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跨海地铁隧道承受高水压的特征,以厦门地铁2号线为背景,通过建立考虑接头刚度影响的梁-弹簧模型,开展了盾构隧道管片结构在高水压条件下的受力分析,得到了厦门地铁2号线跨海段典型断面盾构隧道结构的受力与变形情况,并与非跨海段水压较小时结构的受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跨海段地铁盾构隧道管片的内力变形受水压影响较大,将导致结构内力与变形显著增加,应对跨海段单独开展设计,该研究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了隧道结构理论与方法研究,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方法,即惯用法、修正惯用法、多铰环法和梁-弹簧模型法,介绍了壳-弹簧模型,最后提出了岩土介质-盾构隧道有限元体系。  相似文献   

3.
城市地铁盾构法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计算是盾构施工中必须重视的问题。以地铁某区间盾构隧道施工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盾构施工阶段各影响因素,建立了盾构推进力学模型。基于弹性力学的Mindlin解,推导了考虑刀盘摩擦力及同步注浆压力影响的地表沉降计算公式,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及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表明:本研究推导的地表沉降计算公式计算出的地表沉降预测值与实测沉降曲线吻合较好,且可得到更为精确的计算结果。该研究成果可为工程实践及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西南航空》2013,(7):24-24
拉日铁路(拉萨至日喀则)盆因拉隧道4号横洞和3号横洞近日贯通,标志着中国高原铁路首条万米特长隧道成功贯通。 盆因拉隧道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雅鲁藏布大峡谷北麓,全长10410米,是拉日铁路第一重难点工程,也是青藏高原首条万米特长隧道。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在倾斜有曲率的隧道内汽车发生火灾时烟气的蔓延规律,建立了南昌市红谷隧道一入口处的全尺寸模型,运用Fluent软件对不同风速和不同火源功率下的隧道火灾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探究了抑制火灾烟气逆流的临界风速;通过与经验公式所算的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坡度的存在使得火灾烟气更多的向隧道上坡方向蔓延;纵向通风风速太小对烟气蔓延会产生不利的影响,风速达到或大于临界风速时对烟气的控制效果较好;当风速达到临界风速时,曲率的存在使得隧道内侧和外侧的温度呈现不对称分布;隧道火灾火源功率为5、10、20 MW时,临界风速大概分别为2.0、2.5、3.0 m/s,模拟结果与经验公式所算的值变化趋势相似。  相似文献   

6.
高速列车在进出隧道时,会形成压缩波和微压波,引起车厢内压力变化并在隧道出口形成噪声,对乘客及环境造成影响.隧道阻塞比对气动效应的产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利用高速列车模型实验系统,对列车进入隧道所形成的压缩波、微压波进行了测试分析,验证了压缩波的隧道阻塞比影响系数值,初步确定了阻塞比与微压波压力的理论关系,依据实验结果,确定了微压波的阻塞比影响系数的范围.  相似文献   

7.
高速列车进入隧道时,会产生压缩波,压缩波沿隧道内传播至隧道端口后形成向外辐射的微气压波。本文介绍了采用动模型实验平台在200~350km/h速度范围内对60m双向隧道模型的隧道壁面压力波和出口微气压波开展的实验研究。首先分析了实验数据的有效性;其次给出了初始压缩波最大值随时间的衰减变化规律和微气压幅值随实验速度的变化特性;最后研究了流线形头型长度对微气压波幅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速度范围内,隧道压力波和出口微气压波无量纲值保持一致,但隧道出口微气压波与流线型头型长度只能定性描述,定量关系难以确定。  相似文献   

8.
选取武汉地铁二号线和四号线中某区间的四孔交叠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数值模拟,探讨隧道周边建筑物在地铁运行下的振动响应规律。结果证实:建筑物各楼层的水平振动强度随楼层的增加而增加,竖向振动强度增幅不大。前5层中,竖直方向的振动比水平方向的振动强烈;第5层之后,各楼层的水平峰值加速度随着楼层的增加而显著增大。单孔隧道中有列车运行时,建筑物各楼层振动强度随隧道埋深的增大而减小,也随着到振源的水平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埋深比水平距离的影响更明显。四孔隧道中均有列车运行时,建筑物同一楼层,内部各点的水平振动强度,随着距隧道中心线距离的增大,未表现出增大或减小的趋势,但靠近隧道一侧的竖向振动强度和竖向峰值位移比远离隧道一侧要大。  相似文献   

9.
隧道衬砌与围岩的应力分析是隧道设计中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厦门市东通道海底隧道对圆形隧道衬砌与围岩应力的封闭解析解法进行研究,首先利用MATLAB编制衬砌与围岩应力程序并选用一个已有精确解的实例进行校验,然后对圆形隧道四种工况进行计算并给出相关的衬砌和围岩的分布曲线,最后对计算结果进行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0.
高速列车进入隧道产生的微气压波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列车在进出隧道时,会形成压缩波和微压波,引起车厢内压力变化并在隧道出口形成噪声,对乘客及环境造成影响.笔者利用高速列车模型实验系统,对列车进入隧道所形成的压缩波、微压波进行了测试分析,对不同长度喇叭型缓冲结构削减微压波效果进行了比较,得到了有关微压波产生、传播以及缓冲结构缓解微压波效果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