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遥感卫星对地面目标测向定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采用二维测向定位体制的遥感卫星,文章导出了对地面目标进行相对定位和绝对定位的解析计算公式。目标相对定位是用目标相对于星下点轨迹的方位角和目标与星下点之间的地心张角来表征的。目标绝对定位是用目标的地理经纬度来表征的。文章还对相对定位和绝对定位的误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该文的推导中,地球是作为一个具有本地半径的球体来表述的。  相似文献   

2.
空间目标天基天文定位误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辉  田宏  林玲  刘恩海  张文明 《宇航学报》2010,31(5):1345-1351
空间目标的天基观测是未来空间目标监视系统的主要观测方式。天基观测 可以利用轴系定位和天文定位两种方式实现对空间目标的定位,其中天文定位方式能够达到 较高的定位精度。星载相机的姿态测量误差和目标位置提取误差都会影响空间目标的天文定 位精度。基于此,本文推导了空间目标天基天文定位的误差公式,结合一套星载相机的参数 ,采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研究并分析了各项误差因素对天文定位精度的影响规律。计算结 果表明,空间目标的视赤经的精度随视轴赤纬角的增大而变差,视赤纬精度水平高于视赤经 的精度水平;将空间目标成像在CCD面中心位置附近,能够得到较高的定位精度;视位置测 量精度与目标星点质心提取精度呈线性关系;就目前的硬件水平而言,视赤纬可以达到标准 偏差优于2″的水平,视赤经精度稍差。
  相似文献   

3.
预警卫星对导弹预警模型的仿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研究,建立了预警卫星系统对战术弹道导弹(TBM)弹道进行预警的一种数学模型,其中包括预警卫星系统信息库的信息模型、用预警卫星探测信息确定TBM坐标的模型、确定TBM发射时刻及发射点坐标的模型、确定关机点及对应的关机点弹道参数模型、计算预警弹道及落点的模型等,同时还对信息库中信息模型的精度、计算发射点价值及发射时刻模型的精度、计算关机点时刻及参数的精度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定位误差源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元藻 《上海航天》1998,15(3):16-20,34
根据合成孔径雷达(SAR)星等斜距民我普勒频移的曲线相交和扁椭圆地球模型、多普勒频率漂移与卫星至目标斜距联立方且的解,详细阐述了SAR星地面目标图像像定位原理。着重分析了平台星历、回波时延、目标高度、多普勒中心频率和时钟等误差与定位精度的关系,最后举例说明误差源的属性。  相似文献   

5.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目标定位误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通常利用星历表和雷达回波数据的距离-多普勒参数来实现对目标的定位。其优点是,不需要在雷达视场中使用任何位置确知的参考点,并且与卫星的姿态数据无关。在已经导出的目标定位公式的基础上,用解析法导出了计算定位误差的完整公式,并对定位误差的来源进行了详细讨论,还介绍了定位精度的评估方法,弥补了现有文献的缺陷。  相似文献   

