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刊第二期刊登了美国已经发射的行星探测器及其探测成果的报导。本期向读者介绍美国在90年代将要发射的行星探测器及其探测任务。一项是彗星会合小行星飞越(CRAF)任务;一项是探测土星和土卫六的卡西尼(Cassini)任务;一项是火星观测者任务;一项是登上火星的漫游者任务。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国际月球与行星探测的发展趋势王景泉宋智(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1月球和行星探测的主要成就□□月球探测曾有美国“先驱者”等3个系列、前苏联月球号等3个系列共发射49个探测器,其中以“阿波罗”飞船载人登月达到高峰。90年代,国际上又掀起重返月球...  相似文献   

3.
前哨 《太空探索》2004,(3):18-21
美国总统布什于令年1月14日在白宫宣布美国新的载人航天计划:在2008年发送机器人到月球进行探测,2015年将美国航天员送上月球,在月球建立基地,并以此为跳板.在2030年进行人类的火星飞行,将美国航天员送上火星。  相似文献   

4.
太空新航线     
《太空探索》2007,(3):8-11
美国航宇局选定未来火星探测任务方案,新型标枪导弹成功进行试验发射,日本要取消月球探测任务,阿尔卡特2006年订单创纪录,俄放弃1箭50星计划,英拟独立开展月球探测.[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月球和火星探测的频率需求1)□□空间频率协调组(SFCG)的月球和行星探测工作组经过协调后,为月球和火星探测在1996~2016年的频率需求提出了初步意见。下面按预期发射的时间顺序列出,供参考。1“火星全球勘测者”(MarsGlobalSur┐vey...  相似文献   

6.
在第34届宇宙科学技术联合讲演会上,日本宇宙科学研究所鹤田浩一郎和日本电气公司北出贤二等报告提出,日本不仅积极推进其月球开发计划,而且还积极推进金星、火星探测计划。他们的报告中还透露了1997年4~5月日本将用M-V火箭发射金星探测器、1998年8月探测器进入预定轨道、1996年10~12月用M-V火箭发射火星探测器、1997年10月探测器进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近20年来火星探测的重要发现以及生命、气候和地质3个方面尚未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介绍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2020火星探测任务的科学目标、科学载荷和着陆区选择的工程条件限制,并重点分析了经过3次着陆区选择研讨会,上百位行星科学家投票选取的排名前3的预选着陆区的地质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2020年火星任务的着陆探测部分的一些思考,并根据不同的任务目标(聚焦生命、气候和地质问题;支持载人火星探测的资源勘察;工程技术验证)提出了3个候选着陆区。  相似文献   

8.
《国际太空》2010,(11):49-51
2010年10月21日,以"火星探测"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空间技术论坛在北京召开。月球探测和火星探测,一直是深空探测的重点领域。在嫦娥-2月球探测器成功运行、拉开中国月球探测二期工程序幕之际,中国航天及相关领域专家汇聚第三届中国空间技术论坛,共同勾画了中国火星探测蓝图。作为本届论坛的主办方,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杨保华在致辞中表示,实施自主火星探测将是中国继探月工程后的又一个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航天活动。开展火星探测是航天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使命,也是实现中国航天跨越式发展,推动科学研究深入的重要保证。所以,必须抓住历史机遇,乘势而上,以实际行动推动中国深空探测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为实现中国航天持续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张希舜  庞之浩 《国际太空》1990,(2):13-17,10
从60年代初开始,美苏两国就竞相发展载人登月事业,结果美国独占鳌头。在60年代末和70年代中期,美苏又频频向金星和火星发射探测器,直到现在这场竞争还在继续,不过美国似乎已处在领先地位。在今后8年内,美国将进行5次深空间探测。下面我们就较系统地介绍一下美国空间探测的概况(分两期刊出),并在封三、封四附有参考照片。  相似文献   

10.
闲话登月     
2004年1月14日.美国总统布什在美国航宇局华盛顿总部宣布:最早在2015年让美国航天员重返月球.并在月球上长期停留。为下一步进行载人火星探测等做准备,这不禁让人回想起.1961年5月25日.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国会演讲时宣布美国将在60年代结束前登陆月球的情景。时隔30多年.不管布什此举是否是其竞选总统的策略之一.月球探测再次抓住了公众的眼球。这里.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30年前的登月壮举。  相似文献   

11.
火星探测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火星作为距地球最近的类地行星之一,火星探测是继月球探测之后深空探测的最大热点。在简要总结人类火星探测历程与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未来的火星探测规划任务及其面临的主要关键技术进行了重点论述,并给出了相应启示和发展展望;结合我国深空探测能力,并对中国后续开展火星探测活动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4年1月14日,美国总统布什在美国航宇局华盛顿总部宣布:最早在2015年让美国航天员重返月球,并在月球上长期停留,为下一代进行载人火星探测等做准备。这不禁让人回想起,1961年5月25日,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国会演讲时宣布美国将在60年代结束前登陆月球的情景。时隔30多年,不管布什此举是否是其竞选总统的策略之一,月球探测再次抓住了公众的眼球。这里,让我们来回顾一下30年前的登月壮举。  相似文献   

