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载人飞船座椅缓冲机构的可靠性试验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结合中国载人飞船座椅缓冲机构介绍了功能和主要故障模式,建立了座椅缓冲机构的可靠性模型,给出了座椅缓冲机构的可靠性特征量,基于计量型可靠性试验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座椅缓冲机构的可靠性试验方法并给出了应用示例,为载人飞船座椅缓冲机构可靠性验证提供了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
载人航天器舱门快速检漏仪是载人航天器舱门及其对接机构对接面气密性检测的测试仪器。为了验证舱门快速检漏仪的可靠性指标水平,按照寿命型和计量型可靠性试验方法的基本思路,通过分析其功能、工作原理和主要故障模式,确定了可靠性特征量,提出了舱门快速检漏仪的可靠性验证试验方法,包括试验方法的选择、试验件状态、试验条件的确定、试验程序、故障判据及可靠性评估方法,并给出了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3.
载人航天器密封舱门的可靠性验证试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论述了载人航天器密封舱门的功能、工作原理和主要故障模式,确定了舱门的可靠性特征量,基于计量型可靠性试验的基本思路,提出了舱门的可靠性试验方法,包括试验方法选择、试验件状态及试验条件的确定、试验程序、故障判据和可靠性评估方法,给出了应用示例,为载人航天器密封舱门的可靠性验证提供了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4.
原苏联和今天的俄罗斯空间局进行的载人航天飞行使用的航天器,自1967年至1993年间主要靠“联盟”系列飞船。最初,该系列飞船载3名航天员。自从“联盟”11号飞船因座舱漏气使3名航天员丧生后,仅载2人,以保安全。后来从“联盟’T飞船开始又恢复载3名。迄今为止,该飞船系列的可靠性是高的,具体见附表。俄载人飞船可靠性统计@张希舜  相似文献   

5.
师谷 《国际太空》2011,(9):19-22
在载人航天活动早期,由于技术复杂,航天器之间在进行空间交会对接过程中经常发生故障与事故,其主要原因是交会对接技术不成熟,例如,自动交会对接测量失灵、对接机构故障等在1960—2008年底苏联/俄罗斯载人航天飞行中,一共发射了104艘“联盟”系列飞船和86艘“进步”系列飞船,其中空间交会对接故障15次,发生交会对接故障的概率约为8%,最大的1次空间交会对接事故是1997年6月进步M-34与和平号空间站相撞。  相似文献   

6.
正新一代载人飞船是面向我国载人星际探测、空间站运营等需求而论证的天地往返运输飞行器,具备高安全、高可靠、模块化、多任务、可重复使用等特点,可增加乘员人数和提高运货能力。5月5日18时,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发火箭发射成功,将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简称试验船)送入太空。随后,船箭分离,试验船进入近地点近170公里、  相似文献   

7.
□□神舟号载人飞船工程分为载人飞船工程大系统和载人飞船系统两个层次,前者由载人飞船系统、运载火箭系统、航天员系统、应用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与通信系统和着陆场系统共7个系统组成;后者是7个系统之一,由结构与机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热控制、制导导航与控制、推进  相似文献   

8.
正与载人龙飞船顺利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形成鲜明对照,被美国宇航局寄予厚望的另一种商业载人飞船——波音公司的星际线飞船,研制进程可谓举步维艰。波音公司是世界航空航天业的龙头企业,虽然在美国宇航局的新一代深空载人飞船竞争中输给了洛·马公司,但在商业载人飞船竞争中中脱颖而出,凭借星际线飞船(CST-100)占据了一席之地。然而,近些年来星际线飞船的研制试验坎坷不断。  相似文献   

9.
正北京时间2018年10月11日16:40,联盟-FG(Soyuz-FG)运载火箭搭载联盟MS-10载人飞船,从位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火箭起飞后约2min发生故障,紧急启动应急逃逸系统,整流罩携带飞船轨道舱和返回舱脱离火箭,随后返回舱开启降落伞,航天员安全着陆,但发射任务失败。本次任务是联盟-FG火箭自使用以来的首次发射事故,也是世界载人航天史上逃逸塔分离之后首次使用整流罩分离发动机挽救了航天员的生命。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东部时间2020年5月30日15:22(北京时间5月31日03:22),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台利用猎鹰-9(Falcon-9)运载火箭成功将"载人龙"(Crew Dragon)飞船发射入轨,开展载人飞行试验任务。船箭分离后,"载人龙"飞船在飞行约19h后与"国际空间站"(ISS)成功对接。此次任务是"载人龙"飞船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航天飞机退役后时隔近9年美国再次自主将本国航天员送入轨道。  相似文献   

