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震给人类造成的灾难是难以估量的,但地震预测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科学难题。大量的观测事实显示,在多数大地震发生前几周、几天、几小时甚至几分钟,电磁波的强度、相位或者谱密度等将发生异常变化,电离层的电子、离子浓度和温度等会发生异常扰动,这些现象的出现向人们发出地震即将来临的信号。这些现象不仅在地面可观测到,在卫星上也能观测到。据此,许多国家开展了地震电磁卫星的探索研究,以期将其作为监测地震灾害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九五"期间就开始了卫星预报地震的研究和应用。如当时航天部第五研究院航天信息研究所曾经利用卫星热红外图像进行地震短期临震预报的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他们还建立了卫星热红外异常分析系统,将其与地震前兆其它信息连接起来,组成了地震短临预报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的迅速发展,遥测技术已应用于地震工程方面。《北京地区强地震无线遥测台网》是1979~1983年联合国援华工程项目之一。从1982年正式运转以来,已获得一批地震记录。全套设备都是从美国肯尼公司引进的,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本文结合台网的设备,对一些主要的技术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王晓青 《卫星应用》2005,13(2):44-48
叙述了我国地震形势和灾情形势,对空间技术应用与地震监测预报的物理基础进行了初步的描述,对目前地震卫星技术发展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对我国地震卫星的发展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范围内重大自然灾害频发和空间技术的不断发展,空间技术在灾害监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成功运行的合作机制之一,2007年中国以国家航天局名义加入该机制.目前该机制已成为我国灾害遥感监测的重要数据源,并多次应用于我国的重大灾害遥感监测中.本文介绍了该合作机制的资源、运行模式及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情况,并分析了该机制在我国玉树地震灾情监测中的应用情况,提出了进一步有效利用该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地震和月球到底有没有关系?这是近百年来始终困扰科学家的问题。如今,日本防灾科学研究所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最近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终于证实:月球引力影响海水的潮汐,在地壳发生异常变化积蓄大量能量之际,月球引力很可能是地球板块间发生地震的导火索。  相似文献   

7.
我国地震遥感水平世界居先在不久前于美国召开的第12届国际地质遥感应用大会上,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卫星预报自然灾害研究中心的论文《瞬时地壳运动与遥感短临预兆信息》引起世界各国代表的广泛兴趣和关注,被大会评为最佳论文。短临预报是地震预报中最为关键也是最为困...  相似文献   

8.
我国利用气象卫星监测地震前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利用气象卫星监测地震前兆赁常恭,王宣吉,强祖基Abstract:Chinahasahistoryof4yearstomakeseismicforecastwithmeteorologicalsatellitedataandhasgotanenco...  相似文献   

9.
2008年5月12日14:28分,四川汶川地区的8.0级强震波及成都市,伴随着剧烈晃动,墙体裂缝,玻璃破碎,物品倒塌损坏,人们都惊慌失措地蜂拥逃出建筑物,惊魂未定地站在空旷地带躲避可怕的地震。危险降临,逃生是人的第一反应,可是,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没有离开,选择了留下。  相似文献   

10.
青海玉树地震遥感监测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地震后,作为我国减灾救灾决策支持单位,民政部卫星减灾应用中心(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根据国家减灾委、民政部救灾应急响应启动情况和部救灾总指挥部的统一部署,立即启动<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空间技术响应工作规程>,实行24h业务值班制度,以高分辨率卫星和航空遥感数据为主,开展灾害监测与评...  相似文献   

11.
《航天返回与遥感》2012,33(3):84-84
2012年6月4日,据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俄罗斯航天系统公司主管兼总设计师尤里.乌里钦(Yury Urlichich)表示,俄罗斯科学家正在研制基于卫星的地震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12.
谭涛 《航天》2014,(12):42-45
地震是危害性极强的灾害之一,据联合国统计,20世纪以来,全世界因地震死亡人数达260万,因此,如何进行地震预报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目前监测地震的主要手段是地面台站观测,但受观测环境、生活环境等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国境边界、海洋、高山、原始森林等地区建台比较困难,全球的观测台网密度很不均匀,存在许多监测空白区,且无法实现全天候、全球性观测,动态性较差,这些都不利于地震预报和地震科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那该怎么办呢?人们想到了卫星。  相似文献   

13.
《航天》2011,(5):5-5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发生里氏5.8级地震后,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立即启动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案,全力开展灾害监测。  相似文献   

14.
雅安地震房屋倒损情况遥感影像解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燕  李博  张薇  徐丰  聂娟 《航天器工程》2014,23(5):129-134
遥感作为快速、大范围获取灾害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在重特大自然灾害监测评估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尤其是在地震中,被用于监测灾害范围和房屋、生命线、基础设施、土地资源等实物量的受灾情况,以及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发生、发展情况。在2013年四川雅安"4·20"强烈地震中,利用震后获取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高分辨率遥感本底库支持下,分析当地房屋建筑倒损状况,从房屋轮廓、废墟或瓦砾和房屋屋顶呈现的几何和辐射形态特征等方面,建立震害房屋受灾解译标志,准确描述受损房屋特征,与输入的高分辨率震害房屋样本库进行对照,通过专家的研判与辨别,可有效指导房屋受灾遥感解译过程。  相似文献   

15.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地震发生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立即启动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案,成立了由该中心负责人亲自指挥的青海地震遥感监测应急小组,力争以最快的速度和最有用的卫星遥感数据为地震救援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辛宝恒 《航天》2014,(4):50-51
众所周知,自然界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都是十分复杂的。天气预报之所以获得成功,是由于牢牢抓住了大气能量锋带的踪迹,摒弃了其它一些细节的纠缠。地震预报也必须牢牢抓住地震能量锋带的踪迹,摒弃一些细枝末节,才可以能达到预报目的。  相似文献   

17.
《航天》2014,(11):5-5
10月7日21时49分,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发生6.6级地震。当晚,国防科工局立即启动民用遥感卫星应急观测与信息支持工作机制,紧急组织相关单位调整在轨卫星,执行震区高分辨率图像获取任务,同时向中国地震局、国家减灾中心等单位提供了高分一号、资源三号、环境一号C星卫星近期获取的震区8景图像数据产品。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地震区分布范围广,发震频繁。因此减震、隔震技术对国民经济基本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的运用等,减震、隔震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特别是就我国目前中、低层房屋较多的实际状况而言,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采用在基础与地基之间设置砂垫层的方法,减小或不放大地震对地面的影响,最终达到减震、隔震的目的。在提出砂垫层隔震概念及其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区别之后,研究了砂垫层刚度对地面地震反应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地震区分布范围广,发震频繁.因此减震、隔震技术对国民经济基本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的运用等,减震、隔震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特别是就我国目前中、低层房屋较多的实际状况而言,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采用在基础与地基之间设置砂垫层的方法,减小或不放大地震对地面的影响,最终达到减震、隔震的目的.在提出砂垫层隔震概念及其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区别之后,研究了砂垫层刚度对地面地震反应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地震。当天全空管系统各单位各部门紧急动员,坚决贯彻民航局空管局灾情部署,发扬团结协作、同舟共济的精神,举全系统之力,特别是在地震发生当日晚上开始,在三天之内全国集结陆续调集165台套、42名技术工程专家赶赴现场,支援西南地区航空交通运输通道的空管运行保障和恢复工作。西南空管局在全国民航空管系统的全力支援下,迅速恢复了空管运行保障能力,地震当日下午,在强烈余震下西南空管局仍然保障了11架航班安全飞行,同时保障了专机和重要任务飞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