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为了研究深空辐射环境对SCB-1型空间高吸收率消杂光涂层的太阳光谱吸收性能影响。采用5 000 ESH剂量的真空-紫外、2.5×1015 p/cm2注量的真空-质子和2.5×1016 e/cm2注量的真空-电子依次对SCB-1消杂光涂层进行串联辐照试验,分析各项辐照试验前后消杂光涂层外观、太阳吸收比αs及半球发射率εH的变化情况。并采用热失重分析(Thermal Gravity Analysis)判断消杂光涂层受辐照试验后的分解情况与热稳定性变化。经串联辐照试验后,SCB-1消杂光涂层全波段太阳吸收比总变化值Δαs下降了0.011~0.012,400~1 100 nm波段太阳吸收比总变化值Δαs下降了0.011~0.013,以上三项串联辐照过程中SCB-1消杂光涂层的半球发射率总变化值ΔεH无明显变化。SCB-1消杂光涂层呈现了极佳的深空辐射环境下的消杂光持久性,可对未来深空探测领域的光学技术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第一代热障涂层(TBCs)由氧化钇部分稳定的氧化锆(YSZ)陶瓷隔热层和金属粘结层组成,该涂层长期使用温度低于1 200℃。随着先进航空发动机向着高推重比发展,迫切要求发展新一代超高温、高隔热热障涂层材料。LaTi2Al9O19(LTA)在1 500℃长期保持相稳定,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超高温热障涂层候选材料。本文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APS)制备了LTA涂层,研究了喷涂工艺对涂层微观组织结构和热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态涂层中含少量的非晶态,在860℃和1 130℃出现晶化峰。等离子喷涂过程中La2O3挥发量较多,导致沉积态涂层中La元素与原始粉末相比含量偏低,而其他组分的化学成分随喷涂功率变化不大。LTA涂层的热扩散系数在1 400℃下为0.3~0.4 mm2·s-1,热导率为1.1~1.6 W·m-1·K-1。1 050℃经过20小时热处理后,得到晶化的涂层在晶化温度范围内的热扩散系数和热导率值均增大。随着喷涂功率减小,涂层孔隙率增加,热导率减小。  相似文献   

3.
荣臻  邓学蓥  田伟  王延奎 《航空学报》2007,28(6):1318-1322
 在尖拱形细长旋成体的大迎角(α=40°)流动中通过低速风洞测压实验研究了在临界雷诺数下模型头部扰动、后体粗糙度与非对称涡流动响应的确定性问题。实验雷诺数范围在1.0×105~9.0×105。实验结果分析表明,临界雷诺数下模型头部在不设置人工扰动情况下与非对称涡流动响应具有不确定性;而借鉴亚临界头部扰动与流动响应确定性问题的研究方法在模型头部设置人工扰动,结果显示响应存在确定性。关于后体粗糙度对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临界雷诺数下该响应存在确定性。  相似文献   

4.
不同温度下IC10合金的本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材料试验机(MTS809)测得IC10合金在很宽的温度范围(25~800 ℃)和不同应变率(10-5~10-2s-1)内的应力 应变曲线。试验结果表明:室温下IC10合金的流变行为对应变率不太敏感;相同应变率(10-4s-1)下,流变行为对温度较敏感;在不同应变率、25~800 ℃温度范围内,IC10合金的屈服应力变化很小。基于试验数据,修正并拟合了Johnson-Cook方程,并利用该方程对不同温度和不同应变率下IC10合金的流变应力进行预测。与试验数据对比表明,修正后的Johnson-Cook方程能较好地描述IC10合金在不同的温度和应变率条件下的流变行为。  相似文献   

