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迷沙     
若一  小浪 《西南航空》2005,(8):62-63
是谁在思考,思考出这一句“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试问:上帝都不笑了,我们怎么办?你们又怎么办?  相似文献   

2.
在什么地方才会没有科学研究?可能只有在地面六英尺之下,也就是说,只有人死了之后才没有。(注six Feel Under,六英尺之下,英语国家中死人通常被埋在地下六英尺的深度,因此,六英尺之下就是被埋葬的意思,引申为“死亡”),但我也只是说“可能”,这是因为我们中的一些人,即便是死后也可能仍然四处移动,因为这些人的骨灰是被洒入了大海之中。  相似文献   

3.
陈瑶 《西南航空》2010,153(11):100-105
北海之行可谓是一次仓促的旅行,但涠洲岛却是我在仓促中拾到最美的一颗珍珠。lear问我,假期我们去哪玩?我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咱们去涠洲岛吧。作为内陆人,对大海有种向往情节。  相似文献   

4.
“我为什么应该是道德的?”是人类社会与伦理生活中最为古老的问题,也是道德哲学中最为基础和中心的问题。但这一问题在不同的背景或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内涵,甚至可能是不同的问题。这些不同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由道德规范的“规范性”特征和要求所引起,因而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应该围绕道德“规范性”这一中心展开,它所追问的是从第...  相似文献   

5.
李杰 《西南航空》2010,143(1):98-99
大约在五年前,我和一帮朋友谋划做一本杂志.叫《丽人文革》.是一本女性阅读的高端文摘杂志.我们做好了样刊,拿到北京和上海请专家和朋友帮忙指点.专家们认为杂志的内容和选题及设计都不错.不过.有几位专家质疑:这本杂志到底有多少市场?现实一点.就是有多少读者掏钱买单.他们担心的是:观在有多少女性在读书呢?的确.这个问题很实在.也很残酷.  相似文献   

6.
丽江咸人 《西南航空》2006,102(7):58-64
“我这是在哪里呢?”我缓缓睁开眼,半掩的窗帘,大衣柜、书桌……这不是我家吗?现在是凌晨4点。  相似文献   

7.
《西南航空》2013,(9):110-111
“司机师傅,能不能开快一点儿?马上就日出了。”记得在去往丰都澜天湖的路上,这是我与司机师傅说过的最多的一句话。可山路蜿蜒,司机的重任是全车人的安全,我只得不时地抬起手腕,看看手表上的指针。可那细细的表针,却像和我作对似的,每次只是陧悠悠地向前蹦那么几格。  相似文献   

8.
余茂智 《西南航空》2012,(2):32-36,38,40-50,52,54,56
川南悬棺数以百年地隐伏在当地人的眼皮底下,而成为一方百姓长期熟视无睹的秘密。直到1935年夏天,时任华西协和大学博物馆馆长、美国人葛维汉的到来,神秘的川南悬棺始为外界知晓。传说中,川南悬棺为过去生活在这一地域的僰人所留。那么,僰人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民族,他们果真就是川南悬棺的真正主人吗?事实上,在距今四百多年前明万历元年(1573年)的那个秋天,在明帝国军队对都掌人的灭族战争之后,川南悬棺葬俗随都掌人的消失也从此戛然而止。所以,学界一致认为,川南悬棺葬,应为都掌人的葬俗。然而,都掌人的黄昏来得是这样的突然而彻底,以至于我们再也无法洞悉和厘清他曾经的种种了。他们是僰人的后裔吗?他们究竟来自哪里,又归于何方?扑朔迷离的族源关系,使他们有着怎样的前世经历和历史误会?而怎样的图腾信仰,又让他们始终如一地选择了湍流危崖作为自己灵魂的最后归宿地,并把一个部族的历史印记永远地风干其上?  相似文献   

9.
作为世界青铜文明奇迹和东方长江文明典范的三星堆,是二十世纪最为震撼人心的考古发现,它的轰然再现无疑为异彩纷呈、迷雾萦绕的古代文明史描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5.12大震后,它成为了我揪心的牵挂。那些精美绝伦让人魂牵梦绕的三星堆文物在强烈的大震后还依然完好无损吗?抑制不住那份似乎是恒定不变的抹不去的热爱。我决定再次走进三星堆。  相似文献   

10.
孟屯印记     
驴友的归宿 我主观的认为,绝大多数驴子的行走,其实是因为孤独。 我主观的以为,驴子的最好归宿其实是一个女子(或一个男人)。 你为什么那么喜欢走呢?你的目的何在?你何时将会停下来?  相似文献   

