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正8月3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北斗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北斗三号工程卫星系统总师谢军,北斗三号工程卫星系统总师林宝军,北斗三号工程运控系统总师陈金平介绍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相似文献   

2.
短消息     
<正>2018年12月27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开始提供全球服务。这标志着北斗系统服务范围由区域扩展为全球,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据计划,今后两年,我国还将发射11颗北斗三号卫星和1颗北斗二号卫星,  相似文献   

3.
正2019年12月27日,北斗三号系统提供全球服务一周年发布会召开。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北斗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北斗三号工程卫星总师谢军,北斗三号工程卫星总师林宝军,北斗三号工程地面运控系统总师陈金平出席本次新闻发布会,介绍北斗三号系统提供全球服务一周年有关情况。北斗系统全球覆盖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向建成世界一流卫星导航系统的目标迈出坚实一步。会上,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正式发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报告(4.0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服务体系(1.0版)》等文件,这些文件的中英文版也已在北斗系统政府网站同步上线。  相似文献   

4.
<正>11月5日19点45分,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北斗三号首发双星在长征三号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的托举下顺利升空。卫星入轨后,经测试及入网验证,可对外提供服务。本次发射的卫星也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第24颗、25颗卫星。这次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首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开启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的新时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发展战略进入"最后一步"。  相似文献   

5.
卫星导航共视时间比对一直是远距离时间比对的重要方法之一。使用我国最新发射的北斗三号全球导航卫星,基于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NTSC)和捷克光电研究院(TP)各自的时间产生和保持系统,开展了中捷北斗三号长基线共视时间比对试验。本文对中捷两站各自的北斗卫星可视数及其卫星高度角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利用Vondark滤波对时间比对结果进行了降噪处理,最后将北斗三号共视时间比对结果与北斗二号及GPS共视时间比对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北斗三号在当前全球组网阶段中捷共视可视卫星数比北斗二号还少的情况下,其共视时间比对精度达到1.16ns,较北斗二号提升约19%,与GPS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6.
正新闻:2019年12月16日15时22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五十二、五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至此,所有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全部发射完毕,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解读:北斗三号卫星星座是我国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系统由24颗中圆地球轨道(MEO)卫星、3颗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和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组成。  相似文献   

7.
正3月9日19时5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54颗导航卫星。这是北斗三号系统的倒数第二颗组网卫星,也是第二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GEO卫星,昵称"吉星")。今年内再发射一颗"吉星"后,北斗三号全球星座部署将全面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自投入应用以来,已广泛应用于诸多重要领域。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抗疫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一线提供了时空  相似文献   

8.
通过总结北斗一号卫星到北斗三号卫星的发展过程,梳理了北斗导航卫星姿态与轨道控制技术的发展变化,以及在引领卫星姿轨控技术进步和星载器部件自主可控方面取得的成就.同时,根据下一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论证需求,分析给出了未来导航卫星姿轨控系统需要关注与研究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2003年5月25日零时3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地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这标志着我国已自主建立了完善的卫星导航系统,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 这次发射的是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前两颗北斗一号卫星分别于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发射升空,运行至今导航定位系统工作稳定,这次发射的是导航定位系统的备份星。它与前两颗北斗一号工作星组成了完整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确保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定位系统正式启动建设,计划今年底将发射四颗全球组网卫星。"这是9月16日在深圳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年会暨首届卫星应用国际博览会上传出的信息。航天科技集团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孙家栋一再强调"北斗系统的重中之重在于应用",他指出,北斗所提供的服务正进入普通百姓的生活,北斗技术早已跳脱出单一  相似文献   

11.
<正>新闻:2018年11月19日2时07分,长征三号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执行"一箭双星"发射任务,将两颗北斗全球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我国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迈出中国北斗从国内走向国际、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2.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菁 《国际太空》2013,(4):26-32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采取"三步走"的发展步骤:第一步,"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第二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区域服务;第三步,2020年左右全面建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全球服务能力。目前,"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星座拥有14颗卫星在轨运行,包括5颗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和4颗中圆地球轨  相似文献   

