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2019年11月19日,海南省委人才发展局、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了海南自贸区(港)"陆海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国际合作交流大会,共有来自中国、英国、德国、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比利时、日本、俄罗斯、巴西等14个国家的300多名专家学者和行业精英参会共谋发展。其中,商业航天产业发展与国际合作论坛上,5位专家深入探讨了海南商业航天的新机遇、区位优势与实施路径,并对中国商业航天国际合作与产业发展提出了主要观点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高菲 《卫星应用》2012,(1):23-32
一、航天产业概念范畴2000年美国国际航天商业委员会与美国航天出版公司合作出版的《1999年航天高技术产业现状》研究报告认为,广义的航天产业范畴包括航天基础设施、航天应用和航天支援保障三大方面,涵盖了军、民、商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和各种科学研究、实验及探测卫星的天基和地基部分。这里所说的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11月26日,由中国国际战略学会安全战略研究中心和北京海鹰科技情报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第四届海鹰论坛在北京大观国际召开。本届论坛以"国家安全与航天装备发展"为主题,吸引了200多名来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企事业单位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一线科研人员,共同探讨在当前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新形势下,我国航天装备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12月9日,第四届航天国际化发展论坛在北京大观国际举行。本届论坛以"创新创见,融合融通,筑梦空间,智联全球"为主题,围绕新形势下航天国际化发展模式、技术和应用创新、资本协同和跨界融合、需求与应用对接等热点问题,从多层面、多维度展开研讨互动,探讨航天国际化发展趋势和商业航天新业态。近年来,随着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中国航天在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卫星导航、重型运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等领域取得了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我国出台了《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中提出鼓励航天军民融合新型产业资本进入航天领域。同年,首届中国商业航天高峰论坛在武汉召开,正式开启了我国商业航天时代的大门。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一大批商业航天创新型企业纷纷涌现,进军原本封闭的航天领域,商业航天也渐渐成为行业新的"风口"。纵观国际商业航天领域,其中较为活跃的细分方向为发射服务以及通信、导航、遥感卫星服务。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9月24日,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承办的"中国工程科技论坛暨CALT论坛——航天运输系统发展与展望"在北京大观国际召开。航天技术作为一个国家国防实力、科技水平、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是衡量世界大国、强国的关键标志。航天运输系  相似文献   

7.
正2020年1月17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对外发布了《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19年)》(以下简称《蓝皮书》),从世界航天发展态势、中国航天发射活动、中国航天科技创新、中国航天应用服务、中国航天国际合作、中国商业航天进展等6个篇章对航天科技活动进行全面回顾。发布会还发布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超40次的"超级2020"航天发射计划,以及首次火星探测、"嫦娥"五号月面采样返回、3型火箭新型号首飞等重大航天任务。  相似文献   

8.
<正>2019年1月29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在京发布首个《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18)》,对2018年航天活动进行盘点,从世界航天发展态势、中国航天发射活动、技术创新、应用服务、国际合作、商业航天进展6个篇章全面展示了中国航天的最新发展与成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2018年发射次数约占全球总数的三分之一2018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航天发射活动创造新纪录,以突破历史的37次发射首次独居世界航天  相似文献   

9.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航天运输系统建设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近50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建设了布局合理、覆盖全面的空间运输系统体系,能够将不同有效载荷发射到低、中、高不同轨道。国际合作方面,在搭载发射、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和在轨交付3个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对中国航天运输系统发展成就进行了总结,对航天运输系统未来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刘洁 《中国航天》2008,(5):19-20
由中国宇航学会与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国际航天发展高峰论坛”4月23~25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挪威、马来西亚、加拿大、马来西亚和韩国共15个国家的航天机构、政府部门、企业界和学术界共150名代表出席会议。举办此次论坛的目的是通过加强国际航天界的对话,探讨政府间开展国际航天合作的框架以及如何在多边航天合作中达成共识,以促进全球空间探索活动的协调开展。  相似文献   

