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11月3日,我国研制的起飞规模最大、技术跨度最大、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海南文昌成功首飞。航天科技四院(以下简称"四院")提供了此次发射中的正推火箭和消氢点火装置这"两样法宝"。正推火箭提升了芯二级推进剂的管理能力,确保了芯一级与芯二级发动机的成功分离;消氢点火装置消除了火箭发射前排放的大量低温氢气,安全护航火箭成功发射。  相似文献   

2.
正6月25日20时,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在海南文昌发射场首飞成功,将载荷送入预定轨道。长征七号作为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的基本型,未来不仅承担空间站运送补给物质和补加推进剂任务,还将成为中国未来航天发射任务的"主力军"。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七号控制系统团队的负责人宋征宇在接受本站记者专访时称,长征七号火箭的首飞成功,验证了火箭控制系统多项国产化技术的成功,将带动一批我国具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12月1日19时30分,西昌卫星发射场。群山环抱中,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静静地伫立在二号发射塔架旁。它托举着的就是万众瞩目的主角——嫦娥三号。6个小时后,承载着中国探月新梦想的嫦娥三号就将怀抱"玉兔"从这里启程,奔向38万千米之外的"月宫"。低温燃料加注:火箭发射倒计时发射场区,几名身穿蓝色静电服、手戴棉质手套的工作人员在二号塔架开始为第三级火箭添加"动力"——液氢和液氧。这标志着火箭发射已进入倒计时。一旦开始加注低温推进剂,发射就进入不可逆状态。火箭上端,雾气缭绕。尽管燃料贮箱进行了严格的保温设计,火箭周围的空气还是迅速地被冷凝成水汽。为了防止结冰,要不停地用氮气吹除,直至发射前的最后几秒。发射塔架500米外燃烧池内,大火熊熊燃烧——液氢液氧是易燃、易爆的气体。  相似文献   

4.
<正>9月25日9点41分,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第一型固体运载火箭、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中唯一一型固体火箭——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拔地而起,运送浦江一号和另外3颗微小卫星奔向太空。这4颗卫星主要用于开展航天新技术、新体制、新产品等空间试验。随着星箭成功分离,长征十一号火箭将4颗卫星顺利运送至预定轨道。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11次飞行,也是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第二次飞行。这次飞行与新一代运载火箭的"首秀型号"——长征六号火箭的首飞  相似文献   

5.
2008年4月25日23点35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我国首颗中继卫星、也是今年的首颗卫星——天链一号卫星01星送入太空,取得了开门红。长三丙运载火箭为新型三级液体推进剂火箭,其运载能力为3.8吨,介于长三甲火箭的  相似文献   

6.
长征4号火箭 长征4号运载火箭是串联式三级液体运载火箭,它的第一、二级与长征3号火箭的第一、二级的技术状态相近,第三级采用新研制的两台可双向摇摆的常规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火箭总长41.9米,最大直径3.35米,第三级直径2.9米,起飞质量240吨,起飞推力300吨,可将1250千  相似文献   

7.
正运载火箭末子级推进剂钝化是指通过排空剩余推进剂,减小火箭末子级在轨解体的可能性。对运载火箭末子级推进剂进行钝化是减少空间碎片的重要措施。通过分析各种火箭末子级剩余推进剂排放方案的技术特点,总结提炼出剩余推进剂排放方案设计原则,能为后续新型运载火箭的研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新闻: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我国新一代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好消息不断传出。长征五号火箭预计今年下半年重返航天发射舞台;长征六号改、长征七号改、长征八号火箭研制进展顺利;重型运载火箭关键技术攻关取得实质性进展,预计2030年完成首飞。  相似文献   

9.
<正>9月20日7点01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抓总研制的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10次发射。在经过980余秒的飞行以后,长征六号火箭成功将20颗卫星送入太空,创造了我国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作为我国全新研制的新一代快速发射三级液体运载火箭,长征六号火箭具有无毒无污染、发射准备时间短等特点,主要用于满足微小卫星发射需求。"秘密武器"助精准入轨从起飞到精确入轨,长征六号运  相似文献   

10.
参考图片     
65m高的天顶号火箭在海上发射平台上的构型图。后面是一艘采用特殊设计的海上发射保障船,该船兼有运载火箭总装、飞行指挥和控制中心双重功能。组装好的天顶号火箭用趸船转运到发射平台上,然后在发射平台上将470t运载火箭及卫星进行垂直吊装,最后加注液体推进剂...  相似文献   

