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3 毫秒
1.
正天文学发展遵循"观测-理论-观测"的途径,不断把人类的视野伸展到宇宙的新的深处。所以观测手段是探索宇宙奥秘的重要手段,由此逐渐形成了观测天文学。观测天文学是天文学的一个分支,常用于取得数据以与天文物理学的理论比对,或以测量所得的物理量解释模型的含义。在实物上,通过望远镜或其它天文仪器的使用来观测目标。伽利略被人们称为"现代观测天文学之父"。  相似文献   

2.
关于宇宙膨胀理论周兆平理论天文学家们不会放弃“宇宙膨胀理论”,因为用这种理论,能解释一些天文学上的难题。膨胀能解释为什么从美学的观点看,众宇宙极其相似,以及物质的原初状态在宇宙的童年是如何分配的,童年的宇宙变成了今天的团块,这些团块被空间所环绕,这个...  相似文献   

3.
热衷于星座的人或许会说自己谈论星座只不过是闹着玩。但经过核实。这种说法靠不住。以下就是占星术对我们所理解的科学,甚至是我们生存的星球的危害。几个世纪以来。占星术虽然不受推崇。但仍然受到广泛欢迎。每天,我们都被告知星座如何控制我们的行为或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然而,没人给出任何解释,也没人准备给出进一步的解释——这种解释足以阐明行星排列如何影响我们的心理或宇宙的演变。  相似文献   

4.
陈丹 《太空探索》2006,(4):56-61
从太阳系到深远的太空,尖端天文学究竟以探索什么为目标呢?在天文学领域里,过去对地外生命的探讨并不是很积极,但目前尖端天文学则开始努力搜索“第二个地球”。虽然我们已经发现了太阳系以外的行星系统,但是目前为止尚未发现与地球差不多大小的行星,甚至我们连直接观测巨行星都尚未成功。如同我们尽管认为太阳系外有“第二地球”却未发现一样,这些“应该有,但是无法全面观测和解释的天体现象”是否真的存在?我们并不清楚,天文学上尚未解决的问题仍为数众多。例如我们观测到“宇宙膨胀的速度比以前快”,为了解释这个现象,宇宙必须有“使膨胀速度加快的能量”,但是能量的原形是什么?现在几乎没有人知道。在这篇系列连载中我们特别列出几个有趣的题目,介绍它们的现状,以及那些向解开这些谜团挑战的计划。  相似文献   

5.
意大利第4颗“宇宙-地中海”卫星升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11月6日,意大利国防部用美国德尔他-2运载火箭从美国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了自行研制的第4颗"宇宙-地中海",即"宇宙-地中海"-4(Cosmo-SkyMed-4,又译地中海盆地观测小卫星星座-4)军民两用雷达成像卫星,这也是意大利国防部拟组建的第一代成像侦察卫星星座的最后1颗。此前,意大利已先后用德尔他-2火箭于2007年6月、2007年12月和2008年10月发射了3颗"宇宙-地中海"卫星,它们均部署于距地约620km的太阳同步圆轨道。按照计划,"宇宙-地中海"-4卫星也部署在相同的轨道面上。"宇宙-地中海"星座用于全球观测,特别是观测地中海国家。它主要用于监视领土,分析自然灾害影响,监视评估海岸线侵蚀、海/河污染、农业林业资源和城市建筑,绘制以米为计量单位的地图,保证领土安全和战略防御。  相似文献   

6.
<正>第一大任务是"全球降雨测量"(GPM)核心观测台,是与日本宇宙探索局联合实施的一项任务,已经于2月27日在日本种子岛发射。GPM核心观测台是一个全球降水观测星座——也就是GPM星座的首发星,这个星座将观测全球的降水——包括雨和雪。它所获得的信息将有助于解释地球上的水循环,帮助人们改善水资源管理和气候预测。GPM由美国、日本、欧洲等多国联合研制,完全投入使用后,可以实现每3小时观测一次全球的降雨和降雪。  相似文献   

7.
李鉴 《太空探索》2011,(7):60-61
人们常说,天文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从人类有记载的第一幅图示开始,就开始了对宇宙的探索,天文学的诞生和发展,伴随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整个进程。但是与简练的牛顿三定律、漂亮的化学方程式和完美的几何学公理相比,天文学留给我们的恐怕更多的是疑惑。没错,斗转星移、四季更迭这些天文现象我们早已耳熟能详,但这就是天文学  相似文献   