11.
发射消息     
正"维加"火箭2015年12月3日在法属圭亚那库鲁发射了欧空局"激光干涉测量空间天线(LISA)探路者"卫星。该星由空客防务与航天公司建造,发射质量1906千克,用于试验未来开展天基引力波探测所需技术。欧空局计划在2034年发射大型引力波探测卫星,而"LISA探路者"虽不具体进行引力波探测,但将试验探测所需的基本技术和仪器。为开展这些试验,"LISA探路者"要有极高的安静性和稳定性。它载有两个质量2千克、相隔仅38厘米、将悬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2月7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成功发射了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63.8吨的"猎鹰"重型火箭,这是30年来全球研制并发射的最强大的航天运载工具,运载能力是我国现役"长征"5号火箭的2倍多。我们并不否认中美航天实力存在差距,这种差距主要源自两国航天发展脉络与发展环境的迥异性,但绝不会为此动摇传承和发扬钱学森系统工程思想、积聚"八大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提升、建设航天强国的初心。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12月5—6日,第六届航天国际化发展论坛在北京大观国际召开,300余位国内外航天业界专家、智库学者和企业家共聚一堂,共谋共商共绘民用航天大未来。2017年全球航天经济总量3835亿美元,其中民用航天市场规模3085亿美元,成为经济贡献的主力军。同时我国民用航天发展迅猛,业态多元、民营企业迭起,已构建起民用航天的全产业链,形成良好发展生态循  相似文献   

14.
<正>(接上期)三各国商业航天发展现状分析放眼全球,美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成熟,各产业链环节良性竞争;法国、英国整体弱于美国,采取公私合作模式发展商业航天;俄罗斯商业发射服务竞争力下降,卫星基础薄弱;印度航天产业发展迅速,瞄准小卫星发射市场;日本航天投入长期居世界前列,多举措引导商业航天发展。  相似文献   

15.
周威 《中国航天》2005,(8):30-31,36
2004年10月19日,我国长征3A运载火箭成功地将风云2C气象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此次发射的成功不仅是我国气象卫星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也是我国航天保险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因为风云2C卫星的保险是自1997年以来中国航天首次按照商业化模式和国际商业航天保险市场的惯例运作的商业航天保险。商业航天保险主要包括发射前保险、发射保险、卫星在轨保险和第三方责任保险。笔者长年接触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业务,积累了商业航天保险的相关经验和资料。现以风云2C卫星保险项目为案例,就商业航天保险中发射保险和卫星在轨保险的相关问题及其发展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2015年是我国商业航天发展元年,火箭研发、卫星制造、卫星应用等领域在政策上向民间资本放开,国内航天公司也蓬勃发展起来.到了 2018年,商业航天发展全面加速,尤其是我国民营商业航天更是步入了"快车道". 如今,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形势下,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商业航天尤其是民间...  相似文献   

17.
印度航天工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独立设计和制造卫星并用国产火箭发射国内、外卫星的能力。印度航天发展的最大特点是以应用为导向,重视应用卫星的研制和卫星应用技术的开发。迄今,印度已经建立了完备的航天组织机构,建成了一套完整的空间体系。本文介绍了印度航天工业的组织管理,航天预算,全面介绍了印度的卫星研制、运载火箭,空间探索和国际合作等情况。  相似文献   

18.
<正>12月29日0时04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四号"卫星。这是中国首颗地球同步轨道高分辨率遥感卫星。至此,中国航天2015年持续高密度航天发射完美收官,全年共实施19次航天发射任务,将45颗中外航天器成功送入太空。"高分四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执行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22次飞行。  相似文献   

19.
罗开元 《中国航天》2007,(3):18-19,2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各航天国家根据本国的航天发展目标,从国情和内在需要出发,设法结合国内国外两种资源,进一步拓展了航天国际合作的渠道和领域,并且更加注重合作实效。总的来说,世界航天国际合作发展的新态势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一是进一步提升了合作的层次,有些合作已经由一般性的项目合作上升到具有战略意义的合作,并且有的国家通过法定形式牢固地确定和保障这种战略性的合作关系;二是某些发达国家的航天企业加强了与发展中国家航天企业的合作,有的还通过入股发展中国家的航天企业,结成合作实体,不仅增进了实质性的合作,而且有利于打开发展中国家的宇航市场;三是联合设计、联合研制日渐增多,有可能发展成为航天国际合作的主流;四是诸如载人深空探测等一些创新性强、技术复杂、耗资巨大的特大型航天项目开始成为主要航天国家国际合作关注的焦点,并且有的已经启动合作的前期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中国     
《航天员》2013,(6):8-9
首届航天国际化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10月13日报道,首届航天国际化发展论坛于10月11日在京召开。来自相关政府部门、国际组织、科研院所、产业机构的150余名会议代表就载人航天、卫星导航与遥感等领域交流合作的有关热点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