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简述了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发展的概况,包括其体系、增强剂、复合工艺技术及界面等。介绍了我国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基本体系及性能。提出了对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市场背景和应有前景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明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并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介绍了金属基复合材料静态拉伸及疲劳力学性能的研究现状,研究了其界面模型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金属基复合材料轴向拉伸载荷作用下的宏-细观统一本构模型发展已相当成熟,并已得到试验验证,但其在偏轴拉伸载荷和疲劳载荷作用下的本构模型仍需深入研究和验证。对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并未获得较准确的界面参数。  相似文献   

3.
首先对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物相组成和检测、结合强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基于传统断裂力学,对现有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相进行表征的内聚力模型进行分析,探讨了内聚力本构关系及参数获取方法,并对模拟仿真在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相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液态模锻工艺在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介绍液态模锻工艺方法和特点的基础上,论述了以液态模锻工艺制取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现实性,探讨了液态模锻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应用范围及其提高材料性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非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热残余应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详细地论述了非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热残余应力的产生、松弛机理以及热残余应力对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预测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指出增强体与基体的线膨胀系数之差、界面结合和温度变化是产生热残余应力的必要条件,非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热残余应力的松弛将使得金属基复合材料基体内的位错密度增加,热残余应力使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6.
基于复合材料宏、细观场量之间的联系,建立了一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宏—细观力学模型。该模型建立起了宏观与细观应力、应变场量之间的联系,获得了宏观应力—应变关系,试验及理论计算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复合材料宏观弹性性能。利用该模型研究了纤维截面形状和排列方式对金属基复合材料宏观弹性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基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回顾了纤维复合材料,尤其是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及应用情况,对金属基复合材料应用中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鉴于西方发达国家航空新材料研究以及在航空发动机上应用取得的巨大成功,和我国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制、应用落后的现状,呼吁在未来航空发动机发展规划中要加大对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其应用的研究,重视建立适合金属基复合材料结构强度的寿命预测分析系统。  相似文献   

