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者园地     
新的一年开始了,在过去的一年中,“探索俱乐部”得到了广大热心读者及会员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们表示衷心感谢!在新一年开始之际,“探索俱乐部”推出一个新栏目——“异想天开”,主要刊登一些科幻短文及对未来航天、宇宙探索的设想,希望大家踊跃投稿,与我们一起办好这个栏目。  相似文献   

2.
飞碟光束在众多飞碟现象中是最富有神奇性、最引人注目、最光怪陆离的,它使人类现有的物理光学知识黯然失色,对飞碟光束的研究将为人类物理学开辟一个新的天地.这里我们来看看飞碟光束使人致瘫这种现象,或许我们能有一点突破!让我们先来看几则飞碟光致瘫的案例:1972年,芬兰普尔金市两名20岁出头的姑娘看到一个带有发光圆盖的飞碟.突然,飞碟射出一道光束击中了这两位姑娘.她俩顿时就从头到脚失去活动能力,好像被焊在原地似的既不能呼吸,也听不见声音,更无法呼救.然而她们的头脑却很清醒,有逃离的念头.  相似文献   

3.
飞碟研究是当今世界上的一个热门话题.古代史书就曾有关于飞碟的记载,现代飞碟现象的研究始于1947年6月24日在美国华盛顿州上空看到9个盘状飞行物之后.人类对飞碟探索了40多年,至今仍没能解开这个谜.现代飞碟研究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飞碟是外星人所为,是地外文明的表现,目前这种观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飞碟探索》改成双月刊了,很多读者打电话来,询问我们为什么改成了双月刊。可以拿出来说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纸媒市场现在不景气了,大家都不看杂志改看手机了;比如,我们要在微信公众号、微社区等线上平台投入更多的精力,等等。但这都不是根本原因。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得在这风云际会的时代保证一份从容和笃定。这些年处处技术革新,时时理念颠覆,不论环境还是个人,都  相似文献   

5.
UFO信箱     
山东吕坤:我是一位《飞碟探索》杂志的忠实读者,我觉得贵刊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很有阅读价值,它能让我们开阔眼界,放眼未来,了解一些高科技知识与未解之谜,这无疑将对我们高中生的生活与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我读了贵刊 2000年第 5期的《人类史前文明破译》一文,觉得其中有些观点不太科学,我就此文的一个观点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据科学家的研究,地球诞生已经 46亿年了,而人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300万年之前 (有化石证明 )。以作者的观点来说,生物周期为 140万年,那在这 300万年中已经有一轮回了,也就是说,我们的祖先并不是一些…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创刊38年的我们休刊了,在报刊式微的背景中,我们很意外,自己的离开,让大家如此挂怀。《飞碟探索》是一本太特殊的杂志。很多人会因为它,回忆起那样一个年代——大家都曾无比好奇地望向天空,都曾热烈讨论碟状物体的飞行,都曾勇敢地想象人类之外的智慧生命,都愿意相信地球之外的宇宙中有无限可能。每个阅读过《飞碟探索》的人,都有过一段成为"公民科学家"的时光,那是好奇心与想象力被无限激发的时刻,如同我们身体中来自星辰的原子,  相似文献   

7.
众议院     
《飞碟探索》2010,(7):28-28
<正>黄志丹:我是《飞碟探索》杂志的一名忠实读者,阅读《飞碟探索》已超过10年。当初,我是一名来自农村的学生,读高中后进入县城,也知道了书报亭这种新奇的东西,于是书报亭便成为我课余最常逛的地方,虽然每每由于囊中羞涩而只逛不买。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翻到了一本叫做《飞碟探索》的杂志,瞬间,我即被里面精彩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探索宇宙的奥妙,挖掘未知的世界,开启思想的遨游……那天,我一直在书报亭站了好几个小时,最终在老板的一再催促下,我掏钱买下了那期《飞碟探索》。虽然只有少少的几元钱,但那可是我当时近一个星期的生活费啊。正是从那之后,我成为了《飞碟探索》的固定读者,每期必买。这  相似文献   

