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丽莎 《航天员》2014,(5):54-55
众所周知,俄罗斯曾飞上太空的女航天员只有捷列什科娃(1963)、萨维茨卡娅(1984)年首位进行太空行走的女性)和上世纪90年代唯一进入太空的俄女性孔达科娃。今年9月。俄罗斯航天史上第四位女航天员叶莲娜·谢罗娃(Elena Selova)作为国际空间站第41/42长期考察组成员进入太空。这也是空间站建成以来进入的第一位俄女性航天员,另外,自去年纪念女性飞天50周年之后这也是世界载人航天首次有女航天员进入太空,因此此举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2.
前言     
《载人航天信息》2006,(4):I0001-I0001
随着载人航天活动的发展,中国将来会选拔女性航天员并把她们送到太空。因为女性和男性在生理上存在很大差异,女性航天员的选拔需要制订有别于男性航天员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正>国际空间站上的一台3D打印机2014年11月24日打印出了首个部件。支持者称,这为未来宇航员在飞船和其它星球上打印所需备件迈出了关键一步,有望让人类迎来地外制造的新时代。站上这台打印机由加州太空制造公司设计建造,是NASA和太空制造公司"3D打印"合作项目的一部分,9月份由太空探索公司的"龙"货运飞船送到站上,11月17日由站上宇航员安装到"微重力科学手套箱"内。它打印出的首个部件是一  相似文献   

4.
正欧空局2019年12月9日宣布同瑞士创企清澈太空公司签署一项碎片清除合同,任务是把"维加"火箭2013年遗留在轨道上的一大块残骸清离轨道。欧空局称这将是世界上首次把空间碎片清出轨道的任务。名为"清澈太空"1的这项任务拟在2025年发射,将捕捉"维加"火箭发射欧空局"星上自主性项目-植被"(PROBA-V)遥感  相似文献   

5.
正1970年4月24日,我国在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如期把完全自制的高质量卫星"东方红"一号送上了太空,是共和国成长历程中光辉的一页,也是国家记忆中亮丽的篇章之一。时至今日,虽然"东方红"一号的电能早已耗尽,但仍在太空绕着地球默默地运转,见证着伟大的中华民族攻坚克难,在迈向复兴的道路上前进,笑迎着它的后继者,一代代的各类飞行器飞上太空,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6.
来自法国的克洛迪两次参加太空飞行,而且是第一个飞赴国际空间站的女航天员。1996年8月17日,她乘"联盟"TM-24号飞船升空,她说:"飞船在返航时,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我就像骑在狂奔的马背上一样,所有的东西都在旋转,着陆出舱时,我的腿脚发软,3个小时后才恢复正常。"2001年10月21日,克洛迪再次进入太空,成为欧盟国家第一位两次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并担任"联盟"号飞船的指令长,也是第一位担任此职务的欧洲女性。克洛迪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丈夫让·皮埃尔是同行,也是欧洲宇航中心主任,他们有一个漂亮的女儿,克洛迪业余时间喜欢绘画和雕刻,只不过她常说:"我现在基本没有业余时间。"  相似文献   

7.
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航天员翟志刚打开舱门,在太空中行走,进行了19分35秒。尽管时间不长,但它的意义非常深远。因为航天员出舱的成功,以及在太空中进行工作,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也为未来在太空建立空间站奠定了基础。因此"神舟七号"的圆满成功是我国载人航天历史上的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8.
《航天员》2007,(1)
进入太空是每位航天员的梦想,但并不是所有的航天员都能够如愿以偿,因为发射次数和运载人数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很多航天员甚至一生都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所以,航天员非常珍惜每次飞行机会。在飞行任务期间,大部分航天员都喜欢在工作之余写太空日记,记录自己的工作、生活、感受和经历等。有些航天员一直珍藏着自己的太空日记,没有向公众展示,有些航天员则建立博客,在博客上写太空日记,让"粉丝"们能在第一时间分享他们的太空体验。华裔航天员卢杰博士,在执行国际空间站第7长期考察团任务期间,写了很多精彩的太空日记。我们刊载其部分,让读者体验航天员的太空生活。以下是他的日记内容: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9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将首个太空3D打印机发射上天。2015年7月,该3D打印机的制造者太空制造公司宣布,计划再次与NASA合作,发射第二台3D打印机,用来循环利用NASA发射到太空的10 000个密封塑料袋。据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道,这台即将在太空飞船上循环利用废弃零部件和垃圾的3D打印机叫做"R3DO",太空制造公司计划在未来一年半的时间内让R3DO在太空"上岗"。  相似文献   

