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料浆渗铝过程中ЖС6У叶片出现批量性腐蚀的情况,通过对加工流程检查、故障件宏观检查、金相分析等方法,确定腐蚀故障机理,并对分析结果进行试验验证,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选取工作300h的涡轮叶片和新品叶片制作试样,试样提供了不同的渗铝硅层厚度,采用热电法和金相法分别对试样上同一位置进行检查,热电法记录该位置处热电势值,金相法测量该位置截面的渗铝硅层厚度,对一系列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随渗铝硅层厚度增大热电势值相应减小的变化规律,随后对热电检查的外部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分析,并结合部分试样给出热电势值随温度、异物、探头角度等改变带来的误差规律.  相似文献   

3.
采用粉末包埋法对电子束物理气相(EB- PVD)制备钛合金薄板在620℃分别进行6h渗铝及铝硅共渗,采用XRD、SEM等对EB- PVD制备钛合金薄板显微组织以及粉末包埋法渗铝及Al- Si共渗后的钛合金薄板显微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晶合金可以在620℃实现渗铝和铝硅共渗.渗铝层的相结构主要为Al3 Ti相,但由于渗层Al3 Ti相为脆性相,在渗后冷却过程中热应力的作用下,易产生裂纹.铝硅共渗层的相结构主要为Al3 Ti和Ti5 Si3相,由于Si存在渗层中,渗层中不存在裂纹.  相似文献   

4.
三机部第二技术交流站于六月上旬在西安召开了弯管新工艺技术交流会。会上,四三○厂、三二○厂、华中工学院、一一一厂、四二○厂、一七二厂介绍了研制、应用数控弯管机的经验及英国罗·罗公司管子加工工艺;重点了解了VECTOR BEND150型数控弯管机及VE-CTOR—1型管形测量机的工作原理、构造特点与使用情况。斯贝发动机导管设计成具有直线段和同一弯曲半径、弯曲角度小于180°,为弯管工艺自  相似文献   

5.
通信卫星天线是整个卫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天线系统由于对重量有严格要求,全部采用铝合金薄壁结构和高强度的轻质材料,制造精度相当高,涉及精密机械加工、钎焊、电镀、精密装配等多种工艺关键,综合难度大,给生产带来极大的困难。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的可行性,作了大量试验,采用了一系列新工艺、新技术。这主要有: 1.针对国内铝钎料质量不能满足要求的问题,专门研制了新型高温铝钎料。该钎料用微量稀土元素锶、镧对铝硅共晶合金进行变质处理。与国内外通常应用的铝硅钎料相比,它具  相似文献   

6.
为了克服固体渗铝粉尘多、劳动强度大、污染空气和腐蚀设备等缺点,我们对燃烧室衬套用其空蒸镀扩散渗铝工艺代替原固体渗铝工艺,进行了试生产。一、设备真空蒸镀扩散渗铝工艺是由真空蒸镀和扩散两步完成的。真空蒸镀在我厂自制的镀膜机中完成,使铝加热蒸发沉积在工件表面上,以获得一定厚度的铝膜。扩散是在密闭坩埚中通入氩气保护于炉中完成的,使蒸镀得到的纯铝层转变为渗铝层。 1.真空镀膜机我们使用的真空镀膜机是根据兄弟厂的经验自己制造的。从目前使用情况看,基本上可以满足现行工艺的要求。其真空室结构见图1。  相似文献   

7.
根据航天工业部表面处理技术交流站的活动计划安排,交流站于1984年5月29日至6月1日在上海市召开了防银变色技术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有部内有关的工厂、研究所及高等院校的31名代表;复旦大学、上海仪表局广播电视工业公司、电子元器件公司复旦电容器厂、仪器仪表公司、上海无线电26厂、电子  相似文献   

8.
固相含量对Al2O3料浆及瓷体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固相浓度对用于凝胶注成型的Al2O3料浆的粘度和流动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由不同浓度的料浆制得的瓷体结构和性能与料浆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控制合适的体浓度对于获得适合浇注的高性能料浆是必要的.同时由于料浆浓度会影响球磨效率和坯体密度,因此会对最终瓷体的质量有较大影响.在本文的实验条件下,料浆中固相的最佳含量为50vol%.  相似文献   

9.
主要针对渗铝工艺中不同渗铝温度、保温时间对GH4199合金组织、性能影响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渗层组织由表及里分别为:表层主要为富铝的NiAl相,向内的过渡层和扩散层为富Cr相、碳化物、NiAl相和Ni3Al相等。渗层厚度的变化主要与温度和时间有关,同一渗铝温度下,随着渗铝时间的增加渗铝层深度增加;同一渗铝时间,随着渗铝温度的提高渗铝层深度增加。经渗铝处理后,室温拉伸强度提高,拉伸塑性降低。900℃拉伸强度降低,拉伸塑性提高;持久寿命稍降低,塑性提高。  相似文献   

10.
氧化铝陶瓷凝胶注模成型凝固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凝胶注模成型(Gelcasting)是一种近净尺寸陶瓷成型工艺,它是通过高分子聚合物自由基聚合反应来实现陶瓷料浆的原位固化的。通过建立料浆温度与凝固时间的曲线,来研究陶瓷料浆的凝固动力学,是简便可行的研究方法,结果表明:"驰豫时间"可以成功地描述陶瓷料浆的凝固过程。在Al2O3陶瓷料浆Gelcasting成型工艺条件优化的基础上,制备出了气孔分布均匀的Al2O3坯体。  相似文献   