13.
正7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高大上"的北斗导航,已经不知不觉"飞入寻常百姓家"。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透露:"在中国,入网的智能手机里已经有70%以上提供北斗服务。""天上好用,地上用好",这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首任总设计师、航天科技集团高级技术顾问孙家栋院士对北斗系统的寄语。  相似文献   

14.
北京时间 5月 2 5日零时 34分 ,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 ,成功地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这标志着我国已自主建立了完善的卫星导航系统 ,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这次发射的是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前两颗“北斗一号”卫星分别于 2 0 0 0年 1 0月 31日和 1 2月 2 1日发射升空 ,运行至今导航定位系统工作稳定 ,状态良好 ,产生了显著效益。这次发射的是导航定位系统的备份星。它与前两颗“北斗一号”工作星组成了完整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确保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  相似文献   

15.
正新闻:2018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刚刚更名不久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召开了2018年型号工作会议。据会议透露,2018年,航天科技集团将实施以长征五号发射、嫦娥四号探月和北斗卫星组网为代表的35次宇航发射任务,发射次数将创历史新高。解读:据航天科技集团2018年型号工作会透露的内容来看,今年的宇航发射可谓次数多、戏码重,既有长征五号"王者归来"、北斗三号卫星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又一次成功实施北斗导航卫星的一箭双星发射了,上一次以一箭双星的方式发射北斗卫星是在2012年9月。不同于以往,此次成功发射入轨的第18、19颗北斗导航卫星,是由远征一号上面级直接"护送"到工作轨道的。这次升空的北斗双星"身份特殊":它们不仅是第一批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承担了大量新技术验证工作,而且作为中圆轨道的北斗卫星,在全球组网任务中一共将发射24颗,占据整个系统30余颗卫星中的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17.
北斗三号电离层模型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战略,北斗三号系统空中星座在2020年左右完成部署,信号的覆盖范围从亚太大部分地区扩展至全球.实际上自2018年底北斗三号系统已经可以初步提供全球服务.相应地,北斗系统的单频电离层模型从只适用于亚太大部分地区的BDSKlob模型发展到适用于全球范围的BDGIM模型.为分析北斗三号电离层模型的性能,以IGS GIM最终数据为参考,比较了2019年3月1-31日期间北斗BDGIM模型、BDSKlob模型以及GPSKlob模型在不同时段不同地区的改正效果.结果表明:北斗三号BDGIM模型在中国区域的改正率达75%以上,优于BDSKlob模型59%的改正率;在全球范围的改正率达60%,优于GPSKlob模型49%的改正率.除南半球高纬度地区外,BDGIM模型的电离层误差值均小于GPSKlob模型,其在垂直方向的电离层均方根误差值优于6TECU.   相似文献   

18.
正6月23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标志着北斗三号系统的全面建成,也标志着中国导航卫星系统的"三步走"战略圆满完成。从1983年"两弹一星"元勋陈芳允院士提出双星定位通信系统方案至今,中国北斗已从有源无高程定位发展到了有源无源结合的高时空精度定位,从双星区域覆盖升级到复合型星座全球覆盖,在导航卫星领域走出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国道路"。不过,北斗系统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早在上世纪90年代,出于摆脱对美国GPS系统依赖等考虑,欧  相似文献   

19.
正2020年6月23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升空,系统组网成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世界一流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为全世界用户提供全面覆盖的无源导航服务,并为我国及周边地区乃至全世界提供高精度的有源定位和短报文服务。从"北斗一号"到"北斗三号",从双星定位到全球组网,从走出国门到服务世界,"北斗"已成为中国"走出去"的又一张国家名片。那么,这张"国家名片"都包含哪些内容,"北斗"为走出国门又做了哪些重要工作呢?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航天     
<正>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定点2010年1月22日1点47分,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经过4次变轨,成功定点于东经160度、轨道倾角1.8度的赤道上空。随后,卫星有效载荷开通,目前卫星工作正常。(航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