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陈敬  李伶  赵令诚 《航空学报》1994,15(9):1081-1084
对机翼/外挂次谐颤振响应作近似分析。从机翼分离出的外挂被视为简谐激振力作用下的带间隙分段线性振子,研究这种振子的对称周期响应及其分叉。采用Poincare映射方法得出分叉条件,再用当量线化法导出分叉条件近似式,并用它来预示机翼/外挂颤振系统的次谐响应。算例表明这种近似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周秋萍  邱志平 《航空学报》2010,31(3):514-518
针对带有初偏间隙型非线性刚度的二元翼带外挂系统的极限环颤振,应用当量线化方法得出了颤振边界曲线,并根据颤振边界曲线用4阶Runge-Kutta法得到极限环相图,可明显看出极限环振动与普通周期振动的区别。然后引入了几个不确定量,通过区间分析方法给出了这些不确定量对机翼带外挂系统颤振边界曲线的影响,并用随机有限元法(FEM)验证区间分析方法的可靠性。进而可以得到一定来流速度下,具有不确定机翼外挂系统幅值的上下界,以及不确定参数对极限环相图的影响。知道机翼外挂幅值的上下界后,可以对外挂幅值进行适当控制。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超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在大攻角范围内的颤振稳定性,通过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对中央开槽箱梁在风攻角±10°范围内的颤振非线性特性和振动分叉现象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当风攻角为-2°~10°时,节段模型系统未发生颤振;当风攻角为-3°和-4°时,观察到了含振动分叉的非线性颤振现象,且起振幅值随风速的增加而减小;当风攻角为-5°~-10°时,颤振无需人工激励就会自动发生。两种非线性颤振均为弯扭耦合颤振,并最终做极限环振动。非线性颤振的起振风速随着负攻角的增大而减小,耦合程度随着折减风速的增加而增加。系统等效阻尼比-振幅曲线可以很好地解释非线性颤振机理,曲线的零点为系统平衡点,其中斜率为正的零点为稳定平衡点,对应稳态振幅;斜率为负的零点为不稳定平衡点,对应起振振幅。对于含振动分叉的非线性颤振,系统存在一个稳定平衡点和一个不稳定平衡点;而对于无需人工初始激励的非线性颤振,系统只有一个稳定平衡点。  相似文献   

4.
机翼多外挂布局颤振设计是在不改变机翼结构的条件下,对各外挂物的弦向布局位置和外挂联接刚度(包括侧摆、俯仰及偏航刚度)进行设计,使颤振速度在满足给定的约束条件下最大。相对机翼单外挂颤振设计,进行机翼多外挂布局颤振设计更易出现颤振分支改变等问题,使得多外挂颤振优化设计难度增大,针对这些困难,提出了一种机翼多外挂布局颤振优化设计的工程方法。方法利用单外挂设计的技术和程序,将多外挂设计转化为多步单外挂设计的迭代。算例表明,这一方法是可行的,优化后模型的颤振速度提高了27.6%。  相似文献   

5.
杨智春  赵令诚 《航空学报》1992,13(9):552-554
本文采用定常空气动力,对机翼外挂系统按频率重合理论进行颤振分析,从而确定最低颤振速度随外挂俯仰频率变化的颤振边界曲线。结果表明,可以根据固有振型的变化情况对颤振模态的转变做出工程判断。  相似文献   

6.
非线性颤振极限环稳定性判别的复数正规形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一类含立方非线性二元机翼颤振系统的分岔现象.应用Hopf分岔定理验证了系统在颤振临界点必发生Hopf分岔.利用中心流形定理将系统降维, 然后应用Hopf分叉的复数正规形法判别了极限环的稳定性, 所得结果与数值解吻合.   相似文献   

7.
外挂物在飞机上悬挂的气动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悬挂外挂物的气动相关性问题包括确定外挂物对飞机气动特性的影响;确定处于主机干扰流场中外挂物的气动特性;确定带外挂物飞机的颤振特性及确定外挂物安全投放条件等。本文试图通过歼×飞机2000多次风洞试验及其它试验和必要的计算分析对外挂物悬挂的气动相关性问题进行综合性研究和评述并给出一些结果,对一些研究方法进行了一般性讨论  相似文献   