6.
论述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中,利用星历表和雷达回波数据的距离—多普勒信息对目标定位的方法。利用解析法推导出目标相对于星下点位置的计算公式和目标的地球经纬度坐标公式。本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在星载ASR的视场中使用任何位置确知的参考点,并且与卫星姿态数据无关。还对目标定位的误差进行了完整的分析,导出了显明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空间目标碰撞预警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白显宗  陈磊  张翼  唐国金 《宇航学报》2013,34(8):1027-1039
随着在轨空间目标数量的不断增加,空间目标碰撞预警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调研分析,对空间目标碰撞预警的相关技术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地介绍。给出了空间目标碰撞预警的总体框架、关键技术和涉及的理论问题,对主要技术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供从事空间目标监视和碰撞预警等任务和研究的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的照相侦察卫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发射,可以对任何感兴趣的地区进行普查或详查,最高分辨率可达0.2m~0.3m,可以回收胶片,也可以通过中继卫星进行实时的数据传输。导弹预警卫星是立体作战指挥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已形成了由9颗卫星组成的有效导弹预警网。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利用“资源一号”卫星遥感图象进行三维信息获取的方法;定量分析了三维信息获取的方法和成像时的误差;给出了误差性曲线。其结论对“资源一号”卫星的三维遥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DORIS定位原理及其误差影响的推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DORIS测量方法测轨定位具有周期短、精度高、全天候和数据多的特点。目前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具有实用意义的成果。本文介绍了DORIS定位的基本原理,导出了基本关系式。同时,就DORIS的定位,提出了电离层改正项、对流导改正项、潮汐改正项、相对论改正项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1.
临近空间预警平台作为战略预警体系的重要装备,在空天预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分析临近空间预警平台的作战特点、作战任务,探讨了临近空间预警平台在防空反导作战中的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单星无源测向交叉定位方法,该方法结合WGS-84地球模型,通过坐标旋转,利用视线交叉定位来确定地面固定辐射源的位置,系统复杂度低,且定位精度趋近于GDOP。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给出了空间轨道飞行目标动态宽带散射特性建模方法,重点对某卫星动态宽带电磁散射特性进行了仿真,并通过轨道飞行过程中卫星一维距离像的积累获取了散射中心历程图,提出了由飞行过程中形成的散射中心历程图来判断卫星的结构特点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空间目标红外特性分析一直是比较难的课题,尤其对于表面材料为复合材料的空间目标尤为困难。通过分析空间目标飞行动力学特征,以及在空间模拟设备中的表面温度和空间环境的热换算关系,可以得出空间目标在空间环境下的红外热图像。本方法可为空间目标热红外防护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以某远程预警相控阵雷达为背景,对密度加权相控阵天线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提出了由矩形栅格阵列以加权的方式实现圆面阵等边三角形阵元分布和密度加权,并对仿真结果与已知技术指标进行了分析比较,实践证明该仿真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空间攻防是空间技术的一个主要研究内容。隐身卫星正以独特的优势在空间对抗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首先论述了卫星隐身的主要手段,其次分析了国内外隐身卫星的发展现状,最后详细介绍了隐身卫星在未来空间攻防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空间目标姿态角估计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生成了RCS反射图.该方法主要是在直角坐标系中对目标的运动特征用二次项进行描述,并用最小二乘估计求解二次方程,从而根据运动方程估计出目标的姿态角.实测数据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估计出空间目标的姿态角变化情况,并可反映出目标RCS随其姿态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ong-duration space flight on the acquisition of specific visual targets in the horizontal plane. Seven cosmonauts (4 high performance pilots and 3 non-pilots) who had flown between 186–198 days on Mir served as subjects. Baseline testing was performed 4 times prior to launch and 4 times following landing at different intervals totrack recovery. During testing the subjects were required to acquire targets that were randomly presented with both a head and eye movement using a time optimal strategy. Prior to flight two unique head movement strategies, related primarily to piloting experience, were used for target acquisition. Non-pilots employed a Type-I strategy consisting of high velocity head movements with large peak amplitudes, while high performance pilots used primarily low velocity, small amplitude head movements (Type-II) to acquire the targets (p<0.02). For both strategies peak head velocities increased as the angular distance to the target increased (p<0.01) resulting in greater discrimination between strategies for the 60° targets. While preflight eye velocity between strategies did not reac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ostflight testing revealed a decrease in eye velocity for Type-I compared with their preflight performance (p<0.02) for the 60° targets. Postflight, the Type-I group showed a decrease in head velocity (p<0.20) while the Type-II group compensated by increasing head velocity (p<0.02). Variability for both of the head and eye parameters tended to increase postflight for both types of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19.
基于微纳卫星的电子侦察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问题亟需解决.讨论了微纳卫星组网电子侦察定位三个方面的若干关键技术,分别是电子侦察基本架构、载荷硬件架构和星间组网通信.在提出松耦合和紧耦合组网侦察定位架构的基础上,讨论了对地面和空中动目标的定位方法以及载荷实现相关的关键技术,给出了一种星间链路方案,提出了一种基于参数的中频数据压缩方法,可为微纳卫星电子侦察技术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