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防止精神疲劳给空管安全带来的隐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分析人为因素在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中的作用的时候,往往注重的是对管制员各种行为的约束。我们在不断地向管制员要安全的同时,却忽视了管制员在紧张的管制工作中的精神承受能力。笔者从分析管制工作的特点入手,分析管制员由于工作压力容易出现的精神疲劳对空管安全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缓解疲劳的方法,防止其给空管安全带来危害。  相似文献   

2.
所谓空中飞行流量是指在单位时间、一定空间范围内航空器飞行的数量。当在某一空域的飞行数量超过该空域所允许的飞行数量时,就会对航空器的安全飞行产生影响,对地面管制人员造成指挥、调度上的压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飞行流量的增加,空中交通管制员面临的压力也在增加,如何对种种压力进行有效管理,减少管制工作中的人为不安全事件,将是本文探讨的话题。希望能给管制人员一些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叶伟 《民航科技》2007,(3):71-72,90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颁布的《中国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岗位培训管理规则》第五节第十九条规定“空中交通管制员每年至少应当进行一次复习培训和考核,其中雷达模拟机和程序管制培训时间分别不少于40小时”。对于复习培训的内容在第二十条中规定:复习培训包括正常、非正常情况下空中交通管制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非正常情况下的空中交通管制知识和技能培训,至少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相似文献   

5.
AnAnalysisoftheRadarGuidanceintheAreaControl根据国际民航组织对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划分,一架航空器从起飞到着陆通常由机场塔台、进近管制中心和区域管制中心这三类部门对其实施空中交通服务。区域管制以其范围广、高度层多、航路结构复杂等特点,在整个管制工作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我国在区域管制中一直采用程序管制的方法,即根据航空器飞越或预达某检查点的时间来推算飞机位置、调配飞行冲突。但是,随着我国东部地区飞行流量的不断增大,先进的雷达管制手段必将被各管制部门采用。因此,研究雷达管制的方法是非…  相似文献   

6.
罗宁 《民航科技》2006,(3):22-23
一、引言 在对空管制后讲评或总结时,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语:“我本来想……”、“要是刚才……”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这些话语的背后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它说明有的管制员还没有认识到做好管制工作必要因素之一——制定管制预案的重要性。在管制指挥中,为更好地解决飞行冲突,及时提供管制服务并加速流量,应在管制工作中做好管制预案,以实现管制工作的预见性。本文将围绕如何做好管制预案谈几点认识,旨在抛砖引玉.以期各伦同仁其同探讨。  相似文献   

7.
双岗制下不同席位管制员工作负荷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岗制是中国民航空管基层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合理分配指挥席与协调席任务是确保双岗制有效实施的前提,因此分析不同席位管制员工作负荷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本文以时间线分析方法为基本思路,结合DORATASK方法建立管制员工作负荷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指挥席工作负荷和协调席工作负荷进行测量.通过对某管制室实时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得出两个席位上的工作负荷存在显著差异,并且这种差异性在该管制室主要受协调航班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张航 《民航科技》2007,(3):73-74
自从2005年10月27日零时起,民航昆明空管中心管制区范围内开始实施雷达管制指挥,这是我国西南地区首次实施这一世界上最先进的飞航指挥方法。从实旅雷达管制至今,昆明空管中心一直向航空飞行活动提供着安全有效的雷达管制,得到了许多部门的一致认可。雷达管制的实施不但让我们大大提高空域的利用率和增加飞行流量,减少航班延误,为航空公司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还使管制员大大地减轻了工作压力和工作量。  相似文献   