8.
迟滞非线性二元机翼颤振特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李道春  向锦武 《航空学报》2007,28(3):600-604
 采用多项式迟滞非线性模型建立二元机翼气动弹性运动方程,并用数值积分法进行求解。通过系统响应振幅随来流速度变化的分叉图和频谱分析发现,俯仰方向由于含有非线性因素,振动中的高阶分量随速度提高不断增加,并引起高次分叉。重点研究“机翼/空气”质量比以及“沉浮/俯仰”两个自由度的自然振动频率比对非线性颤振速度边界的影响,并提出可以通过提高自然振动频率比来减小迟滞非线性因素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超声速气流中受热壁板的二次失稳型颤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夏巍  杨智春  谷迎松 《航空学报》2009,30(10):1851-1856
研究了超声速气流中受热壁板的非线性气动弹性响应,发现了一种新的动态失稳现象——二次失稳型颤振。基于von Karman非线性应变-位移关系、Reissner-Mindlin板理论和一阶活塞理论建立超声速气流中三维壁板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算例,研究了超声速气流中受热壁板发生二次失稳型颤振的条件,并运用非线性振动理论分析了二次失稳型颤振的机理。研究表明,超声速气流中受热壁板在平衡态的稳定性未发生变化时,也会因系统参数的变化引起气动弹性响应性质的突变,导致壁板的二次失稳型颤振。二次失稳型颤振能否发生不仅受到气流速压和壁板温升的影响,而且还与初始扰动有关。当扰动引起壁板的初始变形较小时,不能激发出二次失稳型颤振,壁板的气动弹性响应最终收敛到屈曲平衡态。应用二次失稳型颤振理论和分析方法,确定了前人给出的一个金属壁板模型的热颤振边界的风洞试验结果,而且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良好,从而对这一壁板热颤振现象的风洞试验结果作出了较合理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0.
飞机改变外挂后,需对全机带外挂结构进行地面振动试验或动力学分析以获得带外挂结构的动力学特性,用于重新评估飞机的颤振特性。以无外挂飞机的GVT模型与经验证的外挂FE模型为基础,通过混合建模,利用自由界面模态综合法,得到带外挂飞机的固有振动特性,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颤振分析,为现役飞机带外挂改装带来极大的方便。工程算例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非线性机翼极限环颤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定常空气动力的作用下,对含立方非线性刚度的二元机翼颤振系统的极限环颤振进行了研究.应用中心流形理论将原四维系统降为二维,采用后继函数法对分岔点类别进行了定性的分析,从而确定平衡点的性质,并应用范式理论对分岔点处中心流形约化方程进行化简,进而研究了系统参数对极限环颤振的稳定性以及幅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杨智春  赵令诚  姜节胜 《航空学报》1993,14(11):640-643
对结构非线性颤振的半主动控制即“颤振驯化”方案进行了理论及实验研究。以二无非线性颤振系统为对象,分析了半主动控制的原理及带有半主动控制环节后系统的响应特性。设计了相应的颤振半主动控制的风洞实验模型,系统响应信号的监测处理、刚度调节机构的运转控制由以8031芯片为主体的单片机来完成。风洞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3.
研究应用wash-out滤波器技术对具有立方非线性俯仰刚度的二元机翼颤振的控制。首先,确定需要引入Hopf分岔的点,并在该点将原系统方程Jordan化;其次,对于引入的wash-out滤波控制器,先按Hopf分岔条件确定线性控制增益,再用规范型直接法得到受控系统的规范型,由分岔类型与规范型系数的关系确定非线性控制增益,从而将原系统的亚临界Hopf分岔变为超临界Hopf分岔;最后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控制的有效性,并发现受控系统的颤振幅值(极限环大小)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4.
The equivalent linearization method (ELM) is modified to investigate the nonlinear flut- ter system of an airfoil with a cubic damping. After obtaining the linearization quantity of the cubic nonlinearity by the ELM, an equivalent system can be deduced and then investigated by linear flut- ter analysis methods. Different from the routine procedures of the ELM, the frequency rather than the amplitude of limit cycle oscillation (LCO) is chosen as an active increment to produce bifurca- tion charts. Numerical examples show that this modification makes the ELM much more efficient. Meanwhile, the LCOs obtained by the ELM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numerical solutions. The nonlinear damping can delay the occurrence of secondary bifurcation. On the other hand, it has marginal influence on bifurcation characteristics or LCOs.  相似文献   

