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从粒子加速器到粒子束武器 国庆50周年大典上,几十辆彩车穿行在游行队伍中,绚丽夺目,异彩纷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辆展示我国高新技术成果的彩车。这辆彩车前面醒目的位置上安放着一座代表高能物理成就的粒子加速器模型。国庆节后这辆彩车被一位新疆企业家以最高价购得以作长久的纪念。 粒子加速器是根据物理学原理制造的专门用于加速电子、质子、离子等带电粒子的特殊装置。带电粒子进入加速器后就会在强大的电场力的作用下被加速到所需要的速度。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中国航天科技的持续发展,中国航天人在国际宇航界的话语权也在稳步提升。3月18-22日,国际宇航联合会(IAF)春季会议在法国巴黎召开,IAF副主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袁洁率领中国宇航学会代表团出席会议,并在执行局会议上发言。随同袁洁副总经理出访的还有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和来自航天  相似文献   

3.
王敏 《太空探索》2011,(12):24-25
有人曾把电子技术发展的相对滞后称为中国航天的"软肋"。发达国家亦在此领域对我国层层封锁,限制出口先进的技术和产品,以维护其在太空中的霸权。伴随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交会对接任务的完成,中国的航天人终于让电子技术成为中国航天发展最强  相似文献   

4.
<正>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出生于上海,浙江杭州人。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了开创性贡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导弹之父"。  相似文献   

5.
<正>航天会客厅卡西欧(中国)贸易有限公司作为较早同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合作的优秀企业之一,近年来设计了多款与中国元素相关的腕表。尤其是与中国航天“太空创想”(联名)推出的G-SHOCK“月背”“地球”等为主题的腕表,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在第八个“中国航天日”来临之际,恰逢G-SHOCK迎来40周年,为更好地让公众了解卡西欧腕表与中国航天结缘的故事,我们走进申城上海,  相似文献   

6.
<正>2023年3月10日,随着天绘六号A/B星发射成功,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五院)研制并成功发射的航天器达到了400颗。在中国航天史上,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是一个划时代的、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性时刻,实现了我国人造卫星“从无到有”的跨越,开启了中国人逐梦太空的新纪元。它是中国航天事业第一个里程碑。从第1颗到第400颗,五院人55载逐梦太空放飞强国梦想,400星船遨游宇宙谱写壮美篇章。在五院成功发射“400星”之际,让我们一起沿着时间的轨迹,回顾中国空间事业光辉历程中的重要时刻。  相似文献   

7.
读者园地     
今天,《太空探索》杂志更名已整整一年了,在此我们要衷心感谢那些热心的新老读者,正是由于你们的关心与支持,《太空探索》杂志才能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宣传中国航天、普及航天知识、探索宇宙奥秘”是我们的办刊宗旨,“视点”带给你国际航天的最新动态;“太空新航线”告诉你航天界的奇闻轶事;“中国航天”让你了解中国航天的历史与现状;“宇航博士”教你掌握更多的航天知识;“探索时空”带你进入浩瀚的宇宙;“星空夜话”与你分享星空的美丽与神奇……  相似文献   

8.
<正>四十年了,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的大红号外仿佛仍在眼前晃动;四十年了,那支十分悦耳的《东方红》乐曲仿佛仍在耳畔回响;四十年了,万人空巷争相仰望那颗曾划过天空的亮点璀璨依旧。1970年4月24日,这一让中国航天人永远难忘的日子,这一中国航天永远高耸的丰碑。  相似文献   