11.
<正>说起中国的运载火箭,我们首先想到的都是液体动力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而当今世界,由于固体运载火箭的方便机动性,正日益受到各航天国家的青睐。随着中国航天技术和需求的发展,我国固体运载火箭也登上舞台。快舟一号、长征十—号等固体运载火箭先后发射成功,不过中国固体火箭的探路者其实是开拓者一号火箭,只不过它尚未形成发射能力便淡出江湖。如今开拓者一号的后代——开拓二号现身。2017年3月3日7时53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的开拓二号运载火箭成功把天鲲—号新技术试验卫星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12.
正"万丈高楼,起于设计。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设计没有太多经验可以直接拿来,它是真正的跨代研制项目,是在一张白纸上重新画下每一根线。运载火箭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说,长五火箭是新一代运载火箭的老祖宗。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我国火箭发展史上,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与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有着相似的意义。长五火箭启动研制是为了全面提升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而不是以发射某个特定载荷为目标。  相似文献   

13.
<正>提起苏联的火箭,人们或许会立刻想到属于R-7火箭系列的联盟火箭,或者是苏联屡败屡战的带有浓厚传奇色彩的N-1重型运载火箭,亦或是用来运载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能源"号火箭。但是,冷战后期,苏联放弃了能够将100吨载荷送入近地轨道的"能源"号火箭。解体后的苏联,留给新生的俄罗斯的能力最强的火箭,不是R-7系列的联盟,也不是"能源"号,而是一开始并没有被当做运载火箭  相似文献   

14.
开始新长征     
<正>在中国航天史上,2015年9月,将成为一个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月份。在这个月里,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两个型号——长征六号和长征十一号,先后出征并告捷。从此,长征系列火箭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而这只是中国新一代火箭精彩亮相的开始。新一代运载火箭是一个成员涵盖"大、中、小、快"型谱完整的大家族,其成员各司其职,实现航天运载需求的全面覆盖。其中,长征五号被称为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被称为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而"长六"、"长十一"则是新一代运载火箭中的"小液"和"小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已进入发射前的冲刺阶段,各项准备工作有序进行,按计划将于今年下半年进行首次飞行试验。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我国正在研制的新一代大型两级低温液体捆绑式运载火箭,火箭芯级直径为五米,起飞质量约869吨,具备近地轨道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4吨的运载能力。长征五号也  相似文献   

16.
小型固体运载火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志强 《太空探索》2003,(10):18-19
运载火箭是把航天器送入太空的运输装备,也叫航天运载器。运载火箭的动力装置叫做火箭发动机。一般运载火箭由若干台发动机串联或并联组成。运载火箭发动机推进剂有固体和液体两种类型。如果一枚运载火箭的所有发动机部采用固体燃料,那么这枚火箭就是一枚固体运载火箭。  相似文献   

17.
正2019年12月27日20时45分,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震天动地的轰鸣声中,我国最大运载能力的火箭长征五号托举最重卫星、东方红五号卫星公用平台首飞试验星——实践二十号飞向太空,飞行2247秒之后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圆满完成第323次飞行,中国航天2019年宇航任务以一出"重头戏"完美收官。据长五火箭总设计师李东介绍,作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中的"大力士",长五火箭总长约57米,堪比20层楼高;火箭起飞质量约870吨,起飞推力约1078吨,具备将25吨级的航天器发射到近地轨道、将14吨  相似文献   

18.
简讯     
日本将研制大型运载火箭日本宇宙开发委员会于6月18日宣布,日本准备研制一种类似于欧洲阿里安的大型运载火箭H-1。这是一种三级火箭,重200吨,长42.3米,直径3.3米。能把800公斤重的卫星射入同步轨道。计划在1987年投入使用。计划研制费用为1500-2000亿日元,合30-40亿法郎。在制成这种大型火箭前,先于1985年前研制出H-1A,高40米、重140吨,第一级将沿用N_2火箭的发动机,带9个助推器;第二级用低温推进剂,推力10吨;第三级用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我国在酒泉、太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先后进行了15次航天发射,除资源一号03星因火箭故障未能入轨外,均获得圆满成功。现将全年15次航天发射任务纪念封刊出,希望大家喜欢。神舟十号载人发射成功纪念封6月11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编号:MPO.JF105;规格:175mm×125mm;印量:40000枚;封销"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13.06.11.17兰州市27支局"邮戳  相似文献   

20.
正"猎鹰"9号火箭在第20次发射中,第一级火箭返回并着陆成功,成为人类火箭工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猎鹰"9号火箭的研制者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执着地追求运载火箭的复用,在复用技术上进行了大量探索,这次成功开创了运载火箭重复使用的新途径。这条道路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商业上都是可圈可点的。坚持不懈的努力"猎鹰"9号火箭是目前太空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