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空间科学学报》2019,(3):387-387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物理学专业委员会拟定于2019年5月26日至30日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第十八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学术研讨会,承办单位为北京大学.会议主题包括:阳风与行星际物理,磁层物理与空间等离子体物理,电离层与中高层大气物理,空间天气与环境应用,行星物理.  相似文献   

2.
正第44届COSPAR大会(COSPAR Scientific Assembly)将于2022年7月16-22日在希腊雅典召开。会议主题包括:地球表面、气象和气候的空间研究;地月系统、行星和太阳系小天体的空间研究;地球以及其他行星高层大气研究;太阳系中的空间等离子体研究;天体物理学研究;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空间基础物理等。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COSPAR)成立于1958年10月,隶属于国际科学理事会(ISC)。 COSPAR与国际宇航联合会(IAF)、国际宇航科学院(IAA)为空间领域并列的三大国际组织。COSPAR致力于推动国际空间科学研究,聚焦科学结果、信息和意见的交换,为全球科学家提供研讨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3.
空间物理学是人类进入空间时代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前沿基础学科。其将太阳和太阳风控制的日球层空间作为一个系统,研究太阳/太阳风与行星/彗星的上层大气、电离层、磁层乃至星际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空间物理学从本质上讲是一门实验科学,空间物理探测是空间物理学发展的基础。进入新世纪,随着空间基础设施和人类高技术活动的日益频繁,空间物理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强调科学与应用的密切结合。近年来,空间物理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本文对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宜居地球-地球系统科学”的顶层战略设计,梳理总结近年来空间物理各学科发展动态和趋势,凝练中国空间物理学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优化学科布局,推进空间物理各学科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太空新航线     
《太空探索》2003,(10):12-13
中国有望于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刘振兴院士透露,目前该中心正在制定火星探测规划,预计到2020年中国有望发射自己的火星探测器,环绕火星进行探测。正在制定中的空间科学研究中长期规划包括空间物理、空间天文、行星探测研究和空间生命科学等多项内容,其中火星探测规划被列为“行星探测研究”的主要内容。预计不久后,包括火星探测计划在内的空间科学研究中长期规划将上报国家有关部门。刘振兴院士说,中国应从现在开始进行火星探测计划的预研。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已将“地球空间环境与火星空间环境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5.
最新消息     
小号 《国际太空》2009,(12):37-37
法国延长“对流旋转与行星凌日”(COROT)天文卫星寿命3年这是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2009年10月23日作出的决定。“对流旋转与行星凌日”卫星于2006年12月27日发射,设计寿命3年,用于寻找系外行星和开展星震学研究。它已发现了7颗系外行星,包括首颗已知属于岩石类的行星。其工作时间将延至2013年3月31日。  相似文献   

6.
太阳物理学是研究太阳上发生的物理过程及其对行星际空间环境影响的学科。太阳是人类唯一可以进行细致探测的恒星,也是天然的多尺度过程并存的等离子体实验室,同时,太阳活动直接影响日地空间环境和人类地球家园的宜居性,剧烈的太阳活动如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还会影响人类的航天航空、通信导航、电网等高技术活动与设施。因此对太阳物理的研究不仅是理解浩瀚宇宙的基石,也是理解日地联系和行星宜居性的基础,同时还是国家在航天和空间安全领域的战略需求。21世纪以来,随着卫星探测技术发展,太阳物理学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本文梳理了近年来太阳物理学在空间探测中的发展态势,凝练中国太阳物理学未来空间探测发展的重点领域,优化学科布局,推进太阳物理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学术动态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会今年是中国空间科学学会成立20周年,届时将举办隆重的纪念及庆祝活动.时间定于10月,地点为北京,规模150-200人.第九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由空间物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九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将于今年10月在山东曲阜召开,涉及内容有:空间物理各分支学科的科研成果,空间物理发展动向,空间天气和空间环境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发展我国空间物理的措施和发展方向的建议,有关空间探测方案、仪器设计、探测方法和原理的概念研究.空间探测第十三次学术会议由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空…  相似文献   

8.
3 空间天文观测□□空间天文观测主要围绕着美国的“寻找行星系统的源”和“宇宙的结构与演变”这两个战略课题进行。前者将观测最早星系的诞生、恒星的形成,发现在太阳系周围的所有行星系统,发现能维持生命的行星,了解在太阳系以外是否存在生命;后者将研究宇宙是怎样开始的?时间有开始和结束吗?大爆炸的能量是什么?在黑洞的边缘,空间、时间和物质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什么是让宇宙膨胀的暗能量?为了回答这些问题,需要进行高水平的空间天文观测。3.1 引力探测器-B 引力探测器-B于2004年4月20日发射,基本目的是验证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  相似文献   

