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飞碟探索》2008,(7):53-53
1952年7月16日 美国马萨诸塞州,塞伦。 目击者阿尔普特·肖在9时35分从他摄影实验室的窗口拍摄到了形状类似于灯的四个大致呈椭圆形的物体。  相似文献   

2.
在1976年8月20日,一个星期五的晚上,四个20岁左右的年轻艺术生从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出发,打算前往位于缅因州北部自然保护区的阿拉加什河泛舟野营。这个队伍由双胞胎杰克和吉姆·维纳、查理·福斯以及查克·莱克组成。他们一到达目的地:  相似文献   

3.
海洋由于其广阔与不能自由翱翔的限制,对人类来说一直是个神秘世界。但如今,研制出像在天空一样自由飞翔的“水下飞机”不再是奢求。美国马萨诸塞州的科学家正在研制一种水下滑翔机。能够利用海洋温差产生的能量作为“水下飞机”的动力能源,可以实现几年内在海洋翱翔,而不受海洋深度与距离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钱币背面正中为马绍尔图徽图案,上部为英文“马绍尔群岛共和国”,左侧为S50,右侧为1989字样,下部为马绍尔土著文字“分割国家岛屿的辽阔海域”,重量为31.100克(1盎司),成色为0.999SILVER(纯银),发行量为25000套。正面图案为1926年3月16日美国火箭之父戈达德站在第一枚成功发射的液体火箭旁,此照片为戈达德的妻子基斯克拍摄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奥本郊区的活德农场。  相似文献   

5.
正在得知自己获得了201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时,迈克尔·罗斯巴什是从熟睡中被唤醒的。他对此感到非常意外,"不得不承认,我想都没想过,完全没有想到"。迈克尔·罗斯巴什1944年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在那里取得了博士学位。获奖时,他任职于马萨诸塞州沃尔瑟姆市的布兰迪斯大学和霍华德·休  相似文献   

6.
陶晶 《飞碟探索》2010,(4):34-35
<正>这里我们要讲述的是住在马萨诸塞州米德尔伯勒橡树街82号的詹姆士·A.哈斯金斯夫人在一次突然来袭的胸膜炎中濒死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906年10月14日,当时的报道称,"她的心脏停止跳动了23分钟,没有呼吸,当她的双眼被护士用手合上时,已经没有生命迹象了"。(显然这仅仅是表面现象,否则她的大脑肯定会有损伤。)  相似文献   

7.
正齐奥尔科夫斯基阐述了火箭飞行和火箭发动机的基本原理,但是他自己并没有试制和发射过一枚火箭。真正将火箭变成实物的是美国人罗伯特·戈达德。1926年3月16日,在马萨诸塞州新兰格一个租来的农场,41岁的戈达德在世界上第一次进行了液体火箭试验。这枚火箭高约1.2米、直径约0.15米,用液态氧和汽油为推进剂,并且携带了简单的仪器进行高空研究。点火后  相似文献   

8.
正记忆是如何产生的?我们怎么储存记忆?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诺贝尔奖得主、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与麻省理工学院神经回路遗传学研究中心所长利根川进正带领研究团队研究记忆痕迹如何在大脑皮层中形成长期记忆。其实记忆痕迹的概念早在100多年前就被提出来了,利根川进的研究团队在《科学》杂志发表的论文证明了这些很早之前就提出的设想,但是有一点与设想的不同:记忆痕迹并非  相似文献   

9.
望远镜是1609年在欧洲发明的,此后的200多年时间内,望远镜始终是欧洲的专利,欧洲的天文学也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由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轮流坐庄,就连今日科技高度发达的美国在当年也是望尘莫及。直到19世纪中叶,这种局面才被打破,而打破这种局面的,竟是美国的一对画家父子。 关闭画室磨透镜 克拉克父子是马萨诸塞州的画家,他们以给人画肖像画为生。老克拉克名叫阿尔万·克拉克(1804~1887年)。他非常热爱天文学,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已不满足于一般的  相似文献   

10.
《飞碟探索》2012,(5):29-29
备注:我儿子在丹顿乡间公路上驾车时看到的,时间是早上6时50分。他看到在大坝对面的山坡上有一道白光,他首先想到的是飞机,因为过去在海军服役,他对飞机很熟悉。接着他开始寻找红绿光,他能看见,因为它飞行很慢,30米-50米高,似乎要与海岸线接触了,与眼睛视线相平。他慢慢减速。打开车窗,观察这个飞行物。它没有一点声响,黑灰色,三角形状,是金属的,底部有镶板线条。飞船下面有三道光芒。不闪烁。他停了车,冲了咖啡,画了一张素描,写下细节,就去上班了。  相似文献   

11.
博物志     
《飞碟探索》2011,(10):7-7
朱顶红又名孤挺花,华胄兰;属百合纲,天门冬目,石蒜科,为多年生鳞茎植物。叶6枚~8枚,呈宽带形。顶生伞状花序。每年春夏之交开花,花漏斗状,大似百合,花色鲜艳,大多为红色,也有粉、白等色。通常用鳞茎、种子繁殖。朱顶红性较喜阴,不耐寒,原产于南美洲热带地区。17世纪传入欧洲,现中国各地常见。图为朱顶红花的细部。  相似文献   

