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远程空空导弹作战效能分析与建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远程空空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的评定方法。在简单地叙述了几种评估方法之后,指出了这些静态方法的局限性,然后着重论述了攻防对抗式武器系统作战效能仿真系统的概念、结构和运筹模式。认为:由于军事运筹学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武器系统作战效能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提供了广泛的空间;美国工业界武器系统效能咨询委员会(WSEIAC)于1965年提出的效能模型A.D.C法及其类似方法,只能在较低的层次上解决问题;从作战沙盘演化而来的对抗式计算机数学仿真系统,将成为武器系统作战效能研究的主流。  相似文献   

2.
导弹射击与导弹武器系统即人-机系统的作战有很大区别;靶场环境与战场环境亦大不相同。导弹在战场上的作战效能与在靶场上的射击效能有很大区别。重点从统计意义上分析了导弹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及其评估方法,并探讨了地地弹道式战术导弹在作战环境下的作战效能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电子干扰环境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电子干扰环境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大幅度下降,提高抗干扰能力仍是现代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研制中的重要课题。抗干扰措施的采用应以提高多个效能参数为目标,提高目标通道的效能参数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高方君  郏非 《上海航天》2005,22(5):38-41
根据射击效能准则,对美国工业界武器系统效能咨询委员会(WSEIAC)的效能模型进行了推广。引入拦截概率和能发射概率,在考虑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作战单元目标通道数和导弹数的基础上,建立了效能计算的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该效能模型更为合理实用。  相似文献   

5.
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费效分析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安德 《上海航天》1993,10(3):18-20
论述了结合系统仿真对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开展费用效能分析研究的重要意义,提出了设想。认为,为对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进行作战仿真,应建立半实物仿真模型,并借助于数字仿真来实现,给出了框图。最后对我国导弹研究工作中的仿真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关于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通过论述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的基本要领和基本评估方法,探讨了效能评估方法论意义,从而提出军事系统效能评估的软算法的思想方法,并从方法论的角度提出效能评估软度量的几个基本技术,文章的结构由以下五部分组成,首先是引言,概述了效能评估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其次,介绍了效能评估的基本概念;接着,述评了效能评估的九种方法,然后,论述了效能评估的方法论和软度量方法,最后,研究了软技术在效能评估中的应用,特别是效能评估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在多枚导弹协同攻击中的应用研究。利用人机交互的思想,给出了系统的概念框架。  相似文献   

7.
关成启  杨涤  关世义 《宇航学报》2000,21(3):112-117
本文描述了离散面目标毁伤概率的数学模型,利用均匀设计的方法安排仿真计算的数据,并给出了一个预报公式,可供导弹初步设计时使用。仿真结果表明,导弹射击精度CEP(平面)对毁伤概率的影响相对点目标而言要小,在设计针对离散面目标的飞航导弹时,对平面精度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放松要求,提高末段高度控制精度,以提高全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  相似文献   

8.
软件可靠性在可靠性研究领域中还是一个新课题。随着先进的计算机入战术导弹武器系统之后,促使武器系统的升级换代,有效地提高了武器的性能和自动化作战的程度,但人们也清楚认识到必须对这类嵌入式计算机软件的可靠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文中通过对某武器系统软件工程实践的再认识,想就这方面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巡航导弹防御及其武器系统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袁俊 《上海航天》2003,20(1):45-49
根据巡航导弹防御的需求,对巡航导弹防御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技术特点进行简要评述。探讨了导弹武器系统,激光武器系统在反巡航导弹作战中的作用和影响。最后介绍了美国巡航导弹防御武器系统的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10.
梁金登  李东旭 《宇航学报》2007,28(5):1422-1428
在空间军事化愈演愈烈的今天,研究空间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分析空间武器系统的组成及特点并总结目前效能评估方法之后,以ADC方法为基础建立了空间武器系统的效能评估模型。最后,在某一特定作战想定条件下进行了空间武器系统的效能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说明所建立的效能评估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1.
赵国华  姚奕 《上海航天》2006,23(2):54-56
根据潜射反舰导弹的特点,在美国武器系统效能工业咨询委员会(WSEIAC)提出的ADC模型的基础上,对潜射反舰导弹作战效能的数学建模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有效度、可信赖度和能力三种因素的计算。对提高反舰导弹作战效能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李 《中国航天》1994,(1):35-36
几种舰载弹炮结合型武器系统在海军舰船防御反舰导弹、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的攻击方面,火炮和导弹各有其优缺点。由于空间和重量的限制,小型舰船上只能装一种类型的武器,而大型战舰则可装有火炮/导弹相结合的武器系统以发挥两者的最佳效能。一种可选用的方案就是将单独...  相似文献   