8.
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碳纳米管的结构、性能等特点,综述了碳纳米管在金属基复合材料、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和陶瓷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情况,并对今后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复合材料与未来航空发动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来高性能航空发动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先进复合材料的发展。本文根据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和碳碳复合材料的性能,特别是耐温性,讨论它们在未来航空发动机上的可能应用范围和前景,并概述这些材料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碳纳米管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备受关注,但尚未转化为商业应用。迄今,粉末冶金已成为制备该类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主要工艺。结合碳纳米管表面涂层或原位自生碳纳米管,利用球磨、挤压、轧制或大塑性变形等工艺,可明显改善碳纳米管在基体中的分散和界面结合。目前已经可以制备0.5%~7.5%碳纳米管(体积分数)的高性能金属基复合材料。总结了碳纳米管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在制备工艺、组织和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其潜在应用、挑战和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1.
采用非线性弹簧元模拟界面,用细观力学有限元法计算分析了不同界面特性下弱界面粘结的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宏细观性能。并考虑了3种不同的界面模型。结果表明弱界面粘结的存在使复合材料宏观性能下降。在常响应界面情况下,复合材料横向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存在明显的转折点,对应于界面分离的起始点,转折点的位置取决于界面粘结强度。当存在渐进适应界面时,复合材料横向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存在3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SiCp/Al复合材料界面控制与评价新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崔岩  史文方 《航空学报》2000,21(6):571-574
尝试了一种控制 Si Cp/Al复合材料界面状态与性能的新途径 ,并首次应用声发射检测技术及其信号的小波分析新方法对控制效果进行了系统地评价。结果表明 :界面控制新方法的采用 ,使 Si Cp/Al复合材料损伤、断裂过程中的 Si C颗粒拔出模式发生了转变 ,进而显著提高了材料的整体力学性能 ;小波分析特别适合于提取此类复合材料断裂所致声发射信号的深层特征 ,并可望成为反映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区力学行为、评价其界面性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喷射共沉积技术在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喷射共沉积技术的原理及特点,并以铝合金为例,综述了该工艺在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改善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强化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复合材料的强化机制和强度预报一直是材料学的研究热点 ,因为这涉及到材料的组织设计问题。以往的研究对于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强化机理有很多种说法 ,而且提出了大量的模型 ,但迄今为止缺乏一个统一而完善的理论。本文总结分析了近年来有关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强化机制和一些相关的模型 ,并指出了这些强化机制的不足和以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针对航空发动机转子结构具有质量/刚度分布不均匀、界面连接和承受大弯曲载荷等结构力学特性,分析了转子连接结构力学特性与界面接触状态之间的关联性,提出适用于工程设计的连接界面滑移和摩擦-疲劳损伤程度的界面接触状态、应变能和摩擦功等定量评估参数。建立了基于连接界面变形协调和转子应变能分布控制的转子连接结构力学特性稳健设计方法。结果表明:通过对转子结构几何特征参数进行优化,提高了连接界面在离心载荷作用下的变形协调性,改善了在工作载荷下转子弯曲应变能分布,可以减少连接界面摩擦-疲劳损伤,从而降低连接结构力学特性对载荷环境的敏感度,保证转子结构力学特性稳健。以高速转子系统中连接结构为例,通过仿真计算验证了带有界面连接的转子连接结构力学特性稳健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前驱体浸渍、裂解方法制备了两种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并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评价.采用SEM、EDS表征手段分析了材料复合过程中的微观结构特征,获得了工艺过程中碳纤维、基体、界面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材料致密化周期减少,热处理时间缩短,对纤维的损伤减轻,能充分提高碳纤维的强度利用率,从而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HTPB推进剂定应变老化性能实验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HTPB推进剂定应变老化实验,采用单向拉伸法测定其力学性能和溶胀法测定其凝胶百分数、相对交联密度等性能参数,对其定应变老化性能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HTPB推进剂定应变老化力学性能是由热氧老化和粘合剂/填料界面损伤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决定的,其随老化时间的延长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热氧老化占主导的阶段;二是由粘合剂/填料界面损伤占主导的阶段;三是热氧老化占主导的阶段。并且,若HTPB推进剂在定应变老化过程中产生了较为严重的粘合剂与填料间的界面损伤时,则凝胶百分数、相对交联密度随老化时间的变化规律与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不同。  相似文献   

18.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高速超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金属基复合材料(MMCs)高速超塑性的研究现状,包括拉伸超塑性、压缩超塑性。综述了各种基体和增强体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获得高速超塑性的条件及高速超塑变形的特点。对于高速超塑性的变形机制,尤其是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拉伸超塑变形机制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提出了MMCs高速超塑性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In situ formed TiB2 particle reinforced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 (TiB2/Al MMCs) have some extraordinary properties which make them be a promising material for high performance aero-engine blade.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iB2 particles, the machinability is still a problem which restricts the application of TiB2/Al MMCs. In order to meet the industrial requirements, the influence of TiB2 particles on the machinability of TiB2/Al MMCs was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Moreover, the optimal machining conditions for this kind of MMCs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The major conclusions are: (1) the machining force of TiB2/Al MMCs is bigger than that of non-reinforced alloy and mainly controlled by feed rate; (2) the residual stress of TiB2/Al MMCs is compressive while that of non-reinforced alloy is nearly neutral; (3) the surface roughness of TiB2/Al MMCs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non-reinforced alloy under the same cutting speed, but reverse result was observed when the feed rate increased; (4) a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model for surface roughness and material removal rate (MRR) was established, and a set of optimal parameter combinations of the machining was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a great difference from SiC particle reinforced MMCs and provide a useful guide for a better control of machining process of this material.  相似文献   

20.
转子结构系统界面失效分析及稳健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结构非连续转子中连接界面接触状态变化引起界面力学特征改变,使转子系统动力特性不稳健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种界面接触状态的稳健设计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通过分析结构非连续转子系统中界面损伤失效的力学过程,对结构特征参数进行优化设计,降低界面力学特性对载荷环境的敏感度。以涡轮转子套齿连接为例进行优化设计得到,在加工装配误差所导致的应力极限情况下,最优解的接触应力水平更加远离应力约束边界,使带有连接界面的结构非连续转子系统的力学特性更加稳健,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