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多向编织碳/碳复合材料力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杜善义  韩杰才 《宇航学报》1995,16(4):94-100
本文综述了作者近十年来在多向编织碳/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方面的成果,包括力学模型与强度准则、热应力分析、断裂行为、性能预报与优化设计、超高温试验技术及组织性能与高温退化等内容,并分析了其存在的新问题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全面阐述了化学气相沉积(CVD)碳的形成机理、结构特征以及各种因素对其性能的影响情况。概括了以CVD碳为基体的碳/碳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最新发展,文中引用的CVD基碳/碳复合材料的表观密度(体积密度)与其开孔率的线性关系,宏观性能与其表观密度的指数关系,不仅使人们对于CVD基碳/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有了新的认识,而且对我们的科研和生产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多向编织碳/碳复合材料的强度与断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研究了细编穿刺三向C/C复合材料的拉压特性,分析相应的微观破坏模式,实测了C/C复合材料中Z向纤维束力学性能的统计分布规律。结果表彰:细编穿刺三向C/C复合材料在拉伸和压缩载荷作用下具有双模量和呈现非线性。Z向强度受穿刺纤维束纤维根数和间距控制,用最弱环连接理论考虑Z向纤维强度的统计分布,预报σ-ε关系与实验符合较好。XY向强度由碳布强度贡献,其破坏主要是碳布层间的拉剪断裂。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验手段研究了体积烧蚀在材料内部造成的微结构演变情况。给出了材料微结构沿烧蚀轴线方向的分布规律。研究了体积烧蚀对碳/碳材料烧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服役条件下碳/碳材料发生体积烧蚀会使材料内部的密度、石墨化程度等发生变化,这些微结构变化对材料整体烧蚀性能的影响存在复杂的耦合效应。体积烧蚀对碳/碳材料整体烧蚀性能的影响并不总是消极的,在一定条件下反而有利于材料烧蚀性能的提高。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有效的提高碳/碳材料的烧蚀性能理论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多向碳/碳复合材料超高温力学性能测试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系统地运用超高温力学性能测试的理论,通过对Gleeble-1500热模拟实验机的改装,建立了高达2800℃碳/碳复合材料加热、测控温、加载、数据采集和处理一体化的快速通电加热测试技术,着重介绍了各分系统改装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碳/石墨泡沫材料技术的进展.介绍了该材料的网状结构和多孔泡沫两种结构及其基本制备流程,给出了其性能特点和基本实验数据,讨论了具潜在可能的应用.分析认为:碳/石墨泡沫材料是一种在军事和航空航天等领域极具应用前景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7.
2D碳/碳复合材料CVI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根据3D碳/碳复合材料的结构特征及CVI工艺的特点建立了孔隙模型和动力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其CVI过程进行了模拟与分析。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表明该数学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8.
文中针对作为飞机发动机尾喷管的三维四向碳/碳复合材料,根据特定工艺和实际情况,总结了一套合理的测试标准,并测试了这种材料的拉伸、弯曲,剪切等力学性能,并分析了断裂机理。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碳纤维和碳-碳复合材料透射电镜样品制备技术。超薄切片法具有很多优点,并与离子轰击法进行了比较。用金刚石刀超薄切片法制备的薄膜样品电子透明度高,平行度好,而且具有清洁的表面。并对在电镜观察中识别在薄膜的制备过程中引入的假象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碳/碳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用CVD法制备的碳/碳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行为,对刹车力矩曲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这种材料的磨损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刹车力矩曲线中的前峰随着材料的制备工艺和外界条件变化;碳/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自润滑性,其磨损是机械磨损和氧化综合作用的结果,氧化是磨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先进大型固体发动机碳/碳喷管喉部的消蚀过程进行了气热化学分析,分析认为碳/碳喷管喉部表面消蚀的主要原因是水蒸气对碳的化学侵蚀.分析过程中应用了几个专有的数值计算程序,并用碳/碳材料表面消蚀速率和表面粗糙度的实验结果作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在模型中采用的从点火开始时平滑的初始碳/碳材料表面的层流附面层转变为稳定工作时粗糙的烧蚀碳/碳表面的紊流附面层状态时的假设,使实测消蚀数据和预测值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几种不同铺层比例的一般π/4碳/环氧层板力学性能测试,并根据S.W.Tsai对一般π/4层板弹性模量、泊松比进行理论计算,对试验位和计算值进行了比较,两者较为吻合、取得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本工作从实验和计算两方面测算碳/环氧复合村料在拉伸载荷下,[0/90]s、[±45]_(s),]11=11]碳布三种层板基体裂纹发生的形式和应变水平,以期能预测不同裂纹产生的载荷门槛值。结果表明:采用声发射技术跟踪配合显微观测碳/环氧层板初始损伤(基体裂纹、脱层等)的应力水平,并采用能量判据有限无计算裂纹扩展的临界应变能释放率,计算和实验结果比较,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碳/碳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用CVD法制备的碳/碳复合材料的磨摩擦磨损行为,对刹车力矩曲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这种材料的磨损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刹车力矩曲线中的前峰随着材料的制备工艺和外界条件变化,碳/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自润滑性,其磨损是机械磨损和氧化综合作用的结果,氧化是磨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提高碳/碳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的一种新途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提出了由本身材质提高碳/碳(简称C/C)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的新途径,即在坯体中添加陶瓷微粉与石墨粉的混合物,用快速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制成C/C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制备的材料不仅氧化失重率小、氧化起始点高,而且致密。确定了其优化配方。分析了这种材料的抗氧化机理。  相似文献   

16.
空间高稳定碳/碳蜂窝夹层结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空间高稳定结构在极端环境下的灵敏度和稳定性需求,提出一种新型高稳定、高承载的轻质碳/碳(C/C)蜂窝夹层结构方案。碳/碳蜂窝夹层结构由化学气相渗透(CVI)致密化获得的整体碳/碳蜂窝和面板经胶粘剂粘接集成,通过评价蜂窝、面板以及夹层结构的内部质量、力学性能及热物理性能,展示了碳/碳蜂窝夹层结构在承载和尺度稳定性方面的优势。研究结果表明,典型特征碳/碳蜂窝承载性能稳定,平压强度>10 MPa,L/W向剪切强度>4 MPa,典型特征碳/碳蜂窝夹层结构热膨胀系数低,满足空间环境条件下面内热膨胀系数绝对值低于 1×10 -7 /℃的高稳定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17.
碳/碳复合材料的特殊性与复杂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碳/碳复合材料(CFRC)不论在其组分材料和制作工艺上,还是在结构与性能上,都存在很多特殊性与复杂性,这使得现有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有关理论不能完满解释它的一些现象,不能全面表征它的有关性能.本文介绍了这些特殊性与复杂性,明确了进一步深入研究 CFRC 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防热复合材料的烧蚀机理与模型研究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烧蚀材料在高温环境中因物理、化学和力学因素造成质量损失,影响其性能。建立相应的热化学和热力学烧蚀模型,分析其传热特性和力学性能的演化规律,建立材料的热毁损判据,是复合材料防热结构设计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文献中对炭基复合材料烧蚀机理的研究,并对几种烧蚀模型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种平均压缩率达到10%,平均压缩回弹率达到13%的低密度碳/碳材料及其独特的制造技术,对改善碳/碳材料的韧性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其主要工艺途径为,在水中以表面活性剂分散、包覆原材料、混合抽滤、烘干固化、炭化等工序。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锂离子电池的特性、国内外生产现状及其应用前景,对当前应用研究较广泛的碳负极材料(石墨、焦炭、硬碳、热解碳、碳纤维等)进行了综合评价,预测了碳负极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