11.
针对栽人航天器“人在回路”的特点,在评价现有人控交会对接试验系统特点的基础上对地面验证系统设计原则进行归纳,提出一种载人航天器人工控制系统地面验证平台设计方案.该方案在继承以往航天器自动控制系统地面测试系统设计要点的基础上将“人”纳入控制闭环中,确保了载人航天器人工控制系统地面验证真实性.最后对平台的信息流回路、光学变换器等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操作系统是航天器必备的基本软件,操作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直接关系航天型号任务的成败.虽然目前已采用多种手段对操作系统进行可靠性和安全性保障,但仍存在不能完全排除缺陷的情况,因此对空间操作系统开展形式化验证研究势在必行.需求层验证是操作系统形式化验证的一部分,本文在分析操作系统需求的基础上,采用有限状态机在操作系统需求层进行形式化描述,并针对应用在某航天器上的SpaceOS2在需求层进行了建模,相应地在定理证明工具Coq中进行了描述建模;然后定义了六条操作系统应满足的全局性质并进行了形式化描述,给出了系统模型满足这些性质的机器可检查的证明.证明结果表明采用有限状态机方法对操作系统需求层进行形式化验证是可行的,为进一步全面形式化验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航天器的发电能力与太阳电池阵有效发电面积成正比。针对圆柱形载人航天器,提出了一种体装太阳电池阵有效发电面积计算方法。首先,将太阳电池阵沿圆周方向划分为多个子阵,通过坐标变换,计算太阳矢量与每个子阵法线的夹角(即太阳入射角);然后,将每个子阵面积与对应太阳入射角的余弦相乘并求和,得到体装太阳电池阵的有效发电面积。对不同轨道日照角、不同飞行姿态下体装太阳电池阵有效发电面积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三轴对地姿态下平均有效发电面积为安装面积的25%~32%,通过固定角度偏航可将有效发电面积提高至安装面积的30%~44%。   相似文献   

14.
航天器环境试验和航天产品的质量与可靠性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航天器验证和试验标准近年来的发展现状 ,指出了这些标准在各国航天器验证中所起到的作用 ,同时讨论了在航天器研制中环境试验和可靠性试验的关系。由于航天器的特点 ,在整个验证工作中 ,环境试验和可靠性试验应该是统一的。通过全面的验证工作 ,特别是大量的环境试验 ,航天器的环境适应性和可靠性得到了保证。总的看法是 ,这些标准 ,只要应用得当 ,将能保证航天器的性能要求和在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航天器机构的可靠性试验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航天器机构可靠性试验进行了分类,提出了基于可靠性特征量计量型可靠性试验的基本思路,针对特征量分别为寿命、性能参数、失败数的航天器机构提出了可靠性试验方法,为航天器机构可靠性验证提供了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6.
针对红外地球敏感器受其寿命影响未能进行寿命验证,通过进行可靠性分析,确定了薄弱环节,设计了寿命试验,开展了地面试验验证.寿命试验采取实时寿命试验和进程加速寿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模拟在轨工作环境,考核产品的实际工作寿命,对极端工况下(寿命末期产品密封功能失效)试验件的运转性能及失效模式进行摸底.分析了寿命试验关键参数和极端工况下试验件轴系运转测试数据,数据表明试验件工作正常,已运行在稳定工作期.由可靠性分析和寿命试验数据可以得出:目标飞行器红外地球敏感器实际寿命相对3年寿命要求有较大的裕量,寿命试验的开展可以进一步验证产品实际寿命.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航天器蓄电池可靠性试验按照最大放电深度进行定额充放电,所构建的失效模型用于支撑航天器总体可靠性设计,不能用于在轨锂离子蓄电池健康评估任务;航天器在蓄电池遥测的采样率、精度、样本量方面无法与民用领域相比,基于高采样、大样本的民用蓄电池健康估计方法也不适用于在轨锂离子蓄电池健康评估。针对该问题,从在轨航天器蓄电池数据特性出发,挖掘在轨状态下所能提取的退化特征,并采用多特征综合评价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的在轨锂离子蓄电池健康评估方法,实现了在轨蓄电池放电内阻、同放电深度下的终端电压、恒压充电时间3项退化特征融合的健康量化评估,应用于某型号卫星的在轨监测与健康评估,具有良好的工程实用性,可作为国内航天器健康评估技术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