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航天的历史是由一次次太空竞赛写成的,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次轨道飞行,第一颗探测器等等,到登月竞赛、航天飞机竞飞,空间站大比拼。到二十世纪末,人类似乎幡然醒悟,同处地球村,其实我们有更好的进军太空的方式——联合。 1984年1月25日,美国总统里根发表国情咨文,批准航宇局在10年内建成一个永久载人空间站的计划。永久载人空间站运行在480千米高的地球轨道上,每次由6~8名男女宇航员轮换。空间站包括如下组件:生活舱、工作和装配舱、后勤舱、资源舱、实验舱、  相似文献   

2.
五、开发太空第一节有人照料的太空实验室——空间站空间站是一种容积较大、在环绕地球轨道上运行的载人航天器,里面装有必要的生活设施和仪器设备,可以接纳多名航天员在里面长时间生活、工作,也可以接受航天员进行短期访问,开展必须有人照料的科学技术实验或其他活动。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是苏联在1971年4月发射的“礼炮1号”。以后,苏联又陆续发射了“礼炮2号”到“7号”6个空间站。最后又发射了大型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发射时及入轨之初,里面是没有人的。入轨以后,先由地面通过遥测、遥控对它进行在轨检查测试,证明站内气候环境适宜,…  相似文献   

3.
北京时间2006年11月23日上午8时57分,国际空间站的飞行工程师、俄罗斯航天员秋林从空间站上成功地将一个高尔夫球击入地球轨道。此次太空高尔夫表演吸引了世界众多航天迷和高尔夫球迷的目光。本次太空行走是2006年9月第14宇航组进驻国际空间站以来的首次太空行走。对航天员秋林及其搭档洛佩斯·阿莱格里亚来说,这分别是他们的第4和第6次太空“漫步”。太空挥杆23日这天上午,秋林及其同伴美国航天员洛佩斯·阿莱格里亚身着130千克的俄制“海鹰”航天服从空间站“走”了出来,在失重状态下,他们的动作显得有些迟缓。空间站外部的摄像机记录下了…  相似文献   

4.
民以食为天,这话无论在地球还是在太空,都是真理!单说人类的太空之旅,就是不折不扣的消耗之旅.不说燃料消耗.只说食物和水的需求就非常惊人。像苏联/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2名航天员在站上工作.约2个月需由进步号货运飞船补给一次.每次运送物资2300千克,返回时携载废物的飞船在大气层中化为乌有!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最早的马拉松选手要追溯到公元前490年的希腊将军米太亚得,而今这一赛事已跑出地球、跑入太空!在今年4月16日举办的波士顿马拉松比赛上,美国女航天员苏妮特·威廉姆斯在距离地球338千米外的国际空间站的跑步机上以正式参赛选手的身  相似文献   

6.
3月12日,国际空间站遭受一块太空垃圾的威胁,站上3名航天员不得不按指令进入俄联盟号飞船内暂避。这块碎片并不大,宽约13厘米,来自一台星上发动机。它从距空间站约4.5千米处飞过。3月11日夜NASA才收到警告,已来不及让空间站采取机动措施。确认危险已过后,航天员们重返站内。整个过程持续了10分钟。让航天员躲进飞船是预防性措施,万一情况危急,飞船可与空间站脱离,把航天员送回地球。  相似文献   

7.
金兑 《太空探索》2003,(10):4-7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从拜科努尔 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这颗卫星重83.6千克,向地面发回“噼噼啪啪”的无线电发报声,叩开了进入太空的大门。从此人类活动进入宇宙空间,开创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F1961年4月12日,世界上第一个航天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在太空停留108分钟,环绕地球飞行一圈后返回地面,人类进入载人航天的新阶段。1963年6月6日,苏联东方6号飞船把世界第一个女航天员瓦莲金娜·捷列什科娃载上太空轨道,绕地球飞行48圈,3天后安全返回地面。迄今已有40名女航天员进入太空…  相似文献   

8.
开发太空     
第三节太空工厂到21世纪末,在神秘的太空中将会出现一座座新型的工厂——太空工厂。这并不是什么天方夜谭,科学家们早已把宇宙空间看成是未来新技术革命的摇篮。科学家们打算把地球上的大批化工厂和炼钢厂搬迁到太空中去,这样,地球上污染环境的因素将越来越少,而花园、树木、草  相似文献   

9.
正2020年2月6日,三名航天员顺利从国际空间站返回地球,其中包括一位破纪录的机组人员——美国航天员克里斯蒂娜·科赫。她不仅创下了女性最长单次太空飞行记录,也完成了历史上第一次全女性太空行走。巾帼不让须眉距离人类首次进入太空已经接近  相似文献   

10.
宗河 《国际太空》2001,(10):30-32
美国当地时间 2 0 0 1年 7月 12日 0 5∶0 4,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 ,13日深夜它与建设中的国际空间站对接成功。阿特兰蒂斯号原计划在太空中停留 11天 ,但后来增至 13天。它载有 5名航天员其中 1名是女航天员。这 5名航天员计划在太空进行 3次太空行走 ,执行代号为 STS-10 4的任务 ,将一个重达 6 .5 t的美制探索号气闸舱安装在空间站上。气闸舱是空间站的出口 ,可供航天员走出空间站修理其外部设备。安装完成之后 ,国际空间站就可以开始完全地发挥功能了。美国航宇局发言人说 ,这是对空间站的第10次组装 ,并…  相似文献   

11.
航天简讯     
欧俄进行新的空间合作俄罗斯和欧空局的航天员于1995年8月17日,将再次在和平号空间站上联合进行科学考察,考察的重点是失重状态下人体的生理变化。在联合科学考察中,俄罗斯提供和平号空间站的空间设施,而欧空局成员国提供资金和科研设备等,双方派航天员和科学家共同进行空间科学考察。欧俄首次空间合作是在1994年10月3日。第2次合作定于1995年8月17日,届时一名瑞士人和一名德国人将在和平号空间站上分别逗留30天和130天。这次科研活动中有2/3的项目系生物医学。科学家们将考察人体在太空工作时的承受能…  相似文献   