10.
正视线由北京向上400余千米,寂寥的太空中,天宫二号正安静地飞翔,地面监测数据显示,舱体内空气洁净、温度适宜,这个太空中的"房子"已经准备好迎接航天员的入住。从北京南下2700余千米,位于海南文昌市的回迁房小区里绿意正浓,这个回迁房小区强调环保装修,屋内干净无味,居民可以直接拎包入住。这些地面上的房子让许多文昌人的"住房梦"有了可以安放的地方。一个是凝结着科技结晶的太空房屋,一个是承载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医学与生物学研究所一位女专家最近在接受采访时称,妇女很可能能够在太空中怀孕并生下健康的婴儿。她说:“当然,并不是每位女性都能做到这一点———她必须非常健康,并处于最佳的身体状态。但从医学角度来看,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她说,“太空妈妈”的怀孕期应与从事大运动量体育活动并决定在高空探险中受孕的女性基本相当。首批太空胚胎试验是在白鼠身上进行的。1983年,前苏联发射了带有一只怀孕小白鼠的宇宙1514号生物卫星。这只白鼠在回到地面后产下了后代。专家们没有发现这些“天生”老鼠有什么严重疾病,但发现它们比地面上出生的…  相似文献   

12.
从飞行员到航天员,从航天员到中国首位登上太空的女航天员,刘洋用她的脚步见证了中国航天史上历史性的一刻。在每一张照片里,在每一个镜头中,她都面带着微笑,用玫瑰般的笑容为浩瀚的太空添彩,展示着中国女性的风采。微笑。这是她脸上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吃喝拉撒睡",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大部分人来说已是习惯,也是轻而易举的生活琐事,然而对于生活在太空中的航天员呢?他们还会觉得那么地顺理成章吗?这些所谓的生活琐事会带给他们什么样的体验呢?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太空生活的"尴尬"事:"方便"不方便,甚至还要喝自己的"尿"。  相似文献   

14.
蒋秀芝 《航天员》2008,(1):74-77
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航天员阿里克谢·列昂诺夫(Aleksei Leonov)走出了"上升"2号飞船,从而成功实现了人类第一次在太空的出舱活动。这次太空出舱活动使理论付诸实践.从此真正打开了太空的大门。在我国"神七"即将发射、进行太空出舱活动之际.本栏目将分上下两篇对前苏联,也是对全人类的第一次太空出舱活动进行展示和回顾。  相似文献   

15.
据美国NASA网站报道,NASA开发了一个新型激光太空通信系统,能将卫星通信的速率提高到类似于地球上高速光纤网络的水平。"月球激光通信演示验证"(LLCD)的太空终端是NASA首个高数据速率激光通信系统,近期NASA艾姆氏研究中心将其集成到了"月球大气与尘埃环境探测器"(LADEE)航天器上。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曾言:"谁能控制太空,谁就能控制地球!"。2019年2月1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太空政策指令4"(SPD-4),指示组建美国天军,隶属于空军。特朗普表示:美国在太空中仅有"存在感"是不够的,还要具有"统治力",建立天军对于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而言至关重要。太空已成为美军争夺的高边疆,军事航天技术为经略太空、获取制天权和制信息权提供技术支持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俄罗斯出现小行星爆炸,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类威胁。加拿大航天局(CSA)及时地作出了回应,将其"近地目标监视卫星"(NEOSSat)发射升空,这颗卫星是世界上首个探测和跟踪小行星、卫星、太空碎片的太空望远镜。  相似文献   

18.
<正>据美国《太空》网站8月18日报道,美比奇洛宇航公司的"比奇洛扩展式活动舱段"(BEAM)即将在太空探索公司执行其下一次空间站货运补给飞行任务时随"龙"货运飞船运往国际空间站。这一私营充气式舱段的上天有望为人类未来移民月球和火星铺平道路。本次发射原本定于9月份进行,但已因太空探索公司"猎鹰"9火箭6月底向空间站发射上一艘"龙"飞船失败  相似文献   

19.
太空厨房     
王一 《航天员》2008,(6):60-63
航天员在太空中吃喝可不像在地球上那么简单,"太空厨房"也就没地球厨房那么方便,它是一大堆科技组装起来的一个奇迹,大家渴望了解的奇迹。它的研究和发展也孕育着无限的可能和希望,相信不久的将来,太空厨房的技术会延伸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为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  相似文献   

20.
7月15日至8月15日,位于北京航天城内的中国航天员中心开展了女性头低位卧床实验。这是我国首次组织以女性在模拟失重环境下的生理变化特点为研究目标的卧床实验。研究者希望通过本次实验,获得女性在太空失重环境中生理活动的基本变化情况,并验证相应防护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此次实验为探索我国交会对接任务女性在轨失重生理效应的规律特点,研究女性在轨防护措施应用原则及评估防护效果提供了实验数据。参加本研究的所有志愿者均为北京市各高校的在校女大学生。在近百名的报名者中,经过初筛、复查等数轮包括各种生理和心理测试后,共有22名志愿者进入最后的卧床实验。实验中,所有志愿者均需在床上完成吃、喝、拉、撒等各种日常活动。本次实验的顺利完成将加强对女性在太空中生理变化特点的认识,为我国首次将女性航天员送入太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