9.
1990年,"亚洲一号"的成功发射,让中国航天迈出国门、走向世界;迄今为止,中国航天完成了30余次国际商业发射,并于2007年实现了国产卫星的首次整星出口。伴随着第六颗卫星在轨交付合同——玻利维亚卫星项目合同的签署,中国航天的商业发射之路越走越宽。第一次把轨位咨询写进了合同内容,第一次把地面应用纳入了合同内容,第一次采用了商业贷款的模式……此次整星出口业务"天地一体化"的有益尝试和贷款业务的商业化运作,大大拓展了整星出口业务的服务范围,延伸了整星出口的产业链,中国航天走向世界的步伐迈得更加豪迈、更加坚实。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1月29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发布首个《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18)》,对2018年中国航天活动进行盘点,全面展示了中国航天的最新发展与成就。成果丰硕,中国航天在世界航天舞台上展现了中国智慧2018年,中国航天发射活动创造新纪录,发射次数约占全球总数的三分之一,载人航天开启建设空间站阶段,新一代载人飞船进展顺利。探月活动取得重大突破,嫦娥四号探测器完成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北斗三号基本完成系统部署并投入运行,正式提供全球服务。第一颗天文观测卫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是中国航天创建60周年,又适逢中国今年首次设立"中国航天日",今年下半年我国又要进行多次重要的航天发射。为了最大程度地宣传普及航天知识,让民众更多地了解中国航天历史,学习航天人的精神,河北省科技馆联合石家庄市青少年宫共同举办"精彩纷呈的中国载人航天"主题讲座。200多名航天爱好者参加讲座,并与主讲人《国际太空》执行主编庞之浩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图为参加讲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航天     
《太空探索》2012,(8):4-5
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创建50周年7月8日,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创建50周年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六院建院50周年纪念大会在京召开。党和国家领导人吴邦国、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等分别发来贺电、贺信或作出批示,热烈祝贺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5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绩,希望站在新起点上的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13.
20年前的3月22日,是一个让所有中国航天人刻骨铭心的日子。1992年3月22日,中国新研制的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矗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准备发射美国为澳大利亚研制的澳普图斯B1卫星,中央电视台向全国直播发射实况。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10月,正值中国航天事业成立60周年。我怀着十分渴望的心情,在中国科技馆参观了"航天放飞中国梦——庆祝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航天科技成果展"。走进展厅,五彩缤纷的航天展品历历在目:精美的火箭模型、返回式卫星实物、神舟飞船返回舱、天宫实验室、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它们是我国几代航天人风雨兼程60载,用血汗创造的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中国航天60多年的发展史上,从未有这样一枚火箭让人如此关注、如此揪心。有人说,它的成功,至少关系中国航天未来20年的发展。它就是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从2017年7月2日长五遥二失利,到2019年12月27日长五遥三任务发射成功,908个日夜,长五研制团队这支钢铁之师,究竟经历了什么?从失败到成功,这背后又经历了哪些"不可承受之重"?  相似文献   

16.
见证新成长     
正伴随着惊天动地的轰鸣声,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从全新的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新的火箭从新的发射场首次发射,在中国航天历史上共有四次。四次发射,每一次都标志着中国航天又向前迈进一步;四大发射场,每一个都见证了中国航天的新成长。航天发射场的选址有很多讲究,主要是根据航天器的轨道要求、地面测控配置、安全保障、气象条件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例如,为提高发射地球同步轨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中国航天史上一次重要的发射。尽管火箭是已发射过8次的老型号,卫星也是多次悬于天庭的成熟老卫星,然而它发射于中国航天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一个特殊的季节,一个特殊的地点。因此,它凝聚着中国航天人太多的自信和忧虑、太多的焦灼和期待。在风雨多变的大凉山夏日,笔者与航天人一起游历了这个跌宕起伏的感情之海……  相似文献   

18.
<正>2019年中国航天大会将于4月23-25日在湖南长沙举办。中国航天大会是由中国宇航学会和中国航天基金会联合主办的中国航天极具影响力的综合性盛会。大会将从"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三个维度出发,依托学术、产业、科普、文创四大活动体系,倾力  相似文献   

19.
周武 《太空探索》2010,(5):10-13
4月6日,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多功能厅内鲜花吐蕊,春意盎然,满堂笑声和阵阵掌声不时响起.在一场题为"光辉的足迹,永续的传承"的纪念中国航天商业发射服务20周年座谈会上,三代长城人欢聚一堂,抚今思昔,共同追忆中国航天商业发射走过的峥嵘岁月,展望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未来.  相似文献   

20.
正为中国航天事业服务中国航天基金会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基本宗旨是为中国航天事业服务:奖励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有功人员;资助航天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支持航天学术研究和技术开发;支持与国外航天界有关组织建立友好往来与合作;开展航天科普教育,提高全民航天意识,促进航天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