5.
3种铝合金材料动态性能及其温度相关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娜  李玉龙  郭伟国 《航空学报》2008,29(4):903-908
 对3种铝合金2024-T351、7050-T7451和LY12-CZ进行了温度在77~573 K的静、动态压缩(应变率10-3~6 000/s)和拉伸(应变率10-3~3 000/s)试验,分别得到了3种铝合金材料的应力 应变关系和失效应变。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3种材料的塑性流动应力降低,应变率敏感性增加。最后基于Johnson-Cook模型,拟合了用以预测铝合金材料塑性流动应力的模型参数,其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热障涂层残余应力的拉曼光谱测量及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韩志勇  张华  王志平 《航空学报》2012,33(2):369-374
 为了研究航空发动机热障涂层(TBCs)制备过程中残余应力的分布问题,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APS)在镍基高温合金GH99上制备了热障涂层(CoCrAlY粘结层和ZrO2陶瓷面层),对热障涂层进行了100~3 500 cm-1激光拉曼光谱扫描,并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与之对应的热障涂层有限元模型应力分布.分析了涂层系统内部轴向残余应力的分布情况并对比分析了激光拉曼光谱频移及有限元计算结果.激光拉曼分析结果表明:轴向陶瓷层内部呈现压应力,在陶瓷层/粘结层界面处应力达到最大值14.8 MPa,粘结层内呈现拉应力;数值分析应力变化趋势与激光拉曼测试分析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聚碳硅烷溶液的流体力学参数与分子量的关系以及比浓黏度与浓度的关系,得到了聚碳硅烷的分子结构信息。结果表明,聚碳硅烷绝对重均分子量Mw为1.098×104 g/mol,分子量分布MWD为6.7,第二维利系数A2为1.57×10-3 cm3·mol/g2,Huggins常数k’为1.85,流体力学半径与分子量间的标度指数b为0.21。在室温条件下,良溶剂四氢呋喃稀溶液中,聚碳硅烷链段空间分布较为紧密,分子链为非线型结构。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涡轮机匣内部表面换热系数分布数据,以带有加强肋的排孔冲击连腔结构为对象进行了瞬态液晶实验。研究了不同射流雷诺数(Re=5.1×103~1.1×104)、冲击间距比(2.5,5.0,7.5)及轴向间距比(4.0,9.0,14.0)对靶面努塞尔数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增大射流雷诺数对靶面平均努塞尔数的提升最显著。随着冲击间距比的增大,靶面平均努塞尔数逐渐减小,但这种换热削弱效果局限在距冲击驻点2D~3DD为冲击孔直径)范围内,其它区域的变化很小。在靠近前后端壁的局部区域,表面努塞尔数随冲击间距比的增大而增大。轴向间距比的改变不会影响无出流孔靶面的换热情况,对于有出流孔靶面而言,轴向间距比为9.0的结构换热效果最好。Re=5.1×103条件下,轴向间距比为9.0结构在有出流孔靶面上的平均努塞尔数相比4.0和14.0结构分别增大了5.7%和8.1%,并且随雷诺数增大,增幅越大。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钝化工艺栅介质用SiO2薄膜的高能电子辐射缺陷特征,采用能量为1 MeV的高能电子在辐照注量为1×1015 e/cm2、5×1015 e/cm2和1×1016e/cm2下对三种不同钝化工艺(I,700 nm SiN + 500 nm PSG;II,1.2 μm SiN;III,700 nm PSG + 500 nm SiN)的SiO2薄膜进行了辐照试验。拉曼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结果表明I和III钝化工艺SiO2薄膜形成了非晶硅及双氧根离子,傅立叶红外光谱结果表明I钝化工艺SiO2薄膜形成缺陷结构未知的A1、A2、B1及B2缺陷;II钝化工艺SiO2薄膜形成A1、B1、及 缺陷;III钝化工艺SiO2薄膜形成A1及B2缺陷。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25 μm石墨膜在能量100 keV最大注量2.5×1015 p/cm2的真空质子辐照条件下的微观结构和热性能,采用拉曼光谱(Raman spectru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进行微观结构分析,采用激光闪射法(LFA)进行热性能分析。石墨膜晶面间距为0.335 83 nm,石墨化度为95.0%。结果发现,质子辐照会导致石墨膜表层产生缺陷,片层间距增大,石墨化度降低,氧含量升高;随着质子辐照注量的增加,Raman光谱中D和G峰的积分面积比表明缺陷密度不断增加。25 μm石墨膜经过能量为100 keV注量为2.5×1015 p/cm2质子辐照后,石墨膜热扩散系数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1.
利用电化学阻抗谱(EIS)技术研究了含有锌铬黄防锈颜料的环氧酯漆涂层的耐蚀性能。研究发现,当老化时间为4周时,涂层的耐蚀性能最佳,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使得涂层性能下降。并且EIS技术可以用来研究涂层的老化。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技术,选用目前飞机上使用的7B04铝合金/锌黄丙烯酸聚氨酯有机涂层体系,对其在加速老化试验过程中的电化学阻抗变化进行了原位测试,分析了其失效的特征.研究表明,加速老化试验前,7B04铝合金锌黄丙烯酸聚氨酯涂层中的缺陷较少,涂层可以很好地将腐蚀性介质阻挡在外,保护金属基体免受腐蚀破坏,此时涂层相当于1个纯电容.加速老化试验后,水很快就能进入涂层内部,但涂层内防腐蚀颜料锌铬黄离子遇水发生水解反应的产物能将基体钝化,保护基体免受腐蚀,经过335 h即1个周期电解液已渗透到达涂层/基底的界面,并在界面区形成腐蚀反应微电池后,测得电化学阻抗谱表现为2个时间常数.划痕处金属的腐蚀反应与划痕周围涂层内锌铬黄离子的水解反应同时进行,加速老化试验进行1 008 h即3周期后,电化学阻抗谱上出现感抗现象,在低频时相角出现负值,这是由于锌铬黄离子的水解产物能将金属基体钝化,而钝化膜此时处于点蚀诱导期.感抗现象在加速老化试验进行了1 344 h即4周期后消失,说明此时钝化膜已经穿孔,点蚀进入发展期,并有腐蚀产物生成.  相似文献   

