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胡朝德 《飞行力学》1994,12(3):59-66
主要介绍K-8飞机在鉴定试飞中的操纵性,稳定性试飞方法和结果,其中包括起飞,着陆,速度稳定性,过载稳定性,机动点,中性点的确定,同时还对纵向模态特性,横侧静稳定性,操纵性,滚转效率,横侧动态特性进行了测定,并在各特性的测定中谈了飞行体会。  相似文献   

2.
建设一流的机场,必须有一流的设计,机场跑道确定后旅客航站楼的规划设计历来都是机场设计的核心,其中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颇多,国内外部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文章根据近几年来在进行旅客航站楼的规划设计中,对一次规划,分期建设,滚动发展之间的衔接,功能性与民族形式,国内设计航站楼的安全等级与国外相同规范的差距,以及旅客站楼工艺流程的设计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思考,并提出一些新的看法,供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世界经济全球化所催生的产业全球化,加速了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对中国而言,在全球化新的国际分工格局下,立足于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曼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其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处于全球化的劣势地位,继续发展必然使产业固化,难以升级,也无法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获胜,最终将拉大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显然不能作为我国产业调整的方向;相反,放眼于发展战略的资本、技术密集的前景产业,虽然面临巨大的冲击,但它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有无限发展潜力和长久竞争优势,发展它们本身就是产业结构的提升,不仅可以缩小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且有助于促进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基于神经网络的稳M数非线性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风洞稳M数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控制,包括预测模型,动态优化和反馈校正原理,以实现速度快,精度高,低耗油的优化控制目标,试验表明,该系统不仅稳M数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而且鲁棒性好,节省燃油。  相似文献   

5.
由于航空事业的发展,对试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试飞工作量也在不断增加,新机种,新设备的试飞,又要求试飞机场具备相应的地面保证功能,因此对试飞机场原有的设备,也提出了更新,改造的问题,同进也提出了新的管理问题,这些问题在我们试飞院机场尤为突出,本文通过试飞院机场在使用中表现的问题,作一些分析,对如何搞好试飞机场的管理工作,谈一些个人的体会和意见。  相似文献   

6.
近期我们对我校56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调查共发出问卷560份,回收560份,回收率为 100%,全部为有效问卷。为确保调查的客观性、科学性,在抽样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专业特色、学制特色,其中中专生175人,占31.3%,高大专178人,占31.8%,五年制大专207人,占37%;电气系207人,占36.96%,机械系178人,占31.78%,计算机系84人,占15%,动力系50人,占8.9%;从家庭来源看,大中城市61人,占10.8%,城镇130人,占23.21%,农村368人,占65…  相似文献   

7.
人发样品是生物类有机样品,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人发中Ca,Mg,Cu,Pb,Fe,Zn元素时,采用硝酸:高氯酸=4:1消解体系,电热板加热常压消解大约2小时,样品呈湿盐态,以去离子水稀释定容,测定溶液为无色,透明,分别上机测定以上各元素,本测定方法技术关键在于消解温度不得超过250℃消解完全后要赶尽高氯酸,测定Ca,Mg时,用0.1%SrCl2水溶液定容,以消除共存物的干扰,对各元素的仪器测定  相似文献   

8.
黄强 《国际航空》2001,(11):32-34
我国民用飞机工业的发展又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如果 再不能抓住机遇,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我们必须立即停止争论,踏踏实实地进行结构调整,实现强强联合,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体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尽快发展出我国的新支线飞机,同时也必须强化军用飞机的发展因为只有有了强大的军机工业,才能有强大的民机工业,才能真正实现我国航空工业的腾飞  相似文献   

9.
中国航空运输业:出路何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航空运输经济分析方法,对中国民航与世界民航运输收入、成本、市场需求进行比较分析,透析中国航空运输业亏损的原因,指出要使中国航空运输业摆脱困境,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从内外入手,通过国家、行业主管部门、空运企业及其相关行业共同努力,采取积极的措施,降低运输成本,提高效率,共同开拓和培育市场,是中国航空运输业发展的根本出路。而要开拓和培育航空运输市场,必须扩大航空运输的“相对需求”,因此,除要在根本上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外,一是要在价格上做文章,二是要提高运输服务质量,三是定价最终要以市场为取向,四是政府要加强宏观管理。为此,发展中国航空运输业的对策,归纳起来,一是要给航空运输业在中国准确定位;二是国家应有更为积极的扶持航空运输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三是要加大改革力度,真正做到政企分开,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0.
测量船是海上活动观测站,船上配有精密跟踪测量雷达和光学经纬仪等测控设备,要精确观测空间飞行器的运动轨迹或弹道,就必须精确测定船体的位置,速度,姿态和航向,我国早期测量船上的导航系统使用避限性很大,而且相当落后,已经不能满足当代海上作业的精度要求,急需更新。目前,我国GPS已全面投入运行,利用该系统测定测量船的位置和姿态,不仅精度高,实时性强,而且操作简便,设备成本低,借助差分导航,组合导航等技术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其定位测姿精度,不久的将来,俄罗斯的Glonass也将投入运行,且工作性能与GPS基本一样,可作GPS的补充导航能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针刺陶瓷基复合材料试件(CMCs)光学显微照片的微观型貌,并选择恰当的代表体积单元(RVE),建立了针刺陶瓷基复合材料弹性性能预测的单胞模型.考虑了孔隙率对基体和纤维束弹性性能的影响,采用混合率计算出纤维束的弹性常数,然后将纤维束和基体的弹性参数代入到单胞模型中,通过有限元法计算得到复合材料的整体弹性常数.开展了材料拉伸试验和孔隙率测定试验,测得材料的开孔孔隙率为7.33%,闭孔孔隙率为10.67%,弹性性能的计算结果与试验吻合较好,误差为3.1%.   相似文献   

