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三点法EST测量直线度的误差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叙述了三点法误差分离技术测量回转体素线直线度误差的原理,分析了参数选择、测头间距误差、传感器标定误差、工件安装误差对测量误差的影响,探讨了对信号谐波和测量噪声的抑制措施,以提高直线度误差的测量准确度。  相似文献   

2.
针对以往关于两点法测量直线度的文献中要求两传感器端部严格对齐的问题,进行了数学分析和计算机仿真,证明对齐误差并不影响最后的误差分离准确度,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传感器安装误差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和研究三点法误差分离技术,建立了测量和评定工件直线度、平面度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逐次二点法在三坐标测量机直线度运动误差测量方面的可行性,介绍了逐次二点法的测量原理,并定量分析了传感器及安装引起的误差。对现有的三坐标测量机进行测量,结果表明,采用逐次二点法对直线度运动误差测量实用可靠,可以满足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前,对孔的轴线的直线度误差测量,通常采用下列方法:1.准直望远镜法。这种测量法精度高,准确可靠,但只适用于孔径大的深孔工件,一般,以准直望远镜的瞄准靶能放进孔内为宜。2.综合量规法。这种测量方法比较接近孔的实际使用情况,较直观,精度也较高。但是,对于测量高精度配合的孔,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要精确地测出孔的实际尺寸,才能配制合适的综合量规。这是十分困难的。②检测中往往会产生划痕或小的沟槽,从而影响内孔的表面质量。本文介绍一种利用0.5象点比长仪测量小型孔的直线度误差的方法。它既可避免上述不足。又可在测量孔内径的同时,把孔的轴线直线度误差测量出来。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三点法测量直线度的最大测量误差,给出了计算式,提出了一种实用单机测量法。  相似文献   

7.
临床分离工件直线度和工作台直行运动误差的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新研制的四点法误差分离技术(EST),用来分离工件的形状误差和工作台的误差运动:三个传感器A,B和C作l1=l2=l的等间距布置,第四个传感器D与C的间距为l±TS,而TS为采样间隔。只要预置合适的初值并经适当的计算路线,便可重构出工件形状误差和工作台的运动误差。本方法区别于频域三点法的特点是毋需进行FFT运算,而区别于时域三点法,则是采样间隔又不受传感器间距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从实际需要出发,根据最小区域原理,提出了一种快速评定直线度误差的数学模型。该方法是通过某一理想直线将被测实际线分成上、下两部分,即可精确找出符合最小条件的三个最优点。  相似文献   

9.
经过对误差分离技术理论进行了分析之后,又对误差补偿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多点法测量形状误差的补偿控制系统。通过补偿主轴径向误差运动,提高了工件的圆度误差和圆柱度误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和研究国内外误差分离技术的有关文献,建立了多点法测量和无约束最优化方法评定工件球度误差和圆柱度误差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直线度误差的平均值及其极限误差问题;提出了各采样点示值数据图形相对于评定基线不同分布时的直线度误差的极限误差的分析计算方法,给出了计算实例,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直线度误差测定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在直线度误差测量中应注意遵循的几个原则:测量值直接作用原则、测量线与工作线一致原则和两测头联线垂直被测风面原则;建议以最小包容区域计算机精确算法作为今后评定直线度误差的主要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最小包容区域计算机精确算法—“构造封闭凸多边形法”;在采样点测量值直接作用和非直接作用两种情况下,根据其采样点偏差值的分布,给出了相应的直线度误差的测量下确定度评定公式。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减小节距法测量直线度和平面度时原始数据的不确定性误差 ,采用最小二乘平差理论解决了直线度测量平差的理论问题 ,并对平面度测量平差的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大量实验验证了平差方法的有效性。对平直度测量标准的制定以及提高工程检测准确度有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测量大轴同轴度误差的方法。用误差分离技术有效地分离掉测量过程中的偏心误差,从而可得到精度较高的同轴度误差。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五测头误差分离法在普通机床上实现圆柱度误差在位测量的原理和方法,并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估计,明确了测量精度范围。此不确定度分析有助于机床误差的修正和补偿,对其它形状误差的精密测量和误差分离技术的实际应用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6.
精密测试及仪器的误差修正技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全面论述了误差修正技术的形成与发展现状,并对它的组成内容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