13.
为满足先进航空发动机刷式封严对涂层材料自润滑耐磨性能的要求,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了NiCoCrAlY-Cr_2O_3和NiCoCrAlY-Cr_2O_3-AgMo两种复合涂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和高温摩擦磨损试验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涂层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力学性能以及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研制的两种新型涂层具有较低的孔隙率、较高的显微硬度和结合强度,从20℃到800℃的磨损量都在10~(-5)mm~3·N~(-1)·m~(-1)数量级,显示出优异的耐磨性能;NiCoCrAlY-Cr_2O_3涂层在摩擦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800℃达到最低值0.3;NiCoCrAlY-Cr_2O_3-AgMo涂层从400~800℃的摩擦系数一直保持在0.23左右。对其摩擦机理的研究表明:400℃时涂层与高温合金GH4145对磨件之间形成连续的含Ag润滑膜,600℃以上时摩擦表面生成的Ag_2MoO_4自润滑相显著降低了涂层的摩擦和磨损。  相似文献   

14.
在含有硅酸钠、氟化钠、氢氧化钾及甘油的电解液中对镁合金进行微弧氧化处理得到陶瓷膜,利用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交流阻抗、循环阳极极化曲线以及腐蚀失重等实验手段对镁合金基体及经过微弧氧化处理后的试样的耐蚀性进行评价.结果一致表明经微弧氧化处理后镁合金的耐蚀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Quasi-columnar structure 7YSZ(yttria stabilized zirconia) thermal barrier coatings(TBCs) are prepared by plasma spray-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PS-PVD) onto pretreated and un-pretreated bond coating, respectively. An isothermal oxidation experiment of 7YSZ TBCs is carried out in the atmosphere of 950 °C in order to simulate the high-temperature oxidation process of engine blades. The isothermal oxidation process of 7YSZ thermal barrier coatings is investigated systematically by impedance spectroscopy. The electrochemical physical model and equivalent circuit of columnar 7YSZ coatings are establish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isothermal oxidation kinetic curve of columnar 7YSZ thermal barrier coatings appears to follow the parabolic law. A pretreatment of bond coating can reduce the growth rate of the thermally grown oxide(TGO) layer, restraining the initiation and propagation of microcracks between YSZ and TGO layers. The oxidation rate constants of 7YSZ coatings with pretreated and un-pretreated bond coating are 0.101×10~(-12) cm~2·s~(-1) and 0.115 × 10~(-13) cm~2 ·s~(-1), respectively. Impedanc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content of oxygen vacancies decreases and the density increases after the TGO layer is oxidized for 150 h. In addition, shrinkage microcracks formed by sintering during the oxidation process is the main reason for an increase of the capacitance and a decrease of the resistance in the grain boundary of YSZ.  相似文献   

