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类6013铝合金热处理制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类6013铝合金Al-(0.5%-1.4%)Cu-(0.55-2%)Mg-(0.4-1.4%)Si-(0.35-1.3%)Mn合金铁固溶处理制度、人工时效制度及形变热处理对实验合金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l-1.4%Cu-0.95%Mg-0.75%Si-0.35%Mn合金与Al-1.4%Cu-2%Mg-1.4%Si-1.3%Mn合金的极限拉伸强度为450MPa,已远超过美国6013合金的  相似文献   

2.
非晶态Al83Y10Ni7(at%)合金晶化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DSC技术研究了Al83Y10Ni7(at%)非晶合金晶化动力学。在恒加热速率晶化曲线上,随升温率在1~40K/min范围变化,分别出现3~4个放热峰。利用Kisinger法,Ozawa法和Arhenius法分别计算了晶化激活能,认为Al83Y10Ni7非晶合金在Al-Y-Ni系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晶化时第一个放热峰晶化相的等温晶化动力学在0.15<x<0.85范围内符合J-M-A方程,Avrami指数n=2.5;引用阶段Avrami指数和阶段激活能,研究了等温晶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形核和长大行为  相似文献   

3.
钕化物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原位生成的钕化物颗粒增强Ti-6Al-4.5Sn-3.5Zr-0.5Mo-0.7Nb-0.35Si-0.06C(wt%)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颗粒呈球形或椭球形,平均颗粒粒度为~7μm,间距为~40μm。颗粒在基体上均匀分布,它的微观结构由非常细小、结构复杂的多晶体组成,主要含有钕、锡和氧元素。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室温拉伸、高温拉伸、高温持久和蠕变等力学性能。经1065℃/0.5h/FAC+1000℃/1h/AC+700℃/4h/AC热处理后,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拉伸和持久断口均属于典型延性断裂。一些颗粒的内部存在裂纹,未发现裂纹由颗粒向基体传播。  相似文献   

4.
降低国产轿车阻力的风洞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红旗CA744轿车的空气动力特性试验研究,认识到在满足轿车功能和适应相关法规的前提下如何降低轿车外部气动阻力及内流阻力的几个问题。通过试验研究并采用合理的气动布局,使该车型气动阻力系数从0.42降至0.25,升力系数从0.374降至-0.127。本研究为提高国产轿车设计水平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根据某机方案选择边条的要求,在原方案模型边条的基础上,设计加工七付不同的几何形状和面积的边条,在FL-1风洞中进行了M=0.6的选择实验。对其中较好的两种方案又做了纵向、横向的亚跨超音速气动实验。综合分析实验结果认为:前综尖模形,侧综直边形,面积约占机翼面积11.02%的机翼边条方案表现出比较满意的大攻角下增升特性和可以接受与控制的纵向俯仰力矩,特别是在大攻角下有比较安全的横向航向稳定性。它对该机  相似文献   

6.
对具有典型意义的有翼航天飞行器模型在力学所JF-8A脉冲型高超声速风洞中M=6.26,M=7.91和M=9.29条件下进行了模型自由飞实验。由记录的运动经最大似然法作参数辨识后得到它们的俯仰阻尼导数。实验结果显示,在实验范围内模型具有动态稳定性,同一名义实验条件下的重复性实验呈一致的运动规律并具有接近的动导数测量结果。实验范围内马赫数的变化(从6.26到7.91)以及模型质心位置的轴向移动)从0.50到0.60)没有导致俯仰阻尼系数的明显变化,其量值在-1.5附近。而马赫数9.29时阻尼值变小,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由雷诺数的变化所引起。此外,考虑恢复力矩的非线性影响后,辨识结果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7.
EMI─2,4固化环氧E─51的反应是由三个基本反应组成的复杂反应。本文用一张DSC图,在二者质量比为0.042366时,求出其固化反应的表观动力学参数:n=0,E=1.81×10 ̄5J/mol,A=3.4×10 ̄22s ̄-1。并发现二者质量比在25%附近时.DSC图出现双峰;固化剂用量不同时有不同的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8.
章伯定 《飞行力学》1995,13(3):75-83
在试飞中的了解决平尾下洗有无法测定的困难,提出了一种测定基本铰链力矩系数的方法-外推截矩法,并概述了铰链力矩系数及其导数的测量方法,简单介绍了下洗角,基本铰链力矩系数和最大铰链力矩的理论估算方法及几个有关参数的修正问题,还讨论了所测数据的精度以及由于最大铰链力矩数值可能引起的飞行限制。  相似文献   

9.
采用新型的喷射沉积快速凝固技术制备了Al-3.8Li-0.8Mg-0.4Cu-0.13Zr合金,对其沉积态和挤压态组织特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洞壁干扰对PT8-99全机模型气动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它对机压力分布的影响主要在机翼前缘力变化大区域和后部激波区,且随来流马赫数增加而增加;它对Cy的影响相对较小,当模型堵塞变为0.6%时,可认为洞壁对Cy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洞壁干扰对模型俯仰力矩较大,即例模型堵塞度为0.6%,还存在着洞壁对M2的干扰。  相似文献   