13.
正2020年是火星探测任务发射大年,多项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包括阿联酋的希望号(Hope)、中国的天问一号(Tianwen-1)和美国的"火星2020"(Mars 2020)。一直以来,火星探测都是空间探测的热点之一。自苏联1960年发射人类首个火星探测器、揭开火星探测的序幕开始,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和印度等航天国家/地区陆续开展了火星探测活动,取得了大量的探测成果和重大发现。近年来,韩国、阿联酋等国家也开始涉足空间探测领域,提出月球和火星探测计划。  相似文献   

14.
□□美国东部时间2012年8月6日凌晨01:32(北京时间2012年8月6日13:32),美国“火星科学实验室”(MSL)所携带的好奇号(Curiosity)火星车以独特的方式在火星表面着陆,在全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深空探测任务的开展,月球漫游车(Lunar roving vehicle,简称月球车)和火星漫游车(Mars roving vehicle,简称火星车)技术发展迅速,全球出现了大量新颖的月球车和火星车构想.常言道,温故而知新,所以在此,首先回顾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发射的月球车和火星车,并对国外月球车和火星车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其研制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美航宇局(NASA)刘易斯研究中心公布了该中心技术小组研讨的载人月球、火星探测用核动力航天器的概要。该中心对它过去的核热动力法作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因此,这一研究方案得到了NASA本部、约翰逊空间中心以及担任空间探测研究局局长M.格里芬等的高度评价。 1.舱体结构是一个可重复使用的系统刘易斯研究中心研讨的航天器,使用了推力为0.33MN核热推进发动机,舱体结构是一个完全重复使用型的系统。直径10m、长约50m的重复使用型月球探测器不仅可用于月球探测,而且可用于火星探测。作为往返于月球的航天器,在轨道器上装配有月球着陆舱,可搭乘航天员和搭载补给物资,往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太阳系探测的发展趋势,认为从月球到火星是未来太阳系探测的主线,太阳系探测将从普查性探测向重点天体探测转变,从技术实现为主向科学牵引转变,国际合作成为太阳系探测的必然趋势。归纳了太阳系探测的关键科学问题,认为太阳系与行星系统的起源和演化是探测的终极科学目标,寻找地外生命和宜居环境是探测的主要驱动力,预防太阳活动和小天体撞击对地球的灾害性影响是探测的现实意义。在探月工程取得进展之后,中国应以月球和火星探测为主线,以火星探测为切入点,有序开展火星、小行星、太阳、金星、木星系统等太阳系探测任务,牵引航天技术进步,推动行星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士元 《国际太空》2014,(2):19-23
2013年,美国、印度、中国先后发射了各自的空间探测器。美国先后把“月球大气与尘埃环境探测器”(LADEE)、“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变”(MAVEN)探测器送上太空,用于探测月球和火星上的气体;印度第一个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Mangalyaan)经过一番周折已进入地火转移轨道,其目的是成为亚洲第一个成功探测火星的国家;中国嫦娥-3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同时开展就位探测、巡视探测的国家,以及第二个掌握无人月球探测车技术的国家。  相似文献   

18.
柯谱 《太空探索》2014,(3):20-23
<正>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着陆器成功落在月球表面。它所携带的"玉兔"号月球车于12月15日驶上月面,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二个掌握无人月球探测车技术的国家。至此,一些关心我国空间探测未来发展的航天爱好者马上联想到我国未来的火星车应该是什么样子,它能借鉴"玉兔"号的研制技术吗?探测月球与探测火星有什么区别?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月球和火星各自的概况,然后才能通过对比分析认识它们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登上月球是人类航天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而下一个重量级的里程碑,应该是载人探测火星。随着人类的目光再一次投向深空,载人探测火星也随之提上日程。美国虽然放弃了"星座"计划,但仍计划2030年代中期执行载人火星任务。下面介绍美国航宇局格伦研究中心"指南针"团队提出的使用太阳能电推进-化学推进系统的载人火星探测概念。火星之旅有多道难关1969年人类就完成了载人登月,而载人火星任务却还遥遥无期,这一方面是美苏航天竞赛退潮的因素,更主要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月球及深空空间环境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深空探测承载着人类航天技术发展、探索宇宙奥秘和寻找地外生命及人类宜居地的重任,成为各航天大国关注的热点。我国月球与深空探测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正在追赶并将实现领先。简要回顾了我国月球及深空空间环境探测的载荷情况、数据结果、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简述了当前在研的自主火星空间环境探测目标以及规划中的未来深空探测任务,并根据当前国际发展态势,及我国在研、规划中的月球及深空探测任务情况,分析了我国月球及深空空间环境探测的关键科学问题、载荷技术发展趋势、理论与模拟的研究需求,最后对深空环境探测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