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海文 《西南航空》2006,(1):100-101
成都国际会展中心现代艺术厅的金色大堂里,我的目光不得不被一批非常质朴的艺术作品所吸引。使用“质朴”这个字眼我是谨慎的,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对某种事物显露揶揄的情绪时会笑着说:“呵,真质朴啊”。但是我不能欺骗自己的心,那些作品给我的感受除了扎实的基本功以及对艺术一丝不苟的执着外.最深的就是质朴了。作真诚地态度交给观真诚的作品。在这个伪艺术品泛滥物欲横流的时代,作的这一举动或多或少的能打动有相同感受的人吧。  相似文献   

2.
孙克 《西南航空》2013,(6):116-119
四川青年画家王申勇知名画坛时间不长,却能以高水准高格调令观者注目,很难得。第一次看到他的画是在2002年,那是去成都参加"西部大地情全国中国画展"评选,他的画获得金奖。看他画的熊猫活灵活现的憨态和细致入微的刻画,我当时就想,又有一位功力扎实、才华出众的青年脱颖而出,登上当代中国画坛了。几年来陆续见到他的动物走兽画作品,我对他的艺能与天分又有深一层的认识,他的成就对当代中国画无疑是一个贡献。  相似文献   

3.
孙昊牧 《今日民航》2013,(10):108-109
<正>"生活是需要不断尝试的,很多情感经历不自己体验就不会有那种感受。生活是我寻找灵感的源泉,真正对我的雕塑形成作用力的就是生活。"和孙小野的采访约了两个月才见到面,因为他最近忙着在上海和北京做个展。这对于很多艺术家应该是常态,但是孙小野,直到这一两年才开始办展览和接触公众媒体。在早前的六七年里,孙小野都在一个人默默地创作出了很多作品。因为都是青铜材质,他甚至有过没有钱进入下一个创作的时候。  相似文献   

4.
初识陈锦先生,源于他的摄影集《茶馆》.在这里.我看到了传统主流摄影以外的摄影作品,有丰富的化信息.而不是一张在构图和光线上很完美的图片。这样的片子对于研究社会学.研究民俗学的人都有很大的作用.这样的作品可以引起世界的关注.也能够扬帆在时间之河。那若干的影像作品着实在说明.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当代摄影家,他的镜头有一种穿透力,穿越历史与地域.直逼人的内心与明的内核。  相似文献   

5.
刘乾坤 《西南航空》2004,(6):42-46,48
2004年8月17日,一个带着署热的秋夜、吕玲珑、白郎、尹钢、朱永刚与我临时约在一起喝茶聊天,从什么是文化,什么是人文精神一直谈到哲学、诗,当中白郎说了一句话:“在今天的介质中,最具影响力和感染力的是音乐和图片。”想来的确是,这两样东西可以跨越民族,国度和语言,让人在瞬间被感动。于是,想到时下流行的影像时代中的摄影大军,我们拍什么?  相似文献   

6.
高山  江静 《西南航空》2004,(10):72-75
青藏高原有着无穷的神话与传说,有着多彩的艺术作品,每一条河流与每一座高山都承载着让人向往的一切。高洁的蓝天与祥瑞的白云以及蓝天白云下悠扬的牧歌,都吸引我们的视线和心灵。每一次进入藏地,见到经幡时便会激动起来,那里便是我希望到达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拒绝借口     
知道这么个故事,是说借口的,有个男人总知道在什么样的时候,找到最好的借口,拒绝不合他心意的女子,如果她不够漂亮,他会说:我要陪朋友去看选美;如果她学识不高,他会说:我要陪朋友去读MBA;如果她职业平凡,他会说:我要陪朋友去参加CEO的INTERVIEW;如果她品位一般,他会说:我要陪朋友去连卡佛和恒隆。终于,他见到她了,什么借口都不需要了,但她说:我要陪朋友——看选美、读MBA,参加CEO的INTERVIEW,去连卡佛和恒隆。  相似文献   

8.
罗一平 《西南航空》2012,(12):104-106,108
初次近距离欣赏傅文俊先生的作品已是去年的事情,作为广州三年展项目展的参展艺术家,其作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在翻阅傅文俊先生摄影图集时,更是不免感动于他对观念摄影的执著投入。从最早为大众所知晓的《退场》系列开始,艺术家孜孜不倦的创作了《他心通》、《十二生肖》、《万国园记》、《幻化》等大型系列作品。其作多以纪实摄影的手法结合后期制作来表达有关历史、宗教的文化观念,并用高水准的大画幅视觉表达予以呈现。纵观每一系列作品其并未囿于符号化的形式语言,在创作方法、技术运用与媒介选择上皆有改变,尤其在媒介与科技的结合上更是做了多方面的艺术实验。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其中最富实验性的创作当属《图腾》。  相似文献   

9.
若一 《西南航空》2005,(6):74-74
常忆起泰戈尔的那篇《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诗中有如此几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爱你,你却不知道我爱你,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爱你,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明明相爱却不能在一起……”其实,心中千千结,不过就是这么几句话,纵然其中任一句,却总也是踏遍茫茫中千沟万壑,耗尽岁月间白发青丝……  相似文献   

10.
粥白如凝脂     
中国人对粥向来情有独钟。早在南宋.名诗人陆游就曾作《食粥》一诗.把食粥与神仙相比。诗中写道:“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邱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历代古籍中更有不少关于粥的专.比较有名的像《食粥谱》其中载录药粥方100例。中医认为药粥以粥为主.可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情况加入不同的中药材或既是食物又是药物的各种动植物,长期食用可以达到一定的疗效和养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