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鑫基 《太空探索》2004,(11):34-37
英国的多天线微波连接干涉仪网(MERLIN)把基线扩大到200多千米,使射电望远镜的分辨率超过独领风骚的哈勃空间望远镜。但是,能不能更上一层楼,把天线的基线再拉长.长到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万多千米。把射电望远镜的等效大天线做成与地球一样大,甚至突破地球的限制,把基线扩展到空间?甚  相似文献   

2.
氢钟是甚长基线干涉仪(VLBI)中的一个关键系统。主要介绍与国际VLBI联测而建立的高质量频率标准的性能及氢钟的联接与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3.
它能与地面上的一个或多个天线相联系,同时对宇宙中发出的各种射电频率进行研究,其分辨率大于一毫弧秒。美国准备到80年代末用航天飞机把它送入轨道进行试验,90年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已经完成验收并正式运行,而甚长基线干涉观测是FAST的核心课题之一,FAST可以为甚长基线观测网提供重要贡献。为了发挥FAST在甚长干涉观测网中的作用,总结了国际上其他大型射电望远镜的主要研究成果,结合FAST的特点,挑选适合FAST的研究课题;介绍了FAST现有的VLBI观测系统,和天马望远镜进行的VLBI干涉条纹;讨论了FAST VLBI系统的发展,包括未来适合FAST参与的VLBI观测网。研究最终挑选到了适合FAST VLBI的6个研究课题;应用FAST与天马望远镜获得了首条VLBI干涉条纹;FAST在CVN、EVN、LBA的VLBI观测方面,可发挥其极高灵敏度的优势;研究发现附近的小天线可为FAST参加相位参考观测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NR系列氢激射器频标是NASA哥达德空间飞行中心提供资金和指导由应用物理实验室设计的,用于外壳的(Crustal)动态研究。为了提高氢激射器在延长几个星期后在现场实验的置信度,在NASA—NR型氢激射器内裝上了微处理机监控系统。这个系统提供了对腔体谐振频率的控制,对钟输出的同步和数据的传输。这一传输可把激射器关键的性能特性数据归档加到甚长基线干涉仪数据处理用的数据库中去。监测和遥控指令的特性为预防、维护和控制提供诊断信息,以调整激射器的工作参数。监测信息可以在本地观察,也可以通过电话或调制解调器在远处观察。微处理机提供的灵活性使激射器频率标准成为一种完全独立的时频仪器。  相似文献   

6.
据日本《第31回宇宙科学技术连合讲演会讲演集》报导,日本宇宙通信株式会社研制了日本的第一颗私营民用国内通信卫星SUPERBIRD。SUPERBIRD是一颗重2500kg、使用Ku和Ka波段天线、采用偏置动量三轴姿态控制、天线指向精度为0.1°、设计寿命为10年的对地静止轨道卫星。它包括轨道工作星SUPERBIRD-A和轨道备份星SUPERBI-RD-B,现在轨道工作星已完成系统总装,进行系统联试,计划用阿里安-4火箭在1989年上半年发射到东经158°,其备份星将于1990年发射  相似文献   

7.
正Astron紫外空间望远镜20世纪70年代是人类太空探索的第一个高峰期,进入80年代,各国对太空探索的热情开始降温,Astron是80年代发射的唯一一个紫外空间望远镜。1983年3月23日,苏联质子号运载火箭将Astron送入太空,其携带的主要设备是一架口径80厘米、长5米多的紫外望远镜。它的轨道远地点达到185000公里,接近地月距离的一半,  相似文献   

8.
美国电子侦察卫星的发展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如 《国际太空》2000,(10):6-8
1 美国历代电子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主要用于截获敌方雷达、通信和导弹遥测等系统的无线电信号。由于电子侦察卫星运行轨道高 ,特别是静止轨道电子侦察卫星 ,它所接收的地面信号是低轨道卫星的 1/ 5 10 0 ,所以必须采用高灵敏度的大型接收天线 ,故又称其为“大天线伞”卫星。美国电子侦察卫星至今已发展到第四代 (见表 1)。目前 ,电子侦察卫星有采用地球静止轨道和大椭圆轨道两种 ,按侦察信号类型分类 ,它们又可分为通信情报侦察卫星和电子情报侦察卫星。表 1 美国历代电子侦察卫星一览 1 )运行轨道 第一代(60年代 )第二代(70年代 )…  相似文献   

9.
"嫦娥四号"中继星于2018年6月14日成功进入地月L2点Halo轨道,承担地面测控站与"嫦娥四号"着陆器的数据传输功能.目前"嫦娥四号"中继星处于稀疏观测模式,平均4~5天进行一次观测.分析了2021年1月"嫦娥四号"中继星绕地月L2点的定轨精度,结果表明:中继星绕L2点轨道精度优于2 km,包含有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  相似文献   