11.
常识的盲点     
元波 《西南航空》2012,(9):118-119
在一次电视节目中,某省文学院一位签约作家回答提问。题目是:"问君能有几多愁"的下句是什么?这位作家答"黄河之水天上来"。有观众借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表达自己观看时的心情,想来不无道理。在这里,不必为这位作家做一些无力的辩护和尖锐的酷评,却可以提出观察和思考的一个节点,  相似文献   

12.
赖祖辉  王梓超 《今日民航》2012,(11):122-122
我经常飞巴黎,闲暇时爱到超市里逛一圈。我发现在每个收银台边上都放了一台老式的天平秤,因为没见收银员使用过,所以一开始也没有引起我的关注。我心想:法国人真浪漫连这个老秤也能当摆设。  相似文献   

13.
是哪一方秘境的澄怀之水在低唱浅吟?是哪一刻光阴的微妙斑斓在亘古的石上漫过?该是第一缕初春的气息化开的那一芽绿吧,也定是入冬最销骨的那阵寒霜激活了那一枚红,当清晨的风舞动原野的时候,当黄昏跃动的光点亮烂漫花海的时候,我以为,我似乎就看见了大自然那颗最柔曼少女的心——她的圣洁与温馨,[编按]  相似文献   

14.
"音乐艺术和空管一样,是一门科学,需要敬业和严格的规范。空管让我和我的学生从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上感受到,什么叫差一丝一毫一毛就是垃圾!""在国际上大提琴是文化产业的标志之一,大家都知道大提琴不是一件行李,人的机票可能很贵,但是乐器只需要一张儿童票或婴儿票。但在中国完全相反,我想这也是民航需要探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范迪安  罗中立 《西南航空》2010,151(9):88-93
语言的触点 维特根斯坦说:“想象一种语言,意味着想象一种生活形式”——我想他是对的,这也对应了我对艺术的思考。由此看来,任何画面,都离不开基本的绘画语言:从点、线、面、色彩、构图……  相似文献   

16.
张楠 《西南航空》2013,(11):114-119
我一直很欣赏喜多郎的音乐,那种厚重的鼓声和飞天的祥云怎能不让人产生联想和共鸣?那种升腾、奔放、激烈、委婉不仅仅让人热血沸腾,当你置身其中时,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积淀亦沉浸其中,漫过心海,那种斑驳的记忆如同陈年老酒,愈发显得醇厚、甘甜,生命中的记忆之树永远散发着青春的活力。在邓枫的画境中,就若隐若现出这种文化的辉光。  相似文献   

17.
张辛欣 《今日民航》2013,(1):120-120
正那天是周六,也是诺曼底登陆的D-Day,我的绘本小说《拍花子和俏女孩》登陆了iPad,在iBookstore上架售卖了。如今在美国,像我这样动手干数码出版的人可是不少。你问十个人,八个人会说这辈子想自己出本书,这八个人里有一个也许已经动手。美国数码出版飞速增长,传统出版业江河日下,车库玩手们(电子出版玩家的  相似文献   

18.
周涛 《今日民航》2013,(4):119-119
"我是谁?""我在干什么?""我的一生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究竟有什么意义和必要?""我因何而来,又为何而去?""我会不会只是一个浪费粮食的动物?"这一类的问题是如此之多,设若穷追不舍地自问下去,至少在数量上可以达到《天问》的水平。在任何一个时代,人类对客观世界和内在心灵的疑问都是同样的多,不会因为科技的进步而稍减。人在本质上是多疑的。只不过是,多数人  相似文献   

19.
婴儿时期跟大家一样学说话,上学后被逼着参加各种演讲和辩论比赛,终于变得厌倦靠说话去换取名气和特权,于是在大学就沉默寡言地埋头看书谈恋爱,研究所去了美国,开始随时说英文的生活,渐渐体会不同语文其实蕴含不同的生活态度。然后呢,奇妙的命运,让我变成一个必须常常在电视上说话的人,也得以和无数很会说话的高手交锋,到了现在,也该是我报答所有教过我说话的人啦。我用这本书,分享心得,谢谢他们。——蔡康永  相似文献   

20.
魏艺 《今日民航》2009,(5):106-107
从汶川地震到金融危机,2008年让我们经历了太多苦涩的体验,也让很多人对生命有了全新的思考与彷徨。没有人肉体不朽,也没有人能回避死亡。如何面对死亡?英国大作家朱利安'巴恩斯(Julian Barnes)在新作中给了我们回答:《没有什么好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