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一种无源双星与多普勒导航系统组合的实现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提出了一种双星定位系统(RDSS)无源测距信息与多普勒导航系统(DNS)组合导航的方法。首先对多普勒导航系统的定位误差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分析,得到了航姿系统(AHS)的航向角误差是系统主要误差源的结论。随后讨论了在气压高度信息辅助下无源双星和多普勒导航系统组合消除航向角误差影响的可行性,并且给出了利用卡尔曼滤波进行无源双星与多普勒导航系统组合的实现方法。计算机仿真和直升机搭载试飞的组合定位结果表明:无源双星与多普勒导航系统组合仅通过对多普勒导航系统的地速数据和两颗卫星无源测距差进行处理即可完成平面导航定位,从而摆脱了对航姿系统中航向角信息的依赖,抑制了平面定位误差的增长,获得较高导航定位精度的同时能够满足高动态导航定位的要求,为双星系统的无源应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塔康/测距器(TACAN/DME)是世界标准近程导航辅助设备,特点为具有精确的测距测向信息。随着空中交通和设备的增长,假指示问题由于危害导航安全而显出它的重要性。本文根据日本电气公司(NEC)在该领域的近期成就,叙述此现象并提出测距器和航向假指示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特殊环境下全球定位系统(GPS)信号强度被严重削弱,此时基于GPS技术的导航设备将受到严重影响。针对不依赖GPS的行人导航定位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机电捷联惯导系统(SINS)与超宽带(UWB)定位系统相结合的行人导航方法。该系统由捷联惯导系统与超宽带定位系统组成,行人导航算法在传统的捷联算法的基础上引入了零速修正技术用于检测零速时刻,并使用阈值法剔除了超宽带错误信息,通过联邦Kalman滤波融合了零速、位置和航向信息,并对系统速度、位置、航向进行了校正。行人导航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提升系统定位精度,并进一步加强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足部安装MIMU的行人导航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无卫星环境中行人导航定位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足部安装MIMU的行人导航系统,重点研究了行人导航鞋传感器选型及样机设计流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零速修正和航向修正的行人导航算法,研究了零速区间内最优航向角的提取方法,实现了对瞬时磁干扰产生的磁航向角的有效判断。最后,利用设计的行人导航系统开展了三维空间航迹测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增加高度约束的条件下,该行人导航系统定位精度为0.33%,能够满足坡路环境中行人的定位需求。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终端区的空域利用效率,探讨提高终端区离场导航精度的可行性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通过将从雷达数据中获得的航空器航迹点的坐标信息进行处理、计算,建立了改进的航迹偏差相似度模型,并运用层次聚类法和正态分布参数分析法,分析了使用现有导航设备导航条件下的雷达航迹点数据,证实了在实际的离场飞行阶段,航空器飞行误差远小于现行的导航精度规范规定的导航误差要求,从而证明了提高现有的离场程序的导航精度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三自"(自标定、自对准、自检测)光纤惯导系统在长航时高精度自主导航领域已逐渐开展应用,但光纤陀螺安装误差、安装不正交度以及标度因数等参数稳定性大大限制了"三自"光纤惯导系统精度的提升,其主要原因是载体运动诱发的航向耦合效应严重影响了旋转调制效果。从航向耦合效应机理分析入手,指出了"三自"惯导系统航向耦合效应的不可解耦性,但针对无人飞行器和无人潜航器等通常需要规划航迹的载体,提出了一种基于规划航迹的旋转方案自适应调整技术,有效地抑制了航向耦合效应。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将系统的导航精度提升80%以上。  相似文献   

7.
孙殿星  王国宏  盛丹 《航空学报》2016,37(4):1292-1304
以集中式融合结构雷达网为研究背景,从电子战飞机(ECAV)产生虚假航迹的原理出发,针对真/假航迹空间分布差异,提出了基于均值-方差联合检验的航迹欺骗干扰识别技术。首先分析了真/假航迹的统计特性差异,然后利用多个时刻航迹的坐标差,并通过坐标差的协方差阵对角化和归一化处理来构造检验样本,最后利用似然比统计检验的方法实现了虚假航迹的识别。仿真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对航迹欺骗干扰进行有效的识别,在雷达测距精度、测角精度变化的条件下仍能保持较高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8.
测量数据在大区域内投影变换不可避免地会引入偏差,如果不纠正这种误差,会影响航迹滤波和状态融合后目标位置、航向、航速的统计精度。文章提出以CGCS2000坐标系为基础的坐标变换运用方法,包括融合计算公共坐标系原点选择方法、目标状态误差协方差矩阵旋转模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持计算量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克服大区域情况下坐标投影给海上情报处理系统带来的正北指向误差和距离变形误差,提高航迹融合正确率和估计精度。  相似文献   

9.
在飞机选型中对各机型进行性能分析、经济性评估或编制飞行计划软件时,常需要根据航段两端点的经纬度坐标计算该航段的大圆距离及航向,在沿大圆航线飞行时也需要知道航路上各点的真航向及磁航向。本文用矢量方法导出了根据起止点的经纬度坐标计算该航段大圆距离及大圆航向的公式以及沿大圆航线飞行时根据给定点的经度计算其纬度和真航向的公式,并且用算例做了验证,结果表明这些公式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
杨勇  王可东  吴镇  王海涌  张弘 《航空学报》2010,31(5):996-1003
影响地形辅助导航匹配算法性能的因素很多,而目前基于信噪比的分析方法不能全面准确地评估匹配精度受各种参数的影响情况。本文以等值线(ICCP)算法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指出目前基于信噪比的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和算法灵敏度受航向的影响情况;然后,通过仿真分别研究高度测量精度、惯导(INS)航迹精度、初始位置误差、航向误差、采样设置等因素对匹配精度的影响,并进一步从地图独特性、高度测量误差和INS航迹误差3个方面综合分析了各类误差和具体的误差参数对匹配性能的综合影响;最后,从算法的匹配精度和实时性等角度总结了各种参数的影响情况,为ICCP算法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某型助飞发动机的喷管与尾翼连翼杆组件的温度与应力场,找到了多次发生火箭发动机尾翼连翼杆螺纹根部处断裂的问题所在,给出了解决方案。经后续多次飞行验证,证明计算分析及改进设计正确有效。  相似文献   

