环境下不断演变,控制难度大。空间微生物控制是在航天器的设计建造、在轨运行各阶段采取适当的监测、控制和防护措施,控制航天器的微生物水平,防范其风险。介绍了国际空间站飞行前和飞行阶段的微生物控制标准与监测要求,以及国外在载人航天器设计、消毒灭菌、洁净组装、发射及在轨飞行等阶段的微生物控制技术发展现状,并对我国空间微生物控制技术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推进技术》是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十一研究所主办的全国优秀科技期刊,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研究生办联合指定的重要期刊。1980年创刊,月刊,内容涉及航空、航天和航海推进领域。主要刊登各类飞机、无人机、导弹、运载器和航天器的推进系统在理论研究、设计、实验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主要栏目有:学术前沿,气动热力学与总体,叶轮机械,燃烧与传热,结构、强度与振动,控制、测  相似文献   

6.
李涛  敬铮  王为  何向君  罗皓 《载人航天》2023,(4):513-520
随着载人航天器系统规模和技术难度的不断增大,传统的以文档为基础的载人航天器研制模式已不能满足发展需求,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背景下,需要利用数字化方法对载人航天器研制模式进行技术革新。结合中国载人航天器研制现状,分析了载人航天器设计生产多学科耦合、迭代优化和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特点与难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现有研制模式的载人航天器设计、生产和管理数字化研制方法,并以某大型载人航天器为例进行应用。结果表明:采用多学科仿真和三维模型设计生产制造,可实现复杂耦合系统的联合仿真与迭代优化,电缆和管路等产品的设计生产、验收效率可提高40%以上。  相似文献   

7.
简要分析了潜空导弹无动力运载器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要求;用四元数法和矢量矩阵法建立运载器水下空间运动的数学模型;利用Simulink仿真软件,建立运载器仿真模型,对运载器的水弹道特性进行仿真分析与计算。仿真表明,运载器离管速度对导弹出水时偏距影响很大,水中运动时间主要与发射深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陈杰 《推进技术》1992,13(3):20-27
早期在对液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方案进行评价与选择时,仅以发动机本身的指标(如比冲、推重比等)作为方案比较的标准。这样没有考虑发动机子系统与运载器总系统的相互联系,得不到合理的评价结果。液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是航天运载器的一个子系统,采用运载器的性能指标评价发动机方案才能得到比较客观的结果。 本文推导了运载器的评价指标,给出了运载器的线性化质量方程,阐述了运载器设计参数的简化确定方法,由此提出了一个采用运载器评价发动机方案的方法。最后应用提出的方法对五个发动机方案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正《推进技术》是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十一研究所主办的全国优秀科技期刊,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研究生办联合指定的重要期刊。1980年创刊,月刊,内容涉及航空、航天和航海推进领域。主要刊登各类飞机、无人机、导弹、运载器和航天器的推进系统在理论研究、设计、实验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主要栏目有:综述,总体与系统,气动热力学,燃烧传热,结构强度可靠性,测试与控制,材料推进剂燃料,舰船推进,电推进和其它推进。曾4次荣获航天科技期刊一等奖,两次荣获全国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  相似文献   

10.
为将激光增材制造(LAM)技术更加广泛的应用于航天运载器结构设计与成形,基于激光选区熔化(SLM)现有成形能力,实现了航天运载器上面级舱体结构一体化设计。具体建立无连接件的整舱一体化模型,成形缩比一体化舱体产品,并通过静力试验验证了基于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的一体化设计与成形方法的可行性,从而对其在航空航天领域推广应用的技术途径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1.
基于航天测控的实时仿真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器发射试验具有高风险性,而承担航天器测控的测控系统规模庞大、关系复杂,其测控设备、软件的正确性关系到试验成败。仿真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设备、软件的正确性在发射任务前就可以得到充分验证,从而提高发射试验的安全性。以航天器试验任务为背景设计的实时仿真系统,在航天测量船上得到了成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围绕在航天飞行控制中心(AFCC)建立基于仿真系统的、与任务实战同步的航天器故障监视软件这一主题,简介系统环境,论述仿真系统航天器同步故障监视软件的软件需求,分析和设计软件体系结构,并给出部分实现的示例。  相似文献   

