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概况: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是中国宇航学会所属27个专业委员会之一,是宇航学会下设的唯一计算机领域的二级学会。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受中国宇航学会的领导和监督,服务对象是航天计算机事业的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国内和国际学术会议、讲座、展览等形式,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民间科技活动开展: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传播推广航天计算机先进技术和实践,普及航天科技知识,研讨航天计算机技术发展战略,发现、推荐、表彰、奖励优秀航天科技工作者,反映会员的建议和呼声,维护航天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等,也是专业委员会义不容辞的职责。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社会、经济、科技及军事等变革已经到来,作为中国宇航学会唯一的计算机领域专业委员会,要面向数字军工、数字航天;面向航天装备信息化、信息化航天装备;面向基础性、战略性、自主性等的计算机技术发展需求,做出我们新的、重要的贡献。二、组织机构:中国宇航学会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挂靠在中国航天工程咨询中心,该专业委员会由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5人、委员18人及学术秘书1人,共25人组成(名单附后)。全部委员均来自航天两大集团及军工院校,并由所在单位推荐、经宇航学会审查、批准...  相似文献   

2.
随着太空经济新时代的来临,开拓天疆、发展航天已被许多国家视为关系国家重大利益的战略选择,对于国家安全、政治威望、经济利益和科技发展至关重要。各航天国家在越来越重视国际合作的同时,从零部件供应商、大型军工集团再到各国航天机构,也在开展无休止的博弈与竞争,  相似文献   

3.
张可 《中国航天》2014,(5):14-14
第十一届中国重庆高新技术交易会暨第七届中国国际军民两用技术博览会4月10日上午在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隆重启幕。作为十大军工集团之一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展出智慧城市、高端装备制造等四大板块约60项航天高科技成果,综合展示了军民融合实力与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智能制造国际、国内标准概况进行调研分析,界定航天科工集团装备智能制造概念的边界,分析航天领域装备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的建设需求;围绕跨界融合发展需求,引导加快重点应用领域标准的研制;建成满足航天国际合作需要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装备智能制造标准框架。  相似文献   

5.
<正>一、前言面对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浪潮,为保证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作为典型国有军工企业的航天研究院所已逐步建立健全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将风险管理作为企业的一种日常管理工作。近些年,随着装备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以及国际军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得复杂多变。为了能够更好地开拓市场,通过进一步加快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实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取先机,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6.
邱海韬 《航天》2014,(1):53-53
两年一度的英国国际防务展始于1999年,与法国萨托里防务展(EUROSATORY)并称为欧洲两大防务展。为及时掌握国外防务装备发展最新动态,准确分析和定位集团公司防务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长征国际组团参观了2013年在英国伦敦展览中心举办的2013年英国防务装备展。  相似文献   

7.
强雁  伍青 《中国航天》2007,(6):11-13,18
6.航天民用产业发展的市场化、社会化程度较低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航天军工企业平均民品销售收入为5.65亿元,科研院所为1.24亿元。年销售收入在1亿  相似文献   

8.
固体火箭发动机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便于机动部署和快速响应等优点,是战略/战术导弹武器的主要动力装置和航天运载火箭系统的重要动力源。介绍了世界各国现役典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及其采用的先进技术,分析了西方航天强国与我国的固体火箭推进技术发展水平与差距。针对我国航天发展及国防装备需求,提出了固体火箭推进技术如何发展、研发工作如何开展若干问题的几点思考,为我国固体火箭推进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10月31日开幕的第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展出了导弹武器系统和民用航天两大类近百种产品,有的产品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方位展示了国内一流防务公司的形象与实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航天》2007,(7):14-14
让欧洲在航天领域更加强大,使之装备更加精良且更加协调一致,以面对其公民的未来需求;扩大战略范畴以应对安全和防务航天计划等领域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9月1-5日.以“高新技术与装备制造”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简称制博会)在沈阳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众多中外企业参展。我国航天防务领域的“排头兵”——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组织所属多家单位高调亮相此次展会.并提出要将自身打造成为国际装备制造业领域的著名企业。  相似文献   