8.
关于飞碟为什么与我们地球人类避而不见的问题,许多人都做了各种各样的猜测,但答案都不尽人意。可以说,如果这个谜题不解决,关于飞碟的进一步研究就很难进行下去。笔者在此不揣浅陋,做一设想,与大家讨论。   飞碟果真是来自外星球吗 ?  看来如果真像目击者所见到的那种形状和功能,来自外星球必然无疑。因为截至目前,以地球人类的科技水准而言,造不出类似的飞行器,更不用说人们在几十年前,甚至更早就发现了飞碟。   但人们一直困惑的是,既然外星人不辞辛劳,跨越星系,远道而来,却为什么一直对我们这个星球的人不敢或不…  相似文献   

9.
通古斯是什么?通古斯在哪里?对于《飞碟探索》的读者,我想就不用多说了。2008年是通古斯事件100周年,我刊特约作者周晓珊女士组织了这个专题,既是回顾,也是探讨,希望大家在阅读之余,对事件有一个更深入、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飞碟探索》中《UFO信箱》栏目,常常刊登一些读者对期刊中文章的异议。这是好事,正所谓“千帆竞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可见读者都是在认真地看文章,甚至认真地研究过。对一些问题提出不同见解,可以提醒原文作者对自己的观点或者主张进行反思,再次探讨,对其他读者也有开拓思路、进行启发的作用。既然有人提出异议,我想不少读者也许会拿出原文与异议进行更为细致深入的阅读、比较甚至研究。这些对科学事业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
新年又快来临了.去年最后一期《飞碟探索》(1993·6期)曾登载过一篇《岁末致读者》的文章,向国内外几十万读者说说心里话,并致新年快乐.为此,许多读者写来热情洋溢的信,赞赏编辑部的这一举动.一种亲密交融、心系一处的感觉至今充盈心头,令人记忆犹新.今年最后一期杂志的稿件又已编辑加工完毕,待老总审阅后即可送印厂印刷.一年了,应该给读者有所交代,便沿用了去年的形式给大家说点什么.  相似文献   

12.
《飞碟探索》1995年第2期上刊登了我拍摄的两幅UFO照片之后,广大UFO爱好者从全国各地给我寄来了大量信件。由于信件太多,提出的问题各种各样,在此借《飞碟探索》一角对有关的问题综合答复如下: 1.我拍摄的照片上显示的是一个UFO,并非天外来访的飞碟。如果是飞碟,也就不称为“不明飞行物”了。 2.照片背景颜色有异,是因为冲洗时电脑自动调色所致。当仪器对底片中的物体放大时(并非指照片放大),照片背景较暗,已经过自动调色。 3.由于索要资料者太多,本人经济上难以负担,请希望得到UFO资料的读者事先来信联系,并请不要忘记寄来复信的邮资。 4.有90%以上的读者认为UFO就是天外来客,但又征求我的意见。我以为凡事勿太早肯定,UFO  相似文献   

13.
三次目击UFO     
范伟 《飞碟探索》2005,(3):44-44
我是一名新闻记者,又是《飞碟探索》杂志的热心读者,对宇宙天体学说及这一类的新闻报道有着滩厚的兴趣。我曾在2004年12月和2005年的2月2日,三次亲眼目睹不明飞行物在大连上空飞行。现在我把当时的情况写出来,供大家研究,指点迷津。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的洪荒时代发生过飞碟案吗?这在飞碟学的研究中已经有大量的文章在论述了。那么 ,在中国这块土地上 ,人类的上古时期也发生过飞碟案吗?本文认为不但确实发生过飞碟目击案 ,而且飞碟还深深地介入了人类进化。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看这类现象的呢?对于处在蒙昧状态下的原始先民来说 ,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思考是不可能的。所以 ,对事物的不理解而导致对它的夸张的描述 ,也就是十分自然的了 ,例如 ,从许多自然现象的离奇描述中 ,我们就可以分析出风雨雷电来。我们也可以从古代先民的荒诞描述中窥到其他一些我们无法理解的真实情况。对于飞碟…  相似文献   

