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昶  尹江辉 《飞行力学》1994,12(3):28-35
介绍了战斗机功能敏捷性的三种评估尺度-指向裕度,相对能量状态和空战周期时间,仿真计算了两架战斗机的功能敏捷性,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并讨论了初始飞行速、高度、发动机推力及翼载荷等因素对飞机功能敏捷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尹江辉  刘昶 《飞行力学》1995,13(2):33-39
建立了现代高机动性能战斗机功能敏捷性仿真计算数学模型,并以F-16战斗机为例,对其功能敏捷性尺度--空战周期时间和相对能量状态进行了数字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初始飞行状态对飞机功能敏捷性有显著影响,改善和提高发动机性能,合理设计和选取飞机的控制系统和机动飞行中的操纵动作,将有利于发挥飞机敏捷性功能。  相似文献   

3.
尹江辉  刘昶 《飞行力学》1995,13(4):34-38
建立了现代高机动性能战斗机俯仰敏捷性仿真计算数学模型和机动飞行时的操纵动作,以F-16战斗机为例,计算并讨论了初始飞行状态以及飞行控制系统参数对战斗机俯仰敏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适当的飞行状态,有利于更好地发挥飞机的俯仰敏捷性;降低飞机整体系统的阻尼,将有利于提高飞机的俯仰敏捷性;控制系统有关参数的设计,除考虑飞行品质要求外,还需综合考虑飞机敏捷性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横向敏捷性指标——飞机带过载情况下滚转并捕获 90°滚转角的时间的计算评估问题。由于该指标值对操纵输入规律的变化较敏感 ,使不同飞机间敏捷性评估缺乏可比性。为了消除驾驶技术对其的影响 ,提出了最优横向敏捷性指标的概念 ,并建立了用遗传算法计算最优横向敏捷性的模型 ,通过选取适当的适应度函数及遗传操作算子 ,对最优横向敏捷性进行了计算。仿真结果表明 ,该优化方法在横向敏捷性计算评估中 ,具有良好的工程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5.
战斗机敏捷性的一种估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尹江辉  刘昶 《飞行力学》1994,12(1):35-41
介绍了敏捷性矢量的定义和估算方法,计算了架战斗机的敏捷性矢量,讨论了影响敏捷性的因素,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6.
战斗机扭转敏捷性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战斗机扭转敏捷性概念及其尺度。为计算扭转敏捷性指标,提出了确定T_(RC90)指标的仿真计算方法。通过对某战斗机的实例计算,反映出该机的扭转敏捷性与机动性,操纵性之间的关系,其变化规律类似于国外飞机的试飞结果。但由于在仿真计算中作了某些假设,特别是未考虑驾驶员动力学特性和操纵系统动力学特性,故所得结果有待于今后在固基模拟器上验证、改进。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横向敏捷性的三个尺度--TRC90,TRT90和TA的仿真计算模型和机动飞行中的操纵输入规律,并对具有现代飞行控制系统的F-16飞机的横向敏捷性进行了数字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横向敏捷性尺度TRC90,TRT90,TA均是飞行高度、速度和迎角(过载)的函数,并对飞机横向敏捷性有显著的影响,飞机在高空低速下,以大过载机动飞行时,交获得较大的TRC90和TRT90。合理设计飞机飞行控制系统中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飞机敏捷性与空空导弹攻击区综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飞行力学与控制,导弹制导与攻击区,计算机仿真等理论和技术,针对飞机的三轴方向提出了一种敏捷性矢量的估算方法,建立了求解攻击区的弹道方程组,并利用二分法求解导弹攻击区,通过数值计算求得两种情况,(即无敏捷性载机地敏捷性目标,敏捷性载机对无敏捷性目标)下空空导弹攻击区,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飞机敏捷性对导弹攻击区和影响规律和最优攻防策略,为空战决策和新型飞机的预研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借鉴国外研究飞机俯仰敏捷性机动的经验,选用了俯仰敏捷性评价尺度,确定了数字仿真用的数学模型以及操纵规律,具体计算某机在常规空战飞行高度和速度范围内的俯仰敏捷性,包括加到最大过载所需的时间和卸到零过载所需的时间,最大正过载变化率和最大负过载变化率及最大上仰和下俯机动范围内的俯仰角速率。最后在地面固基模拟器上进行俯仰敏捷性机动模拟试验,试验结果与数字仿真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敏捷性是为适应现代作战环境和作战方式而提出的新的战斗机评估指标,可以综合反映现代战斗机近距空战作战效能。本文选定了敏捷性尺度,通过编写程序对试飞结果进行了数据处理,分别对纵向与横向的敏捷性指标进行评价,同时,在仿真计算结果上加入噪声模拟试飞情况,建立了根据试飞结果提取敏捷性指标的方法,为今后模拟飞行限制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陆瑶  张立堂  于守志 《推进技术》2001,22(6):489-492
为降低吸气式发动机试验中空气流量测量的计算误差,分析三种常用的测量空气流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可压流温比修正算法和无方法误差的程序计算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方法误差。同时,提出了空气湿度、直接加热污染和管壁受热等对物性参数和管径的修正方法。结果表明,程序计算法没有误差,在高超声速飞行的模拟试验中尤为适用;可压流温比修正法可以在工程上代替程序计算法,在广阔的压比和来流总温条件下,其方法误差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2.
直升机“空中共振”问题,是一种危及直升机飞行安全的自激振动问题,是直升机设计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某直升机“空中共振”计算,是指该直升机在悬停状态的“空中共振”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应用“八五”重点预研课题《星形柔性桨毂直升机“空中共振”计算方法研究》的研究成果,建立了“空中共振”计算模型,研制了一套实用的计算软件,分别采用临界稳定性分析法和特征根分析法进行“空中共振”计算,并进行了计算结果的对比,得出了明确的计算结论。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新型涡轮冷却算法的航空发动机性能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气膜冷却和对流冷却两种常用的冷却方式,建立了新的涡轮冷却计算模型,并实现了与燃气涡轮发动机总体性能计算模型的耦合,得到了可考虑的不同冷却方式、适用于高涡轮前温度、大冷气量的燃气涡轮发动机总体性能计算模型,并与简化涡轮冷却模型的计算数据及试验数据作比较分析,表明新型涡轮冷却算法的可行性和能够提供更详细的涡轮部件气流参数.  相似文献   