12.
SiC陶瓷纤维先驱体的研究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国内外SiC系列陶瓷纤维先驱体的主要合成方法及工艺进行了总结,比较了各种方法所得先驱体的产率,杂元素含量,分子形状形态,分子量及其分布等结构参数,先驱体可纺性以及对应烧成纤维的力学性能。提出降低先驱体中杂元素含量,改善其可纺性及先驱丝的强度,提高陶瓷收率是SiC系列陶瓷纤维先驱体分子设计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影响SiC陶瓷纤维力学性能的因素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SiC陶瓷纤维整个制备工艺过程中,影响因素繁多而且交叉作用,每个因素的变化都对SiC纤维的力学性能产生很大影响。本文以先驱体转化法为例,针对SiC陶瓷纤维整个制备工艺过程中的四个阶段,综述了各个因素对SiC陶瓷纤维最终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国外新型隐身材料研究动态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4  
秦嵘  陈雷 《宇航材料工艺》1997,27(4):17-19,23
较详细地介绍了手性材料,等新型隐身材料的隐身机理及最新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5.
利用前驱体浸渍、裂解方法制备了两种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并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评价.采用SEM、EDS表征手段分析了材料复合过程中的微观结构特征,获得了工艺过程中碳纤维、基体、界面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材料致密化周期减少,热处理时间缩短,对纤维的损伤减轻,能充分提高碳纤维的强度利用率,从而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6.
基于自主研发的氧-煤油烧蚀试验系统,发展了一种用于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热结构及材料烧蚀研究的试验方法。采用该方法开展了某型室温硫化硅橡胶基绝热材料的烧蚀试验,试验分别在含氧化铝粒子侵蚀和无粒子侵蚀条件下进行,并根据SEM图对比分析了粒子对材料表面微观形貌的侵蚀效应。结果表明:无粒子侵蚀条件下的试样经烧蚀后膨胀并分层,其平均线烧蚀率为-0.025mm/s;而粒子侵蚀条件下的试样平均线烧蚀率为1.901mm/s,试样中心区域的陶瓷层被粒子完全破坏,只留下极薄的热解层和裸露的碳纤维端部,碳纤维周围的基体主胶、颗粒填料及芳纶纤维均被高速焰流氧化剥离,充分说明粒子对绝热层材料的强剥蚀破坏效应;同时也验证了该方法能较好地模拟固冲发动机补燃室内的烧蚀热环境,可用于材料配方的筛选和耐烧蚀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17.
采用类似于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Ba2Ti9O20/PTFE高频基片复合材料,通过DSC研究PTFE的结晶行为,SEM及三点弯曲法分析了组织结构特征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Ba2Ti9O20的加入提高了PTFE的结晶温度,其粒子均匀分散在PTFE树脂基体中,随其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弹性模量单调升高,当其含量达到30%,(体积分数)时两项性能均达到峰值,分别为16.4MPa,4.6GPa。  相似文献   

18.
界面层参数对陶瓷基复合材料单轴拉伸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细观力学方法研究了界面层参数对陶瓷基复合材料单轴拉伸行为的影响.在剪滞模型基础上提出了考虑界面相与界面层效应的力学简化模型,结合临界基体应变能准则、最大剪应力准则、临界纤维应变能准则确定基体裂纹间距、界面脱黏长度和纤维失效百分数,对考虑界面层影响的陶瓷基复合材料拉伸应力-应变曲线进行了模拟,讨论了界面层体积分数、弹性模量及泊松比对拉伸行为的影响,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发现考虑界面层及界面相的影响时,界面脱黏和纤维失效段应力-应变曲线与试验数据更接近,预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从物理学方法论的观点选理想化的模型——质点,为光纤陀螺的理想化研究对象,并给侍测量Ω加“印迹”的方法,依其“印迹”运用光纤传感技术将Ω从混杂的输出量中分离、检测出来。获得了线性输出,且达到“放宽”理想化工作条件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航空学报》2021,34(6):1-17
Corundum abrasives with good chemical stability can be fabricated into various free abrasives and bonded abrasive tools that are widely used in the precision machining of various parts. However, these abrasives cannot satisfy the machining requirements of difficult-to-machine materials with high hardness, high strength, and strong wearing resistance. Although superhard abrasives can machine the above-mentioned materials, their dressing and manufacturing costs are high. By contrast, ceramic corundum abrasives fabricated by sol–gel method is a cost-effective product between conventional and superhard abrasives. Ceramic corundum abrasives exhibit self-sharpening and high toughness. In this review, the optimization methods of ceramic corundum abrasive properties are introduced from three aspects: precursor synthesis, particle shaping, and sintering. Firstly, the functional mechanism of seeds and additives on the microstructur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brasives is analyzed. Specifically, seeds can reduce the phas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and improve fracture toughness. The grain size and uniformly dense structure can be controlled by applying an appropriate amount of multicomponent additives. Then, the urgent need of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and machinability of special shape ceramic corundum abrasives is reviewed, and three methods of abrasive shaping are summarized. The micromold replication technique is highly advanced and can be used to prepare functional abrasives. Additionally, the influence of a new sintering method, namely, two-step sintering technique, on the microstructural and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ceramic corundum abrasives is summarized. Finally, the challenge and developmental trend of the optimization of ceramic corundum abrasives are prospec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