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飞碟探索》2014,(12):5-5
全球变暖虽然无法直接用肉眼观察,但通过美国航空航天局最新的超高分辨率计算模型,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CO2在地球表面流动和形成涡流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徐菁 《太空探索》2005,(11):40-42
2005年10月,德尔它-2火箭从范登堡空军基地-箭双星发射“云卫星”(Cloudsat)和“云-浮质激光雷达和红外探测者卫星观测”(CALIPSO,直译为“卡里普索”)卫星。前者将改进对云层结构和成分的研究,更好地理解云对气候的影响,它是美国航宇局“地球系统科学探路者”计划中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3.
美国航空航天局正在悄悄实行一项雄心勃勃、史无前例的计划:在银河系最遥远的地方寻找外星生命。从现在起到2015年,美国航空航天局将发射一系列探测器、观测器和轨道望远镜,对太阳和太阳系周围50光年~100光年的区域搜索,寻找类似地球的行星或我们可能不知道...  相似文献   

4.
龚燃 《国际太空》2010,(12):8-13
荣誉号(Glory)卫星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地球气候和大气研究卫星,用于获取气溶胶和云的空间分布、时间分布及其物理和化学特征数据,保证长期总太阳辐照气候数据的连续性。荣誉号卫星计划于2011年2月由金牛座—3110(Taurus—3110)运载火箭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升空,卫星发射升空后将加入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下午-列车"(A-Train)星座。  相似文献   

5.
沈夫 《飞碟探索》2003,(2):18-18
美国航空航天局计划建造几百个在太空飞行的“综合行星”,这是美国航空航天局昨天公布的消息。美国航空航天局虚拟行星实验室最近开始进行这项为期5年的项目。据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威基·迈道介绍,美国航空航天局预计在下一个10年发射一个名叫“类地行星发现者”飞船,以希望发现类地行星和生命。但是,美国航空航天局研究人员不知道飞船到底要寻找什么。因为要想让飞船寻找生命就必须在飞船上安装地球生命信号程序,而其他类地行星上的生命形式不一定与地球相同,因此美国航空航天局想通过虚拟行星计划来寻找太空中的生命信号。具体建造…  相似文献   

6.
小光 《国际太空》2005,(10):5-8
“金星快车”(Venus Express)是欧洲航天局(ESA)第1个金星探测器,也是世界第1个对金星大气和等离子环境进行全球研究的探测器。它将对金星进行为期2个金星日(相当于地球上的500天)的科学观测,详细地研究金星大气和云层,并且绘制金星全球表面温度图。这对于认识地球长期的气候演变进程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早在44亿年前,地球上的生命是完全有规律而独立出现的,而地球和太阳系才形成于45.7亿年前。当然,这并不排除完全有另外一种可能,外星文明首次访问地球时,把从“时间窗口”的持续时间比我们地球还长的某一颗其他行星的云层中拿来的原始生命形式的水滴带到地球的云层中。  相似文献   

8.
太阳系的边缘有一颗奇异的小行星———冥王星。它绕太阳旋转1周需要248年 ,并且与其最近的邻行星互相陪伴地连动着。它同地球有着许多相同之处 ,它的起源或许恰好解释了我们的地球是怎样逐步形成了适合生命的演化条件的。然而 ,我们对这颗最外层行星却知之甚少。实际上 ,它也许完全不是一颗行星 ,可能仅仅是很久以前从太阳系中抛出的彗星带来的一个孤独幸存者。当航天器光顾了太阳系其他行星时 ,却从未飞抵过冥王星 ,这可能将随着新的宇航黄金时代的开始而变化。预计1999年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将邀请科学家精心设计两个航天…  相似文献   

9.
大约30多年前,一些预言家曾指出,在“阿波罗”计划之后将出现商业空天飞机、大型轨道空间站以及人们将在地球和逐渐扩大的月球聚居地之间往返飞行。目前,美国航空航天局正在着手建造国际空间站,还在验证单级入轨可重复使用的运载器技术。除此而外,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人类空间探索与开发初始计划还预想了利用地球以外的资源和开发创新性推进技术,这对最初到月球然后到火星的载人太空旅行而言是不可缺少的。今后10年~15年间可能被开发的两项关键技术———月球氧和更先进的推进技术可能为今后具有更先进技术的、经济的月球运输系统…  相似文献   

10.
萧豪 《国际太空》2006,(12):36-36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发射到轨道已有10年之久的“火星全球勘测者”(MGS)探测器,最近与地球失去联络,NASA的工程师2006年11月10日正全力设法与它重新建立通信联系。  相似文献   