14.
采用准一维流动模型、轴对称方程、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结合13组分、32反应氢燃料反应机理计算了"等直段+扩张段"燃烧室内超声速燃烧问题.结果表明准一维流动模型与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的计算结果反应了主要气动参数变化规律;除预燃激波串区域外,计算数据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准一维流动模型计算快速、适应性强;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给出了详细流场细节,所需计算时间长.针对两种模型特点,在超燃燃烧室设计过程中应有机结合协同工作.   相似文献   

15.
王绍卿 《推进技术》1992,13(3):41-46,40
提出了两种计算燃料和氧化剂当量比的方法。方法之一是“混合气法”;假方法之二是“当量油气比法”。燃烧过程中使用的燃料种类数及氧化剂种类数均没有限制。还假设了一个组合发动机作为例题。它包括火箭发动机、冲压发动机、涡喷发动机及加力燃烧室。使用的燃料为液氢、甲烷、丙烷和航空煤油。氧化剂为液氧和空气。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应用于空天飞机的液体空气循环发动机。介绍了提高空气液化比的几种方法,如:液氢,液氧储箱循环,液氧喷洒,液态空气喷洒。以能量平衡为基础,计算了液体循环发动机的循环参数。结果表明综合采用以上方法可以使液化比提高约65%。  相似文献   

17.
先进循环是燃气轮机发展的重要方向,1套通用先进循环工质热物性计算方法对先进循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工质最为复杂的化学回热循环为例,建立了1套通用的工质热物性计算方法,并论证了该方法也适用于其他先进循环.基于面向对象方法建立了1套计算系统并采用C++语言编制其计算程序,验证了空气和水蒸气的热物性计算精度,最大误差为0.00852%.采用该热物性计算方法计算了1个化学回热循环的热力过程;在给定的条件下其效率比简单循环效率提升32%,达到47.32%.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热物性计算方法计算准确,通用性强,为先进循环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有冷气掺混的涡轮气动设计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的设计计算方法 ,直接计入质量和能量掺混 ,但间接计入动量掺混影响。计算程序可以计及涡轮进口沿径总温、总压不均匀的影响、叶片冷却型式不同的影响以及各计算节点的比热和气体常数不同的影响。叶列损失按给出的损失模型迭代求解。在轴向间隙站对混气采用流线曲率法求解径向平衡方程。本计算程序可以用于多级气冷涡轮设计  相似文献   

19.
田福礼 《飞行力学》1998,16(4):62-67
为试飞验证飞控系统的稳定性,改进,确认控制律和评价飞机的飞行品质,提出了富氏系数法(FC),直接快速富氏变换-功率谱密度地(FFT-PSD)和相关函数为-功率谱密度法(CF-PSD)确定系统频率响应,进而采用罗森布洛克无约束极值法和最小二乘-高斯牛顿迭代法进行模型参数拟合,另外,给出适合于上述方法的输入激励设计,通过用Tu-154M空中模拟试验机人机闭环/手动扫频试验数据和BW-1变稳机手动/自动  相似文献   

20.
空气-空气湿热交换器热力计算的对比模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修干  梅放 《航空学报》1987,8(9):465-471
本文对一开始就冷凝的叉流式空气-空气湿热交换器提出一种新的热力计算法,即对比模型法。其基本原理为:由实际和虚拟热交换器的模型方程构成对比模型方程组,并证明了对比模型方程组的焓效率与干态热交换器的温度效率的相似性,使干、湿热交换器的热力计算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得到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