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民航企业的放松管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我们民航要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抢抓前所未有的机遇,出路就在于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重新认识国家对民航业的控制权,才能更好地认识民航的经济属性,逐步使政府放松对企业的管制。  相似文献   

2.
年初民航工作会议上,民航局长李家祥同志作了“中国民航人要为建设民航强国而努力奋斗”的重要讲话。2月11日,民航局公布《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构想》。李局长讲话和《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构想》为我们勾画了未来20年民航发展的奋斗目标,意义深远,催人奋进。建设民航强国是系统工程,需要统一全行业的思想认识,  相似文献   

3.
1995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科技大会明确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宏伟战略,民航科技大会也不失时机地提出了“科教兴业”战略。“科教兴业”战略的提出,充分体现出民航敢于抓住发展机遇的气魄和胆识。为实施这一战略,全民航都在为促进科教事业的进步扎扎实实地工作。但是,民航实施“科教兴业”战略必须高屋建机,抓住关键。本文对此试作初浅探析。一、基本指针——牢固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侦方针不动把马克思主义历来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按照马克思的看法,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邓小平同志更是把科…  相似文献   

4.
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民航工作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二十字方针,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努力实现民航运输生产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提高民航航班正常率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代表着民航全行业整体工作的水平。要实事求是地总结历史的经验,分析研究民航工作情况,找出薄弱环节,探索提高民航航班正常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2006年,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公司正式开始实施其《“十一五”规划》,而企业文化战略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启动企业文化战略时,包括笔者在内的一些同志多少有些疑虑。理由是:在民航企业中,作发展战略、中枢战略  相似文献   

6.
用20年的时间实现我国民航从大国向强国的历史性转变,是中国民航为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民航事业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在新的历史高点上的新起点。决策明确了建设民航强国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目标和战略方案,并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分别提出“六大”战略任务和“两步走”战略步骤。  相似文献   

7.
“世界范围内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我们必须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把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加紧建设一支强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创新中国民航现代人才新机制指明了方向。民航是高投入、高风险和技术密集且国际性强的行业,人才是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决定建设民航强国的关键性因素,也是民航全行业面对的最严峻的挑战。本世纪头20年,是中国民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民航人才尤其是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创业型科技人才、高素质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能否顺应民航战略机遇期人才需求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8.
1月12日,2021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全国民航安全工作会议以视频形式在京召开。会议总结回顾民航"十三五"及2020年工作,系统分析民航发展的新形势新特征新任务,统筹谋划民航"十四五"总体工作思路,部署2021年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9.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高速发展,中国民航的整体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拥有了先进的生产设备设施和较为完善的技术管理系统,为实现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在民航,先进的设备设施与人力资源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要建成民航强国,就必须满足行业发展壮大对人才的需求,使人力资源成为民航的战略性资源,真正成为企业乃至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此,本刊约请部分机场、航空公司负责人力资源的同志撰写文章,介绍他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战略和管理工作方面的新做法新建树,以及对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和见解。  相似文献   

10.
民用航空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民航运输是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用航空是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高新技术部门。党中央、国务院根据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在顺利实现国家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后,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一“西部大开发”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将有力地保证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差距。站在国家全局利益的高度,制定西部地区民航发展战略,加快西部地区民航事业的发展,对贯彻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发挥民航优势,完善西部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西部地区和全国的经济和社会发…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用航空》2004,(9):37-38
根据民航总局“十一五”人力资源规划制定工作的要求,民航安技中心发展研究所“十一五”人力资源规划研究小组积极开展了民航人力资源“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研究。通过对“十五”的回顾及民航现阶段人力资源状况进行分析,以及 “十一五”期间人力资源发展的国内国际社会经济环境、民用航空运输发展环境的分析研究,结合民航“十一五”总体发展规划、机队规划和机场规划的目标要求,提出“十一五”期间民航人力资源发展思路、建设重点、规划目标,以及2020年我国民航人力资源发展的远景展望。民航人力资源现状的调查及分析“十五”期间…  相似文献   

12.
<正>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习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民航归属服务行业,又为战略产业。民航业如何更好地在服务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构建经济新格局的同时,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是亟需回答的新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13.
进入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民航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我国民航要实现从大国向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必须全面实施人才强业战略,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加强人才队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逐步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保证人力资源总量和质量与民航事业发展相适应,为实现民航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
民航空管自一体化管理以来,以"人才强业"的战略任务出发,坚持培训为安全工作服务,为发展服务,加强管理,积极探索。2010年民航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构想。民航强国,空管先行,空管要发展,人才是保障,而对人才的培养和员工培训则是空管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其中,管制员、  相似文献   

15.
陈晓宁 《中国民用航空》2002,(10):36-36,38,40
两年前,支线航空运输是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现在,这一话题似乎渐渐地冷下来了。和当时一窝蜂地上支线运输,抢占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大家似乎都不再热心了。有的同志甚至认为,支线经营成本高,并不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很有必要对我国民航支线运输的发展作冷静思考,确定正确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新途径与新方法,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人才的军民融合。这是科学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关系做出的战略部署。在空管建设中,如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路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当今航空事业快速发展,空管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我国空管建设形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建立军民航空管联合运行机制,既符合我国航空事业发展趋势,又可适应军民航空管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民航工作全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这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也是统领我国民航事业发展全局的根本性原则。这一科学发展观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同时又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最新理论概括,是在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础上的与时俱进,是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的重大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2010年,中国民航确立了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目标:2020年,民航强国逐步形成;2030年,全面建成安全、高效、优质、绿色的现代化民用航空体系,实现从民航大国到民航强国的历史性转变,成为引领世界民航发展的国家。实践证明,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必须得到民航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持,而实现民航科技创新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民航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本文重点论述在民航产学研一体化建设过程中,民航科研机构如何发挥自身优势。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国际竞争空前激烈。本世纪头二十年,也是民航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为此民航总局制定了人才强业战略。这是呼应民航强国目标,破解制约瓶颈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20.
对于1998年整个中国民航企业突然陷入的危机,民航界给予了充分的关注,提出了各种应对策略。笔者对民航企业近十年来的增长模式及市场行为进行分析后,发现了这样一组互动关系:民航企业的集体行为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民航市场的发展,民航市场反过来再作用于民航企业。民航企业目前的困境不能简单地归因于市场停滞等客观原因,应从自身找问题的根源。笔者认为,战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长期缺位才是真正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