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模态试验的目的和任务飞行器发展史上,因振动和结构动力稳定性问题而导致飞行失败的事例是屡见不鲜的.在我国的型号研制过程中,也不乏因结构模态试验进行得不够充分而导致失败和反复的先例.因此,结构振动模态分析和试验,在飞行器设计研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一、研究增强洲际弹道导弹突防能力的各种技术空军弹道导弹局计划于1985财年对可以提高弹道再入和机动再入飞行器突防能力的各种技术和系统进行研究。目前已提出的研究项目包括:1.用各种有源和无源的电子方法改进再入飞行器(包括本体和尾流)的特征,使苏联的防御失效;2.用反模拟技术改进再入飞行器的可观察度;3.抑制再入飞行器尾流或增强有关突防装置的尾流;  相似文献   

3.
针对基于电动力缆绳离轨的卫星系统,通过分析电动力缆绳的受力和运动方式,利用微元法建立了电动力缆绳横向振动的偏微分方程和边界条件,使用有限元法和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离散化的电动力缆绳横向振动方程,并采用轨道六要素法和四阶Runge-Kutla法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电动力缆绳既有大振幅的低频振动也有小振幅的高频振动;电动力缆绳的横向振动随末端球体质量的增加而减弱.趋向于两端固定的情形.  相似文献   

4.
再入飞行器需要大阻力减速而采取钝锥外形,这种气动布局外形的飞行器动稳定风洞试验结果易受到质心位置、尾迹干扰和极限环运动等因素的影响。通过风洞试验研究了不同质心位置、不同支撑方式下尾迹干扰对返回舱配平角和动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不同稳定模态下,试验方法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指出了在动稳定风洞试验中必须精确模拟返回舱质心位置,在大攻角状态下采取弯支杆支撑方式减少尾迹干扰,并针对极限环运动,采取轴承一滑块大振幅自由振动试验,才能得到正确的返回舱动稳定特性。  相似文献   

5.
在推导结构挠性问题的有限元质量阵和刚度阵时,通常认为挠性体及基座所构成的系统之质心不因挠性振动而作相对位移。而在具有对称挠性附件的飞行器挠性动力学中,基于挠性附件作反对称振动的假设,认为系统质心没有相对位移,因而传统的质量阵、刚度阵概念仍可使用。但是,当飞行器的挠性附件不对称时,挠性振动将引起系统质心的相对位移,此时,传统的质量阵、刚度阵概念不再适用。本文从虚功原理出发,推导出具有不对称挠性附件的飞行器的挠性变形动力学方程,据此抽象出一组新的质量阵和刚度阵概念,最后再反过来应用于具有不对称挠性附件之飞行器建模。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机动飞行器在再入阶段的制导问题提出了一种变结构的闭环导引控制方案.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这种控制方法对于飞行器各种参数的变化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7.
旋转固体火箭发动机飞行器章动不稳定机理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郜冶  刘平安  杨丹 《固体火箭技术》2011,34(1):14-17,22
针对旋转固体火箭发动机发射小卫星最末级出现的章动现象,分析了其不稳定机理.根据实际观测的飞行数据,分析了飞行器章动不稳定性的特点,给出了几种可能导致飞行器发生侧向角运动的不稳定性机理,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各种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飞行器不稳定运动的主要原因是飞行器的质量变化、内部气流的非稳态流动与飞行器姿态运动的相互...  相似文献   

8.
大型空间可展开结构热致振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搭载高精度光学载荷的空间飞行器在进出地球阴影区时,飞行器上处于展开状态的太阳帆板因剧烈的温度变化会诱发振动问题.本文采用有限元法,首先对太阳帆板进行在轨进出阴影区瞬态温度求解;然后基于卫星-太阳帆板整体动力学模型,将时变温度场等效为时变热载荷加载到整星系统上,对整星系统的热致振动动力学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处于...  相似文献   

9.
基于龙格库塔法的预测闭路制导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会飞行器是要求以一定速度与运动目标交会的飞行器.其运载器的制导任务就是将交会飞行器运送到空间某一特定区域并使之达到期望速度矢量.但是由于干扰力的存在,以及实际物理系统对目标导引量的时延性以及各种误差的影响将造成很大的脱靶量.为此,本文给出了预测闭路制导方法.根据运载器的实时飞行状态和目标的运行参数,通过龙格库塔法对命中点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完成需要速度的确定.经数学仿真验证本文的方法具有很高的制导精度.保证了交会飞行器和所要攻击的目标在同一时刻到达同一位置.  相似文献   

10.
一、外测系统的现状随着洲际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对各种航天飞行器和运载工具进行远程实时跟踪和精密测量成为一项紧迫任务.因此外弹道测量系统(简称外测系统)成为火箭、导弹和各种飞行器研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鉴定导弹制导系统的精度(测定主动段各点弹道数据);弹头再入测量,观察弹头分导系统的工作并研究弹头的突防技术;卫星入轨、回收和轨道的测量,为靶场提供实时的安全信号,当导弹偏离预定弹道时,发出安全自毁指令;以及对导弹的姿态、俯仰、横滚及脱靶距离等其他外部参数的测量.  相似文献   