13.
《推进技术》2007,28(5):596-596
《推进技术》是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主管、该公司第三研究院第31研究所主办的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于1980年创刊,现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各类导弹、运载器和航天器动力装置在理论研究、设计、试验、生产和使用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科技动态以及该技术在民用中的推广和应用等文章。旨在促进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向商品的转化。《推进技术》的服务对象是从事导弹、运载器和航天器动力装置研制的科学技术人员、高等院校师生及有关的科技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推进技术》在上级部门及编委会的指导下,以其高质量于1991年~1998…  相似文献   

14.
类X-33运载器气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升力体运载器的气动布局概念设计研究及气动操稳特性分析.利用二次曲线横截面、指数函数纵向控制线及模线设计方法,提出一种类X-33升力体运载器气动外形,进行机体的优化和控制舵的匹配设计,研究飞行器的气动特性、纵横向稳定性问题和操纵效率问题.研究表明,方案具备较高的高超声速配平升阻比,有较高的容积效率和机动控制效率,可以作为未来航天运载器的潜在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5.
<正>《推进技术》是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十一研究所主办的全国优秀科技期刊,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研究生办联合指定的重要期刊。主要刊登各类飞机、无人机、导弹、运载器和航天器的推进系统在理论研究、设计、实验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主要栏目有:学术前沿,气动热力学与总体,叶轮机械,燃烧与传热,结构、强度与振动,控制、测量与故障诊断,先进材料、推进剂与燃料,其它推进理论与应用。曾4次荣获航天科技期刊一等奖,两次荣获全国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并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银奖。  相似文献   

16.
赵克云 《推进技术》1987,8(1):65-66
可以预言:用于低地轨道客运的第二代航天飞机和用于各种目的站的运输货物的大型航天货机将会同时得到发展.在展望未来的航天运载器之前,先看一看国际上航天运载器研制情况.  相似文献   

17.
利用虚拟现实系统进行航天测控监视,能够直观表现航天器的空间位置、轨道、姿态、外部件工作状况、以及日地星相对运动规律、设备跟踪情况,为指挥和技术人员分析掌握航天器的运行情况提供监控手段,同时能够对各种岗位人员进行任务培训。本文介绍了虚拟现实(VR)的一般概念,分析了航天测控系统的需求,详细论述了航天测控虚拟现实系统的设计实现方法以及主要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8.
航天器发射前,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需要对相关测控方案和软件进行验证。利用仿真系统验证测控方案和软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航天器测量数据、轨道和姿态控制仿真是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仿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讨论了航天器测量数据、轨道控制和姿态控制仿真方法,分析了航天器测控仿真系统的建立,通过仿真结果说明了仿真方法的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9.
类X-38升力体运载器气动布局概念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升力体运载器的气动布局概念设计研究,利用二次曲线横截面及模线设计方法,提出一种类X-38升力体运载器气动外形,进行机体的优化和控制舵的匹配设计,研究飞行器的气动特性和操纵效率问题。研究表明,该方案可以获得较高的配平升阻比及配平攻角,有较高的容积效率和机动控制效率,可以作为未来航天运载器的潜在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20.
正可回收类航天器如飞船返回舱、探月返回器等,从空间轨道返回过程先后经历自由分子流、稀薄过渡流和连续流,是一个跨流域多尺度非平衡变化过程。如何准确模拟可回收类航天器以极高速度再入跨流域复杂多物理场非平衡绕流问题,特别是可靠预测近连续滑移过渡流区高超声速气动力/热特性,一直是世界航天再入空气动力学研究前沿与瓶颈,对航天器精细化气动设计与成功回收着陆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国家重点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