12.
正面对未来航天装备研制生产模式变革和先进生产能力构建的重大需求,航天企业界已将航天制造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创新作为其关键战略发展路径。"航天发展,动力先行",固体火箭发动机作为航天动力技术的发展前沿,其先进制造技术的探索应用已成为航天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为展示和交流这些研究动态与工程成果,本刊特组织"先进制造技术(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AMT)"系列专题,不定期出版。  相似文献   

13.
1969年8月11日,066基地(中国三江航天集团)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成立。经过30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066基地坚持“军民结合”的方针,实现了从海防型号武器生产基地向某型航天型号武器研制生产基地;从单纯的军工企业,向集科研生产、经营开发、商业贸易、资本经营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的转变。现实,在不断丰富着最初的想象……两代神剑弄舞长空;两型汽车驰奔大地;三产公司纵横四海;航天骄子翘楚三江。当历史定格在1993年4月10日这一天时,以066基地为主组建的中国三江航天集团在武汉市正式挂牌成立。一个经过20余年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的三线军工企业基地,作为全国首批56家大型试点集团之一,从此更加从容地走向市场经济最前沿。1995年金秋时节,一份三江集团“九五”发展规划及后10年发展设想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三江的美好明天。根据国家提出的实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12月9日,第四届航天国际化发展论坛在北京大观国际举行。本届论坛以"创新创见,融合融通,筑梦空间,智联全球"为主题,围绕新形势下航天国际化发展模式、技术和应用创新、资本协同和跨界融合、需求与应用对接等热点问题,从多层面、多维度展开研讨互动,探讨航天国际化发展趋势和商业航天新业态。近年来,随着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中国航天在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卫星导航、重型运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等领域取得了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及十届人大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航天科技工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为贯彻落实好十六大和十届人大关于发展制造业的要求,使航天科技工业的工艺工作适应国防建设的需要,适应航天发展的需要,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于2003年3月31日~4月1日召开了第一次工艺工作会。会议提出了建立与集团公司发展相适应的工艺工作体系,增强工艺工作的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快速响应能力,使集团公司的工艺工作达到国内军工行业领先水平的工艺工作目标。国防科工委副主任栾恩杰对本次会议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指出:航天科工集团在十个军工企业中第一个召开了工艺工作会,工作抓的非常好,工作思路有新意,为国防工业工艺工作的发展,起了一个率先垂范的作用。本刊将陆续刊登科工集团公司第一次工艺工作会的有关文件,供广大读者参阅,以交流情况,促进航天工艺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徐鹏  韩燕侠  晓春 《航天》2012,(2):24-24
2011年,全球航天技术及其产业在经济危机阴影下继续保持稳健发展,全球商业航天活动一片繁荣;军用航天和深空探测蓬勃发展;载人航天经过50年的发展,正处在十字路口;中国航天的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与国外航天先进技术差距正在逐年缩小。回眸2011年,展望未来,也许“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相似文献   

17.
正一、美国军工企业发展历程从美国军工企业的发展历程看,大致经历了国有军工厂、国有军工厂与私营作坊(企业)并存、军工上市公众公司等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国有军工厂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私营军工企业(公众上市企业)也不断发展壮大,直至最终几乎全部取代国有军工厂,成为美国庞大军工工业体系的主要支撑。美国在独立战争时期开始筹建属于自己的国有军工厂,并不断发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国有军工厂无法完全满足战争需求,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随着国家军民融合战略不断深入,各军工行业均持续强化军民融合产业项目发展,在享受国家政策红利、提升研发和市场开拓能力、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进一步适应新时期改革调整和日益复杂的竞争局面,期望通过军民融合发展,提升军工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系统所)作为航天军工企业,正身处这样的改革浪潮中。近年来,系统所持续加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相关工作,尤其是自从2014年收购北京航天爱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锐公司)以  相似文献   

19.
推进知识产权工作的目的是促进国防科技成果的转化。我国国防军工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工作的总体水平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航天企业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特别要提高对知识产权战略地位的认识,制定有关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的策略,用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正>在航天国际化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融入世界,参与、推动和影响世界航天产业发展方向并且增强对国际航天治理的话语权,已成为我们航天国际化考虑的主要内容之一。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融入世界航天大家庭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传统航天大国和早期航天工业国家制定的国际法律、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