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阻尼材料在飞机结构上的应用是一个新课题。在飞机炮舱区应用新型阻尼材料,组成一个全新的阻尼结构系统来吸收由航炮射击时产生的冲击能量,以实现减振的设计目的,进而改善其炮击的振动环境。通过理论计算和地面试验实测,证明了应用新型阻尼材料可使炮舱区的动应力下降近30%。  相似文献   

2.
明瑞森  孙进才 《航空学报》1989,10(6):264-271
 本文应用统计能量分析方法研究了随机入射声通过飞机舱壁板的隔声量,并给出了单壁结构和相互连接的双壁结构的隔声量计算公式。利用所得公式对Y-7飞机舱壁板的隔声量进行预测,预测值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飞机增压舱的密封能力,给出了飞机结构密封失效的修理程序、方法、试验验证、典型结构密封的措施等,以求达到增压舱正常加压和减缓机体腐蚀发生,保证飞机在寿命期内安全飞行。  相似文献   

4.
炮舱结构段的动特性与动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B型机原炮舱结构进行了动特性与动响应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其结构进行了加装阻尼材料的最佳设计。本计算采用了空间迭代法求结构动特性,采用模态迭加法求结构动响应。经试验验证,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5.
借助于AutoSEA软件和实验手段,对类似于飞机机身舱段的圆柱壳结构的内部声压级进行了计算和实验测量,对结果作比较,并通过建立不同SEA模型,探讨复杂结构的SEA分析中子系统模态数和下限分析频率的关系,借用功率流分析,发现复杂结构的SEA低频分析,受给目标子系统主要传递能量的子系统的支配,这对SEA下限分析频率的确定和低频SEA模型的划分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描述了某型飞机改装处理后舱内噪声测量及分析。介绍了飞机舱内噪声测量过程,对飞机在各个飞行阶段不同测点的数据分析处理,同时针对具体情况对各舱特殊结构进行测量比较分析,确切了解舱内噪声状况。  相似文献   

7.
某大型飞机舱门框工艺标准数字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郑国磊  李文杰  王自军 《航空学报》2010,31(8):1674-1679
 基于模拟量传递的装配互换协调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飞机研制的需求,采用数字量传递方式是支撑飞机数字化装配的基础。以某大型飞机舱门框的装配互换协调问题为研究对象,结合飞机数字化制造技术特点,对这些问题开展探索性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其数字化互换协调新方式。从分析舱门框结构特点入手,归纳互换协调数据对象;阐述工艺标准数字模型概念及其数据组成,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舱门框数字化装配互换协调流程;详细介绍了基于特征的构建互换协调模型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开发,验证了所提出的舱门框数字化装配互换协调方法的有效性,并明确下一步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8.
建立发动机、发动机安装结构、机体一体化的有限元模型,可全面考察发动机安装结构动力优化设计的成效。从理论上计算分析出由于安装阻尼减振装置,在全机各典型部位的减振优化设计的效果。 本文主要介绍一体化有限元建模、计算模型的拼装以及发动机减振安装前后全机典型部位减振效果的分析等。从响应曲线对比可以看到:前设备舱、座舱和后设备舱等典型部位的响应在安装减振连接杆前后变化较大,总体下降了约15%,表明了它能够成功地抑制航空发动机造成的峰值响应。  相似文献   

9.
基于HyperWorks结构优化设计软件,对某型民用飞机平尾后缘舱铰链支架进行优化设计,在给定的边界条件下通过拓扑优化技术寻找出在优化空间内的最体材料布局,介绍了优化设计技术在飞机结构设计技术中的应用,探讨拓扑优化、尺寸优化、形状优化在飞机结构件设计技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金属橡胶减振器用于发动机安装减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减小发动机传递至飞机机身结构的振动,设计了金属橡胶减振器用于航空发动机安装。对该金属橡胶减振器进行了动力学建模研究,采用有限元技术对安装减振器前后的飞机全机结构进行了仿真分析,初步表明了该设计对结构频率影响较小,但能引入较大阻尼,降低响应水平。在理论分析基础上,进一步将设计制造的金属橡胶减振器安装于某型飞机,进行地面开车,实测了应用减振安装前后飞机的动力学响应。结果证明了发动机减振安装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航炮射击试验中常采用的航炮-板簧系统为对象,提出计算后座力的简易方法。基本观点是以航炮射击时的膛压为外载荷,建立航炮-板簧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将后座力作为内力响应来看,从而可用SAP5程序作模态分析并计算内力响应。用FFT对响应作谱分析,根据各阶模态在响应中的贡献,对航炮支承结构影响后座力的因素作出分析与评价。所求得的结果与实验结果十分相近。所提出‘的计算方案可用于飞机结构与航炮系统的后座力分析与计算。  相似文献   

