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兵 《国际太空》2004,(12):25-32
□□继2004年6月21日第4次试飞、9月29日首次正式飞行成功之后,世界上第1个私人载人航天器——太空船-1(Space-ShipOne)于10月4日晨再次顺利飞入太空并成功返航。因此,它不仅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力,而且达到了著名的“安萨里X奖”(AnsariXPrize)的相关要求,成为1000万美元大奖的  相似文献   

2.
当地时间10月4日,人类首架由私营企业研制的载人飞船——“太空船一号”在一周内第二次升入太空,而且升到了安萨里X奖基金会规定的太空高度,从而成功问鼎了1000万美元的巨奖。成功问鼎10月4日早晨,在美国加利福聚集着几千名航空航天爱他们正在等待“太空船一号”在一个星期之内  相似文献   

3.
黄增澄 《太空探索》2004,(11):26-27
当地时间10月4日,人类首架田私营企业研制的载人飞船——“太空船一号”在一周内第二次升入太空,而且升到了安萨里X奖基金会规定的太空高度,从而成功问鼎了1000万美元的巨奖。  相似文献   

4.
美国应建立完善的太空旅游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青 《国际太空》2005,(11):17-20
载人航天业正处在十字路口.此前,只有政府才有能力把人送入太空,而现在一切都变了.2004年10月,有鳞合成物公司赢得了“安萨里X奖”,太空船-1的成功飞行使普通旅客进入太空成为可能,私营公司能够提供亚轨道飞行服务,接下来是轨道飞行,这将是很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吕优 《国际太空》2006,(11):19-21
□□北京时间2006年9月18日12:09(莫斯科时间18日08:09),世界首位女太空游客暨第4位太空游客--美国籍伊朗裔妇女阿努什·安萨里(Anousheh Ansari),随"国际空间站"第14长期考察组一起乘联盟TMA-9飞船登天.  相似文献   

6.
最新消息     
太空船-1最终获得1000万美元的“安萨里X大奖” 它的2次飞行分别是在2004年9月29日和10月4日完成的。 (夏光) NASA选中4个小组进行电推进关键问题研究 其目的是支持太空探索的梦想。这4个小组包括NASA格伦研究中心、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诺格航天技术公司和代顿大学研究学  相似文献   

7.
正"慧眼"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X射线空间望远镜。该空间望远镜于2017年6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场采用长征-4B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已成功获得首批数据。1"慧眼"情况简介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简称高能所)李惕碚和吴枚在高能天体物理数据分析中发展了直接解调方法(DDM),该方法克服了  相似文献   

8.
由波音公司、国防高级研究项目局和美国航宇局共同支持的X-37无人驾驶可复用航天飞机6月21日挂载在“白骑士”载机上,在加州莫哈韦沙漠上空进行了首次系挂飞行。由比例复合材料公司设计的“白骑士”飞机曾在一年前的这一天携“太空船一号”进行了首次亚轨道飞行,并最终帮助“太空船一号”夺得了1000万美元的安萨里X奖。  相似文献   

9.
"隼鸟"(Hayabusa)探测器[见图1,以前被称为缪斯-C(MUSES-C)],于2003年5月9日,从日本九州的鹿儿岛航天中心由一枚固体燃料M-5型火箭发射升空,开始了它探访"糸川"(Itokawa)小行星的漫漫征程."隼鸟"质量为485.9kg(包括燃料),采用三轴控制方式,配备了氙离子发动机,用了2年零4个月的时间飞到"糸川"小行星的轨道.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希望它成为世界上第1个"往返"型小行星探测器.按照原计划,这项耗资1亿美元的任务是追踪"糸川"小行星,采集其上的岩石样本,并于2007年6月着陆于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区,完成它长达4年的旅程.  相似文献   

10.
夏光 《国际太空》2007,(3):22-26
1月 □□1月10日,印度"极轨卫星运载火箭"将4个有效载荷成功发射到了太阳同步轨道.它们分别为:印度本国的制图卫星-2(CARTOSAT-2)、太空舱返回实验-1(SRE-1),以及印度尼西亚的LAPAN-Tubsat和阿根廷的PehuenSat-1卫星.其中,SRE-1是印度第1个返回式可重复使用航天器,质量为550kg,用于进行微重力试验,它已在1月22日成功返回地面.这次发射也是2007年的世界首次发射.  相似文献   

