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载人太空实验室的概念,及其与空间站的根本区别。简述了载人太空实验室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2.
动态新闻     
《航天器工程》2010,(6):126-131
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正式启动实施 2010年10月27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对外宣布,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已正式启动实施。2020年前后将建成规模较大、长期有人参与的国家级太空实验室。  相似文献   

3.
庞之浩 《航天》2012,(8):36-39
2012年6月16日~29日,中国圆满完成了首次载人航天交会对接任务。按照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今后中国还将发射货运飞船、天宫二号和三号空间实验室,在太空建造60吨级大型空间站,并正在论证载人登月。  相似文献   

4.
<正>10月27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对外称,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已正式启动实施。2020年前后将建成规模较大、长期有人参与的国家级太空实验室。  相似文献   

5.
周武  李文武 《航天》2014,(12):32-33
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民政事务局联合主办的“香港中学生太空搭载实验方案设计比赛”,10月14日下午在香港正式启动,比赛获奖的实验设计方案将有机会在“天富二号”太空实验室进行实验示范。  相似文献   

6.
中国     
《航天员》2014,(6):8-9
香港中学生太空搭载实验设计比赛正式启动 10月14日下午,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民政事务局联合主办的“香港中学生太空搭载实验方案设计比赛”在香港正式启动。比赛获奖的实验设计方案将有机会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搭载实验。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9月和10月,长征二号F火箭先后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为后续的空间站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921工程作为跨世纪的载人航天工程,其技术含量高,难度大,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高,协调面广,是我国有史以来最为复杂的航天系统工程。运载火箭系统是整个工程的七大系统之一。中国载人航天运载火箭命名为长征二号F。2013年载人航天工程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圆满完成后,长征二号F火箭系统启动了执行空间实验室任务的T2、Y11火箭研制工作,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自1961年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以来,迄今已经30多年了。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载人航天技术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前苏联先后研制成功了东方号、上升号、联盟号等系列载人飞船和礼炮号、和平号系列空间站,近来又在努力试验航天飞机。美国先后研制成功了水星号、双子星座号、阿波罗号载人飞船、空间实验室、试验性空间站和可以多次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他们实现了载人航天、太空行走、月球探险和365天22小时39分钟长期太空生活的梦想。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前苏联与美国先后成功发射载人飞船,把宇航员送上太空,开创了人类载人航天的新纪元。此后,苏、美两个空间大国展开太空竞赛,由载人飞船分别向空间站和航天飞机发展。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爆炸,机毁人亡,而20天后的2月20日,前苏联却把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设施最完善的和平号空间站送上太空,并与两年后恢复飞行的美国航天飞机比翼齐飞,把载人航天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和平号空间站在太空独树一帜,独占鳌头,在征服太空领域中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俄罗斯发射的和平号空间站在太空飞行15年,是20世纪科学技术的一项伟大成就,在人类航天史上竖起一座永恒的丰碑。它的长期载人飞行,创造了一系列新的纪录。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航天》2003,(3):31-33
从1961年初人类首次乘载人航天器进入太空,载人航天已有40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人类已发射了3种载人航天器,即载人飞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  相似文献   

11.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是世界上第一家私营载人航天商业企业,该公司立志通过创新来研发可以重复使用的低价载人火箭,决心开发出~LNASA便宜100倍甚至1000倍的太空旅行运载工具,以实现进入太空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2.
《航天员》2011,(6):6-6
11月3日上午10点,中国邮政太空邮局开通仪式在北京航天城隆重举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总经理李国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文宝,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王兆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中国邮政太空邮局局长杨利伟出席开通仪式。  相似文献   

13.
靳颖 《卫星应用》2013,(5):32-35
载人航天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它大大扩展了人类的活动范围,是进一步大规模开发、利用空间资源的重要手段。载人航天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潜在的巨大经济价值,带动众多科技学科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增长和航天技术进一步发展的新动力。载人航天所形成和带动的相关产业推动了太空经济的发展,世界上主要航天大国都把载人航天作为航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9月15日、10月17日,天官二号空间实验室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分别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10月19日在轨成功对接。11月18日,搭载两名航天员的飞船返回舱成功回收。这次飞行任务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15.
知识资料窗     
知识资料窗载人航天载人航天是人类驾驶和乘坐载人航天器在太空从事各种探测、试验、研究、军事和生产的往返飞行活动。载人航天的目的在于:突破地球大气的屏障和克服地球引力,把人类活动范围从陆地、海洋和大气层扩展到太空,更广泛和深入地认识地球及其周围的环境,更...  相似文献   

16.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成功地将航天员加加林送入地球轨道,在世界上实现了首次载人航天,开创了人类进入太空和开发利用宇宙的新纪元。前苏联共发展了五个型号的载人飞船和两个型号的轨道站,此外还有两个型号的货运飞船。进入太空的航天员连续飞行最长记录为366天,并首创了多项载人航天记录。  相似文献   

17.
王德汉 《航天员》2008,(2):40-41
载人航天在太空环境中进行,人体要遭受低压、缺氧、高低温和辐射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为保证人在太空环境中的生存,必须在太空创造适合人生存的环境,提供人生活的条件,如食物、氧气和水等。载人航天中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就是为此  相似文献   

18.
庞言 《航天》2011,(4):38-41
由于空间站具有寿命长、容积大等优点,是开发太空资源的理想基地。所以,在1969年美国载人登月成功后,苏联放弃了载人登月计划,而把建造载人空间站作为未来航天计划发展的核心和一项国策。经过艰苦的努力,苏联终于在1971年4月19日用质子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第1个空间站——礼炮1号试验性空间站送入地球轨道,它标志着人类进入太空的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人类有了在太空长期驻留的基地。  相似文献   

19.
路得 《航天员》2012,(1):30-31
自载人航天技术发展初期到现在,进入太空似乎只是航天员们的专利,即便曾有人以“游客”身份飞入太空,那也是屈指可数。然而,随着世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及商业载人航天的异军突起。太空的大门已经逐步向普通人敞开。目前,美、俄已经同意允许更多太空观光客访问在轨的国际空间站。同时,不少私营公司也通过各种途径让游客体验太空感受。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载人航天的医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羡云 《中国航天》2009,(10):34-38
自从1961年加加林进入太空以来.载人航天已经走过近50年的历程。结过近半个世纪的载人航行.人类已经在太空飞行对人体的影响方面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和经验。目前.人类又期望在21世纪实现长期太空居住、重返月球和飞向火星的梦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