11.
飞向土星     
徐克 《飞碟探索》2001,(1):44-45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旅行者l”号宇宙飞船1980年访问了土星系统,这是其行星际大旅行的最后一站。“旅行者1”号是1977年9月5日离开地球的,它于1979年与木星神奇地相会。对土星系统的观测始于1980年8月22日,其时这艘飞船与土星尚相距1亿多千米。11月12日,“旅行者1”号在与土星相距126000千米以内的地方经过,在此期间,它与土星的联系大大加强,前后持续约一个月之久。  土星系统到太阳的距离差不多是地球到太阳距离的10倍:它与我们这颗覆盖着水的行星及其惟一的卫星(即月亮)迥然不同,它与太阳系内圈的其他行星——水星、金星或火星…  相似文献   

12.
地球气候变暖引起了全球瞩目,它事关人类的命运。对它的成因,人们众说纷纭,多数人认为可能要归咎于人类的过度消费和过度排放,由二氧化碳所引起的温室效应所致。温室效应固然是个原因,但是否一定是主因?目前,全球科学家仍在致力于对此问题的广泛研究,尚未给出明确的答案。今天,认识或研究这个问题的视角基本上是放在人类活动和地球大气层上,很少从其他层面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玛雅人预言地球毁灭的时间终于过去了,很多人不由得长出一口大气。使某些人产生这种劫后余生感觉的是什么?不是迷信,也不是轻信,而是我们对地球生命遭受外力袭扰的科学知识了解得太少。殊不知,现在美国航空航天局地面观测站可以清晰观测到外太空向地球袭来的小行星,可以提前预知它们的体积、运行速度和运行轨迹。用不了多久,我们就可以利用微型核弹击毁威胁地球的小行星,或迫使它们改变运行轨迹,以确保地球的平安。  相似文献   

14.
晓月 《国际太空》2005,(10):18-18
据2005年8月30日的报道,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专家研制出了一种新型超强材料,它将被用于未来的星际飞船。  相似文献   

15.
齐郁 《飞碟探索》2012,(12):47-47
火星表面飘落着“雪花”,而构成雪花的冰晶是固体二氧化碳,即干冰。这是太阳系内独一无二的气候现象。 科学家从美圉航天航空局的火星侦察轨道飞行器观测资料中看到了最清楚的证据,证明火星正在降下由固态二氧化碳(千冰)所形成的雪花,甚至还可在火星表面形成干冰积霄。尽管探测时间跨越2006年和2007年的火星冬季,分别从云层上方和侧方采集并向地球发回数据,  相似文献   

16.
徐菁 《国际太空》2011,(12):25-30
根据2011年7月28日的报道,天文学家研究发现一颗小行星藏在地球绕日轨道上,它已陪伴着地球渡过了至少几千年的时光。,这种小行星被称作“特洛伊小行星”,尽管其与地球距离比地月远得多,但由于轨道相近,它是最适合航天员探索的地方之一。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在未来15年内很有可能对其进行研究甚至开发。研究者还认为,如果能够发现更多的“特洛伊小行星”,航天员能在这些小行星上寻找地球匮乏的贵重矿物。这一发现也为科学家研究太阳系开启了全新的视野。 长期以来,人类对于近地小行星(NEA)及更少见的近地彗星知之甚少。了解这些天体有助于人类获得太阳系形成的科学信息,这些天体上还可能存在具有潜在价值的太空物质。因此,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将小行星探测列为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未来载人航天计划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飞碟探索》2014,(7):6-6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新视野”号探测器将于2015年7月从冥王星附近飞过,而在那之后,这艘飞船会继续执行任务,向前飞行,并在遥远的太阳系边缘搜寻其他未被发现的冰冻天体,并将来自地球的信息传递到太空。2014年5月底,“新视野”号信息计划项目的组织者宣布,美国航空航天局已经同意清空飞船内存中的冥王星探测任务的数据,用来接收地面控制中心上传的来自全球各地人们的自拍照片。  相似文献   

18.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天文学家最近发现,一颗巨大的行星正向地球飞来,好在它距离地球仍有一定的距离,要与地球相撞还需878年的飞行时间。据科学家估计,这颗行星与6500万年前坠落墨西哥海造成恐龙灭绝的那颗行星体积相当,直径达到0.8千米。一旦与地球相撞,其可能产生的破坏力非常之大,地球上每300人中将会有一人受到伤害。就在去年,科学家曾宣布一颗名为1950DA的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是在对位于波多黎哥的一个大型雷达天线进行跟踪时无意间发现这一行星的,他们原本是想对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雷达的天…  相似文献   

19.
美国航空航天局分别于1972年和1973年发射了“先驱10”号和“先驱者11”号探测器,现在它们距离地球已有数十亿千米远。在这两个探测器远离太阳系时,科学家发现有一股奇怪的力量在将这两艘太空船往回拽。  相似文献   

20.
文青 《国际太空》2004,(9):21-22
温室气体使地球的低层大气变暖,并使气候恶化。人类正在通过减少工业活动,试图恢复对地球生命起着重要作用的臭氧层的“健康”。但如何了解臭氧层乃至全球大气的状况呢?这正是“气味”(Aura)卫星所要探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