12.
针对民用飞机仪表着陆系统(ILS)航向道信标(LOC)接收功能试飞中机载LOC接收功能定量评估存在困难的问题,通过对LOC基本工作原理和机场LOC地面台信号的分析,并结合机场LOC地面台的飞行校验方法和校验结果,将试飞使用跑道LOC地面台本身存在的误差以及飞行校验的设备误差纳入考量,结合民用飞机机载LOC系统试飞科目的试飞方法和试飞内容,以相应系统规范的精度要求为依据,分为“飞机沿航向道飞行”和“飞机与航向道成夹角飞行”两种情况,制定出了一套现实可行的机载LOC接收功能定量评估方法。此外,用实际的试飞数据验证了该套方法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可作为目前国内仅作定性评估的有力补充和支撑,并且可为类似的系统提供定量功能评估思路、方法及验证路径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飞行参数综合处理软件是飞行参数综合处理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分析和处理机载飞行参数记录器记录的飞行信息数据。文中在分析一种直升机飞行数据文件的数据存储结构的基础上,阐明了开发直升机飞行参数数据处理软件的具体思路和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4.
樊伟  郑联语  王亚辉  刘新玉 《航空学报》2018,39(5):421793-421793
为解决航空航天管路组件的装配质量及效率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套新型自动化可重构工装系统。为实现管路工装系统定位器的自动配置,首先基于D-H法建立了定位器的运动学模型,并以配置系统解析的管接头位姿参数为目标值求解出了定位器的配置参数,为管路工装模型的自动配置提供了数据依据。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值法求出了定位器的工作空间,并以工作空间的最大包络直径作为干涉圆直径提出了定位器的运动路径规划方法。然后,基于坐标变换理论和空间尺寸链方法,建立了定位器的定位误差模型,为定位器乃至整个管路工装系统的性能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以某航空发动机一套管路模型的自动配置和性能分析过程为例给出了应用验证。  相似文献   

15.
飞航导弹飞行包络确定是保障导弹飞行安全的重要基础。本文根据飞航导弹飞行过程,分析了飞行过程中的主要误差,并分别建立了飞航导弹航向和纵向飞行包络的误差模型,确立了各飞行阶段飞行包络半径大小计算方法,为飞航导弹的飞行安全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利用飞行试验信号对发动机模型辨识进行了研究。在飞行过程中,发动机将受到各种随机扰动的作用,这种扰动将引起发动机特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与发动机特性有关的信号进行发动机数学模型辨识对发动机自适应控制和状态监控有实际的意义。飞行试验是在H=3km、v=770km/h和H=13km、v=1540km/h时进行的,利用机载信号采集与记录设备录取了试验信号。介绍了信号的平滑和滤波方法,讨论了巴特沃思滤波器的设计和参数选择。为了得到无偏估计,采用递推广义最小二乘方法进行辨识,并得到了辨识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提高航天测量船外弹道数据处理的精度,须根据不同的任务特点和要求选用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针对测量船精度校飞时多设备同时跟踪飞行目标的工程背景,提出多设备外弹道数据融合处理的构思,根据数据融合的原理阐述了数据融合技术在精度校飞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给出目标位置融合的几种算法,并用加权最小二乘数据融合算法对实测数据进行处理。工程应用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数据融合方法计算量少、精度高,适合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8.
根据机载设备故障诊断的需求,结合飞机性能监控系统的结构框架和机载设备的特点,提出基于快速存取记录器(QAR)记录的飞行数据和滑窗检测原理的机载设备故障诊断算法,并实现相应的机栽设备故障诊断仿真系统。在简述QAR数据译码与数据选择方法的基础上,论述了滑窗检测的原理并对其性能进行分析:设计实现了基于QAR的机载设备故障诊断仿真系统并给出仿真结果。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有效诊断存在的故障,并能大大降低虚警概率,对保障飞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飞航导弹飞行包络的确定是航迹评估的重要前提,是其安全飞行的重要基础。文中基于飞航导弹的飞行过程,分析了各飞行阶段航向误差因素,建立航向飞行包络误差模型,给出了飞行包络半径大小计算的数学方程,最后进行了仿真分析。文中的研究对飞航导弹航迹评估和飞行安全维护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彭刚锋 《航空计算技术》2008,38(2):93-95,99
现代先进飞机是十分复杂的系统,开展新一代飞机研制的同时,要高度重视自动测试系统的研究.为了适应现代战争多兵种联合作战对多武器系统、多级维护的需要,应将新一代飞机自动测试系统设计成一体化测试、维护与保障系统.以ATS的发展历程为背景,介绍了美国国防部下一代ATS体系结构NxTest和美军第四代战斗机的ATS"洛马之星"(LM-Star),重点讨论了新一代飞机ATS研究涉及的测试标准规范、ATS体系结构、通用ATS平台、综合化仪器等的方面内容,最后对发展我国新一代飞机ATS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