11.
行标 《国际太空》2006,(9):15-15
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2003年5月25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3A运载火箭,先后成功将3颗北斗-1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这标志着中国已自主建立了完善的卫星导航系统,对国民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图1为"北斗"导航卫星星座.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8月14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火箭将一颗日本通信卫星JCSAT-16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并在海上平台成功回收了该火箭的第1级。而就在2个月前的6月18日,"猎鹰"9为国际空间站发射了第9艘"龙"货运飞船,随后,火箭的第1级在陆上成功回收。至此,"猎鹰"9的第1级已先后成功进行了2次陆上回收和4次海上回收。这表明,"猎鹰"9第1级回收技术正逐步走向成熟,从而为未来打造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大幅降低运载火箭发射  相似文献   

13.
慧闻 《国际太空》2006,(6):9-16
□□2006年4月15日,中国台湾的6颗"福卫"-3卫星由1枚"人牛怪"(Mino-taur)火箭从美国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升空. 火箭升空后一切正常,并在飞行14min25s后分离出第1颗卫星,尔后每隔大约1min分离出1颗卫星,直到发射后19min20s,6颗卫星都按计划进入预定轨道.卫星发射7h52min后第1次经过台湾上空.  相似文献   

14.
5月16日,莫斯科时间中午12∶28,俄罗斯战略火箭部队在普列谢茨克航天中心成功地试射了1枚轻型运载火箭.这枚火箭名为"洛克特"(即"呼啸号"),它成功地把两个外形、尺寸及重量与卫星相仿的模型送入了预定轨道.这次试射成功是俄罗斯赫鲁尼切夫航天科学生产中心的科研人员长期努力的结果,也意味着"洛克特"已跻身为俄罗斯航天运载火箭家族的正式成员.  相似文献   

15.
1 引言 2008年3月9日,欧洲用阿里安-5火箭把其第1艘货运飞船"凡尔纳"自动转移飞行器(ATV)送上了太空.这使欧洲继哥伦布号实验舱成功安装在"国际空间站"(ISS)之后,进一步提高了自己在ISS项目上的发言权.  相似文献   

16.
白延隆 《国际太空》2007,(10):24-28
2007年6月8日,美国航空航天局的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成功发射,为执行建造"国际空间站"任务,运送总质量达17.5t的金属构架和太阳电池翼,并完成太空行走,安装和激活这些设备,为"国际空间站"提供更大功率的电源.可是,6月12日,当主要任务就要完成,航天员在新安装的太阳电池构架右弦4上连接电缆时,发现几台导航计算机受到干扰,而且重新启动1次仍不能排除故障,到6月13日6台导航计算机全部瘫痪.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长征三号甲"火箭高擎着"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场点火升空。"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近地点205km,远地点50930km,轨道倾角31°的超地球同步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此次发射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这是"长征"系列火箭第103次成功发射(连续61次成功发射)。  相似文献   

18.
1 实现了"村村通"的宏伟计划 为了尽快解决全国15%的乡村无法接收到广播电视节目的问题,让所有的山区农村、尤其是边远乡村都能收看到高质量的电视节目,使全国所有的乡村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高科技所带来的成果,中广影视公司和中央电视台于1998年12月8日成功的使用鑫诺-1(SINOSAT-1)通信卫星上的Ku频段转发器,进行了卫星电视"村村通"试验.  相似文献   

19.
1探索太空发射新模式□□目前,世界各国都在争相开发将卫星送入太空的低成本发射技术,不仅大型宇航公司全力以赴,就连一些小型企业也参与其中。实际上,私营企业家已在太空探索方面开辟出了一条新路,如2004年的“安萨里X奖”,创立者出资1000万美元激励商业性太空旅行,而政府没有提供任何资金支持。美国专家认为,美国能在竞争激烈的太空技术研发方面处于领跑者的地位,继续将其他强敌甩在后面,私营企业功不可没,起着重要的作用。不过,一些私营公司并不满足于现状。微观世界(Microcosm)公司副总裁罗伯特·康格说:“整个世界都加入到了太空争夺…  相似文献   

20.
夏光 《国际太空》2010,(3):23-28
<正>1月□□1月17日,中国长征-3C火箭成功发射了第3颗"北斗"导航卫星(运行在地球静止轨道)。1月28日,俄罗斯质子-M火箭成功发射了虹-1M-2(Raduga-1M-2)军用通信卫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