13.
导弹阵地的综合电子战防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海湾战争到北约轰炸南联盟的几起重要的局部战争来看 ,空袭与反空袭已成为现代战争的主要内容 ,而空袭的首选目标是导弹阵地及防空系统。为了提高导弹武器系统的生存能力和作战效能 ,必须对导弹阵地进行有效保护 ,使其具有持久生存能力和作战效能。从分析对导弹阵地构成威胁的主要武器 (如巡航导弹 ,防区外发射武器、反辐射导弹和空地导弹 )出发 ,探讨导弹阵地对反辐射导弹、电磁脉冲武器以及采用GPS、激光、INS、TERCOM和红外成像制导的精导武器的电子防御技术并进一步指出伪装隐蔽和欺骗是导弹阵地的有效保护技术  相似文献   

14.
吕隽  张兴有 《上海航天》2017,34(1):92-96
为有效提高武器系统的作战能力,对电子干扰条件下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以ADC模型为蓝本,用分阶段加权和法对其进行扩展。根据武器系统作战过程,将其分为预警探测、指挥控制和火力拦截三个阶段分段建模。其中:预警探测阶段分为正常和非正常探测两种状态;指挥控制阶段分为正常、半正常和非正常三种状态;火力拦截阶段分为有效和无效拦截两种状态。给出了每个阶段ADC模型的可用性、可信性和能力矩阵的计算模型,根据武器系统作战过程中每个阶段的重要程度分别赋予相应的权值,用加权和法处理三阶段的效能值,获得总体的效能度量。对武器系统在有无电子干扰条件下执行战斗任务的作战效能进行了计算,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武器系统的效能是评价武器系统优劣最重要的综合性指标,建立正确的效能指标体系是进行效能分析与评价的前提.论文在对微波武器的毁伤机理、存在不足、作战效能等方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微波武器系统效能指标体系并对效能评估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定义.  相似文献   

16.
用预测法量化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效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安德 《上海航天》1999,16(4):12-17
针对当前分析人员难于求解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总体效能值,提出了一套量化系统效能中的系统能力向量C的方法。对该方法作了详细的论述,并用该方法量度了一些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总体系统效能。分析得到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从而进一步解决了如何通过较理想的效能模型,全面地预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在给定条件下完成规定任务的能力问题。  相似文献   

17.
国外近程低空面空导弹武器系统的关键技术(上)舒承东,郑万千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按射程和空域可划分为远中近程和高中低空等不同的系列,按作战使命可划分为国土防空(区域、要地防空)、野战防空和舰艇防空。近程低空面空导弹是国土防空的参与者及师级防空、野战防空和舰...  相似文献   

18.
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定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任何武器系统的发展、选型、研制和改进,都必需经过全面综合的系统分析,选出最优方案。而这其中十分关键的一环就是:如何评定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本文论述了评定武器系统作战效能的基本方法,着重论述了如何运用武器系统的效能模型求解系统效能值。提出了:求系统效能值的关键是在于能力向量的求解,并且给出了求解系统能力向量的具体方法和系统状态的简化,从而为系统的效能评定和效能——费用分析的实际应用为发展、研制武器装备的决策科学化创造了新的较好的条件。论文结合导弹武器系,统展开研究,最后还有实例。  相似文献   

19.
陈万创 《上海航天》1998,15(6):13-17
可用性是构成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并影响其寿命周期费用的重要因素,是武器系统战术技术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讨论了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可用性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以某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为例,对可用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中国的HQ-61面空导弹武器系统的组成、主要战术技术指标、导弹的气动布局、动力装置、引信战斗部、控制系统和电气系统。此外,还对发射阵地和技术阵地的设备组成功用、武器系统的作战过程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