15.
粘弹壁板颤振的非线性动力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云峰  刘占生 《推进技术》2007,28(1):103-107
研究粘弹材料壁板在超声速气流作用下颤振时的分岔及混沌等复杂动力学特性。采用von Karman大变形理论及Kelvin粘弹阻尼模型建立壁板的动力学方程,通过线性活塞理论建立气动力模型。利用迦辽金法将壁板颤振模型转化为常微分方程组,并使用Gear的BDF方法进行数值求解。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该系统在粘弹阻尼作用下的动力学行为以及粘弹阻尼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粘弹壁板颤振系统表现出丰富的动力学行为,其二次分岔特性很复杂。随着粘弹性阻尼的增大,系统的稳定解区域在减小,而静态屈曲解几乎不受影响,同时发现混沌运动区域也随着粘弹阻尼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分段刚度描述的间隙约束二元翼段气动弹性系统,取俯仰角最大幅值处为类Poincaré截面,数值计算得到了系统随飞行速度变化的分岔图,发现飞行速度在Ma=0.71~0.75属于跨临界颤振区,而在Ma=0.75~0.95发生极限环震荡.同时通过构造极限环震荡的四维Poincaré映射分析了极限环震荡的稳定性,结合稳定性和运动流形理论,得到极限环震荡的吸引域一般位于极限环内部并用数值方法进行了验证.且跨临界颤振速度区域中存在多种分岔形式以及多解共存现象,例如由双周期运动直接通向混沌、多周期运动与双周期运动共存现象,振动幅值也存在跳跃现象.  相似文献   

17.
孟光  薜中擎 《航空动力学报》1989,4(2):173-178,197
本文导出柔性转子—同心型挤压油膜阻尼器系统稳态响应的骨架曲线及振幅界限曲线。分析系统幅频曲线、骨架曲线及振幅界限曲线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双稳态响应的影响,说明附加分枝解产生的可能性,证叫对简单Jeffcott转子,系统的频响曲线总是具有硬特性,油膜力的引入并不改变原系统的临界点。且双稳态在转速比Ω<1及Ω>1的区间内都可能发生。  相似文献   

18.
飞行器壁板颤振的无限维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乾荣 《航空学报》1988,9(11):554-577
 一、无限维Hopf分叉定理和中心不变流形定理 由于偏微分方程的矢量场(在任一适当的Banach空间中)常常不是光滑函数,Marsden-McCracken利用(相)流的光滑性提出了流的Hopf分叉定理和中心流形定理。这里的流都是半(相)流,也就是半群。  相似文献   

19.
滑动轴承—转子系统Hopf分岔分析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袁小阳  朱均 《航空动力学报》1999,14(2):166-170,219-220
基于Hopf分岔定性理论、周期系统Floquet理论,针对流固耦合系统力函数计算特点,并考虑系统规模大小对算法的不同要求,提出了一套新的转子-轴承系统Hopf分岔分析计算方法。这套方法主要包括自激周期解计算的边值方法、周期解稳定性判别算法、周期解预测-校正延续算法、自激振动的稳定裕度准则等,可以有效地确定转子-轴承系统Hopf分岔临界点及分岔方向,可以研究分岔解的发展、变化,包括研究实践中关注的“跳跃”、“迟滞”等典型非线性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