10.
参加Sarsat-Cospas(搜索与营救卫星)系统的国家有法国、美国、苏联,加拿大、挪威和英国),已经同意让该系统继续服务到八十年代末。这决定是在法国图卢兹召开的年度计划会议期间做出的。并且考虑成立一个国际性组织来管理这项永久性工作。目前准备利用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来进一步扩大这个卫星搜索与营救系统的工作。该系统将由同步轨道卫星和目前构成Sarsat-Cospas网络极轨道的卫星组成。  相似文献   

11.
初夏 《国际太空》1989,(6):26-26
从1957年10月4日到1988年7月底,美国空间跟踪网跟踪到的0.4米大小的物体有1.8万多,估计0.1米以下的小碎片有几百万。这么多的空间碎片以10公里/秒的速度飞行,对实用飞行器造成严重威胁。到90年代末,有可能形成绕地球飞行的“碎片云”。 1986年12月,欧空局成立一个研究空间碎片碰撞危险的小组。该小组认为,严重的问题是空间碎片会增加和飞行器碰撞的几率。例如,1983年7月,礼炮7号轨道站的观测窗出现4毫米大小的坑。挑战者号航天  相似文献   

12.
在今后五至十年中,航天系统将成为美国对付苏联战略核攻击的第一道防线。国防部眼下正在采取一个重要步骤,以便在80年代中到80年代末拥有由在轨道上的加固卫星进行控制的系统。这种系统,将通过从空间改进预警、估价弹道导弹和轰炸机的攻击以及摧毁敌方系统等手段来提高美国的生存能力。国防部的高级官员们认为,美国正在进入空间防御的全新时代。在这样的一个全新时代里,美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和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3.
图二,这是航宇局拟在八十年代中后期用航天飞机发射的小型空间通信平台。此试验平台长24.4米,可用一架航天飞机一次送入低地球轨道,然后再用其它助推器送入同步轨道。该平台可安装C波段、K_a波段、L波段和K_a波段的通信载荷。用6个这种平台在同步轨道上可完成目前124颗通信卫星所完成的通信业务量。详细报道见本刊1980年第七期第10页。  相似文献   

14.
[美国《航空周刊与空间技术》1978年5月8日报道]:科学家们正酝酿着一种天线场概念。预期到九十年代初,大容量通信卫星网将出现在轨道上,这将大大增加传输容量,并使地面站大型天线的尺寸愈来愈小。被称为轨道天线场(antenna farms)的、  相似文献   

15.
月球被认为是人类下一个开发与定居的重要目标,为此,日本宇宙和航空科学学会(ISAS)正在着手制定90年代中期探测月球和行星的计划。目前,ISAS工作小组已经研制了许多遥感仪器,其中包括伽玛射线频谱仪。同时,还正在加紧研制穿透器(Penetrator)。按照一项飞行计划的要求,日本发射的两个月球轨道飞行探测器将向月球表面投放几台穿透器,进行不同地方的钻探勘测。月球轨道器将是一种不载人的  相似文献   

16.
从空间时代初期起,通信卫星科学家就一直渴望使用大型天线。这种天线对于通信系统工程师来说,是一种很有效的通信手段;因为它们要求的发射机功率很小、工作稳定、而且寿命很长。但使用这种大型天线也有缺点,即在使用微波频率时,它们覆盖的面积很小。例如,一付在同步轨道上口径为9米的C波段天线覆盖地面区域的半径仅约为200英里。如果一颗卫星只能够为一个200英里区域服务,那就无经济价值可言。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人类的载人航天活动主要是在近地轨道上进行,只有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美国在实施"阿波罗"计划时进行过几次载人登月.21世纪人类的载人航天活动除了继续在近地轨道上活动之外,还将登上月球、火星和太阳系的其他天体.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给出了人造卫星运载火箭在末级为自旋稳定的固体火箭情况下,末级轨道的设计方法和扰动轨道的计算公式。并对火箭运动的动力学方程组的形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末级火箭工作期间内哥氏惯性力矩的一种计算方法,提出了火箭相对速度大地方位角和相对速度方向角的精确计算公式,可用于精确的轨道设计与计算。  相似文献   

19.
以不同基线长度的干涉仪为准,从大气折射、二次波的影响和天线遮挡等三方面讨论了旋转综合孔径中的传播效应。文中给出了大气折射引起的超额路径差的估算式,地面反射波存在的条件和它引起的相位差计算式,以及考虑空隙不足有绕射损耗时天线遮挡的临界角的计算式。用一些典型数据计算了传播效应的影响,得出了一些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20.
针对探月任务多窗口发射需求和目标轨道受到明显月球引力摄动的特点,提出一种快速高效的发射轨道设计方法:在星箭分离前的发射段,各发射窗口对应的发射轨道的一、二级飞行段完全相同,仅调整三级工作段程序角和无动力滑行时间,以满足入轨要求;在末级排放段,微调末级速度方向,利用月球摄动抬高末级近地点高度,使之超过GEO受保护区。该方法可统一火箭一、二级飞行段状态,缩小子级残骸落区范围,增强入轨参数设计的灵活性,显著提高星箭入轨参数迭代和相关分析工作的效率,明显改善末级离轨效果,符合空间安全相关要求,可推广应用于其他深空探测任务的多窗口发射轨道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