12.
<正>卫星在几百千米的太空可以拍摄到清晰的地面图片,而国际空间站里的航天员在休闲时间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就是用"大炮"拍摄地球家园的壮丽景色。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航天员的镜头从太空来尽情观赏我们多姿多彩的家园美景。特殊地形1815年4月10日,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的一座火山爆发产生巨变的圜丘是典型的地质构造,这个交互的岩石层几乎构成圆的灰烬有150立方千米,向西北延伸了1300千米,减少了地球表面形,是5.5千米直径的阶梯坑。最古老的岩石在中心,日益增加的年轻的阳光,导致全球变冷,使得1816年没有了夏季。画面是它的火岩石环绕在外围。黑色的区域是云或悬崖阴影。科学家们还不能解释山口,当时是直径6千米、深1100米。这种构造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朱毅麟 《太空探索》2005,(11):16-17
第一节 有人照料的太空 实验室——空间站 空间站是一种容积较大、在环绕地球轨道上运行的载人航天器,里面装有必要的生活设施和仪器设备,可以接纳多名航天员在里面长时间生活、工作,也可以接受航天员进行短期访问,开展必须有人照料的科学技术实验或其他活动。  相似文献   

14.
阳光 《太空探索》2005,(6):12-13
4月14日黎明,俄罗斯联盟TMA-6载人飞船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发射场起飞,赶赴国际空间站。飞船上载有三名航天员,他们是国际空间站第11宇航组的成员:俄罗斯航天员谢尔盖·克里卡廖夫、美国航天员约翰·菲利普斯以及在站上做短期停留的欧空局意大利籍航天员罗伯特·维托里。三位主人公今年46岁的克里卡廖夫是世界上太空飞行经验最丰富的航天员之一。这次飞行是他第3次前往国际空间站并将出任指令长。在此之前,他曾5度进入过太空,其中前往和平号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各两次。2000年10月31日的第5次太空之旅使他成为国际空间站首批3名长期居民…  相似文献   

15.
正长期载人航天器(下)实用型空间站之国际空间站国际空间站是由16个国家参与研制的大型太空设施,重419吨,桁架长108.4米,由12个增压舱组成的舱段长74米,舱内总容积1202立方米,4对太阳电池阵构成的电源输出功率110千瓦,可同时容纳6名航天员工作生活。图中的曙光号功能货舱是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舱段,由美国出资、俄罗斯负责建造,重20.04吨,长12.6米,最大  相似文献   

16.
到21世纪末,在神秘的太空中将会出现一座座新型的工厂——太空工厂。这并不是什么天方夜谭,科学家们早已把宇宙空间看成是未来新技术革命的摇篮。科学家们打算把地球上的大批化工厂和炼钢厂搬迁到太空中去,这样,地球上污染环境的因素将越来越少,而花园、树木、草坪、人工湖的面积就会一天天地扩大,地球的面貌也一定会焕然一新,重新成为“人间乐园”。  相似文献   

17.
克里斯·哈德菲尔德是国际空间站第35宇航组的航天员,2013年5月14日从国际空间站返回地球。他之所以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和网友追捧的明星,不是因为他是第一个国际空间站的加拿大指令长,也不是因为他圆满地完成了太空任务,而是因为他是一位充满幻想精神的音乐爱好者、热心的航天科普教育家、出色的太空摄影师和拥有几百万网迷的博客达人,他在空间站业余时间里表现出的多才多艺征服了地球人。  相似文献   

18.
到世界各地去观光旅游,是现代人们生活的一种主要休闲和娱乐方式,不过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很多人常常难以如愿以偿。不过今天航天技术的发展,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机会,以最简便、最快捷的方式到世界各地去观光,进行“虚拟旅游”,这就是“从太空看地球”。从太空看地球,人们登高望远、居高临下,所有景色尽收眼底,与亲临现场的实际观光旅游相比,真是别具一番风味。我们这里收集有数以千计的高质量太空照片,大部分是国际空间站或航天飞机上的航天员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也有一些是从卫星上拍摄的照片,内容包括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大城市、旅游胜地、名胜古迹、名山大川、人文景观、自然奇观和天灾人祸的发生现场等,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从卫星上拍摄的照片一般都是高清晰度的,而航天员从太空拍摄的,清晰度要差一些。但所有照片都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既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又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从本期起,我们将分门别类逐一向您展示,希望您喜欢。  相似文献   

19.
美国太空总署(NASA)现正研究利用磁力浮动的技术,制造下一代到太空的交通工具,可以大大减低飞行太空的成本,也许到那时,很多人都可负担得起到太空的平价观光费用。科学家认为,推动太空船到太空,环绕地球运行,最昂贵的部分是将太空船推动到高空,离开地球的地心吸力。科学家计划建造类似太空高速公路,利用磁力浮动技术,像磁力浮动火车一般,将太空船推动至时速900千米,直飞高空。由于不需要很多零件,磁力浮动火箭维修方便,操作成本比较低,科学家预算,每90分钟便可发射一辆磁力推动太空船,因此旅行太空的费用便会大为减低。负责协助研究的英国…  相似文献   

20.
当今,静谧的太空正面临一场垃圾危机。从宇航员的丢弃物和排泄物到将卫星送入轨道的火箭爆炸后形成的硬币大小的碎片,不仅对航天飞机和卫星构成了很大的威胁,而且使太空成了一个带有放射性物质的废料场。1989年,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们发现在地球表面643千米的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