9.
张伟 《民航科技》2005,(3):21-23
从近几年几起飞行事故中找出原因、研究对策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首先根据有关研究资料、事故分析,阐述了造成事故的几个原因:天气、机械故障、机组、空管等原因。然后,重点从管制工作出发,分析了管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在此基础上给管制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意在能对减少空管事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在危险天气条件下,在雷达管制空域下,计算航空器预达时间的问题。通过计算航空器的预达时间,向管制中心提供相应的信息,辅助管制中心决策,减小管制员的工作压力,保证飞行安全。通过建立概率模型,及设计危险天气避让算法来建立最佳路径图,以解决预达时间问题。危险天气避让算法考虑的路径是从进入终端区到跑道的路径及各种限制。该方法简单易行,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管制教员应该具备的资格条件以及为了顺利地开展见习培训工作,完成培训任务,管制教员在具体的培训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供管制单位及管制教员在培训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12.
就我国在空域管理中一些问题进行探讨,诸如机场塔台管制服务和进近管制服务责任区的划分,及对有关术语的解释进行了分析,对如何在我国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识别空中交通管制任务中管制差错问题,结合BL(body loop,BL)压力产生模型研究管制员压力来源.提出领域本体的建模流程,确立推理模型的内部逻辑关系,构建管制差错领域本体模型.采用FaCT++推理机针对实际案例进行语义推理,从而识别管制差错类型,提出了基于本体的管制差错专家系统的系统框架.结果验证了构建推理模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在流动管道中有限振幅波传播的一种计算方法,该方法基于:(1)如果知道管道某位置的压力和速度的同步时间历程,利用特征线方法,就能计算管道任何位置的压力和速度的时间历程。(2)由于速度时间历程的测量难度很大。故利用管道上相邻两点的压力同步时间历程来计算该两点的速度时间历程。(3)速度的初值可用控制流量,多次迭代计算得到。(4)管端参数λ和β是研究管端反射的重要参数。本方法取得了理论与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管制指挥就是服务!”这是中国民航珠海进近管制中心主任李保兴经常挂在口边的话,更是他们在“2002年旅客话民航活动” 中荣获“机组评价空中交通管制保障服务第一名” 佳绩的最好诠释。他们从成立到荣获这个第一,仅仅三年零三个月的时间,这支年轻的空中交通管理队伍是靠什么摘取这一桂冠的呢--更新观念 立足服务“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态度。”珠海进近管制中心是中国民航第一个设立在机场外的管制中心,空中交通管制工作已实现全雷达管制。雷达管制与过去的程序管制有很大的不同。程序管制下,要求机组到某指定位置时,必须向管制部…  相似文献   

16.
在管制工作和飞行工作中,不论是正常情况还是不正常情况,管制·员和飞行员都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在不断的选择、判断和决断,这是一个动态的循环过程,而情景意识(Situational awareness)和决断能力(decision—makjng)是这个循环过程中保证飞行安全的一种特别重要的能力,它不同于管制技能和飞行技术。  相似文献   

17.
何勤 《民航科技》2007,(5):42-43
随着成都空域的逐步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国外航班飞越或起降成都,再加上中国民航将逐步同国际接轨,航空管制用语将逐步向英语过渡,管制员使用英语管制将越来越多,所以运用好管制英语是管制员必备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许多管制员在日常基本的管制英语通话中,对管制英语的理解和运用不能自如,暴露出一些通话不规范的问题,为了更好地避免对管制指令产生歧异,提高管制服务质量,笔者结合自身的管制经验和成都地区的特点,归纳一些具有共性和个性的问题,总结一些实际常用英语通话用语、通话技巧供大家参考。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我国民用航空运输业的高速发展,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作为西部大型枢纽机场,航班量增加迅猛,塔台管制放行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日益凸显。传统话音放行而造成的低效率和安全隐患,已不能满足空中交通服务所要求的安全、高效。为进一步提高塔台放行管制工作效率,满足航空运输飞行量不断增长的需求,2009年6月4日07:00(北京时),新航行系统技术-数字化起飞前放行PDC(Pre-Departure Clearance)技术正式启用。该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管制放行由话音向数字化的转变,给塔台管制放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大大降低,运行效率也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9.
扇区划分是空中交通管理空域管理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影响到空域的容量和安全性。为此本文提供了分析和确定管制空域结构的拓扑描述数学模型,管制工作负荷统计的方法以及计算工作负荷的数学模型等扇区优化设计工作的理论基础,从而建立扇区划分的数学方法,并可以直接应用于编制基于管制员工作负荷的扇区优化软件。  相似文献   

20.
基于机器学习的航空器进近飞行时间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博嘉  鲍序  刘博  田勇 《航空学报》2020,41(10):324136-324136
为了准确预测航空器的落地时间,提高空管部门间的协作效率,采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对航空器进近阶段飞行时间进行了预测。从实际运行出发,分析航空器在进近管制空域飞行时间产生差异的原因,提出了影响航空器在进近空域飞行的8类因素和17个重要特征。以航空器在进近飞行时间为标签,基于提出的重要特征,采用岭回归、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4种基于机器学习的航空器进近飞行时间预测模型。以南京进近为实例,对4种机器学习模型进行训练、验证和测试,对模型的性能指标、特征重要性和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航空器进近飞行时间的预测,基于随机森林的模型表现出了最高的预测性能,模型的泛化能力最好、精确度高,回归效果越显著;进场状态是影响航空器进近飞行时间的最重要因素,而进场点和进场高度特征则对结果的贡献度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