11.
这项工艺是上海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等单位自1974年年底开始研制的,在1975年上海机铸一厂召开的双快水泥自硬砂现场经验交流会及1977年在北京通县召开的北京、上海、沈阳三地区双快水泥自硬砂技术协调会,基本肯定了下述效果: 1)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1~2倍(与同样手工操作比较)。 2)可简化芯骨,废除大量元针,降低铸件生产成本(尚未完整统计,初步估计至少在  相似文献   

12.
pH值对凝胶注模氧化铝陶瓷料浆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重点研究了在低粘度,高固相体积分数氧化铝浓悬浮体制备过程中,料浆的pH值对料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值达到5左右时,Al_2O_3颗粒在水中的Zeta电位等于0,此时,料浆的粘度最大,分散效果最差。当pH值达到9时,Zeta电位的绝对值达到最大,此时料浆的悬浮稳定性最佳。  相似文献   

13.
含滑石水基氧化铝陶瓷料浆流变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流变实验分析了滑石含量及球磨工艺对水基氧化铝陶瓷料浆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滑石含量为0至4wt%时,随着滑石含量的增加,氧化铝料浆的静态粘度略有增大,且含有滑石的氧化铝料浆表现出明显的触变性;特定滑石含量(0.5wt%)的氧化铝料浆(体浓度55vol%)球磨时间为16~18h时,粘度达到最小值,流动性最好。  相似文献   

14.
部第一技术交流站于一九七八年十月二十六日至十一月二日在南京航院召开了《钛板成形经验交流会》。会议期间就下列问题进行了专题交流和讨论:1.钛板成形设备:一七二厂、三二○厂利用老设备改装成钛板热成形机;六二五所通过 RX—1机床的研制,总结了经验,提出了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发动机叶片抗高温氧化和抗燃气腐蚀的能力,选用发动机叶片气相渗铝工艺,通过模拟生产的工艺试验,以试验数据及现象为依据,客观分析了渗铝的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及渗铝剂的用量等因素对渗铝层深度的影响,从而确定某型发动机叶片气相渗铝时的热处理参数。  相似文献   

16.
国防科工委惯性技术专业组交流分组委托我部二三二厂,于一九八五年十月十日至十五日在春城昆明市召开了《502》会议——“精密零件结构材料稳定性”技术交流会。航空部、航天部和中国船舶总公司所属厂、所和高等院校共24个单位的29名代表参加了这次技术交流会。  相似文献   

17.
消息动态     
仿形铣床改装现场经验交流会三机部技术局和八机总局生产技术组于一九七六年十一月在一三九厂召开了仿形铣床改装现场经验交流会。会议参观了一三九厂、一一二厂改装的仿形铣床和技术革新成果,交流了仿形铣技术的经验。一三九厂十六车间利用3—YZF—1型三坐标液压自动仿形头,因陋就简,把两台普通铣床改装为三坐标液压仿形铣床,稳定用于生产,提高工效3~8倍。一一二厂十一车间,自行设计制造了仿形头,  相似文献   

18.
第一技术交流站 序号 项 目 名 称i 时 间 主办单位 站长分工 丁E——、、E一卜, 3 微机在旧设备改造中的应用交流会 10月 南航 372厂 4\g业——-’ 1)飞机试验设备设计手册初风议市9月172厂172厂 2)技术改造管理工作研讨会 6月 172厂 172厂 5 联络员工作经验交流会 7月 132厂 132厂 6 飞机工厂工艺工作条例编制研讨会5~7月 秘书组372厂 7 科技管理工作经验交流及站务工作会议 11月 5 164厂 1372厂 第二技术交流站序号 项目名称 时间 主办单位站长分工——‘】:嘉夸’“””””””””“””-且”且脓互“’” 。。、。。。。。。。。犯…  相似文献   

19.
对航空发动机复杂型腔空心叶片气相渗铝工艺、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气相渗铝工艺的原理和机制.结果表明,采用舍Al 30%(质量百分比)的渗铝剂可实现空心叶片表面和内腔的同时渗铝,渗层深度可控、均匀性好,随渗铝保温时间的延长而递增,叶片表面渗铝层深度为20~60μm,内腔为5~20μm,渗铝层组织主要分为两个特征区,厚度比约为1∶1.外层铝为32%~36%(质量百分比)左右,内层铝约为l1%~l7%(质量百分比);外层主要由β-NiAl相,内层可能由β相,或β+γ'相,或γ'相组成.叶片经980℃、4h气相渗铝后,组织良好、性能优良,通过了航空发动机1000h持久试车考核,工程化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
3D碳纤维预制体中料浆浸渗引入SiC微粉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在厚度为10mm的3D碳纤维预制体中大量引入SiC微粉,在料浆不变的基础上采用真空浸渗法、加压浸渗法、加压过滤法、真空吸滤法等四种料浆浸渗法进行试验,并对引入微粉的量及其分布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对于含1μm SiC微粉4vol%的料浆,加压过滤法效果最佳,3次浸渗即能引入27.4vol%的SiC微粉,SiC微粉均匀致密填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