12.
艾飞 《飞碟探索》2008,(7):43-43
有时候,在天刚蒙蒙亮时,东方的天空会出现一颗明亮的星星,它晶莹透亮,光芒四射,美丽极了。这颗星古时称为“启明星”,意思是随着它的出现,天就要亮了。而有的时候,在黄昏时,我们在西方的地平线上空,也会看到一颗特别明亮的星星。随着天越来越黑,这颗星更显得光辉灿烂,像一盏明灯高挂天宇,引人注目。这颗星古时称为“长庚星”。启明星与长庚星实际上是同一颗星,是九大行星之一的金星。  相似文献   

13.
夜,伸手不见五指,北风呼啦啦地吹,一场敌后特种侦察战斗打响了,特种作战分队在无准备情况下,突然接到“敌后特种侦察作战”命令。10分钟左右,全员全装紧急出动,奔袭到40千米外的侦察区域。一个个小黑点从千米高空跃离机舱、陆地、水下战斗员多路出击,直逼敌要害目标。由9人组成的突击组采取单兵驾驭翼伞的跟进方式,突然垂直空降到敌防御阵地,对重要目标,防御工事进行突击。跟进战斗的掩护组,迅速通过敌炮火拦阻区,抗击敌反空降,夺取机场周围各高地,掩护破袭组乘机实施破袭。为破袭敌导弹阵地和机场,破袭组利用“GPS”卫星导航仪,臂长尺等测距工具和各种有效方法。迅速驾驶随队空投的伞兵突击车向敌纵深实施打击,并利用车载火器将占据导弹基地和机场洞库之敌消灭。当接近导弹发射阵地,临时军用机场,装甲目标时,破袭组立即利用手中的无线电通信工具,快速准确地向后方指挥部报告。在激烈的战斗中,越点攻击组迅速编队升空,向敌指挥部发起连续的攻击。“出击!”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特种作战队员们迅速采取小群多路,多方位进攻的方式冲进敌指挥所,里外配合,层层出击,只用半小时就占据了有利地形,控制了机场。敌指挥所被捣毁!通信枢纽瘫痪!导弹阵地淹没在一片火海之中……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清朝的玄烨(康熙)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封建帝王,在他执政的61年内,平三藩,收台湾,抗沙俄,完成了国家的统一。由于他励精图治,体察民情,废除圈地弊政,与民休养生息,修建水利,发展生产,注重科学,因而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康乾盛世”。康熙一生勤于政务,常常“未明求衣,辨色视朝”。他一生读书甚多,知识渊博,还认得天上许多星星,能说出不少喜星的名字。  相似文献   

15.
旧金山金门大桥上,浓雾渐起。桥的一头,警戒线已经垃起,出于恐慌,人们纷纷弃车往回逃;桥的另一头,警察们荷枪实弹,严阵以待。突然,大雾中冲出一骑白马,一只黑猩猩端坐其上,目光凛然。只听它一声令下,它的同伴们从四面八方向警察发起了进攻。  相似文献   

16.
曾耀寰 《飞碟探索》2013,(11):62-63
天文望远镜可分为折射和反射望远镜,1609年,伽利略从荷兰听到望远镜的新技术,自行制造出折射望远镜。1668年,牛顿用凹面镜聚焦,设计出反射望远镜,解决透镜的色差问题。还有一种望远镜不用透镜和反射镜,也能搜寻宇宙天体,这个望远镜和爱因斯坦有关。爱因斯坦没有发明或制造望远镜,但根据广义相对论,我们利用时空的扭曲,可以达到望远镜的功能,观测几十亿光年远的天体。说穿了,爱因斯坦的望远镜是利用万有引力,观察非常遥远的星体,甚至可以“看到”没有电磁波的暗物质,堪称为引力望远镜。  相似文献   

17.
“三十六计,走为上”是指在敌我力量悬殊的不利形势下,采取有计划的主动撤退,避开强敌,寻找战机,以退为进的战术思想,这在谋略中也是上策。在大海行船时,也多是采用“惹不起躲着走”的战略战术。对于手无寸铁的船员来讲,为了安全,一切以防为先,如防火、防盗、防风浪等,特别是现在的防海盗。可是,有些东西防不胜防,别说是普通的商船无能为力,就连美国的航空母舰也有头疼的时候。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类上天部是乘坐载人飞船上去的。然而,载人飞船自己没有强大的动力装置,是靠运载火箭把它送上太空的。这样,用完了的火箭就报废,不能再利用,经济上很不合算。载人飞船由于没有翅膀,不能像飞机那样在空中滑行,选择合适的场地水平着陆,有时还会掉到冰天雪地或原始森林中,十分危险。因此,靠运载火箭与载人飞船进行大规模的航天活动,成本太高,终非长久之计,需要另外想办法。  相似文献   

19.
湛江市,旧称广州湾,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是一个富有亚热带风光的美丽的海港城市,全市总面积12470多平方千米,人口约600万,湛江市三面环海,海岸线长达1556千米。她东出南海,西临北部湾.南与海南岛相望,北靠大西南,居粤、琼、桂三省交汇点,是海南岛通往大陆的必经之地,作为中国南海舰队的驻地,近些年更成为中国军队联结友谊的窗口,成为中国军人展示风采的舞台。即2005年3、4月间的美国海军和澳大利亚海军来访后,9月初前后英国海军和韩国海军接踵而至。  相似文献   

20.
一林 《太空探索》2005,(2):18-19
太阳光传送光和热,照到人身上,人会感到暖洋洋的,但从来也没有人感觉到太阳光有压力。实际上,太阳光是有压力的,因为光具有两重性,既是电磁波,又是粒子——光子。光线实际上是光子流,当光子流受到物体阻挡时,光子就撞到该物体上,就像空气分子撞到物体上一样,它的动能就转化成对物体的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