8.
未来的1000年     
未来的千年,天文学所取得的进步将是以天文数字来衡量的。 回顾上个千年,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天文学编年史上独一无二的时代,作为宇宙时间的短暂一瞬,它目睹了人类首次在更广阔的太空中寻找自身空间的努力。在认识宇宙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不可思议的进步,那么第三个千年里在勇敢无畏的未来天文学家和太空探险者面前必将展现出的会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齐明 《飞碟探索》2008,(7):39-39
不知道从什么时开始,国内也流行起用西洋星座来谈命相,也有不少人认为天文学是星相学的一小部分。其实天文学是自然科学的一支,事事都要有实验或观测的证据,而星相学是门玄学,属于信不信由你的范围;两者之间不见得有多少关联。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年代,一位无线电工程师无意当中发现了来自宇宙的无线电渡(天文学家称之为射电波),几年以后,另一位无线电工程师发明了专门用于接收和研究天体射电波的射电望远镜,从而揭开了天文学一个重要分支——射电天文学的序幕。虽然射电天文学诞生至今仅仅不足80年的历史,但是却得到了异常迅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日本小渊惠三内阁于1998年9月初作出了采购并发射一个日本侦察卫星星座的决定,1998年11月,日本空间活动委员会拟订了在日本国内采购此星座的方案。按目前的星座计划,到2003年初,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将发射4颗低轨道信息搜集卫星,每颗卫...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以来,根据宇宙微波背景(CMB)推算出的哈勃常数与根据传统天文学方法计算出的数值不相符,导致天文学与物理学界发生激烈争论。Science网站3月8日对相关结果进行了综述,认为相关争论可能会导致新物理学的诞生。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Hubble发现距离地球越远的星系远离地球的速度越快,这表明宇宙正在加速膨胀。Hubble随后建立了利用一种亮度周期性变化的恒星——造父变星(cepheid)作为标准烛光来计  相似文献   

13.
正天文学是一门观测驱动的科学,天文学的重大进展往往源自于新的观测发现。2015年9月14日,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首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黑洞并合的引力波信号,开辟了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新窗口,该发现完成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最后一块拼图,揭开了引力波天文学时代的序幕。引力波发现之后,伴随引力波产生的电磁辐射(即引力波电磁对应体)的探测研究变得更加重要和紧迫。鉴  相似文献   

14.
宇宙“网”     
宇宙“网”陈宇从80年代天文学家测量距地球几亿光年的宇宙时开始,科学家们就发现,宇宙中相近的星系总是呈蜘蛛网状分布,或是彼此被巨大的空洞隔开成一堵堵大墙。最近,以科根为首的天文学小组报告称,他们在20亿~30亿光年远处的宇宙中发现了相似的巨大星系结构...  相似文献   

15.
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给美国科学家雷蒙德·戴维斯、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和意大利出生的美国科学家里卡多·贾科尼,以表彰他们在天体物理学领域做出的先驱性贡献,打开了人类观测宇宙的两个新窗口。这两项成果中的一项是戴维斯和小柴昌俊在“探测中微子”方面取得的成就,这一成就迎来了中微子天文学的诞生;另一项是贾科尼在“发现宇宙X射线源”方面取得的成就,这一成就为X射线天文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捕捉来自宇宙的中微子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吴健雄教授曾经说过:“在世的人们即已看到中微子假说的胜利,也许永远不能…  相似文献   

16.
哈勃望远镜对天文界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它的视线几乎触及宇宙之边,不过到2007年它将退休,那么它的后继者将是怎样的望远镜呢?这一望远镜又将为科学界带来什么信息呢?天文学家说,本世纪天文学经历了3个辉煌期:20年代,美国天文学家哈勃观察到了银河系以外的许...  相似文献   

17.
6月24日,苏联发射了联盟T-6载人飞船,次日该飞船与礼炮-7—联盟T-5的轨道复合体对接。整个大轨道复合体科学仪器工作正常,宇航员自我感觉良好。根据法苏空间合作协议规定,一名法国宇航员也乘联盟T-6进入礼炮-7号轨道站。并在此站上进行科学和技术试验,试验内容包括宇宙医学、宇宙生物学、天文学及宇宙冶金学等4个学科,共计10项,这些试验是:  相似文献   

18.
□□研究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是天文学的重要任务之一。20世纪中叶,一些著名的天文学家认为,宇宙起源于(137±2)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后,整个宇宙不断地膨胀,星系整体退行。各个方向上的星系都在飞快地离地球远去。 由于多普勒效应,地球上接收到离其远去的星系发射的电磁波,频率会降低,也就是发射光谱向长波(红光)方向移动,天文学上称之为“红移”。离地球越远的星系,退行速度越大,产生的红移越大。遥远的、退行中的恒星、星系和类星体等天体发射的光本是可见光和紫外辐射,由于红移,地球上探测接收到的大多是红外辐射。所以,利用红外探测,…  相似文献   

19.
宇宙的难题     
宇宙的难题周晓珊射电脉冲星之谜1972年,英国射电天文学家在天鹅星座区内发现了一颗例行射电脉冲星,它被列入了天文目录中并被命名为G-P-1953。1968年发现的第一颗射电脉冲星,是一个宇宙天体,它是异常稳定的无线电辐射的源泉。这种辐射的脉冲非常准确...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2月19日,德国"合成孔径雷达-放大镜"(SAR-Lupe)雷达成像侦察卫星星座的首颗卫星--SAR-Lupe-1,由宇宙-3M火箭从俄罗斯普列谢茨克发射到了太阳同步轨道(见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