11.
Al-0.6Mg-0.8Si-0.2Cr合金中加入不同含量的Li后,无针状Mg2Si相析出,而形成近球形AlLiSi相,δ’成为主要时效析出相。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LU-SSOR隐式推进方法,并结合TVD格式,计算了跨声速翼型的湍流解。文中采用Baldwin-Lomax模型,对NACA0012翼型给出了马赫数0.7-0.95的结果,并将部分计算结果与Harris的实验作了比较,二者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在M=0.8~0.85,R_e=1.4xl0 ̄5条件下,研究了环量为6~24m ̄2/s的二维反向旋转单涡与翼剖面为矩形、NACA0012、11.42°尖楔的二维翼型在下半平面的相互作用。风洞试验发现,当这样的单涡与尖楔作用时,观察到有强度为3000Pa的压力波形成并逆流前传。波的形成与反向涡诱导速度的变化有关,它引起楔前缘上表面气流的突然分离及分离区的突然消失,局部的瞬时高压区产生了前传压力波。在目前的试验条件下,能观察到压力波时翼型上表面压力源区的升压速率dC_p/dt约为4000(1/s),ΔC_p约为1.4。同样试验条件下,反向单涡与矩形、NACA0012互作用,未观察到有明显的压力波形成。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LU-SSOR隐式推进方法,并结合TVD格式,计算了跨声速翼型的湍流解。文中采用Baldwin-Lomax模型,对NACA0012翼型给出了马赫数0.7~0.95的结果,并将部分计算结果与Harris的实验作了比较,二者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一种多晶石墨的拉伸蠕变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生儒  骆蓉  周达宇  杨峥 《航空学报》1994,15(8):955-959
对一种多晶石墨材料进行了拉伸蠕变试验后,用RAMANORU1000拉曼光谱仪对蠕变前后的试样作了分析,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蠕变前后试样纵向剖面的孔隙变化。结果表明:在1700℃,0.7MPa的应力作用下多晶石墨材料不发生明显蠕变。蠕变初期可用ε-ε0=Atn进行描述,在不同温度和应力下n值从0.485~0.8之间变化。在同一应力条件下,随温度提高,n值增大。激光拉曼光谱仪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多晶石墨蠕变后石墨化程度增加、孔隙增多、变大。  相似文献   

16.
通过风洞实验研究了风向对两个和三个邻近建筑风压分布的影响特性。实验结果给出了在不同风向角下,作用于受扰建筑上的平均和脉动风压系数。当受扰建筑处于下游位置时,建筑之间的干扰效应主要表现为遮挡影响,建筑物上的总体风压系数不是很大,但在建筑物表面上有时会产生局部较大的负压系数。另外,在某些风向角下由于受到上游分离气流的影响,在下游建筑的局部表面又会出现较大正压。这些结果可供建筑布置和结构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一种以后掠75.7°薄三角翼为主要特征的典型航空航天飞行器模型,在激波管风洞马赫数为11.9和15.4两种条件下,攻角范围20°~50°,用模型自由飞方法测量了它们的轴向力系数、法向力系数和俯仰力矩特性。相应的实验雷诺数分别为3.19×10~4和1.64×10~4,这两种流动条件均属于稀薄气流的滑流区。 实验结果表明在M_∞=11.9和15.4两种条件下,两种剖面外形模型的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均随攻角加大而递增,其变化规律有很好的一致性,且对马赫数并不敏感;但从体轴系来看,不仅两种模型的轴向力系数不同,而且因粘性干扰的缘故,同一模型A在M_∞=15.4时比M_∞=11.9时有相对较大的轴向力系数,但两者随攻角变化的规律一致,且当α>45°时接近牛顿值。此外,实验表明两种模型的压心系数随攻角均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8.
弧形翼-身组合体空气动力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精度TVD格式成功地完成了标准TTCP弧形翼-身组合体在马赫数为0.8~2.36的湍流流场计算,通过对翼表面压力的积分求得自诱导转动力矩,与相应的风洞实验数据基本一致。流场的计算结果显示:自诱导转动力矩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翼前缘和翼后半部分产生的法向力的差异造成的。最后进行了不同翼形参数的弧形翼-身组合体湍流流场计算,发现翼前缘削尖角角度增大和翼弦长增大,使总法向力增大。  相似文献   

19.
临界雷诺数下斜拉桥拉索的平均风压和风力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一套可调节拉索模型倾角和风向角的试验装置,对临界Re数下的斜拉索模型的气动性能进行了风洞试验研究。通过一系列测压试验,测得了临界Re数下、不同风向角时斜拉索模型表面的平均风压系数分布,并得到了作用在斜拉索模型上的气动力系数。研究了风压分布系数、停滞点、最小风压系数和气动力系数随风向角的变化规律。并对临界Re数时的试验结果与亚临界Re数下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表明:风向角的变化会影响拉索模型的平均风压系数分布和气动力系数;当Re数从亚临界区进入临界区后,拉索模型的平均风压系数分布和气动力系数均发生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20.
通过风洞实验方法研究了非零侧滑角状态下,大迎角细长体模型的侧向力和偏航力矩变化规律。并且应用主动流动控制技术,对非零侧滑角模型的侧向力和偏航力矩加以控制,研究其有效控制的侧滑角范围和控制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迎角α=55°、侧滑角β=-24°~+24°范围内,改变细长体模型头部微扰动摆振片的平衡周向角位置(有效周向角位置在±16°之间变化),模型侧向力和偏航力矩呈线性变化规律。此项力和力矩线性控制技术为飞行器在大迎角高机动飞行发生侧滑时,实现恢复及保持安全姿态飞行,提供一种有效飞行控制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