9.
《空间科学学报》2000,20(2):192
由空间物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九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将于今年10月在山东曲阜召开,涉及内容有:空间物理各分支学科的科研成果,空间物理发展动向,空间天气和空间环境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发展我国空间物理的措施和发展方向的建议,有关空间探测方案、仪器设计、探测方法和原理的概念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木子 《国际太空》2006,(10):8-10
印度空间科学研究主要由物理研究实验室(PRL)、空间物理实验室(SPL)、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所属卫星中心(ISA)和国家大气研究实验室(NARL)开展.其研究范围包括天文学、天体物理学、行星和地球科学以及理论物理学,还涉及气球、探空火箭和卫星平台以及地基设施(如中间层-同温层-对流层雷达和太阳天文台).印度航天部(DOS)也支持空间科学咨询委员会(ADCOS)推荐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空间科学研究,同时积极参与国际科学活动.  相似文献   

11.
3空间天文观测 空间天文观测主要围绕着美国的“寻找行星系统的源”和“宇宙的结构与演变”这两个战略课题进行。前者将观测最早星系的诞生、恒星的形成,发现在太阳系周围的所有行星系统,发现能维持生命的行星,了解在太阳系以外是否存在生命;后者将研究宇宙是怎样开始的?时间有开始和结束吗?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太极空间引力波探测任务,建立了太阳系天体引力摄动对日心编队构型影响的数学模型,利用仿真手段分析了太阳系中行星和月球、矮行星和小行星引力摄动对空间引力波探测日心编队构型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小行星到卫星轨道距离和星等的二重筛选方法,能够快速估计小行星相对加速度的上界.分析了日心编队构型卫星初始相位角变化对太阳系天...  相似文献   

13.
《空间科学学报》2003,23(3):240-240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物理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将于2003年1O月17—22日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空间物理界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盛大的、综合性的学术讨论会。近3年来,我国空间物理研究正在进入一个大发展的有利时机,国家在第十个五年计划里,启动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五”重大、重点项目和优先资助领域计划等,中国科学院  相似文献   

14.
正北京时间2018年4月19日06:51,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新一代系外行星探测任务"凌日系外行星观测卫星"(TESS)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搭载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猎鹰-9(Falcon-9)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将飞向地月共振轨道开展系外行星观测任务。TESS是继"开普勒"(Kep ler)之后,NASA第二个系外行星探测空间望远镜,主要目的是进行巡天观测,在2年的计划工作时间内,利用凌日法探测太阳系附近20万颗最明亮恒星附近的行星,即通过寻找行星经过恒星前方时恒星亮度的变化寻找可能存在的行星,将为2020年发射的"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JWST)以及其他大型地面望远镜提供进一步详尽探测的系外  相似文献   

15.
太阳活动与空间坏境紧密相关,大耀斑会引起空间环境的剧烈扰动.太阳活动预报便成空间环境预报的基本依据.太阳预报水平长期以来提高缓慢,太阳物理学家皆有共识,寄希望于物理预报的进展,但举步维艰.近来,“太阳活动的行星潮汐效应”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1)[1,2],引潮力可以触发耀斑,从而,利用这类效应发展物理预报技术,呈现良好前景.“太阳耀斑发生率按行星引潮力的分布”已有几个具体结果,表面看来,其间似乎有出人需予澄清.1972年,董土仑和林柏森发现1958-1968年94个质子耀斑的发生率在其目面经度处(活动经度上)技引潮力…  相似文献   

16.
第十三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将于2009年8月16—21日在宁夏银川召开。这次会议旨在为广大从事空间物理及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提供一个交流学术、拓展思想、研讨发展的平台,得到了空间物理学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响应,并计划邀请国外专家学  相似文献   

17.
日本计划1996年发射一个火星探测器,日本空间活动委员会说日本将成为第三个具有发射行星探测器的国家。将发展新一代M5火箭来发射这个名为行星B的探测器,它将探测磁场和等离子体微粒作为火星大气组成研究的一部分。日本火箭和卫星计划因经常发生技术失败使发展受挫、计划延期。这将是日本的第一行星探测器。  相似文献   

18.
2001年11月27日,美国航宇局宣布,天文学家利用哈勃空间望远镜首次直接观测到太阳系以外1颗行星的大气层。包括该星在内,人类迄今已经发现71颗太阳系以外的行星,但观测到行星拥有大气,这尚属首次。这一发现为寻找太阳系外类地行星掀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9.
正第43届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COSPAR)大会,即世界空间科学大会,将于2020年8月15—22日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世界空间科学大会是国际空间科学界规模最大、最为重要的学术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参会人数约2000~3000人,是空间领域覆盖学科最全的国际学术会议。涉及学科领域包括对地球表面气象和气候的空间研究,地月系统、行星和太阳系小型物  相似文献   

20.
发现第3个红斑 科学家从哈勃空间望远镜在2008年5月9日拍摄的可见光和近红外图像中发现,木星上一个白色气漩变成了深红色,出现第3个红斑,天文学家将这些红斑称作"行星麻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