16.
TiO2-有机硅热控涂层对空间聚合材料的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原子氧 (AO)地面模拟设备中对空间材料Kapton及TiO2 有机硅热控涂层进行原子氧剥蚀效应试验。用LAMBDA 9分光度计、光电子能谱 (XPS)、红外光谱 (FTIR)和扫描电镜 (SEM )研究了原子氧 (AO)对Kapton侵蚀机理及对其表面涂覆的TiO2 有机硅热控涂层的防护作用进行了表征。AO对Kapton表现了较严重的侵蚀作用 ,而所施用的TiO2 有机硅热控涂层的表面形貌则变化甚少 ,实验表明 ,该涂层对AO辐照有较强的防护效果、较好的空间稳定性和热控性能。  相似文献   

17.
交流阻抗谱法评价热障涂层的热腐蚀行为(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交流阻抗这种无损检测的方法研究了热障涂层在质量分数为25%NaCl+75%Na2SO4混合盐体系中的热腐蚀行为。实验结果显示,热腐蚀条件下,在陶瓷层和粘结层界面处形成TGO层为混合氧化物层,成分为Cr2O3、(Ni,Co)(Cr,Al)2O4和NiO,其厚度增长符合抛物线规律。热障涂层在110个循环腐蚀之前时,TGO层的电阻值随其厚度的增加而增加;110个循环后,虽然TGO层的厚度还是在增加,但由于TGO层孔隙的增多而导致其电阻值有所下降。陶瓷层的电阻值随着陶瓷层中裂纹的萌生和扩展而不断增大。等效电路中得到的参数可以用来表征热障涂层的失效行为。  相似文献   

18.
采用冷喷涂技术在2219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上制备Al涂层,以提高搅拌摩擦焊接头耐蚀性。通过数字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化学工作站对Al涂层的结构及耐蚀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冷喷Al涂层质量良好,孔隙率仅为0.77%,涂层内部存在等轴晶、细化晶粒以及拉长晶粒,涂层界面以机械咬合为主,涂层/接头区界面质量明显优于涂层/母材区界面;电化学数据显示,涂层腐蚀敏感性较低,自腐蚀电位和腐蚀电流密度均低于热影响区,冷喷涂层降低了搅拌摩擦焊接头的腐蚀敏感性;晶间腐蚀实验表明,腐蚀6 h后,涂层最大腐蚀深度仅为热影响区最大腐蚀深度的50%,证明冷喷涂技术显著改善了搅拌摩擦焊接头的耐腐蚀性。  相似文献   

19.
飞机发动机封严涂层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正交设计实验方法对 BH封严涂层的组成进行了优选,并对涂层的固化工艺进行了优选,确定了 BH封严涂层的最佳组成和固化工艺。BH封严涂层的外观均匀细致、气孔数量少,且孔径小。涂层的耐冷热循环性能比目前使用的封严涂层提高了 4倍以上,可耐 3 8次冷热循环,且涂层的固化工艺比较简便。研究发现 :BH封严涂层满足了 3 0 0℃条件下热稳定性的要求;石墨填料有利于改善涂层的附着性能;涂层的硬度主要取决于石棉、ZL填料的含量;封严涂层的耐冷热循环性能主要取决于涂层与基体热膨胀系数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通过SiCf/SiC复合材料表面等离子喷涂(APS)硅黏结层和莫来石中间层,等离子-物理气相沉积(PS-PVD)制备硅酸镱面层,喷涂的整个环境障涂层体系组织致密,PS-PVD工艺制备的硅酸镱为层状结构,孔隙率<1%.研究了 SiCf/SiC复合材料环境障涂层的抗静态氧化、循环氧化、水汽腐蚀和热冲击性能,发现复合材料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