12.
 在飞机结构动力设计中,航炮与其支承结构的匹配关系是关系着结构设计成败的极重要的问题之一。 通过对地面上支承航炮的板簧系统、对供地面试验用的模型结构及对实际结构的响应计算,可求出航炮与其支承结构相匹配的设计曲线。本文给出了一组可供实际使用的匹配曲线。再利用冲击载荷谱图作为实现匹配设计的技术途径,以期实现最佳的结构设计,从而进一步完善了动力强度设计程序。  相似文献   

13.
内埋武器舱关键气动及声学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风洞试验为手段,在高速风洞中对内埋武器舱关键气动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利用静态压力测量、脉动压力测量、网格测力等测试手段,获取了典型弹舱流场静压分布特性、气动声学特性以及武器分离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舱内静压分布变化明显,可以此定义弹舱流场类型;开式弹舱流场气动声学环境恶劣,总声压级强度可达170dB 以上,且频谱曲线上存在多个明显的能量尖峰;武器从舱内分离过程中可能产生较大的抬头力矩,影响机/弹安全分离;在弹舱前缘施以流动控制能降低舱内静压梯度、抑制气动噪声,且有利于改善武器分离特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交替求解流体运动方程和结构动力方程来计算时域内二维机翼的结构动力响应,并研究了结构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使用控制中的相平面图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来判断系统的结构稳定性。计算中流体运动方程采用二维非定常Euler方程,并用Jameson提出的有限体积方案,四步Runge-Kutta时间推进求解;结构模型采用二自由度PAP模型。经分析,计算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JL8飞机航炝吊舱供弹系统及弹带结构的分析,结合弹带在供弹道内的运动特性,找出了航炮吊舱卡停射故障产笺原因,并通过计算,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对精密旋转设备的静、动平衡原理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测量方法;为了减小对主轴回转精度的影响,进行了双校正面的动平衡系统设计和整机的静平衡系统设计,其结论对各类精密旋转设备总体结构和主轴系统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飞机大修效率,缩短大修时间,对其中航炮冷校靶流程进行了分析,运用网络计划技术原理并根据逻辑关系绘制了航炮冷校靶网络图,采用关键线路法对关键工序进行优化,调整关键线路进而有效缩短航炮冷校靶时间,对于飞机大修其他工作流程也可应用网络计划技术,从而能有效地提高飞机大修效率。  相似文献   

18.
The proximity fuz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ballistic accuracy and range of guns in 1914 was adequate for shooting at aircraft, but the method of aiming had not evolved beyond 1871 and was incapable of dealing with the small size, high speed, and agility of the airplane. It was realized that direct hits by projectiles could not be expected except by machine gun and automatic cannon, so the high explosive shells of heavier guns would have to be detonated through the time fuzes used for shrapnel. Pointing the gun and cutting the fuze required accurate location of the target and calculation of where it would be when the shell completed its flight. Of the inaccuracies in causing a shell to explode near an airplane, that of the fuze, especially the accurate determination of the flight time, was by far the worst. The development of a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a fuze that felt the influence of the plane in some manner, is reviewed  相似文献   

19.
庄逢辰  张中光  聂万胜  邹勤 《推进技术》2001,22(2):155-156,164
应用脉冲枪不稳定燃烧模型对有/无声腔的MMH/NTO火箭发动机的燃烧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比较了3台MMH/NTO发动机的燃烧动态稳定性,计算与发动机的试车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