11.
针对变质量柔性自旋飞行器推力作用下稳定性问题,以Timoshenko梁为模型,考虑陀螺效应和剪切效应,基于有限元法建立系统振动方程,分析质量变化、推力作用和自旋转速对系统振动的影响,采用自适应Newmark法求解系统的振动响应。结果表明:质量和推力能够改变固有频率、进动频率和临界转速;受质量变化影响,自旋转速与临界转速相等时,飞行器发生短暂共振,共振响应峰值最大时刻与此重合时刻相比稍有延迟。  相似文献   

12.
弹性高超声速飞行器建模及精细姿态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中杰  闫杰 《宇航学报》2011,32(8):1683-1687
为保证超燃冲压发动机的良好进气,需要对高超声速飞行器进行精细姿态控制,但弹性振动问题极大影响其精细姿态控制精度。以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纵向通道为例,分析弹性振动问题对飞行控制系统的影响,建立面向控制的弹性高超声速飞行器数学模型,考虑气动参数和模态参数的大范围摄动,采用主动控制策略,基于鲁棒H∞理论和LQR理论设计精细姿态控制系统。大量仿真表明:在考虑测量噪声、舵机非线性、参数大范围摄动的情况下,控制系统能够很好地跟踪刚体攻角,抑制弹性攻角,并保证进气口当地攻角±0.4度的控制精度,满足高超声速飞行器精细姿态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在实验室条件下再现某飞行器系统经历的线振动与角振动复合环境,在分析实测飞行环境数据的基础上,采用虚拟响应点方法对试验控制波形进行解算;通过搭建专用试验系统,采用时域波形复现的方法实现了线角复合振动的间接控制。试验结果表明:该模拟试验方法在频率1000 Hz以内能够较好地复现飞行器的飞行环境特征,为再现外场振动环境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飞行器结构振动和控制系统耦合引起的振动不稳现象和解决办法。以有源滤波为主着重叙述消除这种现象的方法。文章对利用已有的控制系统进行结构振动主动抑制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一、概述 轻金属铸件特别是铝合金铸件已广泛应用于制造宇航飞行器的零件,如电子仪器舱、燃料贮箱、泵体、设备支架等。近年来,出于对飞行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国宇航部门都在积极寻找各种途径来减轻飞行器的重量,降低制造成本,这就使轻金属铸件的应用范围更加扩大了。  相似文献   

16.
孙尚  杨博  李大伟  吴成浩 《航天控制》2011,29(1):48-53,58
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再入过程十分复杂,已知初始状态推断落点区域对飞行器再入航迹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动力学规划求解高超声速飞行器落点区域的方法.该方法在满足再入轨迹的各种约束条件前提下,在能量-阻力空间里描绘出标称阻力边界曲线,通过反馈线性法对其进行跟踪得到实际可用的上下边界,再经插值计算得到符合约束条件的阻力...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90年代及下一世纪空间开发的需要,必须研制比航天飞机更完善的反应时间短的多用途重复使用空天飞行器.美国兰利研究中心提出了11种方案,它们分属垂直起飞和水平起飞两大系列,包括单级、两级和三级等各种型号.对各个方案作了详细的分析和比较.研究的重点是飞行器的气动力和热力特性、材料、轨道和结构的最佳化,以及飞行中的有效载荷等.  相似文献   

18.
文章研究利用有限元法进行声振响应预示时完整考虑空间相关的声场载荷施加方法,并基于MSC.Nastran软件进行算法研究及二次开发,编制形成软件并预示航天飞行器噪声试验声振响应;预示数据与试验数据的对比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解决了传统中高频响应预示方法不能给出局部结构振动响应的问题,为航天飞行器力学环境预示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谭松林 《火箭推进》2001,(2):42-49,35
单组元推进系统用于中型飞行器具有很多优点,其中包括工作系统简单、可靠性高、费用低等方面.最近着力于研究低毒性推进剂和电推进以替代肼推进系统,其中的许多方案已经充满希望.本文表明对于许多飞行器来说,肼单组元推进系统仍然是一种理想的选择,正在进行的工作包括对肼推进系统简化设计,采用燃料加注车加注以减少费用,简化操作程序.本文还将研究各种折衷方案,在这些折衷方案中,肼推进以外的其它方案更合适.  相似文献   

20.
欧洲再入大气层试验飞行器是简单的不载人座舱式飞行器。它将随“阿里安5”火箭的第二次鉴定飞行发射升空。这是欧洲载人航天计划中的重要一步,旨在试验航天器返回地面的全套回收技术、获取在再入大气层阶段的各种参数,为正式设计载人飞船提供依据。文中对这种试验飞行器的总体及试验测量技术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