15.
"一会一刊"遥相呼应,相得益彰 中国UFO研究会与<飞碟探索>杂志的创立,两者仅相隔不到一年的时间.因此,我们广大UFO研究会成员把<飞碟探索>一直视如自己的会刊.想当年,在<飞碟探索>创刊10周年大庆之际,我作为中国UFO.研究会的理事长,在杂志上发表的纪念文章中曾赞誉,中国UFO研究会与贵刊为"一会一刊遥相呼应,相得益彰".25年来的实践,更加证明了这一说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应该说下面这组文章实在不是《飞碟探索》的风格,但当读完这些小学三年级孩子们纯洁稚嫩的作品后,你会涌出许多感动,这是幻想飞翔的畅想曲.有没有外星生命,尚属人类未知探索范畴.但对茫茫宇宙执着的追寻,对蓝色星球充满希望和倾注深情,确是《飞碟探索》孜孜以求的办刊宗旨.世界和未来是属于孩子们的,是属于下一代人的,我们尊重他们的声音,鼓励他们的参与意识.要感谢我们的同行——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故事作文》月刊编辑部,他们组织了《给外星人写信》特邀征文活动,使我们得以从中选发这组文章.  相似文献   

17.
感谢作者     
感谢作者这不是一个约稿启事,只是想借此机会和《飞碟探索》的作者们交流一下,向大家道声辛苦了。爬了一年的格子,大家辛苦了,编辑们也很辛苦,虽然我们没有见过面,但可以说编辑部每位成员都非常了解大家,因为我们每天都在交流,作者和编者从来都是相通的,其中的辛...  相似文献   

18.
《飞碟探索》2006,(1):4-4
像歌手孙悦在歌中唱道的:“这一年总的说来高兴的事挺多,工作不错,心情不错,家人也不错”。过去的2005年挺顺的、挺乐的、挺时尚的、挺有声有色的:球迷们经过三年的漫长等待,2006年德国世界杯已然来到;“神舟6”号刚刚发射,全球华人的眼光已经紧盯“神舟7”号、“神舟8”号:对《飞碟探索》杂志而言,2006年则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新起点,《飞碟探索》杂志在她二十五周年华诞之时改为了月刊。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开始,也总是带来新的期待。2006年,编辑部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专题文章,希望给您带来惊喜。最后,编辑部全体同仁恭祝我们的每一位读者在新的一年中阖家欢乐,万事如意!1835年9月15日,浩瀚的太平洋上,“贝格尔”号军舰朝着距离南美洲西海岸大约600米散见于赤道附近的一群海岛疾驶而去,达尔文在日记中描绘了看到“巨大的爬行动物在黑色的火山、光秃秃的灌木林以及硕大无比的仙人掌丛中穿行”时的经异感受。如他所说,这些景观使你仿佛回到了远古时代。这是一个惊奇不断的世界,随我们一同体验吧。人类文明的历史,撇开时时开倒车的政治、宗教纷争,无非是对我们所处环境的认识与改善,进而有所创造与建设。某些创造与建设,以现代人的眼光看来常常令人感到晕眩:金字塔、长城、马丘比丘、阿旃陀石窟、巴尔米拉……现代的文明人啊,扪心自问,祖先的骄傲与荣耀我们了解多少?  相似文献   

19.
作为宇宙之谜的飞碟,来无影,去无踪.有时目击者还描述说飞碟具有一种“隐身”的神奇能力,它能在你的视野中突然出现和消失.形容它正可用唐朝诗人李白的诗句:“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对于飞碟之谜,大多数人从分析的角度所迷惑的主要之处是不知它从何处来,不知它到何处去.于是更无从下手去分析它是何物,它的组成、结构等等问题.飞碟之谜已经困扰了我们50年了.人类的思维在飞碟现象面前略显得苍白无力.对于飞碟出现了种种推想和猜测.但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这仍是一场没有结局的竞猜.  相似文献   

20.
UFO信箱     
北京黄章庆 :自从20世纪40年代世界各国的新闻媒体开始报道飞碟现象以来 ,人类始终认为飞碟是来自别的星球的智慧生物访问地球的飞行器。国内外众多的飞碟 (UFO)研究会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研究 ,并且收集了一些十分可贵的第一手资料 ,但仅限于对UFO目击报告的分析 ,飞碟理论方面的研究一直没有突破性的进展(或许是因为各种原因未公开)。也许是因为人类的科技水平还无法“捉住”飞碟以及外星人 ,让人类加以研究 ,因此人类至今还无法与外星人直接交流 ,并且我们也无法猜测这其中的原因。尽管存在不明飞行物 ,但也许根本没有外星人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